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 48 分)
1.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下列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阶级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②任何国家形态都存在剥削制度
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④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2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②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
③主要内容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之间的矛盾
④可以通过自身的社会变革来解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却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期望,例如,圣西门曾试图获得教皇和路易十八的支持。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不了解阶级斗争的作用和意义
②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③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诉求
④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矛盾的过程中,创立了观察人类历史发展的唯物史观,解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这个千古谜题。唯物史观揭示了( )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一经出现,从西方到东方,“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行动纲领。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
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人民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回应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③是开放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④是实践的理论,为人民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有学者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了资产阶级的领导,表明了新旧革命的变化,同时,它赋于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对象不同
7.油画《开国大典》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表明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③使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④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②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具体方案
④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1956年党的八大、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都准确分析和把握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下列对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①表明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②说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日益提高、日益强烈
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发生变化,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④不同时期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下列能够正确体现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是( )
①在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②城市改革、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③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④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起决定作用
⑤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A.①—②一③一④一⑤ B.①一③—②一④一⑤
C.①—③一②一⑤—④ D.②一①一⑤一④一③
11.制度稳则国家稳,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为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这是因为( )
A.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B.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决定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12.从90多年前中国人首次踏上奥运舞台,到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总数位居榜首,这一辉煌成就不仅见证了无数奥运健儿的拼搏与汗水,更是中国人民不懈追求体育强国梦想、奋力实现中国梦的生动缩影。近百年的逐梦征程进一步证明了( )
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中国梦是中华儿女的梦,离不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奋斗
③中国梦不仅能造福中国人民,也能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④中国人民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 )
①表明我国已经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意味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
③表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已发生变化
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国现代化( )
①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②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④为人类社会发展制定了新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凝练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②形成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③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产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成果,是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典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从6个方面作出概括和阐述,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 )
①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②是新时代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③是对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系统回答
④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本题共 4 题,共 52 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以来,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徐闻港到“神州北极”黑龙江漠河,从东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到西部边陲新疆……习近平总书记2次在京考察,8次离京到地方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4月13日,在广东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勉励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5月23日,在河北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6月25日,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强调,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是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主攻方向;
……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路上一系列的讲话,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知识,回答为何“改革开放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事访问中阐述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立场,都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带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一,请按示例完成下表。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
示例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2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3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5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材料二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去年,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针对“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
(2)运用所学的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必须消除贫困的原因;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国取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20.(14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回顾党百年恢宏壮丽的奋斗历程,这份令人刮目相看的百年成绩单,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理想和信仰书写的,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用拼搏和奉献赢得的。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担当和责任。新的征程上,我们同样面临复杂的风险考验。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肩负日后建设国家的重大责任。我们学习和总结历史是为了从全党和人民的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提高认识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更加清醒、更加坚定地办好当前的事情。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接好时代‘接力棒’走好当代长征路”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2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2.A
3.A
4.C
5.B
6.B
7.B
8.A
9.D
10.C
11.A
12.B
13.C
14.A
15.B
16.C
17.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广东徐闻港到“神州北极”黑龙江漠河,从东部长三角地区的江苏到西部边陲新疆高质量发展,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之源。
18.(1)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四个坚持”
示例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示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5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2)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必须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
19.(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0.胸怀大局,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广大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扬斗争精神,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敢字为先、干字当头,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私奉献,锤炼品德修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广大青年要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心聚力、把满腔报国之情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工作业绩,在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中建功立业。艰苦创业,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要坚持学以致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弘扬传统,勇于砥砺奋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广大青年要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自强不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