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青龙县部分学校期中联考
高三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细胞内常见的多聚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空间结构的差异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B.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相同且合成过程均需酶的参与
C.组成蛋白质和DNA的单体的排列顺序都具有多样性
D.碳原子构成的碳链是组成细胞内各种多聚体的结构基础
2.下列关于细胞中相关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不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B.无机盐在细胞中多为离子状态,进出细胞的方式都为主动转运
C.水在细胞中既能参与化学反应,也能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
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不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一类整合蛋白可将ADP和ATP对向转运,称为腺苷酸转运体,如图所示,它的作用是把基质中的ATP(以ATP4-形式)运出,同时把线粒体外的ADP(以ADP3-形式)运入,并且以1∶1的方式进行ADP、ATP交换。已知线粒体内膜外膜间隙侧H+浓度高于线粒体基质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由F0和F1两部分构成的物质可能是一种酶
B.图中H+进入线粒体基质侧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C.H2PO4-的转运为主动运输,利用H+的电化学势能
D.1∶1进行ADP、ATP交换可引起膜内外电位差变化
4.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酶的作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合成的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可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
B.酶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能有效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前后数量不变
C.酶受温度、酸碱度、重金属影响易变性,保存时要在低温的缓冲液中
D.在酶促反应中,随着酶浓度或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的细胞板形成有关
B.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C.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D.发菜和黑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6.图甲表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实线代表R型细菌,虚线代表S型细菌
B.据图甲可知,只有一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C.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
D.若图乙中的噬菌体被32p标记,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
7.下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核DNA(c)的数量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B.③与①中染色体数相同
C.②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的变化 D.③可以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生物性状就一定发生改变
B.通过分析遗传系谱图可以推测出21三体综合征的遗传规律
C.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癌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
D.遗传物质不变,若基因的转录受阻,则生物性状可能发生改变
9.美洲刺鼠(Agouti)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vy(黄色)和a(黑色)控制。已知营养供给会影响子代DNA的甲基化,Avy基因前端甲基化程度越高,表达受到抑制越明显,小鼠体色越深。现将基因型为Avya的黄色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与基因型为aa的黑色雄性小鼠杂交,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Avya(♀)×aa(♂) 子代Avy前端特殊序列甲基化程度 子代小鼠的表型及比例
实验组: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 高 ①
对照组:孕期饲喂正常食物 低 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孕期饲喂富含甲基的食物,会改变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B.子代中基因型相同的小鼠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C.①中全为黑色小鼠,②中黄色小鼠的比例占
D.甲基化会抑制DNA的复制,进而改变小鼠的体色
10.图甲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含量的饼状图,图乙是活细胞中主要元素相对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占细胞干重的相对含量,则A表示蛋白质
B.若图甲表示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在活细胞中的相对含量,则A表示水
C.图乙中的a可表示碳元素,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D.图乙中的a、b、c分别表示O、C、H元素
11.脊蛙是毁掉脑而保留完整脊髓的青蛙,是研究神经调节常用的实验材料。如图为脊蛙屈腿反射的神经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表示反射弧的不同结构,a、b、c表示灵敏电位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毁掉脑的目的是消除脑对屈腿反射的影响
B.②是传入神经,脊蛙的屈腿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C.c处受到适宜刺激,Na+经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b处受到适宜刺激,a、c处都能检测到电位波动
12.下图细胞Ⅰ、Ⅱ和物质E、F的关系可能是( )
细胞Ⅰ 细胞Ⅱ 物质E 物质F
A 下丘脑细胞 垂体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受体
B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病原体 抗体 抗原
C 甲状腺细胞 体细胞 生长激素 受体
D 传出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神经递质 受体
A.A B.B C.C D.D
13.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下列有关人在冬泳过程中的生理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B.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C.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两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人在恐惧、焦虑、紧张等情况下,机体会发生体温上升、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排尿量增加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受肾上腺素和钠尿肽等的调节。钠尿肽是心房壁细胞在受到牵拉(如血量过多)时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能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尿肽与性激素的合成过程及释放方式相似
B.钠尿肽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C.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心脏血输出量增多,进而导致钠尿肽释放量减少
D.钠尿肽与抗利尿激素相互拮抗,共同参与人体尿量的调节
15.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会消耗大量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呼吸爆发”。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氧自由基在SOD和MPO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
B.巨噬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C.若巨噬细胞缺少“呼吸爆发”过程,仍然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将其有效杀死
D.若用磷酸化酶抑制剂处理巨噬细胞,会使氧自由基积累从而加速巨噬细胞的衰老
16.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 A、a、B、b 和 D、d 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15 为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1/100,且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病的遗传方式都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Ⅲ-13 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6 的初级卵母细胞发生了变异
C.Ⅱ-6 个体的细胞中甲乙病致病基因不一定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D.Ⅲ-15 和 III-16 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301/600
17.脱氧核酶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催化活性的单链DNA分子。下图为10-23型脱氧核酶与靶RNA结合并进行定点切割的示意图。切割位点在一个未配对的嘌呤核苷酸(图中R所示)和一个配对的嘧啶核苷酸(图中Y所示)之间,图中字母均代表由相应碱基构成的核苷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氧核酶的作用过程受温度的影响
B.图中Y与两个R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C.脱氧核酶与靶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有两种
D.利用脱氧核酶切割mRNA可以抑制基因的转录过程
18.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具体是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的类别划分与饲料行业常用的酵母蛋白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NaOH的作用不同
B.从上述培养基的成分推测乙醇梭菌是异养型细菌
C.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检测到乙醇梭菌产生的蛋白质可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加工
D.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三、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59分)
19.(11分)下图中甲细胞可产生抗体,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细胞中,属于细胞代谢和遗传控制中心的有[ ] ;按顺序写出抗体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结构: ,该过程中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 ,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场所是 。(用数字标号和箭头表示)
(2)下表是与抗体合成及分泌有关的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细胞器 蛋白质(%) 脂质(%) 核酸(%)
甲 67 28 微量
乙 59 40 0
丙 39 0 59
其中,甲、丙分别是 、 (用数字标号表示)。
(3)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 (填编号)。该结构的功能是 。
(4)若该细胞吸入18O2,一段时间后,最先检测到18O的细胞器是[ ] ,能产生CO2的场所是 。
20.(12分)在海水稻的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对盐胁迫下植物的抗盐机理及其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测得不同浓度NaCl培养液条件下水稻根尖细胞和高盐胁迫条件下(NaCl浓度200mmol/L)水稻叶肉细胞的相关数据。结果分别如图1、图2所示。请回答:
(1)为了探究高盐胁迫条件对叶绿体形态及功能的影响,实验小组将正常条件及高盐胁迫条件下培养的成熟叶研磨,通过 法获得叶绿体并制成悬液。加入“物质X”并给予光照后,发现水在光下被分解放出O2,同时“物质X”被还原,此时能量变化形式是 ,“物质X”最可能是 。在配制叶绿体悬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目的是 。
(2)若以NaCl溶液浓度150mmol/L为界分为低盐和高盐胁迫,据图1可知,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该海水稻根尖细胞适应低盐和高盐胁迫的调节机制不同:前者主要是逐步提高细胞内 的相对浓度,后者主要是 。
(3)图2可知,该海水稻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先降后升。据实验结果推测,15天之前,很可能是因为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使胞间CO2浓度降低;而第15天之后,胞间CO2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21.(12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是一类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受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基因B/b和基因T/t控制,基因B/b能编码polyQ蛋白。患者polyQ蛋白的谷氨酰胺重复次数比正常人的多,基因T编码的CHIP蛋白会降解重复次数多的异常polyQ蛋白。下图1为某家系关于SCA的遗传系谱图,用限制酶对该家系部分个体的基因B/b剪切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和图2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2)正常基因是重复次数为 (填“50”或“26”)的片段序列。Ⅰ-1的电泳结果与Ⅱ-2的相同,而Ⅰ-1表现正常,原因是 。
(3)Ⅱ-2和Ⅱ-3再生育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若Ⅲ-1体内不能检测到功能性CHIP蛋白,则请在图2中画出Ⅲ-1的基因B/b的电泳结果 。
(4)基因T编码的CHIP蛋白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3所示,起始密码子为AUG。若基因T的a链中箭头所指碱基T突变为A,则其所对应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变为 (部分密码子及其对应氨基酸:GUU缬氨酸、CUA亮氨酸、GGU甘氨酸、UGG色氨酸)。基因T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填“a”或“b”)链中。
22.(12分)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某些激素的原料。胆固醇的代谢平衡至关重要。下图示胆固醇吸收和代谢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胆固醇的化学本质属于 ,维生素D的功能是 。
(2)胆固醇合成的场所在 ,基因控制胆固醇合成的方式为 。
(3)因胆固醇极难溶解,常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的形式通过 (填“需要”/“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方式摄入细胞。
(4)图示内体在胆固醇代谢中的作用有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能降解LDL中的蛋白质, 。
(5)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易使人患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过高原因可能是 。
(6)大量游离的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堆积,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C型尼曼匹克病(NPC),其中95%由基因NPCl突变引起。胆固醇在溶酶体内堆积,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胆固醇吸收方式是被动运输。
23.(12分)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其紫花(R1)和白花(R2)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实验小组选择纯合的紫花植株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表现为淡紫花。F1自交得F2,F2中紫花∶淡紫花∶白花=1∶3∶2.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小组对基因R1和R2进行基因检测时发现,R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与R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比,第73位的氨基酸不同,其他氨基酸序列相同。R1基因突变产生R2基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碱基对的 ,这种变异的意义是 。
(2)淡紫花的基因型是 。
(3)小组成员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含有基因 的花粉存在50%不育的现象。请以F2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来验证该观点,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4)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常见于许多作物和观赏植物,其特征是植物叶片、茎和花上出现白色粉状物质,选择抗白粉病的观赏品种是花卉产业上的常用防治方法之一。该实验小组让抗白粉病植株与易染白粉病植株杂交,对子一代植株用白粉菌侵染,发现有50%易染白粉病、50%抗白粉病,让50%易染白粉病植株自交,子二代植株全部易染白粉病。假设抗白粉病与易染白粉病的相关基因是T/t(不考虑该对等位基因的突变和致死)。
①该植株的抗白粉病与易染白粉病中的显性性状是 。
②实验小组在选育抗白粉病淡紫花植株的过程中,以上述子一代抗白粉病淡紫花植株为亲本自交,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子代中抗白粉病淡紫花植株所占比例均为50%。分析上述信息,在图中画出一种基因T/t、R1/R2在染色体上的可能位置关系,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标出基因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A D C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A A B AC ABD BC BCD BC
19.(1) 2 细胞核 4375 7 1
(2) 1 4
(3) 3 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质合成有关
(4) 1 线粒体 1线粒体
20.(1) 差速离心法 光能到活跃的化学能(或光能到电能到活跃的化学能) NADP+(或氧化型辅酶Ⅱ) 形成等渗溶液,维持叶绿体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 无机盐 大幅度提高细胞内可溶性糖浓度
(3) 降低 色素含量降低,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C3未能被及时还原并形成C5,最终导致CO2固定减少,胞间CO2浓度升高
21.(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Ⅱ-2为杂合子且患病 Ⅱ-2为杂合子且患病
(2) 26 Ⅰ-1表现正常是因为其含有的T基因编码的CHIP蛋白会降解重复次数多的异常polyQ蛋白
(3) 3/8
(4) 亮氨酸 b
22.(1) 脂质 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2) 内质网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胆固醇合成
(3) 需要 胞吞
(4) 将LDL与LDL受体分离,并把LDL和LDL受体分别送往溶酶体和细胞膜 释放出游离的胆固醇
(5)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功能缺失或摄入的胆固醇过多
(6)不支持
23.(1) 替换 作为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R1R2
(3) R1 让F2的紫花(母本)个体和淡紫花(父本)个体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子代中紫花∶淡紫花=1∶2
(4) 抗白粉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