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卷七年级生物试题友情提醒:1.七年级生物试题共19题,共4页,总分30分,与地理合考时间为60分钟。2.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题1分,共15分。)1.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今日黄河,岸高林密,鱼跃鸟鸣,岁岁安澜。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鲤鱼戏水 B.波光鄰鄰C.层峦叠嶂 D.云蒸霞蔚2.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B.绿色出行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生态农业3.有关“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影响”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除了变量水温,其他条件也可以不同B.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20~30℃C.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一次,计为金鱼呼吸1次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没有影响4.天苍苍水茫茫,深耕蓝海牧牛羊!我国的养殖业由近海走向远洋。技术人员发现,越往大海深处,这给养殖带来一定的困难。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分布较少,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无机盐5.如右图所示植物的根系发达,推测该植物生存的环境是A.干旱的荒漠B.泥泞的沼泽C.多水的农田D.湿润的森林6.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下列有关叙述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A.大树底下好乘凉B.全球变暖导致珊瑚虫死亡C.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D.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7.避役随环境改变体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的形态,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8.我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体现鸟类捕食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藻类的繁殖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温度对植物的影响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错误的是A. “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C.生命共同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我调节的结果10.“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 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11.自然界乌鸦与狼群有一种奇妙关系:乌鸦对食物的叫声是狼发现食物的警报器,狼的到来可将猎物的皮毛撕开,方便乌鸦用喙啄肉。乌鸦与狼的关系是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合作12.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的视野,若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向左移动D.向右移动13.将写有“生物”字样的临时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正确操作看到的图像应是A. B. C. D.14.有关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A.视野的上方比下方亮——向上方移动玻片 B.物像模糊——换成高倍镜C.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或凹面镜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15.蚯蚓体表有黏液和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并提高土壤肥力。这一事例可以说明 ( )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才能生存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C.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对环境造成影响二、综合题(在[ ]填对应的序号,横线上填名称。除标注1分的,每空0.5分。共15分。)16.(3分)随着地球上人口增多而资源减少,人类开始了开辟新的生活空间的探索。继上世纪大型全封闭人工生态系统“生物圈Ⅱ号”的实验失败之后,本世纪又有人提出了“火星移民计划”,准备在火星上构建人工生态系统,并实现自给自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并制作密闭的生态瓶,体会如何构建新生活空间。(1)制作生态瓶通常选择绿色植物作为 ▲ ,泥沙、土壤中的 ▲ 作为分解者,所选动物与植物之间要具有 ▲ 关系,从而使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生态瓶制作完成,应放置在 ▲ 的地方,温度要适宜,使生态瓶内进行 ▲ 循环和 ▲ 流动,从而将各种成分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17.(4分)我们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花盆的下面。“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有些同学提出了上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探究。(1)根据所提出的探究问题,该实验的变量应该是: ▲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 ▲ 。(3)制定计划:硬纸盒一分为二,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图 ▲ (填字母)所示,其他条件都应该 ▲ 。(4)实施计划:然后在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内,每隔2分钟统计硬纸盒两侧鼠妇的数量按上述实验计划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出硬纸盒两侧鼠妇的平均数量。实验时能不能只用一只鼠妇? ▲ 。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 。(1分)18.(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如图是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1)影响水稻生存的生态因素分为 ▲ 和 ▲ 。(2)图中消费者有 ▲ ,其中具有捕食关系的是 ▲ (写出一组即可)。(3)请分析稻田中的杂草与小麦的的关系是 ▲ 。(4)请写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5)该稻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小,原因是 ▲ 。(1分)19.(4分)某校同学到某农田生态系统研学,利用生物知识对该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研究。图一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生物成分 ▲ 。除了生物成分,生态系统还应该包含 ▲ 。(2)图一食物网中有 ▲ 条食物链。图二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图二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 。(4)“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作为中学生,你认为该怎么做? ▲ 。(1分)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卷七年级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A C C B A B B A D D D C D C D二、综合题(除标注1分的空,其它每空0.5分,共15分。)16.(3分)(1)生产者 细菌和真菌 捕食 (2)有光 物质 能量17.(4分)(1)湿度 (2)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B 相同且适宜(4)不能 大于 (5)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表达合理就得分)(1分)18.(4分)(1)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2)蛇、青蛙、蝗虫 青蛙和蚱蜢(3)竞争 (4)水稻 蚱蜢 青蛙 蛇(5)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越强,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单(1分)(表达合理就得分)19.(4分)(1)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2)4 小麦叶峰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丙(4)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不乱丢垃圾、不乱丢废旧电池等(1分)(表达合理就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上期中试题.docx 七上期中试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