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题 提高防护能力教材分析本框题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系统地介绍安全防护的各个方面,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安全防护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本框题共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通过“生活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掌握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树立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的健康品格。二是通过“探究与分享”和设置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高防护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懂得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危险来临时,能够保持冷静,利用各种资源逃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体悟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懂得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核心素养道德修养(1)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践行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生命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健全人格(1)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3)具备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 态度和情感,并能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学目标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意识,树立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救助他人生命的积极情感。健全人格(1)掌握基本的应对拥挤踩踏事件的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2)通过实践训练,制订应急预案,包括逃生路线紧急联系方式等。(3)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懂得如何保持冷、迅速应对,并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责任意识(1)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不传播谣言不制造恐慌。(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重点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针对“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这一教学重点,通过“生活观察”中的“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从学生可接触的真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体悟提高防护能力是一个多维度且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树立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的健康品格。难点增强防护能力。针对“增强防护能力”这一教学难点,通过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地震”的情置,学生懂得提高避险逃生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冷静、利用各种资源逃生的优秀品质;通过“方法与技能”和时政案例,让学生体悟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懂得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道德情感,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通过设置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分析这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的危害的同时感受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教学设计了两个环节,即“提高防护能力的意义”“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通过“生活观察”,帮助学生体悟在生活中提高防护能力是一个多维度且重要的任务,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方法,树立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的健康品格,通过对“大日天遂道顺利脱险”的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地震”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懂得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冷静,利用各种资源逃生的优秀品质;通过时政案例“杭州南站踩踏事件”,引导学生体悟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培养珍爱生命的道德憾,以及对自己、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人生态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充分了解自己所任教班级的班情和学情,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面临的困惑点出发,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教师在授课前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搜集最新的防护知识和技能资料,包括最新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等(3)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防护能力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课件出示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图片,如火灾情境图片、地震情境图片、交通事故情境图片等。师:分析这些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会给我们造成哪些危害 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冷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我们除了应该增强安全意识,还应该提高防护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提高防护能力呢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二、讲授新课(一)提高防护能力的意义用课件出示教“生活观察”板块内容。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知识和做法 (2)结合实例,说说在生活中如何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生1:通过了解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能够让我们尽可能降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对个人造成的伤害,如交通事故、火灾、自然灾害、疾病等。生2:如果家庭成员掌握防护知识,就能更好地保护家庭财产和成员的安全,减少因意外事件导致的损失。生3: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护能力,可以使个人在面对潜在威胁时更加从容和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感。生4:在面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时,掌握科学、有效防护能力的人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损失。……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提高我们的防护能力是一个多维度且重要的任务,涉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如果我们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就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也能救助他人的生命。过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防护能力呢 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二)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活动一:提高危险预判能力用课件出示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内容。师: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过渡:面对灾难,我们应该提高危险预判能力。那么,具体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危险预判能力呢 教师呈现补充材料: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过程,以下是平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1)认识和了解风险:首先要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了解不同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和表现形式。(2)加强安全教育:通过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媒体等途径,接受安全教育,了解风险的应对策略和措施。(3)实践锻炼:通过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实践,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危险预判能力。(4)借助现代科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搜集和分析与风险相关的数据,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5)定期评估与反思;定期对自己的危险预判能力进行评估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教师小结: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做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过渡:提高防护能力,除了需要我们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活动二: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用课件出示教材“探究与分享”板块内容。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你还知道哪些避险方法 (2)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图片组。发生火灾时,避险 流程图。发生交通事故时,逃生注意事项图。发生地震时,逃生注意事项图、自救注意事项图。教师小结: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我们要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过渡:提高防护能力,除了需要我们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活动三:学习防护和急救知识与技能教师播放时政视频。2014年4月6日晚,清明假期返程高峰,杭州南站大批旅客短时间集中发生拥挤。出闸口险些发生踩踏事件,多名乘坐扶梯的乘客摔倒被压。有目击者称,前面的人动不了,不断有旅客乘坐扶梯下行,前面的人摔倒,紧接着有人压在身上。师:如果你遇到了此类踩踏事件,你应该如何自救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拥挤踩踏事件的预防与自护方法。(1)上下楼梯、台阶时抓稳扶手,不凑热闹,不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停留;不随意喊叫,不搞恶作剧,不制造恐慌气氛。(2)发现人群蜂拥而来时,应马上避让到一旁,靠墙或抓住牢固的物体,待人群过去。(3)若已经被人流卷入,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要展开自我救助;先稳住双脚,保持平衡,用一只手紧握一只手的手腕,手肘撑开,平放于胸前,微微向前弯腰,形成一定空间,以保持呼吸通畅。(4)一旦摔倒无法站起,应尽量使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护颈,手臂护头,双膝蜷缩至胸前,护住胸腔和腹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三、本课总结师:通学习,相信每位同学都对提高防护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最后,祝愿大家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四、课后作业用课件出示教材“启思导行”板块内容。(1)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接受专业培训等学习心肺复苏。(2)你还知道哪些急救常识 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分享。板书设计提高防护能力教学探讨与反思(1)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确保涵盖基本的防护知识、技能及应对紧急情况的策略。例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逃生和自救方法。(2)教学形式应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模拟情墒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防护知识。(3)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体验防护知识的应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习、模拟交通事故现场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加深对突发防护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4)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生动地讲解防护知识,并能回答学生的疑问。- 1 -- 6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