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含答案)

资源简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
概括文章的方法。
不同类的文章重点不一样。
阅读写人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
阅读记事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
阅读写景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
阅读状物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
春游钓鱼台
①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到钓鱼台去春游。同学们有的扛着捕鱼网,有的提着标本夹,还有的拿着钓鱼竿,大家迈着轻快的步子,说着唱着向钓鱼台走去。
②春天的钓鱼台美极了。清澈的河水(chan)潺潺地流着。两岸都是茂密的树林,树枝在微风中摇曳,好像在欢迎我们。小山坡上开遍了各种颜色的花朵,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像绿色的地毯一样。
③我们在树林里愉快地跳舞、唱歌。鸟被响亮的歌声惊动了,一齐飞起来,一会儿又都落在远处的树枝上。
④我和燕燕坐在河边的树阴下钓鱼。我们拿着渔竿,抛出鱼钩,鱼漂打破了平静的水面,圆圆的波纹慢慢地扩展开,逐渐地消失了。春风迎面吹来,带来一阵阵野花和小草的清香,忽然,鱼漂一动,我把渔杆一扬。鱼!一条银白色的鱼钓上来了。
⑤タ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个天空。我们爬上小山坡,望着青青的山、绿绿的水、茂密的树林,望着这可爱的大自然,我们不约而同地唱起歌来: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1.按要求回答。
(1)根据语意写出成语。
形容天气晴好。( )
没有商量,行动却一致。( )
(2)把下面的比喻句打上“√”。
①树枝在微风中摇曳,好像在欢迎我们。( )
②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像绿色的地毯一样。( )
2.第②自然段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具体写了( )、( )、( )、( )等景物。
写出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归纳短文主要内容。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
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结合上下文来看,第③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1)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第⑨段里加点词语“花招”的理解。
(2)将第⑦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改成“饺子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好不好?为什么?
5、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1)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
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①深夜,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的深ft中抛锚了,巨大的暴风雪一次又一次向旅客肆虐过来。尽管关紧了门,车上所有的人还是感觉到了浓浓的寒意。有人开始从旅行袋里取衣服,有人开始在车子里走来走去,试图驱除寒意。汽车的电力很快用完了,空调关闭,车里的温度一降再降,陌生的人们只好相互抱着取暖,然而还是无济于事。很多人在想:要是这时,有一团温暖的 火那该多好。
②终于有一束手电扫了过来,车上所有的人都( )地惊呼起来。来人是一个打扮非常普通的老人,他的背上还有一个篓子,里面是热腾腾的馒头。
③有人开了门,老人把篓子放在车上,他指着车前不远处说,那里就是他的家,他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老人只好把篓子放下,自己一个人回家了。
④这时车上的温度已经是零下五度,热腾腾的馒头正在迅速变冷,有一个小男孩起了身,但迅速被身旁的母亲拉了回来:“你要干什么?那东西有毒,吃不得。”“就是,我们宁愿挨冷挨饿,也不去冒这个险。”车上不断有人附和。
⑤半个小时后,老人再次来到车上,当他发现篓子里的馒头一个都没少时,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再次邀请,依然没有人反应。当他正准备下车时,车上终于有人说话了:“爷爷,我相信你,我跟你去。”说话的正是刚才那个被母亲拉住的小孩。
⑥老人的眼圈红了 孩子 你不怕我是个坏人 孩子走上去 伸出他的手 挽住了老人说 爷爷 我相信你
⑦在孩子的影响下,车上才不断有人下车,跟随老人而去。
⑧第二天,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⑨有记者问老人:“你的善意一次次被人拒绝和怀疑,你为什么还要坚持下去?”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座深山里,他经常能遇到抛锚的长途车,这已经是他做的第一百件善事了。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他只是希望能以自己充满善意的手,为这个陌生而隔阂的世界多添一点爱和温暖,让人心不再可畏。
1. 请在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2. 给短文第⑥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 读句子,填空。
⑴让人意外的是,车上没有一个人起身,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
①“老人连续说了三次”说的是:
②“老人连续说了三次,唯一的反应还是沉默”,“沉默”的原因是:

⑵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安然无恙地上了车,面对送行的老人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①“羞愧”的意思是:
②“很多人羞愧地低下了头”的原因是:
4.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5. 请对文章中的两个主要人物作出你自己的评价。
⑴小男孩:
⑵老人:
觅春
在乡间的田野上,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哼着一首婉转悠扬的曲子,奔向美丽的大自然,去寻找春的足迹,去感受春的气息。
赤着双脚,踏在酥软的草地.上,一丝酸痒的感觉散发到全身,多么舒坦,多么惬意。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多嫩,多鲜!像碧玉 不,太俗气。像翡翠 不,太老成。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绿意,一种令人神往的绿意。一阵微风拂过它们,像母亲甜蜜的吻,让人回味。我想,莫非春就在这柔嫩的绿中,要不,风为什么这般温柔,这般亲切
“嗒”,一滴雨落在我手上。啊,下雨了,不知何时,那细如牛毛、花针的雨丝正斜织
着、滋润着大自然的万物。瞧,那远处的山峦此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抹如烟似雾
的淡影,和田野里升腾起来的裊袅炊烟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这时,我突然觉得,春就在这春雨中,要不怎么会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佳句呢
风停了,雨住了。远处的田野上,农民正在忙碌地播种。是啊,“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行春风,难得秋雨。正因如此,农民才给这嫩绿可爱的小苗注入了无限的希望。瞧,他们干累了,抬起头,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此时此景,我情不自禁地高喊:春天在哪里 春天就在这希望的田野里。
不,春意春情远不止这些。春天在今天改革的大潮中,春意在“下海的弄潮儿”和
辛勤奋斗的人们那里,他们最有权享受春天的快意。
1.文中画“~~~”的句子中描画的景物有( )( )( )
2.作者是通过( )( )( )三个场景来写“觅春”的。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
3.下列句子中与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一日之计在于晨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
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把句子“小草早已探出了尖尖的脑袋,多嫩,多鲜”中的“探”字,换成“长”或者
“钻”好吗 为什么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
概括文章的方法:
1. 要素串联法:找出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然后将这些要素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题目扩展法:有些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题目进行适当扩展充实,就能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段意合并法:先概括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然后再把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抓关键句法:抓住文章中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往往能帮助我们快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同类的文章重点不一样:
阅读写人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事迹等。
阅读记事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情节和细节。
阅读写景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等)、作者的情感。
阅读状物的文章时重点要抓住:事物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以及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春游钓鱼台》
1.
(1)风和日丽;不约而同
(2)②√(①是拟人句)
2. 春天的钓鱼台美极了。河水、树林、花朵、麦苗
3. 一个星期天,同学们带着各种工具,迈着轻快的步子去钓鱼台春游。
4. 一个星期天,我们去钓鱼台春游。那里春天景色很美,我们在树林里活动,“我”和燕燕还钓到了鱼。夕阳西下时,我们在小山坡上唱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快乐。
《花边饺里的母爱》
1. ①小时候妈妈为了让“我”和弟弟吃到肉馅饺子,把肉馅饺子捏上花边,我们吃得开心。②长大后“我”为了给妈妈惊喜,在她生日时包了带糖馅的花边饺,妈妈吃到后很惊喜。
2. 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3.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小时候妈妈包花边饺给“我们”带来的记忆,引出下文长大后“我”为妈妈包花边饺的事情。
4.
(1)“花招”指的是“我”像小时候妈妈那样,用特别的方式(包带记号的花边饺)来表达对妈妈的爱,给妈妈惊喜。
(2)不好。原句把饺子比作小银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饺子在锅中翻滚时的形态,富有生趣,也表现出“我”期待妈妈吃到糖馅饺子的心情。改后的句子则比较平淡。
5.
(1)只要孩子们吃得开心,妈妈再辛苦也值得,希望他们能一直这么快乐。
《伸出你充满善意的手》
1. 兴奋(或惊喜等,合理即可)
2. 老人的眼圈红了:“孩子,你不怕我是个坏人?”孩子走上去,伸出他的手,挽住了老人说:“爷爷,我相信你!”
3.
(1)①老人真诚地邀请车上的人到他家去取暖。②车上的人对老人充满怀疑,害怕老人是坏人,不敢相信老人的善意。
(2)①感到羞耻和惭愧。②他们之前误解了老人的善意,而小男孩的信任和行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 一辆长途客车在贵州深山抛锚,暴风雪中寒冷难耐,一位老人带着热馒头邀请车上的人去他家,车上的人因怀疑而拒绝,只有小男孩相信老人并跟随而去,第二天大家安然无恙上车,面对老人很多人羞愧,老人坚持做善事是希望给世界增添爱和温暖。
5.
(1)小男孩:勇敢、纯真、善良,不被他人的怀疑影响,敢于相信他人,有爱心。
(2)老人:善良、执着、充满爱心,多次被拒绝仍坚持帮助他人,希望传递爱与温暖。
《觅春》
1. 山峦、炊烟、田野(农民在田野上播种也可)
2. 赤脚踏草地、春雨润万物、田野播种忙。示例:赤脚踏草地场景,作者赤着脚走在酥软的草地上,感受到小草的鲜嫩和绿意,微风拂过如同母亲的吻,让人惬意,通过描写小草的形态、触感和风吹小草的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柔,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3. A
4. 不好。“探”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刚刚发芽时小心翼翼、充满好奇的样子,若换成“长”或“钻”则没有这种生动的表达效果。
5. 把山峦在雨中的景象比作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远处山峦在春雨笼罩下朦胧、优美的样子,让人如临其境,感受到春雨中大自然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