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中共同体2024年秋期七年级期中定时练习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2分每题,共50分)
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关于实验过程地球仪转动方向,叙述错误的是( )
A.按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
B.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逆时针转动
C.无论朝哪个方向旋转都可以演示地球的自转
D.应该是自西向东旋转
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A.四季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昼夜交替 D.昼夜长短变化
3.关于上述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①无论地球如何运动,光线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②光线照射到的一面为白昼,没有被照射到的一面为黑夜
③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般情况下,朝南的房子和房间接触阳光的时间更长,比较能够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采光。下图是晋江市小梅家房屋平面户型图。读图,完成下面4-6小题。
4.厨房位于主卧室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5.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算出客厅的实际宽度a约是( )
A.1.5米 B.3米 C.4米 D.7米
6.该户型下列房间采光条件最好的是( )
A.厨房 B.主卧室 C.次卧室 D.小卧室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由于诸多原因使得地球具备了保证其特殊性存在的“金锁链”条件。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下列不属于地球特殊性存在的“金锁链”条件的是( )
A.适合呼吸的大气 B.地表有适宜的温度 C.地表有液态水存在 D.地球拥有天然卫星月球
8.下列属于地表有适宜温度范围的原因是( )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球自转周期适中③地球自身能发光发热④地球拥有大气层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某海上救援队收到一远洋捕捞船的求救信号,捕捞船事故地点位于(20°S,160°W)。如图示意某海域经纬网分布,读图完成下面9-11小题。
9.图中,表示捕捞船事故地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远洋捕捞船事故地点所在的半球及纬度区间是( )
A.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B.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C.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 D.西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11.已知海上救援队所在地点为(0°,120°E),请问该海上救援队要赶去救援遇难轮船,应该往____方向出发(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路灯对人们夜间出行有巨大作用,其通常在日出前关闭,在日落后开启。表为2024年我国某地(31°N,108°E)部分时间路灯关闭及开启时间表。完成下面12-13小题。
日期 1月1日 4月l日 7月1日 12月1日
闭灯时间 07:30 06:20 05:30 07:15
开灯时间 17:50 19:20 20:00 18:00
12.影响城市路灯照明时间长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的变化 B.五带的划分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物体影长的变化
13.推测该地开灯时间最晚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的历史使命.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14-15小题。
14.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在图中对应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对图中各海底地形描述错误的是( )
A.④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B.③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C.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D.①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读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图中表示大陆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说法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 )
A.④处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B.③处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
C.②处坡度较缓,水流缓慢 D.①处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18.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 )
A.马里亚纳海沟 B.汤加海沟 C.千岛海沟 D.阿米兰特海沟
“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并可以自动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发电效率。图表示我国某地的智能充电板给汽车充电的场景,据此完成下面19-20小题。
19.不考虑天气状况,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因此需要换乘直升机才能抵达。如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的航线(去程)图。读图,完成下面21-23小题。
21.图示区域包含的温度带有( )
A.仅北寒带 B.北寒带、北温带
C.南温带、热带 D.南温带、南寒带
22.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
A.纬度高、严寒 B.海拔高、缺氧 C.淡水资源丰富 D.年降雨量丰富
23.去程途中( )
A.航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B.航线以西的北冰洋海域岛屿众多
C.船行方向大致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换乘直升机后向西北飞行
地球表面的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海陆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读大陆漂移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24-25小题。
24.“泛大陆”开始破裂的时间是( )
A.2亿年前 B.1亿年前 C.6500万年前 D.现在
25.依据大陆漂移假说,大西洋( )
A.没有变化 B.即将消失 C.不断扩张 D.不断缩小
二、综合题(共5个小题,50分)
26.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以“寻找古诗词中的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地理+”跨学科实践活动。图1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2是同学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探究报告补充完整。(8分)
小暑“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夏夜追凉》杨万里
(1)杨万里题写此诗时,太阳直射点正运动至图2中 (选填“a—b”或“b—c”)段,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选填“南”或“北”)半球,因此该半球整体上获得的光热较充足,气温较高。(2分)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小至》杜甫
(2)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填写纬线名称),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2分)(3)“冬至阳生春又来”一句诗既描写了自然规律,又包含着一定的哲学思考,该句诗句间接反映出冬至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选填“南”或“北”)移动,因此北半球的白昼时长将逐渐变 (选填“长”或“短”)(2分)
(4)下列不属于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地理现象是( )(2分)
A.四季变化 B.昼夜更替
C.极昼与极夜现象 D.五带的划分
27.为了更好的开展“第三课堂”,某学校在暑假期间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研学活动。他们到达甲村后发现,为了尽快带领村民奔小康,当地计划开发旅游度假项目。如图是甲村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读图,温泉位于甲村的 方向;①地的地形部位是 。(2分)
(2)甲村与图中海拔最高处的相对高度范围是 。(2分)
(3)从甲村出发步行去泡温泉,在a、b、c、d四条线路中,最合适的是 。(2分)
(4)读图,你认为甲村因地制宜可开发的旅游项目有哪些?例如:③处 ;④处 。(2分)
(5)简要分析甲村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至少答出2点)(2分)
28.同学们在地理课上通过实践活动探究“世界的海陆分布”。结合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0分,2分每空)
(1)图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字母和名称)。从半球位置看,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
(2)世界海陆分布 (均匀/不均匀)。
(3)大洲与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一可知,①为E、F大洲的分界线 运河。
(4)图二中,甲代表 (陆地/海洋)。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5)结合自身经验,例举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9.【研究性学习】(10分)
名称:海陆变迁
资料一:石林奇观大约在2.5亿年前,云南石林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形成了深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岩层露出水面。在持续的抬升和过程中,石林地区逐渐形成了如今这种众峰峥嵘、千姿百态的石林奇观。
资料二:地震频发根据数据统计,20世纪以来,云南发生了大量的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达到了333次,包括7级以上的地震13次。此外,19002008年间,云南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20次,平均每年发生2到3次5.0—5.9级地震,每3年发生2次6.0—6.9级地震,每8年发生1次7.0—7.9级地震。2024年至今,云南及周边地区共发生地震1280次,反映出云南地震活动的频繁程度。
资料三:阅读示意图云南石林景观图和六大板块分布图。
课题思考:
(1)写出云南石林的形成反映的地理现象,以及图中甲板块的名称。(4分)
(2)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的运动方向是相背的,预测位于这两大板块之间的大西洋未来范围的变化情况。(2分)
(3)云南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云南多地震的原因。(2分)
(4)假如发生地震时你正在教室,写出一条避震措施。(2分)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城市化进程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1)图示区域地形以 和 为主,地势总体特征为 。(3分)
(2)度假村所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度假村与山顶B的相对高度是 米,若测得度假村的气温是15℃,则山顶B的气温约为 ℃(保留一位小数)。(3分)
(3)若量得甲、乙两村庄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是否能计算出两村庄的实际距离?若能,请说出两村庄的实际距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2分)
(4)图示区域若要开展漂流活动,①②两条河,哪条河流更惊险刺激?并据图分析原因。(2分)
(5)在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甲、乙两村,哪座村庄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并据图分析原因。(2分)四中共同体2024年秋期七年级期中定时练习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C C C B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A B B D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A C
26.(1) b-c 北 (2)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3) 北 长 (4)B
27.(1) 西北 鞍部
(2)250-350 (3)c
(4) 漂流 (玻璃)栈道观光、攀岩
(5)地形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充足
28.(1) A亚洲 印度 (2)不均匀
(3)巴拿马 (4)陆地
(5)提供了餐桌上的海产品,也可以写一种海产品;可以区海边旅游,海洋灾害等。意思对即可。
29.(1)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海陆变迁);南极洲板块。
(2)扩大
(3)云南省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抓紧桌脚。
30.(1) 山地 平原 西北高,东南低
(2) 山脊 630 11.2
(3)不能。该图没有比例尺
(4)①河流更惊险,因为①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5)乙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因为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