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2.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新课导入为了解决如上的问题,汉朝出现了纸张,那么造纸术是怎么发明的 除造纸术之外,秦汉的科技与文化又有哪些新发展呢?据说,西汉的东方朔,有一次向汉武帝上一奏折,用了3000片竹简,需要2人抬动,汉武帝看了两个月。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程目录一、造纸术的发明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三、司马迁与《史记》四、道教和佛教一、造纸术的发明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甲骨文青铜器马王堆汉墓帛书竹简书写不方便,携带不方便丝帛太昂贵,不易推广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西汉东汉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造纸术发展历程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麻纸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谁在什么时期改进了造纸术?2.造纸的原料有哪些?3.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任务:根据课本P84—85,自主归纳,填写下面内容蔡伦造出的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并且纸的质量大大提高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蔡伦( -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官做了宦官。由于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由他监造的宝剑和军械,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蔡伦排在第七位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造纸术视频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洗涤原料浸渍沤制烧制草木灰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造纸术工艺流程图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任务:根据课本P85,结合材料,讨论造纸术的影响材料一:没有纸的发明,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造纸术改变世界面貌。──美国 MH哈特材料二:到19世纪时,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已传遍世界五洲列国,走完了它传遍全球的千年万里历程。回顾这段历史,造纸术最初从中国传到中亚、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再通过阿拉伯地区传到欧美各国和大洋洲,使各国都能分享这一发明成果,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影响:1.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2.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3.中国的造纸术辗转流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造纸术传播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在公元384年间,由山东传入朝鲜,610年传到日本。7世纪时传入越南、缅甸和印度。公元751年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渡海,于1150年把造纸术传入到西班牙,1278年传入意大利,15世纪再渡海传到英国。美洲各国造纸是由欧洲传入的,1575年传到西哥,1690年传入美国,1803年开始进入加拿大。我国造纸术传遍亚、非、欧、澳、美各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任务:根据课本P85,自主填写张仲景人物卡1.生活时代:2.代表著作:3.医学成就:4.历史地位:东汉末年《伤寒杂病论》1.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2.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收录了大量药方,仅治疗外感热症的即多达113个。张机(150-219年),字仲景,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精心研究医学,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流传至今的有经晋代王叔和改编过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种。张机在医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辨症,二是施治。张仲景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精湛的科学成就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医圣”。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任务:根据课本P86,自主填写华佗人物卡1.生活时代:2.人物简介:3.医学成就:东汉末年1.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2.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五禽戏鹿形虎形猿形飞鸟形熊形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任务:根据课本P86,完成数学成就的填写(1)成书时间:2.代表成就:《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中国古代数学一直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1.古代数学特点:(2)主要内容:(3)地位: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今天的算术、代数几何等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材料研读:今有垣高九尺。瓜生其上,蔓日长七寸。瓠(hù)生其下,蔓日生一尺。问几何日相逢 瓜、各长几何?——《九章算术·盈不足》思考:从《九章算术》中题目的选材角度看,它有什么特点 注重实际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任务:根据课本P86,完成农学成就的填写2.核心内容:《汜胜之书》1.代表著作: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相关史事秦朝向全国颁布统一的历法,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两汉时期,人们能够比较准确地测定时间,颁布了更加完备的历法。在前人基础上,东汉张衡改进的浑天仪,能够演示日月星辰的运行。他还发明制作了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验地震方位。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三、司马迁与《史记》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任务:根据课本P87,完成《史记》小卡片填写作者:司马迁(西汉汉武帝)内容: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地位: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的父亲在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和国家典籍。在家庭的熏陶下,司马迁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他继任太史令后,秉承父亲的遗志,用10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忍受着巨大的伤痛和屈导,继续撰写《史记》。在给朋友的回信中他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令后人敬仰。思考:你能感受到司马迁有什么样的精神?例如忍辱负重、顽强不屈、胸怀天下、追求真理等等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句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后句是说其文学成就。史学价值:教材讲述的从炎黄传说到汉武帝时代的很多内容,都以《史记》为基本依据。文学价值:本身也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优秀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它文笔简洁,生动形象,所写人物栩栩如生,例“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形成了独具艺术魅力的语言特色。中学语文课中,同学们还要学到很多篇节选自《史记》的文章。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通史是连贯地记载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编年体通史就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纪传体通史就是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断代史就是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如班固所著的《汉书》。知识拓展四、佛教和道教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派别 创立时间 创立者 发源地 传入时间 背景 教义 信奉者道教 佛教 任务:根据课本P88,自主填写表格内容东汉末年公元前6世纪张角—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释迦牟尼中国印度两汉之际东汉末年,百姓民不聊生,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张骞通西域后传入,东汉明帝时逐步传播,符合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下层民众贫苦民众长生不老,济世救人众生平等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道教和佛教的教所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道教:道观佛教:寺院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道教太上老君像佛祖释迦牟尼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事不登三宝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思考:佛教传入有什么样的影响?敦煌莫高窟《西游记》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两汉时期,君权天授、神仙方术思想盛行。东汉思想家王充批判这些虚妄之说,写成《论衡》一书。他反对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神,否定天能有意识地创造万物的思想。他主张独立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强调为了探求真知,即使是批评孔子,也不“伤于义”“逆于理”。《论衡》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被后人称为“奇书”。相关史事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结合本单元所学知识思考:秦汉时期为什么能有如此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科学家自身几个角度分析1.秦汉时期国家统一。2.秦汉时期中外交流频繁。3.秦汉时期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4.继承并创新春秋战国的科技文化。5.蔡伦、张仲景等人勇于探索、不断奋斗。课堂小结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随堂训练1.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A. 《齐民要术》 B. 《天工开物》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D2.河南某班学生召开“四大发明”主题交流会,谈及造纸术的改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请问这个改进造纸术的人是A.张仲景 B.蔡伦 C.欧阳询 D.王夫之B3.东汉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所称赞的历史著作是A.《论语》B.《资治通鉴》 C.《史记》D.《伤寒杂病论》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