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生物学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糖类和脂质均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蔗糖均需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进入人体细胞B.胆固醇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及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几丁质和纤维素等各类多糖都能参与细胞结构的构建D.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导致其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C2.研究发现,包括痴呆症在内的大多数神经变性疾病都会涉及蛋白质聚集形成的一种名为淀粉样蛋白的细丝状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样蛋白功能异常与氨基酸形成肽链的方式改变有关B.发生聚集的蛋白质因结构改变而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蛋白质的聚集与氢键的作用力有关,与pH等因素无关D.开发识别和针对淀粉样蛋白的药物可能助力痴呆症治疗3.细胞在合成分泌蛋白时,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被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后,肽链合成暂停;携带着肽链和核糖体的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DP)结合,介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肽链;最终得到正常肽链,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信号肽是由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的B.SRP可与DP特异性结合,破坏DP后细胞将无法合成肽链C.SRP可能被细胞重复使用,最终得到的肽链不含信号肽D.常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4.研究人员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膜上某些分子进行处理,使细胞膜发出荧光;再用高强度激光照射细胞膜的某区域,使其瞬间被“漂白”,即荧光消失;一段时间后,该“漂白”区域荧光逐渐恢复。实验中“漂白”区域相对荧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本实验中可能是对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进行了荧光标记B.实验中“漂白”区域的荧光恢复与相关分子的运动有关C.随激光强度增加,相对荧光强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甚至消失D.恢复时相对荧光强度比初始低,适当升高温度可能缩短恢复所需时间5.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的主要场所。液泡膜上的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向液泡内运输,CAX蛋白利用该浓度梯度驱动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CAX蛋白从液泡运输至细胞质基质属于协助扩散B.Ca +通过CAX蛋白进行运输时,不需要与CAX蛋白结合C.焦磷酸酶同时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因此其没有特异性D.在液泡中积累可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提高植物抗性6.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因能靶向杀灭细胞且不影响正常细胞而备受关注。胞吞是绝大多数ADC发挥作用的重要转运途径,相关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DC进入靶细胞前需要与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B.细胞膜、胞内体膜和溶酶体膜均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C.图示过程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水、甘油等小分子物质也能通过图示过程进入细胞7.磷酸肌酸是存在于肌肉等部位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可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快速将磷酸基团和能量转移给ADP生成ATP和肌酸。当细胞中肌酸积累时,会被ATP磷酸化而生成磷酸肌酸和ADP。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磷酸肌酸快速将磷酸基团转移给ADP不利于维持体内ATP含量B.磷酸肌酸中含2个特殊化学键,是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积累的肌酸转化为磷酸肌酸时所需的ATP均来源于细胞质基质D.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可来源于磷酸肌酸8.红光和乙烯均可影响柑橘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而影响柑橘的品质。对于红光可提高柑橘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如下两种假说:假说1,红光直接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假说2,红光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促进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现以野生型柑橘、乙烯合成缺陷型柑橘为材料设计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分组 柑橘类型 处理 观测指标处理前测 处理后测甲 野生型 红光处理 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乙 ①________ ②________A.宜用层析液提取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用于光合作用C.表中①处为乙烯合成缺陷型,②处为红光处理D.若处理后甲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高于乙组,则支持假说19.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分裂间期又分为DNA合成前期(期)、DNA合成期(S期)和DNA合成后期(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期需合成DNA聚合酶、解旋酶等,为DNA复制做准备B.若S期DNA进行多起点双向复制,则利于复制在短时间内完成C.期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并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D.M期会发生核膜及核仁的消失与重建,染色体数出现暂时加倍10.Caspase家族是一组蛋白水解酶。研究发现,内质网内平衡被破坏或蛋白质过量积累都会诱导Caspase—12在内质网膜上的表达,同时细胞质基质中的Caspase—7会转移到内质网表面并激活Caspase—12,激活后的Caspase—12可剪切Caspase—3,进而引发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有蛋白质的水解及新蛋白质的合成B.只有处于衰老阶段的细胞才表达凋亡相关基因,导致细胞死亡C.通过检测细胞中Caspase的含量可为研究细胞凋亡情况提供依据D.增加癌细胞中Caspase—12的活性可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11.如图为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只标出了部分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①~⑥表示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过程中会发生A与a、B与b的分离,但不会发生A/a与B/b的自由组合B.①→②、③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④~⑥可直接参与受精作用C.②与③中染色体的数目相等,但由于着丝粒分裂,二者的基因型不同D.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④的基因型是aBY,则⑥的基因型是12.某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且存在某种雄配子致死情况。现对一批杂合红花植株分别进行如下表所示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 处理甲 单独种植,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 红花:白花=1:1乙 常规种植,植株间能相互传粉 ?A.由甲组结果推测,含a的雄配子致死,导致红花:白花=1:1B.乙组处理方式下,中红花:白花=1:1,且红花都是杂合子C.两组处理方式下,随种植代数增加,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增大D.相较于豌豆,该植物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仅在于其为雌雄同株13.鸡(2n=78,ZW型性别决定)的卷羽与片羽,体型正常与矮小分别受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现有卷羽正常和片羽矮小雌雄个体若干,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不考虑相关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一:卷羽正常(♀)×片羽矮小(♂)→中半卷羽正常(♂):半卷羽矮小(♀)=1:1;实验二:卷羽正常(♂)×片羽矮小(早)→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半卷羽正常。A.鸡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39条染色体,同一染色体组内含等位基因B.鸡的半卷羽、体型正常为显性性状,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C.让实验一中的雌雄交配,子代中雌性个体的体型均正常D.让实验二中的雌雄交配,子代中d的基因频率为1/314.研究发现,扬子鳄的线粒体基因组DNA(mtDNA)为环状双链DNA,全长16 746bp(碱基对),由22个tRNA、2个rRNA和13个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扬子鳄的mtDNA中存在氢键,每个脱氧核糖均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接B.线粒体中存在RNA聚合酶,mtDNA上的基因一般只通过母本遗传给后代C.扬子鳄mtDNA的碱基排列方式有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D.通过比较扬子鳄与其他鳄类mtDNA的序列差异可推断它们亲缘关系的远近15.如图所示,DNA复制时碱基发生错配处会形成一个较为松散的凸起,细胞中的相关酶系统可识别并去除错配碱基对,完成修复过程,从而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碱基发生错配而形成凸起可能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B.DNA错配修复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分裂期C.DNA错配修复过程中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形成D.DNA的双螺旋结构是保证DNA准确复制的策略之一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1分)为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水培法培养甜瓜幼苗,每天培养液中和初始状态均为,定时测定和的剩余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水培植物时,培养液中的水通过________(填运输方式)进入植物根系细胞,且培养液浓度不宜过高,理由是________。最早的水培法是将植物根系长期直接浸入培养液中,这会导致植物根部因产生________(填物质)而易发黑、腐烂。(2)K和Mg都是植物生存所需的________(填“大量”或“微量”)元素。植物缺K时会引起叶片边缘枯黄,缺Mg时则因直接影响________的合成而导致叶片整片变黄。(3)实验结果表明,甜瓜对的吸收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对的吸收量,且农民在种植甜瓜时应注意在甜瓜的________期进行适量追肥。(4)研究人员欲进一步探究甜瓜吸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现有足量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正常甜瓜幼苗、含适宜浓度的培养液、细胞呼吸抑制剂、蒸馏水等,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17.(11分)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下图为某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部分过程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呼吸不仅能为生物体提供________,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推测图中过程②的具体发生场所是________。缺氧条件下,丙酮酸除可被转化为乳酸外,还可能被转化为________。(2)由图可知,丙酮酸与辅酶A(CoA)反应,产生________经过程③进入三羧酸循环。GTP类似于ATP,在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CoA转化为琥珀酸的反应中可产生GTP,推测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能”或“吸能”)反应。过程①~⑤中,能消耗NADH并产生ATP的有________(填序号)。(3)据图推测,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经________膜上的电子传递链,最终被传递给氧气;同时使得线粒体基质一侧的浓度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隙,经ATP合酶顺浓度梯度返回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4)线粒体的大多数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被运往线粒体。研究发现这些蛋白的转运与其氨基端的转运肽序列有关,该序列中基本不含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从而使其具有疏水性,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18.(11分)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将染色体分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中央)、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染色体末端)等不同类型。某雄性动物(2n=4)的基因型为,图甲是其某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乙是其处于减数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是其某细胞分裂中染色体(仅标出了部分染色体)的行为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x与y的数值分别为________,bc段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de段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2)图乙中细胞所处具体分裂时期是________。该细胞可对应于图甲中________段,其一定发生了________(填变异类型),从而导致产生异常配子。(3)图丙中细胞可能正在发生________(填染色体行为变化),该细胞可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4)若将该动物某干细胞的全部核DNA用放射性标记,让其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含有放射性的子细胞的个数是________。19.(11分)涝渍胁迫主要是指土壤中水分含量超过土壤持水量,使土壤中和乙烯大量产生,进而导致不足。某科研小组采用套盆渍水(即把栽有幼树的小盆放入装水的外盆)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渍水时长对巨桉幼树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胁迫时长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胞间浓度() 蒸腾速率()0 d 5.626 5±0.428 3a 0.096 2±0.004 1a 232.443 2±25.779 6e 0.905 5±0.002 3a7 d 5.282 9±0.232 7a 0.082 9±0.002 4b 242.087 1±6.080 2e 0.881 4±0.002 5b14 d 4.628 8±0.135 1b 0.073 1±0.003 7c 321.631 4±19.247 8d 0.740 3±0.012 8c21 d 4.216 6±0.212 1b 0.072 4±0.003 2c 334.478 3±10.970 6d 0.701 0±0.008 9d28 d 3.756 0±0.124 3c 0.062 8±0.000 8d 384.780 1±6.251 7c 0.640 8±0.010 4e35 d 3.327 5±0.169 1c 0.053 8±0.004 0e 456.877 6±4.395 6b 0.463 5±0.00 8f42 d 2.699 4±0.322 8d 0.045 0±0.001 8f 490.789 6±8.426 3a 0.411 4±0.010 5g注:同列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组涝渍胁迫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性。(1)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它具有________的作用。该科研小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树冠中上部成熟叶的叶绿素含量时,选择在663nm和646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结合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涝渍胁迫时间的增长,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标明显不同的是________。巨桉幼树的从________d开始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导致变化的因素属于________(填“气孔”或“非气孔”)限制因素。推测涝渍胁迫下,巨桉幼树体内无机盐的运输速率会________(填“加快”或“减慢”)。(3)有的植物在受到涝渍胁迫时,茎基变粗,形成肥大的皮孔,有的还会形成不定根,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这些变化的出现与植物基因组的________有关。(4)根据本实验结果推测,在巨桉的育苗和造林过程中,应避免选择在________的地区栽植。20.(11分)某种甲虫(XY型性别决定)的有角和无角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无角,雄性个体表现为无角或有角,A对a为完全显性。该种甲虫的体色受3个复等位基因AL(褐色)、BL(黑色)和CL(红色)控制。现让一只有角黑体雄性甲虫和多只基因型相同的无角褐体雌性甲虫杂交,得到的子一代雄性中,有角褐体:有角红体:无角褐体:无角红体=3:3:1:1,雌性均为无角黑体。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甲虫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________。基因AL、BL和CL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2)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若将上述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二代中褐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3)请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来判断子一代中某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的基因型,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2025届高三第一学期11月质量检测·生物学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D B C A D D C C B A B D C B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蔗糖是二糖,能口服但不能静脉注射,且蔗糖不能被人体细胞直接吸收,A错误;不是所有多糖都参与细胞结构的构建,例如淀粉和糖原,C错误;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会增加,主要是由于脂肪转化为糖类,因此导致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0,D错误。2.【答案】D【解析】蛋白质中氨基酸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方式不变,A错误;发生聚集的蛋白质中仍含有肽键,因此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蛋白质的聚集也可能与PH等因素有关,C错误。3.【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信号肽是由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的,A正确;破坏DP可导致分泌蛋白的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腔进行折叠和加工,细胞仍可合成其他类型的肽链,B错误;由图分析可知,SRP可能被重复使用,信号肽在内质网腔中被切除,最终得到的肽链不含信号肽,C正确;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运输过程常用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4.【答案】C【解析】图中并未体现随激光强度增加,相对荧光强度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C错误。5.【答案】A【解析】通过CAX蛋白的运输是主动运输,CAX蛋白是载体蛋白,则通过CAX蛋白进行运输时,需要与CAX蛋白结合,B错误;焦磷酸酶具有特异性,C错误;在液泡中积累有利于提高细胞的吸水能力,D错误。6.【答案】D【解析】水、甘油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常为被动运输,D错误。7.【答案】D【解析】磷酸肌酸快速将磷酸基团转移给ADP而生成ATP,有利于维持体内ATP含量,A错误;根据题意不能判断磷酸肌酸中含有特殊化学键的个数,且磷酸肌酸不作为直接能源物质,B错误;积累的肌酸转化为磷酸肌酸时所需的ATP可来源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8.【答案】C【解析】常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A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错误;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自变量为乙烯的有无,则乙组所用柑橘类型为乙烯合成缺陷型,且进行红光处理,C正确;若实验结果为甲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提高而乙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几乎不变(或甲组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的增加幅度高于乙组),则说明红光促进乙烯的合成,进而促进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即支持假说2,D错误。9.【答案】C【解析】期会合成一些蛋白质,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于分裂前期,前期时高等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C错误。10.【答案】B【解析】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不只是在细胞衰老阶段才进行表达,例如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就是细胞凋亡,该类细胞中也会表达凋亡相关基因,B错误。11.【答案】A【解析】④~⑥为精细胞,还需要经过变形成为蝌蚪样的精子才能参与受精作用,B错误;②与③中染色体的数目相等,但①经减数分裂Ⅰ形成②与③,期间不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因此②与③基因型不同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C错误;若发生了染色体互换且④的基因型是aBY,又因为与⑥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含两条X染色体,因此可判断⑥的基因型是Ab,D错误。12.【答案】B【解析】甲组为单独种植,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这相当于自交,Aa自交,基因型及比例理论上为AA:Aa:aa=1:2:1,结果为红花:白花=1:1,推测是由于含A的雄配子致死,A错误;乙组为常规种植,植株间能相互传粉,这相当于自由交配,由于含A的雄配子致死,乙组为Aa:aa=1:1,随种植代数增加,两组处理方式下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减小,B正确、C错误;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不需要对花进行去雄操作,这是优势之一,D错误。13.【答案】D【解析】鸡是二倍体且2n=78,因此鸡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39条染色体,同一染色体组内一般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等位基因,A错误;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判断鸡卷羽和片羽的显隐性关系,但可判断体型正常为显性性状,且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B错误;让实验一中的雌雄交配,即与杂交,子代中雌性个体的体型既有正常,也有矮小,C错误;让实验二中的雌雄交配,子代中d的基因频率为1/3,D正确。14.【答案】C【解析】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因此扬子鳄mtDNA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种,C错误。15.【答案】B【解析】正常配对的碱基之间会形成氢键,错配的碱基之间无法形成氢键而形成凸起,这与碱基的分子结构有关,A正确;DNA错配修复过程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B错误;根据题意推测,DNA错配修复过程中应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与形成,C正确;DNA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均有利于保证DNA复制的准确进行,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答案及评分细则】(11分)(1)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1分,答全得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若培养液浓度过高,会使根部细胞失水(或抑制植物根系对水的吸收)(1分,答到“使细胞失水或抑制对水的吸收”叙述合理即可得分)酒精(或乙醇、)(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2)大量(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1分,答全得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3)大于(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坐果期前(或坐果、受粉)(1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4)实验思路:将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正常甜瓜幼苗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等量含适宜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一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另一组添加适量细胞呼吸抑制剂(或不通入氧气等),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对的吸收速率(或两组培养液中的浓度等)(共2分,实验分组及处理正确得1分,实验检测指标正确得1分,其他实验思路叙述合理即可得分)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两组植株对的吸收速率相同(或培养液中的剩余量相同),则说明甜瓜吸收是被动运输;若给予正常细胞呼吸条件的一组植株对的吸收速率明显大于另一组(或给予正常细胞呼吸条件的一组培养液中的剩余量明显小于另一组),则说明甜瓜吸收是主动运输(共2分,每种情况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对应正确得1分,叙述合理即可得分)【解析】(1)水培植物时,培养液中的水通过被动运输(或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植物根系细胞,且培养液浓度不宜过高,这是因为若培养液浓度过高,会使根部细胞失水(或抑制植物根系对水的吸收)。最早的水培法是将植物根系长期直接浸入培养液中,这会导致植物根部因产生酒精(或乙醇、)而易发黑、腐烂。(2)K和MG都是植物生存所需的大量元素。植物缺MG时会因直接影响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合成而导致叶片整片变黄。(3)由题图可知,甜瓜生长发育的各时期营养液中的剩余量均小于的剩余量,说明甜瓜对的吸收量大于对的吸收量。由于坐果期前(或坐果、受粉)期营养液中和的剩余量少,因此推测,农民在种植甜瓜时应注意在甜瓜的坐果期前(或坐果、受粉)期进行适量追肥。(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之一为是否消耗能量,故若欲探究甜瓜吸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实验思路可以是:将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正常甜瓜幼苗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置于等量含适宜浓度的培养液中培养,其中一组给予正常的细胞呼吸条件,另一组添加适量细胞呼吸抑制剂(或不通入氧气等),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对的吸收速率(或两组培养液中的浓度等)。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是:若两组植株对的吸收速率相同(或培养液中的剩余量相同),则说明甜瓜吸收是被动运输;若给予正常细胞呼吸条件的一组植株对的吸收速率明显大于另一组(或给予正常细胞呼吸条件的一组培养液中的剩余量明显小于另一组),则说明甜瓜吸收是主动运输。17.【答案及评分细则】(11分)(1)能量(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线粒体基质(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和)(1分,答全得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2)乙酰COA(乙酰辅酶A)(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放能(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⑤(2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3)线粒体内(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低于(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4)有利于这些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并进入线粒体内起作用(2分,答到“有利于穿过线粒体膜”叙述合理即可得分)【解析】(1)细胞呼吸不仅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推测图中过程②的具体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除可被转化为乳酸外,还可能被转化为酒精(乙醇)和二氧化碳(和)。(2)由图可知,丙酮酸与辅酶A(COA)反应,产生乙酰COA(乙酰辅酶A)经过程③进入三羧酸循环。GTP类似于ATP,在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COA转化为琥珀酸的反应中可产生GTP,因此推测该反应属于放能反应。过程①~⑤中,能消耗NADH并产生ATP的只有⑤。(3)据图推测,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经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链,最终被传递给氧气;同时使得线粒体基质一侧的浓度低于线粒体内外膜的膜间隙,经ATP合酶顺浓度梯度返回线粒体基质的同时驱动ATP的合成。(4)线粒体的大多数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被运往线粒体。研究发现这些蛋白的转运与其氨基端的转运肽序列有关,该序列中基本不含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从而使其具有疏水性,其生理意义是有利于这些在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并进入线粒体内起作用。18.【答案及评分细则】(11分)(1)0.5(或1/2)、1(1分,答全得分,顺序错不得分)DNA(染色体)复制(1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着丝粒分裂(1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减数分裂Ⅱ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ef(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染色体(数目)变异(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3)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或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分,答不全得1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ef或cd(2分,答不全得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4)2或3或4(2~4)(1分,答全得分,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得分)【解析】(1)由图甲分析可知,其中x与y的数值分别为0.5(或1/2)、1,bc段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DNA(染色体)复制,de段的形成是因为发生了着丝粒分裂。(2)图乙中细胞所处具体分裂时期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可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其一定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从而导致产生异常配子。(3)图丙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I、Ⅱ后期,因此其可能正在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或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该细胞可对应于图甲中的ef或cd段。(4)若将该动物某干细胞的全部核DNA用放射性标记,让其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其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则含有放射性的子细胞的个数是2或3或4(2~4)。19.【答案及评分细则】(11分)(1)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1分,答全得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663 nm和646 nm波长的光是叶绿素能吸收而类胡萝卜素不能吸收的,避免了类胡萝卜素吸光度对叶绿素吸光度测定的干扰(共2分,答到“663 nm和646 nm波长的光是叶绿素能吸收而类胡萝卜素不能吸收的”得1分,答到“避免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得1分,叙述合理即可得分)(2)胞间浓度()(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14(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非气孔(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减慢(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3)有利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提高氧气()吸收能力,从而适应涝渍胁迫环境(2分,其他答案与适应胁迫环境意思相近的叙述合理即可得2分)选择性表达(1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均可得分)(4)地下水位过高(或洪涝灾害频发)(1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叙述合理即可得分)【解析】(1)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它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结合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树冠中上部成熟叶的叶绿素含量时,选择在663nm和6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的原因是663nm和646nm波长的光是叶绿素能吸收而类胡萝卜素不能吸收的,避免了类胡萝卜素吸光度对叶绿素吸光度测定的干扰。(2)由表中数据可知,随着涝渍胁迫时间的增长,变化趋势与其他指标明显不同的是胞间浓度()。巨桉幼树的从14d开始与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由于胞间浓度()不断增大,因此推测导致pn变化的因素属于非气孔限制因素。由于蒸腾速率不断下降,推测涝渍胁迫下,巨桉幼树体内无机盐的运输速率会减慢。(3)有的植物在受到涝渍胁迫时,茎基变粗,形成肥大的皮孔,有的还会形成不定根,这些均有利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提高氧气()吸收能力,从而适应涝渍胁迫环境。这些变化的出现与植物基因组的选择性表达有关。(4)根据本实验结果推测,巨桉对抗涝渍胁迫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巨桉的育苗和造林过程中,应避免选择在地下水位过高(或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栽植。20.【答案及评分细则】(11分)(1)相对性状(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BL>AL>CL(或BL对AL和CL为显性,AL对CL为显性)(1分,答全得分,其他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遗传(或基因)(1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5/16(2分,其他答案均不得分)(3)实验思路:让该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与亲本中的无角褐体雌性甲虫杂交,统计子代雄性甲虫的表型(或有无角)及比例(共2分,所选杂交实验材料正确得1分,实验观察指标正确得1分,其他杂交方案叙述合理即可得分)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雄性甲虫均为有角,则该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的基因型为,若子代雄性甲虫有角:无角=3:1(或出现无角),则该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的基因型为(共2分,每种情况的实验结果及结论对应正确得1分,叙述合理即可得分)【解析】(1)该种甲虫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基因AL、BL和CL的显隐性关系为BL>AL>CL(或BL对AL和CL为显性,AL对CL为显性)。(2)雌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或基因)多样性。若将上述子一代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雌配子及比例为、、,雄配子及比例为1/2Y、、),则子二代中褐体个体所占比例为1/16+1/16+1/16+2/16=5/16。(3)若要设计一个简单的杂交实验来判断子一代中某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的基因型(AAXCLY或AaXCLY),可让该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与亲本中的无角褐体雌性甲虫杂交,统计子代雄性甲虫的表型(或有无角)及比例。若子代雄性甲虫均为有角,则该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的基因型为,若子代雄性甲虫有角:无角=3:1(或出现无角),则该只有角红体雄性甲虫的基因型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