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2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2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4.2 世界的聚落
下图为某聚落景观。读图,据此完成1~2小题。
1.图中的聚落景观( )
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
2.该聚落( )
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
C.几乎没有休闲娱乐场所 D.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是( )
①水源充足
②交通闭塞
③地势平坦
④气候干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图,据此完成4~5小题。
4.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B.气候恶劣,土壤贫瘠
C.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D.交通不便,远离水源
下图是世界古老文明区分布图,也是四大文明古国的起源地,形成了大规模的聚落。据此完成6~7小题。
6.图中四大古老文明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全部位于低纬度地区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全部位于热带地区 D.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7.据四大古老文明分布区推测,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寒冷
③水源充足
④气候适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歌曲《水母鸡》中唱道“水母鸡,游呀游,你莫飞上天,莫要去很远,就在咱壮乡,游在田里边。……哎嗨,哎嗨,你莫飞上天,哎嗨,哎嗨,莫要去很远。就在咱壮乡,游在田里边,游在田里边,游在田里边,游啊游。”根据歌词完成8~9小题。
8.歌词描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B.城市,这里以旅游业为主
C.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D.乡村,这里以工商业为主
9.歌词描述的地方最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稀树高草、一望无际
C.山清水秀、田园风光 D.雄浑大漠、苍茫荒凉
10.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尝试完成下面的地理探究活动。
(1)我们把人类的聚居地称为聚落,主要有两种:_______聚落和_______聚落。
(2)探究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例如,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以中国为例,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河流孕育农业和人类;又如沙漠中聚落选择在大河绿洲沿岸;水源还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__________。
(3)探究气候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
(4)探究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从“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上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多,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人口少,聚落分布也较少。探究还发现,各地聚落的形态也不同,在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_______状,在山区多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
(5)探究其他环境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观察“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图,可以看出除了水源条件外,影响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条件。
(6)对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应持的观点是( )
A.所有老聚落都要保护 B.发展新聚落,保护有价值的老聚落
C.没有必要发展新聚落 D.拆除所有老聚落,大力发展新聚落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图中聚落景观为城市,其特点为房屋建筑高大,建筑密度较大,交通方式多样,用地规模较大,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该聚落为城市,商业活动多为固定的购物商场,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休闲、娱乐的场所众多,以人为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低,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等,①③正确;交通闭塞、气候干旱等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②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根据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聚落可划分为乡村聚落和城镇聚落。四幅景观图片,丁图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四通八达,是城市聚落,D正确;其他三图表示乡村,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聚落往往形成于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A正确;而气候恶劣、地形崎岖、资源贫乏和交通不便的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B、C、D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四大古老文明分布区,分布中低纬度地区,A、C错误;黄河分布区降水较多,气候不干旱,B错误;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D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①③④正确;都位于中低纬度,气候不寒冷,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故选D。
8.答案:A
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材料中:“水母鸡,游呀游,你莫飞上天,莫要去很远,就在咱壮乡,游在田里边。……”,描述的是乡村聚落的特点,有农田,以农业生产为主,A正确。故选A。
9.答案:C
解析:歌词中描述了水母鸡在田野中游动的场景,展示了这里是一个充满田园风光和山水之美的乡村地区,C正确;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稀树高草、一望无际以及雄浑大漠、苍茫荒凉等景观不符合歌词中描述的乡村田园风光,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1)乡村;城市
(2)河流沿岸
(3)高架屋房屋结构多斜顶坡度较大,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中,人们建造高脚屋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
西亚的村庄墙壁厚、窗户小、色浅。因为西亚气候炎热干燥,窗小可以减少射入屋内的阳光和吹进来的热风。其墙厚可以尽可能的隔绝外界的高温使屋内凉爽。色浅是为了减少吸收热量。
(4)团块
(5)交通
(6)B
解析:(1)聚落主要有两种,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聚落多分布于河流沿岸,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水运条件便利等。
(3)东南亚热带地区生活的人们,其传统民居是高架屋,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高架屋房屋结构多斜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上层住人,下层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减少潮湿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且可以通风散热。西亚民居特点是墙厚窗小平顶色浅,这种设计与当地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的气候相适应。窗小可以减少直接射入室内的阳光,减少吹进来的热风;墙厚可以减少屋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降低室内温度;色浅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等。
(4)从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多,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人口少,各地聚落的形态也不同,在平原地区的聚落多呈团块状,在山区多沿山麓、谷地延伸呈条带状。
(5)观察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图,可以看出除了水源条件外,聚落形态会沿主要交通线路扩展,影响聚落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条件。
(6)传统民居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属于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旅游价值等因此我们在发展新聚落的同时,应保护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