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检测政治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 2024年2月,《科学》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邓秀新院士、张飞教授课题组题为《柑橘油胞发育与精油合成的分子调控》的研究成果。该团队以柑橘油胞为新模式系统,揭示了分泌囊起始和发育的分子调控通路。该研究不仅破解了柑橘油胞发育之谜,还将有助于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中可以看出( )①感性认识有待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③认识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④认识发展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相互促进的过程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2024年是“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获得者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她在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时说:“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我愿意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尽绵薄之力。”到了百圯村后她说:“我的方言进步了,可以和贫困户用桂柳话交流了。”黄文秀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发挥着重要作用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助力人们实现人生价值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3.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转变思路、积极创新②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③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和实践创新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4. 《极简人类史》中写道:“我们的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之久,生命的出现也有约35亿年。相比之下,人类的出现则是比较晚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地球生命史的眨眼瞬间。尽管如此,在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生物中,人类仍然是最有趣、最奇特的物种之一。在近40亿年里,我们是第一个能将知识代代相传的物种。”材料说明( )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②人类具有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主观能动性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中起决定作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 火爆全网的Chat 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 AI研究推出的一种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工具,拥有语言理解和文本生成能力,还有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的能力。在不断发掘它的用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AI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Chat GPT 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Chat GPT是新生事物,我们要科学评判它的作用③Open AI的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④Chat GPT能有目的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6. 现在流行的“飒”,特指帅利落、潇洒清爽,多用于女性。据统计,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中约有50%是女性,护士中女性超过90%。用“飒”来形容她们,是全国人民对女性同胞最崇高的致敬!如今,“飒!”“真飒!”“又美又飒!”已成为人们赞美奋战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上女性同胞的常用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如实反映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③没有被反映的对象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④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7. 地球生命能量来自催化过程,生命活动本身也依赖酶的高效催化。很长一段时间,科学家认为世界上只有金属和酶这两种类型催化剂。直到20世纪末,有机小分子催化崭露头角。与传统金属有机催化剂相比,有机小分子催化具有对潮湿环境不敏感、原件易得、成本低、易于保存、毒性较低等诸多优势。材料表明()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②认识是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人们的认识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实践水平的限制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二者可以相互转化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8. 安全生产向来是重中之重,任何行业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谋发展和管安全从来都不是一对矛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全就是发展,就是效益,就是长足的竞争力,绝不能因为要效益、要发展就不要安全。尤其是在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比如,矿产企业不能因为节约成本就减配排水装置,餐饮企业不能因为担心影响客流量就罔顾危险苗头。由此可见( )①“谋发展”和“管安全’’没有明确的界限②“谋友展”蕴含着“管安全”的规定③“谋发展”和“管安全”具有相互联结的属性④“谋发展”和“管安全”相互排斥、相互对立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9. 宁夏“文化大篷车”在农村采风,在农村演出,请农民“审稿”,演出时间、地点由农民定,送戏下乡三十九载,流动演出2万余场次,行程百万千米,被誉为“我们农民自己的剧团”。由此可见,“文化大篷车”的成功在于(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显著提升④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部署。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将推动国内市场由大到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哲学上看,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是因为(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状况相适合②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④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1. 平安大街是北京老城区核心干道,途经皇城根遗址、什刹海、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近来,市民发现宽阔的大街变绿变静了,两侧加了“绿带”,中间加了国槐与时令花卉组成的3米宽隔离带,机动车道“瘦身”,还添加了行人安全岛,步行、骑行环境大大改善。平安大街的变化( )①实现了“慢行优先”“静下来”,促使矛盾的同一性转化为斗争性②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普遍性③更注重环境的安全与舒适,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性和直接现实性④协调了交通、绿化和城市风貌的关系,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2.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从八十一难的具体描写来看,各有寓意,表明人生是要经历诸多磨难才能不断成长。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考验是客观存在的,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3.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潮汐现象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种海洋事业都与潮汐涨落密切相关。人们根据潮汐涨落的规律,张网捕鱼,引水晒盐;利用广阔的海涂,发展水产养殖事业。这说明( )①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改造世界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④自在事物联系和人为事物联系能相互转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4. 为了出门在外的老年人都能及时得到帮助,社交网络上,一份自发形成的“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悄然流行。没有约束条款,甚至缺少统一内容,这份协议却得到了众多网友的认可支持、签署转发。“在外互帮父母协议”得到网友高度认可是因为( )①传统孝道文化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②在外互帮父母的认可和选择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③弘扬尊老美德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④老年人外出安全问题需要树立在外互帮父母意识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5. 2024年5月1日,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风云气象卫星系统中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主要用于降水气候学研究以及灾害性天气系统降水监测,能提供全球中低纬地区降水三维结构信息。其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由此可见( )①科研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风云三号G星成功发射的决定性条件②风云三号G星的运行说明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③风云三号G星的研制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高度统一④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 2024年4月30日下午5时46分,东风着陆场再一次迎来了从太空出差回来的中国航天员,神舟十七号乘组安全落地。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太空奥秘,求索万物本原,试图解开“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天问”。这种绵绵不绝的好奇心,会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表明()①好奇心能够使人们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②哲学不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③来自生活的哲学都是正确的哲学④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二.材料题(共5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关心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升其获得感与幸福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表决通过并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高度重视广大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为新时代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和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作出规定,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该法充满了温度,为改善民生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我国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依据。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据2022年6月17日人民网报道,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走出了一条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在有效治理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内蒙古培育发展了沙生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特种药用植物种植与加工经营、林纸一体化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沙区特种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沙漠景观旅游、节水灌溉和风能太阳能利用等六大类型沙产业。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结合全区实际,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力度。经过多年实践,内蒙古在技术措施上,探索形成了种子改良、节水抗旱、封沙育林等一大批适宜不同沙化类型地区的技术模式。创新了微创气流法造林、甘草平移种植、削峰填谷治沙、无人机飞播造林固沙等技术,显著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从与沙抗争到人沙和谐,内蒙古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防沙治沙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院士深谙科学探索的真谛,他强调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应并重理论与实践,尤其要重视理论与实验间的不一致之处,因为这正是发现新知、实现突破的关键所在。他倡导“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鼓励科学家投身于具有长远影响和重大科学意义的研究中。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他鼓励科学家保持自信,勇于面对挫折与失败,坚信每一次尝试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此外,他还提倡以包容的心态对待科学研究,允许犯错,鼓励试错,并虚心听取不同学术观点,以促进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周光召院士的观点对科学家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启示。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辟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一个曾经连铁钉和火柴都要进口的国家,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研发体系和工业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5年来,依靠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而言,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回望历史,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伟大奇迹。(1)“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结合材料一,运用对立统一观点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2)结合材料二,从“探索认识的奥秘”的角度,就新中国新征程的发展提两条建议。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在工业文明“快水”思维影响下,人为聚水而拦河建高坝,为获地将河道裁弯取直、束窄滩地,为除水患而大兴土木修建基础设施,这些活动与水对抗,约束了水的空间,加速了水的离去。水需要“慢”下来,方可“利万物而不争”。给水时间和空间,让其慢慢渗入土地,潜入植被;蜿蜒于平原之上,留下沙砾和泥土,滋育大地和城镇;汇聚歌息在低洼之处,沉淀营养,润泽生命。“慢水”思维强调水的在地性,关注水与岩石、土壤、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之间不可分割的生态关系。重拾“慢水”思维并将其科学化,既不是完全放任自然,也不是对抗水或剥夺水的权利,而是通过理解水性、因势利导、节制地使用工程治水。从“慢水”思维走向“慢水”智慧将为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修复被工业文明冲击和破坏的地球生命、实现人水和谐共生,带来新的希望。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重拾“慢水”思维并将其科学化的合理性。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检测政治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答案】D2.【答案】B3.【答案】A4.【答案】C5.【答案】A6.【答案】C7.【答案】C8.【答案】C9.【答案】A10.【答案】D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D二.材料题(共5小题,共52分)17.【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该法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该法能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该法适应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民有所呼、法有所应,该法的制定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18.【答案】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结合全区实际,从与沙抗争到人沙和谐,内蒙古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具有区域特色的防沙治沙新路子。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技术模式和技术方法,显著提高了防沙治沙成效。③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革命热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内蒙古坚持防治并重、治用结合,树立市场化、产业化思维,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人民收入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沙漠增绿、百姓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路子。19.【答案】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索和验证真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追求真理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要正确对待错误与不足。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坚定信心,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0.【答案】(1)这句话强调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反对盲目模仿他人。从对立统一的角度看,创新与模仿是一对矛盾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模仿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但过度依赖模仿会限制自身发展,导致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历程正是对这一观点的生动诠释。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处于“跟跑”阶段,学习和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这得益于我们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我们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而应该通过自主创新,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2)①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②加强实践探索,推动理论创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同时,要加强理论研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21.【答案】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人与水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慢水”智慧蕴含着人与水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重拾“慢水”思维并将其科学化不是完全放任自然,也不是对抗水或剥夺水的权利,而是在对立中实现人与水的和谐统一。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慢水”智慧有助于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