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我们走在大路上 课件(共24张PPT)湘美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我们走在大路上 课件(共24张PPT)湘美版(2024)七年级美术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神墨老师
请听音频!
请听音频
同学们,听完刚刚这段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呢?

《我们走在大路上》创作于1962年,发表于1963年春天。某天,李劫夫打开收音机,听到电台正在播放歌曲《小路》。李劫夫对他的夫人张洛表示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走小路,人民应该走大路。1962年周恩来总理同中央部委领导来沈阳开会。晚会结束后,总理邀请时任辽宁省委文化工作部部长、作曲家安波和李劫夫一同到他的住处谈话。总理向他们讲述了当前国家的经济形势,总理表示大家要相信党和国家能够带领人民继续前进。谈话一直持续到后半夜两点多,李劫夫对此触动非常大,于是他按总理讲话的精神进行创作,要把总理说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到歌里,歌名《我们走在大路上》也就定了下来。
我们在一起
湘教版(新版)
2024
我们走在



神墨老师
引导性小问题
欣赏潘世勋油画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 》,听老师讲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我们走在大路上》潘世勋老师以藏族青年筑路工人边走边唱的群像,在这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作品中,表现了参加建设的藏族人民朝气蓬勃、热情高涨的精神面貌。
120×225cm丨1964年丨中国美术馆藏品
神墨老师
学习单1.1:思考下列问题
任务1:听完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你有怎样的感受?你怎样看待现在生活?
任务2:画的是筑路工人,为什么选择了女性作为画面的主角?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么画,你想画什么?
西藏妇女过去确实是倍受苦难的,但她们都很能干,能忍辱负重,但也很乐观。我觉得选择画她们更加能够突出西藏的变化,中间那个妇女形象虽然加了些理想的成分,但是,总的来说,这张画的气氛还是真实的,没有虚构做作的东西,因为生活本身就很动人,包括西藏的那种阳光灿烂的感觉。
神墨老师
学习单1.2:思考完成表格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鉴赏法,分析作品,写出欣赏小报告。
描述:你看见什么?
分析:1.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分析画面上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的作用,及其如何组织在一起,并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结合时代、社会背景等、思想和情感)
评价: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为什么?你被他打动了吗?
虽是写实的画风,却注意运用笔触,注重画面色彩的节奏变化,强烈的明暗对比表现了青藏高原上清新的空气和充足的光照。表现了参加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的藏族人民朝气蓬勃、热情高涨的精神面貌。
着意塑造的几位藏族青年女工的形象,以及他们那坚实有力、充满动感的步态都充分体现了此作品所要表达的时代主题。
以及年轻藏族青年那坚实有力、充满动感的步态都充分体现了此画作所要表达的时代主题。飞扬的裙摆、红色的压路机,甚至是小小的暖水瓶,每一个细节都能触动心弦。
那个时代翻身农奴意气风发,西藏从此有了第一代工人阶级,在走一条新的大道——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神墨老师
学习单1.3:思考与交流
作品构图中运用了哪些基本形,从重心、方向等方面分析这种方式对于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
“之”字形走位,左侧人回头,机器往回走,车往回,往前往回来,又是之字形。(刻意安排)。
神墨老师
学习单1.3:思考与交流
从重心、方向等方面分析这种方式对于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
衣服飘出来一点点,西藏人穿的都是氆氇,有一人是反着穿,因为氆氇很珍贵吧,保护氆氇。
神墨老师
作品构图中运用了哪些基本形?
从重心在哪里突出主题
最为突出的显然是母女,母女俩既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又要有瞬间的永恒感,既要贴近主题,又要有艺术美感。
方向方面方式对于突出主题有什么作用
更深地挖掘生活,更切身地感受生活。母亲沾满面粉的手既造型饱满,又暗合面条“长接短送”的寓意。
意式牛肉调饭
3组形象在画面中呈三角形构图,图式结构的稳定暗示了家庭要素的缺一不可——健康的父母、孝顺的儿女、茁壮成长的下一代。三角形构图所体现出的温馨完满,才是画家心中家庭的理想模样。
什么叫生活气息?那就是一个字,乱。”说得非常有道理。
桌上的水果、补品,未收起的旅行箱和日历上标记着“到家”的日期……在绘画上,不是多余因素,所有色彩的设置安排都是围绕着“家”这一主题的。色彩温馨温暖又符合老人的家庭布置,沉稳、和谐。
并以母亲的正面形象为重点,其余三人形态稍静,造型稳定。这样的安排既点出了“回家”的主题,也暗含分离的情绪,5个人物形象高低有别、错落有致,没有明显的主次区别,显示了家庭成员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
神墨老师
共同的动势
神墨老师
绘画中,动势是指艺术家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等元素传递出来的一种流动感和方向感。共同的动势不仅仅体现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体现出情感和意境,使画面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何为动势呢?
飘动的白云 55.×76cm(石板画)1990 苏新平 中国美术馆藏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苏新平石版画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画面大多采用近景片段式构图,常出现人、马、土房子这些带有北方的孤寂和苍凉感的形象,这是故土留给苏新平的印象,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他对都市生活的不适应和内心的逃避回归。
画面中的人物一齐回首,望向身后飘动的白云,让画面充满诗意。
流动的情感又带给我们什么感受呢?
绘画的语言,而不简单是画面表面上所表现的形态。因为,表现主义是西方人提出来的,就是精神的释放,即苦难、痛苦或者压抑等积蓄后的释放。当然,我们一般说的表现,容易仅限在表面的图像,事实上它就是生活在不同时期,面对各种困扰、各种问题而充满的表达欲望,就是精神层面在画布、作品中的一种呈现。
神墨老师
何为动势呢?
马常利《草原上》 油画 150x162cm 1981年 中国美术馆藏
1.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三名藏族美女在优雅表演打酥油。
人物同步一致的动作与背景中聚集的白云使画面既富有动感,又不失统一感。
2.作品构图运用了什么基本形?
正如油画家闻立鹏教授所说:“好的风景画是无言的诗,无声的歌”。的确,风景画家如诗人那样,运用自己的画笔充满激情地讴歌祖国的山山水水,为之陶冶人们的情操。马常利在风景画的创作上把西方印象派的技巧精粹与东方艺术的写意抒情相融合,追求作品的抒情性和诗意,以抒发对人与自然和谐世界的向往。
三角形构图的特点便在于稳定,这对于多元素的画面增加许多活力。
顶角可以很好地呈现画面中心,而两个底角则可以控制画面的平衡。
三角形的构图用来表现人物时,能够很好的呈现人物间的交流和动感,从而使画面有更强的故事性。
神墨老师
学习单2.1:思考与练习
下面作品的构图有什么特点 请为其分别画出构图示意图,并分析构图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分析构图与主题的关系?
并以中间的正面形象为主体人物,其余五人形态稍静,造型稳定。
更深地挖掘生活,更切身地感受生活。以及后面劳作的人们。
意式牛肉调饭
劳作后,体现了当时农村劳动人民和谐相处,无产阶级团结友善,营造了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更加突出主题。
苏天赐《乡村即景》 20×26cm 纸本油画棒 中国美术馆藏
神墨老师
变化与层次
神墨老师
当画面有多个人物时,处理好人物之间的关系能让画面富有层次感。画面主体人物一般处于显要的位置,刻画得更深入;其他人物处于次要位置,刻画适当简约。这样画面才能有主次、大小、虚实的变化,层次感更强。
何为变化与层次呢?
《喜遇》 103×105cm(油画)1981 陈一峰 中国美术馆藏



背景环境
其他人物
主体人物
根据画面的提示,在虚线方框中描述相应的对象。
神墨老师
何为变化与层次呢?



1.运用虚实关系、疏与密、强与弱等手法来体现主次关系
2.近实远虚,越近的物体越实,相反越远的物体越虚也会更灰,对比会弱化!
3.前后物体对比的虚实变化,凸显主次关系!
方位
视线
视线
神墨老师
聚焦中心
神墨老师
绘画面的主要元素或焦点在一个中心位置,让观者的目光和注意力自然地被引导过去,能够加强画面的组织性和视觉冲击力,从而让观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内涵、情感。
何为聚焦中心呢?
高原之春 240cm*360cm(中国画 三通屏) 1964 叶浅予
聚焦构图利用线条将观者引导画面中心
能让主体更加鲜明,使画面和谐有张力
适合自然风光、人物景观、人物特写题材
那么,同学们你知道这样构图好处?
神墨老师
学习单2.2:思考完成表格
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四步鉴赏法,分析作品,写出欣赏小报告。
描述:你看见什么?
分析: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分析画面上的点、线、面、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的作用,及其如何组织在一起,并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结合时代、社会背景等、思想和情感)
评价: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为什么?你被他打动了吗?
视觉引导
构图巧妙
神墨老师
引导性小问题
欣赏周思聪油画作品《人民和总理 》,听老师讲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1979年,河北籍画家周思聪根据邢台地震期间周恩来三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和鼓励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历史事件,创作了国画《人民和总理》。该作品也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151cm×217cm丨1979年丨中国美术馆藏品
“ 这幅画的创作缘起都写在了画面的题款上,题款上说‘俺们舍不得总理走’,这是地震灾区一位老乡的哭诉。”
神墨老师
图像识读:《人民和总理》这件作品的经典所在,首先是它的构图,将我们的视线都集中在周总理和老奶奶身上。
151cm×217cm丨1979年丨中国美术馆藏品
图像识读:画家将周总理和老奶奶亲切交谈的情节放在了画面左侧黄金分割的位置上,画面右侧大面积的地方画的是邢台灾民们簇拥在一起,聆听总理讲话。
神墨老师
图像识读:同时,画面中还隐藏了两道重要的线:一道是从总理头部开始到近前男性村民背腰的弧线,另一道则从总理头部开始、经过村妇的肩膀再上挑。
在两道斜线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视觉引导的作用,将大家的视线不知不觉地引到总理的位置上。
  另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别生动,总理瘦削的、清癯的面孔透露出一种忧虑,这种忧虑是一个领袖对灾区人民的忧虑,整个画面带着一种悲彩。
神墨老师
图像识读:构图示意图
将左下前景的防震棚和房屋倒塌的断壁残垣,处理为三角形留白,后景人物造型以单线白描手法进行虚化,不仅使画面显得充实丰盈又毫无拥塞之感,而且突出了主体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作品的深刻主题,充分展示出画家的整体把控能力。
三角形空白
三角形空白
人物视线的方向一致
神墨老师
学习单2.2:思考完成表格
描述:你看见什么?
分析: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分析画面上的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的作用,及其如何组织在一起,并营造出我们所感受到的气氛和情绪)
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结合时代、社会背景等、思想和情感)
评价:你喜欢这件作品吗?为什么?你被他打动了吗?
在画作《人民和总理》中,最浓重的墨块就是周总理身上的衣服,而对于多数群众,画家则采用了不同的灰褐调子。线条与积墨之间的飞白巧妙地表现出光影感,这种处理方法既渗透了传统笔墨的韵味,又体现了现代造型的创新性。画面中心位置的一组妇女儿童的背影,以彩墨渲染,位置紧邻总理,既调节了画面以黑灰为主的色调,也是对重要人物的视觉提示。
营造出动感中的庄重与平实,既表现了人群涌动中的凝重、悲痛与期盼,也突显了总理心系人民、深沉悲悯的感人形象。
《人民和总理》是新时期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的代表作。作品描绘了 1966 年河北邢台地震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与父老乡亲共同面对灾情并鼓舞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动人情景。画面截取了老百姓拥向周总理的一刹那,将那一刻的激动与肃穆以生动坚实的人物群像塑造并凝固下来。
该画作强调中西融合。画家的笔墨有传统韵味,枯湿浓淡挥酒配合画家扎实造型能力,又显得别具表现力。笔墨与素描原来是中西两个不同绘画体系的基础,笔墨强调表现力,素描强调写实性。作者将这两者大胆融合一起,引进素描而改变了明清以来中国画疏于造型的短处,保留笔墨则又固守了中国画的传统韵味。
神墨老师
学习活动
喜遇
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
我们走在大路上
飘动的白云
儿女情长
喜遇
回忆和亲朋好友、同学、老师在一起的时光,运用本课中对构图的分析方式,尝试创作一幅“我们在一起”主题绘画,与同学们相互展示、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