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期末复习 专题集训3 探究题与实验设计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科学期末复习 专题集训3 探究题与实验设计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集训3 探究题与实验设计
考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典例1:(2023七上·德清期末)有一种特殊的金属币,其形状如图1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德特别想知道这枚金属币的直径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四种方法测金属币的直径,你最认同   (选填“甲”、“乙”、“丙”或“丁”)的测量方法。
(2)采用正确方法后,小德又测量了五次,结果分别是1.57厘米、1.55厘米、2.56厘米、1.56厘米、1.52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
(3)观测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______。
A.观察时,视线末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时,使用的木尺因天气原因受潮膨胀
C.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没有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
【答案】(1)丁
(2)1.55厘米
(3)B
【解析】(1)根据“组合法”测圆的直径,结合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判断;
(2)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虽然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将错误数据去掉,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3)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图甲中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与桌面对齐,故图甲错误;
无法用直尺直接找到硬币的直径的位置,故乙和丙错误;
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重合,则两个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直径,故丁正确。
故选丁,
(2)比较可知,2.56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则测量结果为:
(3)A.观察时,视线末与刻度尺垂直,则操作错误,产生的不是误差,故A不合题意;
B.测量时,使用的木尺因天气原因受潮膨胀,此时产生的测量差异是误差,故B符合题意;
C.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没有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属于测量错误,故C不合题意。故选B。
变式1: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答案】5.20cm
【解析】(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7.20cm对齐,所以铅笔长度为L=7.20cm-2.00cm=5.20cm
(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
变式2:(2024七上·绍兴期末)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小明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测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3)小红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想采用累积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圆柱体的直径。你认为她的方法合理吗?   ,理由             
【答案】(1)A
(2)3、4;17.71cm
(3)不合理;因为薄纸条紧密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会增大圆柱体的直径,不仅不能减小误差,反而会增大误差。
【解答】(1)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硬币,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与刻度尺重合,则两个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硬币的直径,故A正确。
根据图片可知,图B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桌面对齐;
无法用直尺直接找到硬币的直径的位置,故C和D错误;
变式3:(2024七上·宁波期末)小科家进行装潢时用到两卷规格不同的细铜丝,有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1=0.8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小科身边没有刻度尺。
(1)小科设计了以下测量步骤:
①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缠绕在两支相同的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
②数出d1=0.8mm缠绕的圈数为n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
③另一种细铜丝的直径为d'=   (用以上字母表示)。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测量的量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以下四个实验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____
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
【答案】(1)n1d1/n2
(2)每次铜线圈缠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3)A;B;C
【解析】(1)直径的总长度=直径×圈数,根据两种方法缠绕的长度相同、缠绕圈数不同进行分析作答;
(2)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知识解答;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 法,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二者缠绕相同的长度L。数出d1=0.8毫米缠绕的圈数为n1,则L=nd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则没有标签的细铜丝的直径为:;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结果三次测量结果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每次绕线的松紧程度不同;
(3)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没有采用转换法,故A符合题意;
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测量排开水的体积得出小石块的体积,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
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C符合题意;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采用了转换法,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
考点二、用量筒测量体积
典例1:(2023七上·诸暨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的步骤: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3;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
【答案】(1)V3-V4
(2)20cm3
(3)石头带走部分水
【解析】将石头从水中拿出时,石头不可避免地会沾上水,从而导致测量体积时产生误差。
【解答】(1 )按照乙同学的步骤,先测量水和石头的体积之和,然后拿出石头测量水的体积,则石头体积为前者与后者之差,即V3- V4。
( 2 )由图可见,水的体积为110cm3,水和石头的体积之和为130cm3,则石头的体积为20cm3。
(3)乙同学将石头从水中拿出时,石头不可避免地会沾上水,带走部分水,使得量筒中剩下的水量减少,相对的计算出的石头的体积会较大。
变式1:(2024七上·杭州月考)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的合金块的体积(如图),其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得V合金=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水3。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一些关于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   。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答案】(1)15 (2)超过量程;凹液面中央最低处
【解析】(1)根据图片读出两个量筒的示数,然后根据计算合金块的体积;
(2)①如果水面超过量程,那么由于没有刻度,就无法读数;
②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合金块的体积: V合金=V2﹣V1 =45mL-30mL=15mL=15cm3;
(2)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超过量程。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变式2:(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
A. B.C. D. E.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
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
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E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
(2)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_______。
(3)A步骤中“适量”是指_______。
(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改进的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
【答案】A 23cm3 能浸没带有绳子的蜡块和铁钉且实验过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 选用更细的绳子(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解析】步骤中有关体积的三个数据: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可读出水的体积V1=24mL
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可读出铁钉和水的体积V2=26mL
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可读出铁钉、蜡块和水的总体积V3=49mL
(1)若要测量蜡块体积,单测水的体积即步骤A是不必要的。
(2)蜡块的体积为V蜡块=V3-V2=49mL-26mL=23mL=23cm3
(3)A步骤“适量”是指能浸没带有绳子蜡块和铁钉且实验过程中水的凹液面不超过量筒最大刻度。
(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选用更细的绳子(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变式3:(2024七上·南浔期末)小明利用可下沉的金属块来测量漂浮的塑料盒的体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甲),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50毫升。
②将金属系上细绳(细绳体积忽略不计),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1毫升。
③将塑料盒栓在同一根细绳上,缓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金属和塑料盒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7毫升。
(1)金属的体积是   。
(2)若只需测量塑料盒的体积,不需要进行测量的步骤是   。(填①、②或③)
(3)如何测量气体的体积呢?小明思考后提出可用量筒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通过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能实现这一目的装置是   。
【答案】(1)11mL(cm3)
(2)①
(3)c
【解析】(1)金属完全浸没在水中,则金属的体积等于金属浸没后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之差;
塑料盒的体积等于金属和塑料盒完全浸没后的体积与金属浸没后的体积之差;
(2)若只需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就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
(3)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进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来代替气体的体积。
【解答】(1)由题可知测量得到金属的体积为:V金=61毫升﹣50毫升=11毫升;
(2)若只需要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就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即步骤①;
(3)ab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c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进入量筒中的刚好等于气体的体积。
考点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典例1:(2024七上·余姚期末)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余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   .
(2)小余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3)小余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B
(2)C
(3)④→①→⑤
【解析】显微镜是科学探究,科学观察的重要工具,要熟练使用。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解答即可。
【解答】(1)、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故B符合题意。
(2)、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在本题中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说明污点不在装片上,也不在物镜上,那只能在目镜上。
故选:C。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主要操作步骤是 :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
变式1:(2023七上·鹿城期末)小莉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中。请你分析并回答: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答案】(1)②③①⑤④ (2)B
【解析】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倒立的图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图像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解答】(1)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②滴、③刮、①涂、⑤盖、④染、吸。故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⑤④。
(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是因为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应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是物镜对准通光孔。故选:B。
变式2:(2023·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   。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   。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   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   (选填“a”或者“b”)物镜。
【答案】(1)②⑥⑤④③①
(2)生理盐水
(3)左上方;a
【解析】①是染和吸,②是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③是盖完后。④是用镊子盖,⑤是涂均匀,⑥是刮。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解答】(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②⑥⑤④③① ;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生理盐水 ;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左上方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a物镜;
故答案为:(1)②⑥⑤④③① (2)生理盐水(3)左上方 a
变式3:(2024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①盖盖玻片 ②染色 ③展平 ④滴清水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向左移动载玻片 D.向右移动载玻片
【答案】(1)④③①② (2)① (3)目镜;400 (4)CBA
【解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因此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滴清水、③展平、①盖盖玻片、②染色。
(2)若装片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图中步骤①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导致的,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
(3)显微镜的结构图中,①的名称是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40倍=400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C、将玻片向左移动,把 a 移动到视野中央;B、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使物像放大;A、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如果物像模糊,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C、B、A
考点四、制作细胞模型
典例1:(2024·浙江模拟)下面是制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制作细胞模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3)图甲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顺序依次是   。
(4)图乙是小金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的细胞模型,下表是模型制作的评价标准。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基本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错误,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请你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小金制作的细胞模型为   等第。
【答案】(1)①③ (2)防止产生气泡 (3)BDAC (4)待改进
【解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解答】(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因此,需要用到的试剂有:①清水、③碘液。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有气泡产生。
(3)图甲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顺序依次是B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将玻片向左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得到物像D;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得到物像A;调节细准焦螺旋,得到清晰的物像C。因此,先后看到的顺序依次是:BDAC。
(4)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无叶绿体,图中多画了叶绿体,少画了细胞质,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因此评定为待改进。
故答案为:(1)①③;(2)防止产生气泡;(3)BDAC;(4)待改进。
变式1:(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科进行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并制作细胞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   。
(2)图甲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填序号)。为了将视野从A调到B,应将装片往   移动。
(3)图乙是小科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评价标准制定如下。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
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   。
【答案】(1)防止气泡产生 (2)③;左边 (3)良好;细胞质、液泡未标注
【解析】图中:①物镜,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2)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①物像位于视野的左方,先将观察目标向左方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②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④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可见,图甲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③粗准焦螺旋。
(3)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小科制作的植物细胞示图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但是没有标出液泡和细胞质等结构,因此应被评为良好。
变式2:(2023七上·温州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观察】制作模型前,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记录。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
(3)【评价】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4)【改进】有同学根据量规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将模型评为"待改进"。选择该模型中的一处结构进行改进,填写下表。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答案】(1)原因:洋葱鳞片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叠;
对策: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重新制作装片(2)缺少细胞壁(细胞核在液泡内)
(3)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4)液泡;气球和水;气球内装水可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气球内装不同量的水可表示液泡大小变化
【解析】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原因:洋葱鳞片表皮未在载玻片上展平而造成折叠;对策:用镊子展平洋葱表皮,重新制作装片;
(2)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是:缺少细胞壁;
(3)作品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待改进,所以结构完整性,结构完整、结构较完整有1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及以上缺失;
(4)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所以可以对液泡进行改进,材料可以选为气球和水,选择理由:气球内装水可表示液泡内有细胞液/气球内装不同量的水可表示液泡大小变化;
变式3:(2024七上·拱墅期末)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解析】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和结构;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图二中像在左下方,所以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其跑到视野的正中央;
(2)选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考点五、制作简易地球仪
典例1:(2024七上·德清期末)学习了地球仪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地球仪模型。小德利用铁丝穿过乒乓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并设计了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A档(3分) B档(2分) C档(1分)评分
指标一:地轴与地面夹角 夹角为66.5度 夹角为70度或60度 夹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
指标二:南、北回归线 准确画出南、北回归线,并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画出南、北回归线,到赤道距离不等 简单表示南北回归线
指标三:经线均匀美观,12等分球体,并标明0度,东西经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经线度数 准确画出经线,均匀平分,经度标明准确 画出经线,均匀平分,没有标明经度 简单画出经线,没有平分,没有标明经度
(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德同学得到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2)小德在地球仪上标出本初子午线,该经线通过的城市是____。
A.北京 B.东京 C.伦敦 D.华盛顿
(3)在“指标三”的设计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需要先测量出地球仪赤道周长。请你利用棉线、刻度尺等工具简要写出你的测量赤道周长方案。   
(4)如图乙为小德用自制地球仪找到家乡附近A点经纬度,那么A点经纬度是   。
【答案】(1)利用量角器让地轴的那根铁丝与水平面的夹角成
(2)C
(3)①用一根棉线,它的一头贴在地球仪赤道某点,然后将棉线紧贴着赤道,绕着地球仪赤道转一圈,直到回到刚开始的点,在终点处的棉线上做一个标记。②测出棉线开头处到标记处的长度,即为地球仪的周长。
(4)120°E,30°N
【解析】本题以制作地球仪为材料,结合地球仪特点,重要的经线、经纬网的定位等知识点进行分析。
【解答】(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南同学得到 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他应该利用量 角器 让地轴的那根铁丝与水平面 的夹角成 66.5°。
(2)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 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因此,小南想在地球仪 上标出本初子午线,该经线通过伦敦。
(3)在“指标三”的设计中,如果把模型12 等分。应该用棉线测量出赤道的长度,并用 刻度尺把该棉线长度12等分,再把南北两极点和每个等分点用画笔画出。
(4)由图可知,A点的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所以经纬度位置为(120°E,30°N)。
变式1:(2022七上·东阳期中)如图为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   。
(2)图B中的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答案】(1)赤道 (2)66.5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解答】(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赤道。
(2)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由此可判定,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66.5°。
变式2:(2024七上·仙居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尝试将家乡台州标注在地球仪模型上,台州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台州的经纬度为   。
(2)【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自制地球仪模型的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经纬线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地轴倾斜度 倾斜度大致为66.5° 倾斜度偏差较大 没有倾斜
如图丙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请结合评价量表中的“经纬线”指标对地球仪展开评价,并说出判断理由。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及判断理由
经纬线    
【答案】(1)东经120°,北纬30°(120°E,30°N)
(2)合格,经线错误。
【解析】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将其缩小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解答】(1)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乙,可判断台州的经纬度为(30°N,120°E)。
(2)读图丙,这位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经线没相交于南北两极,结合评价量表中的“经纬线”指标,该作品等级为合格。
变式3:(2022·苍南期末)学习了地球仪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地球仪模型,并设计了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A档(3分) B档(2分) C档(1分) 评分
指标一:地轴与地面夹角 夹角为66.5度 夹角为70度或60度 夹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  
指标二:南、北回归线 准确画出南、北回归线,并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画出南、北回归线,到赤道的距离不等 简单表示南北回归线  
指标三:经线均匀美观,12等分球体,并标明0度,东西经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经线的度数 准确画出经线,均匀平分,经度标明准确 画出经线,均匀平分,没有标注经度 简单画出经线,没有平分,没有标注经度  
如图所示为小南利用铁丝和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模型。
(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南得到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2)在“指标三”的设计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请你利用棉线、刻度尺等工具和模型中的赤道、南北极点,简要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答案】(1)利用量角器让表示地轴的那根铁丝与水平面的夹角成 66.5 度
(2)用棉线测量出赤道的长度,并用刻度 尺把该棉线长度 12 等分,将棉线与赤道重合,再把南、北两极点和每个等分点的连线用画笔画出。(合理均可)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的地理事物有赤道、极点、经线和纬线等,其中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极点是指地轴与地球最北端和最南端的交点,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弧线,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水平面的夹角是66.5°。
【解答】(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南同学得到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他应该利用量角器让地轴的那根铁丝与水平面的夹角成66.5°。
(2)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穿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因此,小南想在地球仪上标出本初子午线,该经线通过伦敦。
(3)在“指标三”的设计中,如果把模型12等分。应该用棉线测量出赤道的长度,并用刻度尺把该棉线长度12等分,再把南北两极点和每个等分点用画笔画出。
考点六、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典例1:(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小车从带刻度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小车下滑过程中在做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平均速度是   分米/秒。
(3)为减小实验中时间测量的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1)加速 (2)3 (3)减小斜面的坡度
【解析】(1)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3)为斜面的坡度越小,则运动越慢,那么时间越长,则误差越小。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距离为s=10cm-1cm=9cm,时间为t=3s,那么AC之间的平均速度

(3)为减小实验中时间测量的误差,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慢一点,所用时间长一点,这样便于测量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可以减小斜面的坡度。
变式1: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选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答案】(1)小球与某一瓶子质量相同
(2)A
(3)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或谁在前面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就必须控制物体的质量相等而改变形状。小球和水瓶的形状不同,还要控制它们的质量相等才行。
(2)移走米尺时,要保证几个物体同时滚下,不能有先有后;
(3)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就要选择小球和另一个与它的质量相同的瓶子,观察它们的滚落情况即可。
【解答】(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小球与某一瓶子质量相同。
(2)如果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米尺,那么里面的小球最先滚下,而外面的瓶子最后滚下,它们滚动的开始时间不同;而向箭头a的方向移动米尺,可以保证它们同时滚下,故选A。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我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观察小球和同质量的瓶子,看谁先到达底部或谁在前面。
变式2:(2024七上·永康月考)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1)秒表
(2)气泡长度相同时,随着倾角的增大,气泡运动先变快后变慢
(3)减小实验误差
【解析】(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据此确定测量的器材;从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分析需要的测量器材;
(2)从表格中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变化的规律;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答】(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变式3:(2023七下·富阳期末)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如图所示,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坐标中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与时间的曲线图。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3)若斜面长50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10秒。
【答案】(1)
(2)解:v=S /t=25m/5s=5m/s
答:平均速度为5m/s。
(3)<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分别作出五个点,然后将它们用线连起来;
(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根据可知,小球在25~50m所用的时间小于0~25m所用的时间,据此判断小球滚到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五组数据,在图象中分别作出五个点,这五个点分别为(1,1)、(2,4)、(3,9)、(4,16)、(5,25),然后用线将它们连起来,如图所示: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运动了25m,根据计算出小球沿斜面滚下5s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球滚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滚下25m所用的时间为25s,则继续滚下25m,则需要的时间小于5s,所以小球滚下50m所需时间小于10s。
1.(2023七上·金东月考)小明想测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明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   ,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是   。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可能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答案】200mL;10mL;70cm3;偏大
【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它的最小刻度值=大格表示的体积÷小格数。
(2)图片中两个量筒的示数差就是倒入烧杯内水的体积,也就是矿石的体积。
(3)注意从水中拿出矿石时会带出部分水。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上的最大数值为200,则最大测量值为200mL。一个大格表示100mL,中间有10个小格,那么分度值为:100mL÷10=10mL;
(2)根据图片可知,矿石的体积为:V=200mL-130mL=70mL=70cm3;
(3)从水中拿出矿石时肯定会带出部分水,那么测出的就是矿石和带出水的总体积,即导致矿石体积可能偏大。
2.(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某次测量中,小嘉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2)小嘉同学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填序号)次;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答案】(1)A
(2)4;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解析】长度的读数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后一位;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解答】(1) A、 刻度尺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符合题意。
B、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不符合题意 。
C、 应该用三角板的直角边靠在刻度尺上 ,不符合题意 。
D、三角板未正确靠在刻度尺上,且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2)上表记录的数据中第4次与其他几次测得的结果相差较大,即存在错误的是第4次,长度的正确读数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估计值是最小刻度后一位;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取平均值,减少测量的误差;
3.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2;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3;②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____。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答案】(1)V3-V4 (2)20cm3
(3)乙同学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时,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
【解析】(1)物体浸没后的总体积与水的体积之差等于石块体积;
(2)根据(1)中的方法计算石块的体积;
(3)根据拿出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分析解答。
【解答】(1)乙同学的步骤是:
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 V3;
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 V4;
③石块的体积为积 V3-V4;
(2)量筒中水的体积V1=11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130mL,小石块的体积V=V2-V1=130mL-110mL=20mL=20cm3;
(3)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
4.(2023七上·上虞期末)玩游戏用的游戏币(放入水中会沉于水中),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虞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有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上四种测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你认为图   是正确的。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虞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20厘米、2.21厘米、2.95厘米、2.20厘米、2.22厘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果是   厘米。
(3)小虞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丁
(2)2.21
(3)偏小
【解析】(1)判断是否正确标准要保证测量的长度是硬币的直径或与硬币直径相等;
(2)去掉错误数据后,取平均值得到物体的长度;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俯视读数会使读出的水的体积偏大。
【解答】
(1)辅助法测量硬币的直径,图丁是正确的;图甲的0刻度线没有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图乙、图丙测量的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
(2)期中的2.95cm是错误数据,应该去掉,所以,硬币的直径:;
(3)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会导致读数偏大,即VA偏大,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VB是正确的,游戏币的体积:V=VB-VA,所以,游戏币的体积V偏小。
5. 显微镜是初中自然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中的甲),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   。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乙转为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   方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3)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仪器正常且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    。
(4)回忆所做的“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不同的结构是   和   。
【答案】(1)逆时针
(2)左下
(3)切片厚薄不均匀
(4)细胞壁;液泡
【解析】(1)(2)根据显微镜成的像是倒立的进行分析;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应薄而透明,厚薄均匀。
(4)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因此,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转动,旋转180度后还是逆时针方向,因此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2)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a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3)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
(4)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不同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
6.(2024七上·宁波期末)现代生物研究经常用到显微镜,认识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我们研究生物及医学极其重要,如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同学们认识,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③   ,⑤   ,⑦   。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3)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小科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Ⅱ.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Ⅲ.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往水滴;
Ⅳ.盖上盖玻片;Ⅴ.用稀碘液染色;Ⅵ.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科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
②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
③图丙是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答案】(1)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
(2)B
(3)bc
(4)步骤Ⅰ错误,应将清水替换成生理盐水;物镜;B
【解析】(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取材:用牙签在口腔内侧轻刮几下(操作前请漱口),并将之涂抹在生理盐水滴中;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 ⑥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解答】(1)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故答案为:B。
(3)无螺丝纹是ab目镜,有螺丝纹是cd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b和长物镜c。
(4)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更正: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物镜上。
③视野一在视野的右上方,视野二的图像在视野的正中央,且图像变大,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向右上移动装片,将装片称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故答案为:B。
7.(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是小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遇到情形,请你一起回答:(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显微镜的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范围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A.变小、变亮 B.变小、变暗 C.变大、变亮 D.变大、变暗
(3)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
【答案】(1)C (2)B (3)BCA
【解析】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檫-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调焦过程中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视野范围越小,细胞越大;显微镜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观察过程:第一先移动装片,使像呈在视野的正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放大细胞,接着调节细准焦螺旋将模糊的细胞调清晰。
【解答】(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调焦过程中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所以先C。
(2)放大以后,范围变小,视野变暗
(3)显微镜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观察过程:第一先移动装片,使像呈在视野的正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放大细胞,接着调节细准焦螺旋将模糊的细胞调清晰。所以顺序为B-C-A-D。
8.(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作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   (填写步骤名称)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2)若要使观察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标号   所示结构,并选择图4中标号   (填序号)组合的物镜和目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5甲所示的物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5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合理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1)盖盖玻片 (2)②;④⑦ (3)①③④⑤
【解析】(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A滴、刮、B凃、C盖、D染。
(2)图3中①粗准焦螺旋;②转换器;③反光镜。
(3)图4中④⑤有螺纹,属于物镜,⑥⑦没有螺纹,属于目镜。
(4)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
【解答】(1)图1显微镜视野中的气泡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中心往往是一片空白。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防止气泡产生。因此,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所示的C操作不规范引起的。
(2)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镜头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⑤⑥为高倍镜,④⑦为低倍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②转换器,选用低倍镜组合④⑦。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甲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然后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因此则主要操作步骤是①③④⑤。
9.(2024七上·临平期末)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答案】(1)液泡
(2)细胞壁
(3)溶液种类;AB
【解析】(1)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图1中A是液泡。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1)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具有细胞液,贮存着各种物质,因此图1中A是液泡。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因此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细胞壁具有支持作用。
(3)①由表格可知,实验探究的是溶液的类型对洋葱表皮细胞的影响,因此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溶液类型的关系。
②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是: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A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集训3 探究题与实验设计
考点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典例1:(2023七上·德清期末)有一种特殊的金属币,其形状如图1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德特别想知道这枚金属币的直径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四种方法测金属币的直径,你最认同   (选填“甲”、“乙”、“丙”或“丁”)的测量方法。
(2)采用正确方法后,小德又测量了五次,结果分别是1.57厘米、1.55厘米、2.56厘米、1.56厘米、1.52厘米,你认为他应该记录的结果是   。
(3)观测时,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______。
A.观察时,视线末与刻度尺垂直
B.测量时,使用的木尺因天气原因受潮膨胀
C.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没有在毫米以下估读一位
变式1: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科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科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
(2)小科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变式2:(2024七上·绍兴期末)某次测量活动中,老师要求同学们用一把刻度尺和一把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1)四名同学采用下列四种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2)小明对圆柱体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将五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下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次;这次测量的最终结果为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测量值/厘米 17.72 17.69 17.7 17.18 17.71
(3)小红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想采用累积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测量误差。于是她想出了下面的办法:用一条很长的薄纸条,紧密地叠绕在圆柱体上20圈,然后将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得两端孔之间的长度,就得到圆柱体的周长,再除以π就得到此圆柱体的直径。你认为她的方法合理吗?   ,理由             
变式3:(2024七上·宁波期末)小科家进行装潢时用到两卷规格不同的细铜丝,有一卷的商标上标注了铜丝直径d1=0.8mm,另一卷上的产品说明标签已脱落,此时小科身边没有刻度尺。
(1)小科设计了以下测量步骤:
①将两卷细铜线分别缠绕在两支相同的圆铅笔上,缠绕相同的长度L;
②数出d1=0.8mm缠绕的圈数为n1,另一种铜线缠绕的圈数为n2
③另一种细铜丝的直径为d'=   (用以上字母表示)。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铜丝都重新绕过,产生误差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3)在实验中巧妙地把一些比较抽象、难以观测的量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容易测量的量来认识,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以下四个实验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____
A.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需要用排水法进行测量
C.用棉线与不规则曲线重叠,通过测量棉线长度来确定曲线的长度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通过观察水银柱的长度变化知道温度高低
考点二、用量筒测量体积
典例1:(2023七上·诸暨月考)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乙同学的步骤:①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3;②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 。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
变式1:(2024七上·杭州月考)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测量一形状不规则的合金块的体积(如图),其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得V合金=V2﹣V1,即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水3。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一些关于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①量筒中加入的水量要适量,既要能淹没金属块,又要确保淹没后的液面不能   。
②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变式2:(2022·浙江温州·七年级期末)对于漂浮在水面上的蜡块体积的测量,小明想出了如图的测量方法。
A. B.C. D. E.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B.将一枚铁钉用绳系好;
C.将铁钉缓慢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D.将蜡块固定在铁钉附近;
E.使铁钉和蜡块均浸没入水中,测出体积读数。
综合以上步骤即可求出蜡块的体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E三个步骤中都有体积的测量,就测量蜡块体积来讲,其中不必要的是_______。
(2)根据信息可得蜡块的体积为_______。
(3)A步骤中“适量”是指_______。
(4)为提高实验的精确程度,可改进的措施有(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
变式3:(2024七上·南浔期末)小明利用可下沉的金属块来测量漂浮的塑料盒的体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甲),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50毫升。
②将金属系上细绳(细绳体积忽略不计),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1毫升。
③将塑料盒栓在同一根细绳上,缓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金属和塑料盒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7毫升。
(1)金属的体积是   。
(2)若只需测量塑料盒的体积,不需要进行测量的步骤是   。(填①、②或③)
(3)如何测量气体的体积呢?小明思考后提出可用量筒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通过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能实现这一目的装置是   。
考点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典例1:(2024七上·余姚期末)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余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   .
(2)小余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3)小余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变式1:(2023七上·鹿城期末)小莉在做“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中。请你分析并回答: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用数字表示)
(2)小莉先用4×物镜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清晰的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小莉应该____(填字母编号)。
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
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
变式2:(2023·杭州月考)如图所示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进行观察的实验,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序号将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进行正确排序:   。
(2)步骤②所用的试剂是   。
(3)在图2中从图a到图b,需要将装片往   移动,并换用图3中的   (选填“a”或者“b”)物镜。
变式3:(2024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是某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有关实验操作步骤。
①盖盖玻片 ②染色 ③展平 ④滴清水
(1)上图中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填序号)
(2)若装片现中出气泡,可能是上图中步骤    (填序号)操作不当导致的。
(3)如下图的显微镜中,结构①的名称是   。当使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4)小科将图中的物像a调至物像b,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顺序是   。
A.增大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向左移动载玻片 D.向右移动载玻片
考点四、制作细胞模型
典例1:(2024·浙江模拟)下面是制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制作细胞模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三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3)图甲是小金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按照先后看到的顺序依次是   。
(4)图乙是小金用橡皮泥制作洋葱表皮的细胞模型,下表是模型制作的评价标准。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基本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错误,名称标注有误或不全。
请你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小金制作的细胞模型为   等第。
变式1:(2024七上·镇海区期末)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科进行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制作,并制作细胞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装片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其目的是   。
(2)图甲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一定不需要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是   (填序号)。为了将视野从A调到B,应将装片往   移动。
(3)图乙是小科用橡皮泥制作植物细胞示意图,现将制作的评价标准制定如下。
等第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且齐全,整体美观。 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完整,名称标注正确但有遗漏,整体整洁。 不符合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构不完整,名称标注有误。
根据评价指标,小科制作的模型应被评为   ,理由   。
变式2:(2023七上·温州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观察】制作模型前,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记录。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
(3)【评价】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4)【改进】有同学根据量规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进行制作存在不足,将模型评为"待改进"。选择该模型中的一处结构进行改进,填写下表。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变式3:(2024七上·拱墅期末)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考点五、制作简易地球仪
典例1:(2024七上·德清期末)学习了地球仪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地球仪模型。小德利用铁丝穿过乒乓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并设计了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A档(3分) B档(2分) C档(1分)评分
指标一:地轴与地面夹角 夹角为66.5度 夹角为70度或60度 夹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
指标二:南、北回归线 准确画出南、北回归线,并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画出南、北回归线,到赤道距离不等 简单表示南北回归线
指标三:经线均匀美观,12等分球体,并标明0度,东西经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经线度数 准确画出经线,均匀平分,经度标明准确 画出经线,均匀平分,没有标明经度 简单画出经线,没有平分,没有标明经度
(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德同学得到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2)小德在地球仪上标出本初子午线,该经线通过的城市是____。
A.北京 B.东京 C.伦敦 D.华盛顿
(3)在“指标三”的设计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需要先测量出地球仪赤道周长。请你利用棉线、刻度尺等工具简要写出你的测量赤道周长方案。   
(4)如图乙为小德用自制地球仪找到家乡附近A点经纬度,那么A点经纬度是   。
变式1:(2022七上·东阳期中)如图为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乒乓球、细铁丝制作地球仪的过程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由图A所示可知,乒乓球的粘合线表示   。
(2)图B中的倾斜铁丝表示地轴,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   度。
变式2:(2024七上·仙居期末)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地球仪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模型、评价模型三个环节。
(1)【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尝试将家乡台州标注在地球仪模型上,台州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台州的经纬度为   。
(2)【评价】评价量表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自制地球仪模型的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经纬线 经纬线均正确 经纬线有一处错误 经纬线均错误
地轴倾斜度 倾斜度大致为66.5° 倾斜度偏差较大 没有倾斜
如图丙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地球仪模型,请结合评价量表中的“经纬线”指标对地球仪展开评价,并说出判断理由。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及判断理由
经纬线    
变式3:(2022·苍南期末)学习了地球仪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地球仪模型,并设计了评价量表。
地球仪模型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A档(3分) B档(2分) C档(1分) 评分
指标一:地轴与地面夹角 夹角为66.5度 夹角为70度或60度 夹角大于70度或小于60度  
指标二:南、北回归线 准确画出南、北回归线,并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画出南、北回归线,到赤道的距离不等 简单表示南北回归线  
指标三:经线均匀美观,12等分球体,并标明0度,东西经60度、120度、180度等重要经线的度数 准确画出经线,均匀平分,经度标明准确 画出经线,均匀平分,没有标注经度 简单画出经线,没有平分,没有标注经度  
如图所示为小南利用铁丝和乒乓球等材料制作的模型。
(1)在“指标一”的评价中,小南得到了C档,若要使该指标达到A档,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2)在“指标三”的设计中,要求把模型12等分。请你利用棉线、刻度尺等工具和模型中的赤道、南北极点,简要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考点六、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典例1:(2024七下·嵊州期末)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小车从带刻度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小车下滑过程中在做   运动。(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
(2)小车从A点到C点的平均速度是   分米/秒。
(3)为减小实验中时间测量的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
变式1:小明同学想:物体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后滚动的快慢一样吗?他猜想物体滚动的快慢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有关。小明选择下列物品进行实验:一把米尺、一块塑料板、一个小球、同样规格的一只装满水的瓶子和一只空瓶子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塑料板搭成一个倾斜角度较小的斜面。
②将米尺横放在这块塑料板上,并握住它。
③将小球、装满水的瓶子和空瓶子放在斜面上。
④移走米尺,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并观察它们滚动的快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小球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2)下面关于移走米尺的两种方案,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_____(选填“A”或“B”)。
A.沿箭头A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B.沿箭头B方向,快速将米尺移走
(3)在步骤④中,要判定物体滚动的快慢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你的观察对象和方法是:    。
变式2:(2024七上·永康月考)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变式3:(2023七下·富阳期末)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如图所示,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坐标中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5m,横坐标为时间t,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出小球的路程与时间的曲线图。
(2)小球在沿斜面滚下5秒的时间内平均速度是多大?
(3)若斜面长50m,则小球滚到底部的时间   (选填“<”、“=”或“>”)10秒。
1.(2023七上·金东月考)小明想测一块不规则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明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图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   ,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测得的矿石的体积是   。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可能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2.(2023七上·嘉兴期末)在某次测量中,小嘉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请分析回答:
(1)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2)小嘉同学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填序号)次;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3.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石块的体积。
甲同学的步骤是:①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②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2;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V2-V1。
乙同学的步骤是:①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浸没石块后记下水及石块的总体积V3;②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4;③计算,石块的体积为____。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将乙同学的步骤③补充完整。
(2)若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石块的体积是   。
(3)乙同学测得的石块体积比甲同学的大,其原因是   
4.(2023七上·上虞期末)玩游戏用的游戏币(放入水中会沉于水中),其形状类似于圆柱形,其表面凹凸不平,如图所示。学习了测量新知识的小虞特别想知道一枚游戏币的直径与体积有多大,于是马上进行了测量。
(1)经过思考,他设计了以上四种测圆柱体直径的方法,你认为图   是正确的。
(2)采用了正确方法后,小虞进行了五次测量,结果分别是2.20厘米、2.21厘米、2.95厘米、2.20厘米、2.22厘米,你认为他得到的结果是   厘米。
(3)小虞用排水法测量游戏币的体积时,他按图戊A方式读取水的体积,然后再按图戊B方式读取水和游戏币的总体积,如此测得游戏币的体积比实际体积   。(填“偏大”或“偏小”)
5. 显微镜是初中自然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问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倒像,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藻叶肉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如图中的甲),则其实际流动方向应是   。
(2)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E”从图乙转为丙所示的状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首先将玻片往   方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3)某同学制作了一张植物叶的纵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中右侧的细胞十分清晰,而左侧的细胞却很模糊。经检查显微镜仪器正常且操作步骤正确,则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可能原因是    。
(4)回忆所做的“观察洋葱叶表皮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不同的结构是   和   。
6.(2024七上·宁波期末)现代生物研究经常用到显微镜,认识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我们研究生物及医学极其重要,如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同学们认识,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③   ,⑤   ,⑦   。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3)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小科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Ⅱ.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Ⅲ.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往水滴;
Ⅳ.盖上盖玻片;Ⅴ.用稀碘液染色;Ⅵ.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科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
②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
③图丙是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7.(2022七上·义乌期中)下列是小峰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遇到情形,请你一起回答:(1)制作装片时,先要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显微镜的目镜不变,物镜由“10×”转换成“40×”,视野范围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A.变小、变亮 B.变小、变暗 C.变大、变亮 D.变大、变暗
(3)观察时,看到了物像D,在此之前他看到的物像依次是  。
8.(2024七上·拱墅期末)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组织永久切片等材料作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   (填写步骤名称)的操作不规范引起?
(2)若要使观察细胞数目最多,应转动图3中标号   所示结构,并选择图4中标号   (填序号)组合的物镜和目镜。
(3)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5甲所示的物象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5乙所示的物像,则主要操作步骤及合理顺序是   。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9.(2024七上·临平期末)小金做了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1)小金先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图1,图中A是   (填结构名称)。
(2)接着,小金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25%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后通过显微镜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老师告诉小金,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小金把此洋葱表皮细胞重新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又复原了,如图3。
(3)小金用不同的溶液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现象。
溶液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苏打溶液 25%的食盐溶液
操作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三次
“分离”时间 60秒 58秒 25秒
操作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重复多次
能否“复原” 能 能 不能
①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与   的关系。
②以上实验结果或现象支持下列哪些观点?   (填字母)。
A.三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分离”速度不同
B.三种溶液都能引起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发生“分离”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的植物细胞“复原”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