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图甲表示肝脏局部结构的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体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人体体液中这几种成分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①③④属于内环境,其中③与图乙中C对应B.图甲中③④处的浓度大小关系是③<④C.正常情况下,图乙中A的渗透压大于D渗透压,以便于进行物质交换D.图乙中A到B的液体回流受阻,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造成组织水肿2.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B.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反射活动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3.通道蛋白识别运输物质后才会打开通道并允许相关物质通过。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通道,对通道无直接影响。将蛙的坐骨神经用含河豚毒素的溶液处理后,置于任氏液(接近蛙内环境的液体)中。在某一位点给予适宜刺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道和通道发挥作用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处理前、后,神经纤维膜外浓度均高于膜内C.刺激前、后,神经纤维膜外浓度均低于膜内D.处理后,神经纤维无法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蛋白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的通透性增强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蛋白回收到突触小体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多巴胺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增多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和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大脑、小脑和脊髓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②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的全部神经就是外周神经系统③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④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⑤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将不能进行⑥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6.机体疼痛与前列腺素E(PGE)密切相关,部分机理如图1,疼痛时肾上腺参与的应激反应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的大量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最终产生痛觉B.据图1知,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来开发镇痛药C.据图2知,疼痛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d会减少,该反射的效应器是肾上腺髓质D.图2中由疼痛引起激素c的分泌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7.如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C点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1中各突触生理性质一致,突触前膜释放的均为兴奋型递质,则C点会持续兴奋B.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较高浓度海水中重复实验,图2中B点值将会变大C.在图3中,若用某种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降解乙酰胆碱)活性的药物作用于突触间隙,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时,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将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兴奋D.人体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8.生物科学发现史上有很多以狗为实验材料的经典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沃泰默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未引起胰液的分泌,说明促进胰液分泌的化学物质不是稀盐酸B.斯他林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只狗的血液中,结果引起了胰液的分泌,命名提取液中的化学物质为促胰液素,进而发现体液调节C.班廷和贝斯特将狗的胰液管结扎至胰脏萎缩后制成滤液,将滤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结果狗不出现糖尿病症状,发现了胰岛素通过胰管分泌释放D.科学家手术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会出现行动呆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证明甲状腺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9.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Ⅰ为适宜刺激,Ⅱ为生理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Ⅰ是焦虑,则Ⅱ可以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若Ⅰ是炎热,则Ⅱ可以是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增加C.若Ⅰ是脚被钉子扎到,则Ⅱ是感觉到疼痛D.若Ⅰ是所吃食物过咸,则Ⅱ是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10.儿童过度肥胖易诱发中枢性性早熟(CPP)。患儿体内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增多,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导致性腺提前发育并分泌性激素,出现第二性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性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需经过加工才能正常行使功能B.GnRH通过与位于垂体细胞膜上GnRH受体结合发挥作用C.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来调节性激素分泌属于反馈调节D.过度肥胖诱发的CPP患儿可通过有氧运动和高脂饮食辅助治疗11.尿崩症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抗利尿激素(九肽激素)的产生或作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者合成和分泌的醛固酮未减少,但表现出醛固酮缺少所致的渗透压调节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的患者不能通过口服该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B.大量出汗使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的量增加C.抗利尿激素减少与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均可导致机体排尿量增加D.若尿崩症是因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反应障碍导致,则血浆中该激素含量可能正常12.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的结果。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低温环境后,图中信息分子A、B、C、D的释放量均明显增加B.与调节方式乙相比,甲的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大、反应迅速C.B淋巴细胞仅在信息分子E的情况下可以被激活D.信息分子A、B、C、D、E不全是大分子有机物13.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并提醒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病原体入侵时,机体通过体液调节,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感染后出现咽喉肿痛、声音嘶哑症状的过程中,有第二道防线的参与C.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是血浆D.乙醛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使通气量减少导致积累,血浆pH显著下降14.如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甲~丁代表不同物质,字母代表不同的细胞,数字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4种细胞能识别过敏原B.第二次注射甲时,产生的浆细胞只来源于C细胞C.与体液免疫相比,过敏反应特有的过程包括⑤⑥⑦⑧⑩D.图中的A细胞只能参与特异性免疫15.免疫吸附疗法是一种血液净化技术,能选择性或特异性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LE的病因是二次免疫应答时抗原、抗体的再次结合B.SLE患者发病时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导致皮肤出现红斑C.SLE患者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可能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D.SLE属于自身免疫病,免疫抑制剂不能用于SLE的辅助治疗16.测量胚芽鞘向右的弯曲角度(如图1所示),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胚芽鞘的弯曲度B.胚芽鞘向右弯曲的主要原因是右侧细胞生长速率快于左侧C.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抑制作用D.在黑暗中培养的目的是防止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7.图1表示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后蝗虫种群数量与鸭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图2表示农田中甲,乙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虚线p表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1、图2均建构的是有关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B.由图2分析可知,A点、F点时的λ大于1C.由图1分析可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为D.由图2分析可知,曲线上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的点是B点18.“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当植物根尖处于竖直状态时,根尖不弯曲,根尖处于水平状态时,根尖弯向地面生长。科学家利用玉米幼苗的根尖进行实验,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模型以解释相关现象的作用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冠处IAA的来源包括自身合成和其他部分合成后运输而来B.根冠处IAA向伸长区运输会使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发生变化C.根尖水平放置时,平衡石中的淀粉体将重力信号转变为IAA的合成信号D.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IAA可通过主动运输由根尖的根冠向伸长区运输19.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条件下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贮藏第60天时,10℃下马铃薯块茎发芽率最高B.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促进发芽C.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D.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20.美国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现的一种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千米,侵入我国后,多地区爆发虫害,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标记重捕法可估算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美国白蛾卵的数量B.因生态环境适宜、缺少天敌,美国白蛾种群数量始终呈“J”形增长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降低美国白蛾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D.天敌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21.如图为人体甲细胞与三种细胞外液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图中箭头代表物质交换方向,甲细胞可表示肝细胞和肌细胞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也可表示红细胞,其直接与细胞外液乙进行物质交换B.肝细胞、乙、丙三部位的浓度大小关系为丙>乙>肝细胞C.与乙和丁相比,丙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较多D.缺氧条件下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乙、丙、丁的pH发生任何变化22.轻微触碰时,兴奋经触觉神经元传向脊髓抑制性神经元,使其释放神经递质GABA。正常情况下,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引起通道开放,内流,不产生痛觉;患带状疱疹后,痛觉神经元上转运蛋白(单向转运)表达量改变,引起的转运量改变,细胞内浓度升高,此时轻微触碰引起GABA作用于痛觉神经元后,经通道外流,产生强烈痛觉。针对该过程(如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触觉神经元兴奋时,在抑制性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动作电位B.正常和患带状疱疹时,经通道的运输方式均为协助扩散C.GABA作用的效果只能是抑制性的D.患带状疱疹后转运蛋白增多,导致轻触产生痛觉23.为了探究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某小组选取同种且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进行饲养。饲养第30天时,对其实施切除手术,手术后再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等分成①②③④四组,在第40天时分别注射不同激素及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了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该实验需要手术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B.该实验中选取的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属于实验要控制的无关变量C.该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在促进大鼠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该实验中第④组注射的每种激素量分别与第②、第③组注射的激素量相等24.拟南芥为一年生植物,其开花过程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在光周期途径中,叶片中的光敏色素作为光受体接受光信号,经过信号转导,激活成花素基因的表达。成花素合成后经韧皮部运输至茎尖分生组织,发挥促进开花的作用。FLC基因产物是一种植物开花的负向调控因子。春化作用可通过低温诱导FLC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修饰,这种可逆性修饰在减数分裂时会被擦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成花素的运输方向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一致,都消耗ATPB.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分布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C.春化作用原理可能是低温通过促进FLC基因的表达,解除对开花过程的抑制D.春化作用的效应不能随种子遗传到下一代,所以每年都需要进行春化作用25.沙打旺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黄河故道等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种植沙打旺可减少风沙危害、保护果林、防止水土流失等。某地为治理荒山,大面积种植沙打旺后任其自然生长,研究人员连续多年对沙打旺种群的研究结果如图所示,第8年后沙打旺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期间(第1~8年)沙打旺种群数量持续增长B.建立沙打旺种群数量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运用了建构模型法C.阳光、温度、水分是影响沙打旺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D.第8年后,沙打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三、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26.(10分)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及在mRNA疫苗开发”上的应用;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方式进行靶向递送抗原,过程如图2所示。图1是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被APC细胞摄取、处理并______抗原到细胞表面,激活细胞a______(细胞名称),一方面,通过体液免疫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并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细胞免疫最终形成______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2)图2中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封装在LNP中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若内体小泡中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______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若逃逸成功也需逃避______识别,以免被降解。(3)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疫苗不会进入______内,减少了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RNA疫苗的优点有______(至少答两点,2分)。27.(10分)人造光是代谢紊乱的高危因素,我国学者为揭示夜间光照影响血糖代谢的途径进行了系列实验。(1)探究夜间光照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实验①实验思路与结果分组编号 处理 结果夜晚组 D1 _______D2 不处理D3 手术切除BAT+光处理注:实验时长3.5小时,实验小鼠禁食2小时后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BAT是棕色脂肪组织,位于肩胛间,利用葡萄糖、脂肪,快速产热,是维持体温的重要组织。基因Pgc-lα、G6Pase和Pepck是肝脏细胞中参与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过程的关键基因。②实验完善与分析D1组的实验处理是______,实验小鼠禁食2小时目的是______:夜间光照能______(填“增加”或“减少”)BAT对糖的利用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肝脏升血糖,进而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机体血糖代谢能力。(2)探究夜间光照对棕色脂肪细胞的影响实验在黑暗条件下刺激小鼠支配BAT的交感神经使其兴奋,BAT的温度明显______(填“降低”或“升高”);给小鼠注射______阻断剂,则光照条件下BAT的温度基本不变。这说明夜间光照对BAT代谢的神经调节途径可能是:光→______→传入神经→下丘脑→交感神经→BAT。(3)讨论与建议夜间长期暴露于人造光下会显著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其可能机制是______。(2分)28.(10分)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自身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生长素 — 促进 促进 抑制 促进赤霉素 促进 促进 促进 抑制 抑制细胞分裂素 促进 抑制 促进 抑制脱落酸 抑制 促进 —乙烯 抑制 促进(1)从表中信息分析,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同时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过程是______的结果。(2)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用的措施有______。(3)黄瓜茎端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形成______(填“雌花”、“雄花”或“雌花和雄花”)。(4)脱落酸(ABA)会抑制拟南芥种子的萌发,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______。②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在该实验中,研究人员却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③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推测,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是通过______(填“提高”或“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做出这种推测的理由是______。(2分)29.(10分)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选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的α的角度将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2)调查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鼠的迁入和迁出):在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如果标记物不牢固导致标记物脱落,则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实验过程中吸取少量培养液滴加在图中______(选填“a”或“b”或“c”或“d”)处的盖玻片边缘。(4)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