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九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大连相干光源,发现了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表明了漫游反应机理在化学反应中的普适性,为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①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认识工具 ②认识工具延伸人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③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确实需要一定的工具等条件,但说离不开先进的认识工具过于绝对,①错误。②:认识工具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大连相干光源作为先进的认识工具,帮助科研人员发现了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正确。③:材料不涉及认识的反复性,③排除。④: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大连相干光源,发现了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为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正确。故本题选D。2.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社会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研究作为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①正确。②:前人认识中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②排除。③: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不断向前发展,③正确。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④排除。故本题选B。3.我国盐湖锂资源丰富,但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生产出的锂盐成本高、质量低。中国科研团队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动力和目的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国科研团队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①③正确。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②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作为禽畜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并推广种植,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很快就会覆盖整个河道,从而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2017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水葫芦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追求真理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真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被推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水葫芦最初被引入作为禽畜饲料,后来才发现其快速繁殖带来的诸多问题从而进行防治。这表明人们对水葫芦的认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经历了从认为有益到发现其危害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①正确。②:人们对水葫芦的认识从引入时的有益看法,到后来发现危害并进行防治,这种认识的变化不是直线式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这说明追求真理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②正确。③:认识具有无限性,是指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没有终点。但在这个例子中,主要强调的是认识的反复和曲折,而非认识的无限发展,③不符合题意。④: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但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已有的真理性认识可以被超越,但不是被推翻,④错误。故本题选A。5.安徽武王墩墓出土的文物中,漆木器尤为引人注目。考古人员首次使用了“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发现漆器颜料中含有的铜、钙、砷等元素,超出了以往的研究认知,依据这些隐藏的信息,大大方便了文物后续深度清理和文化研究。这表明( )①光谱仪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深化了对漆器的认识②新认识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改变了漆器颜料的基本属性③准确把握文物的基本属性是科学开展文物研究的前提④对漆器颜料的新认识是对以往研究认知的全面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考古人员首次使用了“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大大方便了文物后续深度清理和文化研究。这表明光谱仪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深化了对漆器的认识,①符合题意。②: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新认识工具的创造和使用可以改变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改变物质的基本属性,②错误。③:依据这些隐藏的信息,大大方便了文物后续深度清理和文化研究,这表明确把握文物的基本属性是科学开展文物研究的前提,③正确。④:“全面否定”表述有误,对漆器颜料的新认识是对以往研究认知的辩证否定,④排除。故本题选A。6.2024年6月,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这标志着该项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③通过人类思维能够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④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这里是指田间实验活动),也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①②符合题意。③: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类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 ”说法错误,③排除。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不能决定实践,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属于认识,不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④错误。故本题选A。7.漫画《经历久了,就会笑看生活的不圆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②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③价值判断具有历史性,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④个人经历的演变影响人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漫画强调的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人对人生的认识在变化,而不是客观对象在变化,①不符合题意。②:正确认识才能正确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不断变化的认识,②错误。③:年轻的时候可能更看重生活的圆满,年老了,能够笑看不圆满,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③符合题意。④:“经历久了”指人生阅历丰富,因此对生活中的不如意看得淡些,这体现了个人经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8.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推动机器学习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人工智能先驱”,化学奖则颁给了用AI破译蛋白质结构“密码”的三位科学家。对这次诺奖评审结果,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人工智能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对此争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②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要坚持真理摒除谬误③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形成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评价④认识具有反复性,要在实践中丰富对事物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面对诺奖评审结果,有人欢呼雀跃,有人忧心忡忡,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①正确。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但材料没有涉及,②不符合题意。③:对此争论,要形成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评价,材料没有涉及要抓住事物的关键点,③排除。④: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对诺奖评审结果存在争论,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要在实践中丰富对事物的认识,④正确。故本题选B。9.202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意见》提出,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产业工人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①错误。②:材料中指出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这是因为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②正确。③: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有利于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③正确。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单单强调产业工人团体,④不选。故本题选C。10.交通运输行业是中国三大高碳排放领域之一,采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四川、上海、湖南等地陆续发布规划,推动高速公路区域光伏的应用。这些规划不仅明确了光伏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布局,还提出了与储能技术的结合应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各地发布的上述规划( )①为本地区交通运输行业降碳成效提供了衡量标准②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③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④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材料各地发布的上述规划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未涉及提供降碳成效的衡量标准,①不符合题意。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但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②错误。③④:为了有效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四川、上海、湖南等地陆续发布规划,推动高速公路区域光伏的应用,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规划不同是自觉选择的结果,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革科技创新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增强科技创新原生动力;要改革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设备资源、空间资源的科学配置。这说明( )①要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增强创新发展活力 ②要完善上层建筑保护和发展新质生产力③要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推动社会进步 ④科技改革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改革科技创新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属于生产关系的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和动力,①③正确。②:完善上层建筑保护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排除。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④排除。故本题选B。12.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完善,不少“海归”留学生、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转变观念,深入农村成为“新农人”。他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新农人”的出现说明( )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②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就业观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新农人”转变观念,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这体现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①符合题意。②: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非单一的就业观变化,且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就业观不一定是正确的就业观,②说法错误。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有重要作用,但并非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④:“新农人”是在我国乡村振兴政策不断完善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当前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如:自动续费须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重点强化预付式消费活动中的经营者义务等。该材料体现了( )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推动社会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只是在实践中才能实现,①说法错误。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当前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③:《条例》对当前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③符合题意。④: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针对美国最近连续多次对华实施单边制裁、加征高额关税,我国正告美方,单边行径和保护主义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必将被历史车轮碾碎,不要再给世界制造新的麻烦了。我国正告美方是基于( )①人的主观行为应当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③独立的主观个体无法影响客体的变化发展④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我国正告美方,单边行径和保护主义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必将被历史车轮碾碎,不要再给世界制造新的麻烦了。这是基于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人的主观行为应当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①④正确。②: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②排除。③:独立的主观个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客体的变化发展,③排除。故本题选B。15.广东历代以来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游历广东后,写下遥想罗浮月色的诗句“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成为其浪漫诗作的名篇;刘禹锡任职广东期间,主动了解农桑之事,跟随农民上山劳作,有感而发写下“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诗人创作的诗词( )①内容由作者情感需求决定,是对现实的描绘升华②创造的不同意境本质上是因为诗人反映形式不同③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④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李白游历广东后,写下遥想罗浮月色的诗句“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刘禹锡任职广东期间,主动了解农桑之事,跟随农民上山劳作,有感而发写下“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诗人创作的诗词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③④正确。①:诗词的内容是来源于创作者的社会实践,而不是由作者的主观情感需求决定,①错误。②:诗歌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创造的不同意境本质上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而不是诗人反映形式不同,②错误。故本题选D。16.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规范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对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该法制定体现的唯物史观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③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④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服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制定对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不是强调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不符合题意。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且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②说法错误。③: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体现了该法制定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③符合题意。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说明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服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7.立足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务院出台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条例》明确,国家鼓励网络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支持网络数据相关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宣传教育,促进网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从唯物史观看,国务院出台该条例( )①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正确价值选择②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③充分发挥了社会意识对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推动作用④表明人民群众是推进高水平数据发展和治理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立足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务院出台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体现了国务院出台该条例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正确价值选择,①正确。②:《条例》明确,国家鼓励网络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安全防护能力建设,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宣传教育,促进网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体现了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②正确。③:发挥正确社会意识对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推动作用,③错误。④: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推进高水平数据发展和治理的决定力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8.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根据中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55周岁延迟到58周岁。从哲学角度看,延迟退休政策的调整是因为( )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说法错误。②:材料设问为“原因”,该选项表明的是延迟退休政策的作用,且材料并未体现其作用,②排除。③: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符合题意。④: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9.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改革意识,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改革加以解决的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根本性变革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进入新时代,针对现实中的顽瘴痼疾,利益固化藩篱,习近平指出要将改革进行到底,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正确。②: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不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②错误。③:材料强调改革主要是革除我国经济政治体制中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这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③正确。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根本性变革,④错误。故本题选A。20.圆规为什么会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投身社会实践 ②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圆规为什么会画圆,因为脚在走”说明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投身社会实践,不能空谈理想,①正确。②:价值观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起阻碍作用,②错误。③:材料未涉及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不符合题意。④:“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启示人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目标,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正确。故本题选B。21.徐利民同志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的事业,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他坚持守正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研究宣传,用实干笃行担当宣传干部新的文化使命。2024年6月,徐利民被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徐利民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有坚定理想信念观指引就能够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要把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徐利民同志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的事业,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被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这表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③正确。②: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说法太绝对,②错误。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④错误。故本题选B。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在其背后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衡量价值取向是否正确主要看他的社会贡献②要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选择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确定了价值坐标④人的自我价值要满足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衡量价值取向是否正确主要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是单纯看社会贡献,①不选。②:材料中指出“如果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就会迷失方向”体现了要在正确的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②正确。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们确定了价值坐标,引导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③正确。④: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即要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没有强调人的自我价值要满足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④不选。故本题选C。23.2024年6月,徐利民获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研究宣传,用实干笃行彰显了浙江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由此可见(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徐利民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获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这表明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①正确。②:徐利民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用实干笃行彰显了浙江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表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②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理想信念,未涉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③不符合题意。④:一般来说,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A。24.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振声院士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①要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奉献社会中追求自我的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实现人生的价值要以自身的需要作为前提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积极奉献社会,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而不是追求自我价值,①说法错误。②④:李振声院士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先进事迹启迪我们,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④符合题意。③: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人生价值不能以自身需要为前提,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25.2024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宣布通车试运营,该项目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创造世界纪录。自2010年深中通道前期办公室成立,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便全身心投入,历经近5000个日夜奋斗。展望未来,他说“人这一辈子,总归是要干点事的,建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保障有力的通道工程,让深中通道的标准成为中国标准,让中国桥、中国隧成为世界桥、世界隧,我想,这就是我的交通强国梦。”宋神友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③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要在正确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选择,①排除。②:宋神友投身于社会工程建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②正确。③:宋神友将“让中国桥、中国隧成为世界桥、世界隧”视为自己的“交通强国梦”,启示我们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③正确。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④排除。故本题选C。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共50分。26.近年来,脱胎于夏令营、冬令营的研学游逐渐走俏,成为旅游市场的风口之一。新蓝海(指未知的市场空间)意味着新机遇,同时也萌生了新挑战。商业化气息使研学游成了市场竞争中商品交易的一部分,走马观花、打卡留痕使游学的教育意义大打折扣。实现研学从走马观花走向真研真学,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统筹性推进,呵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商家要摒弃赚快钱、热钱的短视思维,在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上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结合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研学游在过程中可以提高技术含量,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更好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等。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研学从走马观花走向真研真学。【答案】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相关主管部门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统筹性推进,使研学健康有序发展。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商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摒弃短视思维。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商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为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分析】背景素材:研学旅游考点考查:社会意识、价值观导向作用、社会历史主体等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研学从走马观花走向真研真学。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统筹性推进,呵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可联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关键词②:商家要摒弃赚快钱、热钱的短视思维,在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上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可联系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关键词③:研学游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在过程中可以提高技术含量,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更好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可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和方法,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人争当改革参与者、贡献者,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美好现实。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加以阐述。【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牢固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旁观者的观念。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每个主体既是改革的见证者,也是改革的推动者。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团结一致攻坚克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系列改革举措考点考查: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阐述类主观题,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从受益者和参与者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可联系群众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有效信息②: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可联系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有效信息③: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实绩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于9月24日至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举办开幕式暨主论坛、“锡有‘影’力·技术赋能”数字文旅论坛、“文明互鉴·多元共生”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无锡)论坛、“数字引领·智启新程”首届AI数字人论坛等三场主题交流活动,及2024“遇见锡引力”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投资无锡行、“锡引力go世界”全球直播等特色配套活动。以“新视界‘智’发展”为主题,秉持“携手共创全球智能传播美好未来”初心,持续扩大论坛国际“朋友圈”;用年轻态表达打造视听艺术新样态,以高质量、正能量内容传播,推进主流媒体与“Z世代”的沟通与协同;借助此次论坛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创作及多产业垂直领域服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提升智能传播“新质生产力”;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传播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智能化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为全球媒体从业者、学者和技术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宝贵平台,为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已经成为凝聚全球媒体智慧、探索未来传播新图景的一个重要舞台。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的举办。【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随着智能化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与信息传播方式发生转变和创新,这促使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来探讨智能传播的相关问题,为全球媒体从业者等提供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从而获得对智能传播领域的新认识。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论坛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如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创作及多产业垂直领域服务中的应用等,这些实践活动推动了人们对智能传播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促使相关理论和技术不断创新。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论坛的举办可以检验智能传播领域的相关理念、技术和方法是否符合实际需求,是否能够真正推动智能传播的发展,通过实践中的反馈来不断修正和完善认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举办该论坛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智能传播领域的发展,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⑤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该论坛为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成为凝聚全球媒体智慧、探索未来传播新图景的重要舞台【分析】背景素材:2024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考点考查: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试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的举办。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随着智能化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来探讨智能传播的相关问题→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关键词②:论坛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创作及多产业垂直领域服务中的应用,推动了人们对智能传播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可联系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关键词③:论坛的举办可以检验智能传播领域的相关理念、技术和方法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可联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关键词④:举办该论坛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智能传播领域的发展,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可联系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关键词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该论坛为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成为凝聚全球媒体智慧、探索未来传播新图景的重要舞台→可联系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角度并将教材知识与材料等有机结合。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父母长辈的指导下,学会了穿衣服和扣扣子: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扣好,不然衣服就会不对称,歪歪斜斜的,不仅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现在,扣扣子这项再平常不过的技能,却升华出了青年要注重价值观养成的另一层深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的那样:“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青年时代的第一步怎么走,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好一生的路,同时也是每一代青年都必须答好的一道人生考题。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答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影响着青少年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影响青少年的人生道路选择。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在此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正确处理个人得失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生价值。(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语录考点考查:价值观的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需要调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扣好,不然衣服就会不对称→可联系教材知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关键词②:青年时代的第一步怎么走,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好一生的路→可联系教材知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30.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作为一项试图改造人类自身、增强人类能力的新兴生命技术,基因编辑、辅助生殖、生命延展等人类增强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技术发展中找到一剂既不至于承担较大风险又可以汲取技术福利的良方,是当前新兴生命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以“负责任停滞”的创新范式发展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范式主张在道德责任的约束下,放缓或暂停不可预见和可能带来危险后果的创新活动,待其融入社会的效果扩散和呈现后,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对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停滞”不是停止创新的步伐,而是要给人类增强技术发展系上“安全带”,让人类增强技术得到更为妥善的应用。某班同学围绕“人类增强技术:不确定的未来与负责任停滞”展开讨论。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60字左右;不得出现个人信息。【答案】答案示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人类增强技术带来的风险有一个暴露和展现的过程,以负责任停滞方式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符合事物发展的特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对增强技术的正确认识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重复才能完成,负责任停滞是人类正确认识增强技术的需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人类增强技术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要在实践中检验,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有利于在实践中评估风险,完善对技术的认识,促进认识的完善,实现认识的目的,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分析】背景素材:“负责任停滞”的创新范式考点考查:认识论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本题是开放试题,要求以,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需要认识论的有关知识从为什么角度回答,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参考角度: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相关知识。试卷第1页,共3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试卷第1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九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科研人员利用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大连相干光源,发现了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表明了漫游反应机理在化学反应中的普适性,为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这说明( )①认识的深化与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认识工具 ②认识工具延伸人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③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据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表明月球在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该成果深化了人类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识,可见( )①科学研究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②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③在继承基础上不断超越是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④科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够检验认识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我国盐湖锂资源丰富,但受技术水平的影响,生产出的锂盐成本高、质量低。中国科研团队通过模仿盐土植物的蒸腾过程,成功从盐湖卤水中提取到高纯度锂盐,有望助力我国盐湖锂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由此可见(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动力和目的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世纪30年代水葫芦作为禽畜饲料引入中国内地并推广种植,由于其繁殖速度极快,很快就会覆盖整个河道,从而堵塞河道,影响航运,阻碍排灌。2017年,我国启动全国范围内水葫芦的防治专项行动。从“引入到防治”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追求真理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③认识具有无限性④真理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被推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安徽武王墩墓出土的文物中,漆木器尤为引人注目。考古人员首次使用了“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发现漆器颜料中含有的铜、钙、砷等元素,超出了以往的研究认知,依据这些隐藏的信息,大大方便了文物后续深度清理和文化研究。这表明( )①光谱仪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深化了对漆器的认识②新认识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改变了漆器颜料的基本属性③准确把握文物的基本属性是科学开展文物研究的前提④对漆器颜料的新认识是对以往研究认知的全面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4年6月,某科研团队继两年前发现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感病基因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黄淮麦区主产小麦品种进行改良并进行田间试验,发现这些小麦品种不易再受到条锈菌的侵染。这标志着该项技术从理论到指导生产实践迈出了关键一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科研团队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源自于实践活动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能推动科学技术的飞跃③通过人类思维能够完全认识无限发展的世界④科研团队的创新精神是影响试验的决定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漫画《经历久了,就会笑看生活的不圆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②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地指导人的实践活动③价值判断具有历史性,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变化④个人经历的演变影响人们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推动机器学习技术爆炸式发展的“人工智能先驱”,化学奖则颁给了用AI破译蛋白质结构“密码”的三位科学家。对这次诺奖评审结果,有人欢呼雀跃,认为这是对人工智能的高度认可;有人忧心忡忡,担心这是否预示着人类科学家时代的衰竭。对此争论,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②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要坚持真理摒除谬误③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形成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评价④认识具有反复性,要在实践中丰富对事物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意见》提出,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入,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基础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 ④产业工人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交通运输行业是中国三大高碳排放领域之一,采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四川、上海、湖南等地陆续发布规划,推动高速公路区域光伏的应用。这些规划不仅明确了光伏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布局,还提出了与储能技术的结合应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各地发布的上述规划( )①为本地区交通运输行业降碳成效提供了衡量标准②反映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③坚持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④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改革科技创新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增强科技创新原生动力;要改革科技创新资源分配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金资源、设备资源、空间资源的科学配置。这说明( )①要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增强创新发展活力 ②要完善上层建筑保护和发展新质生产力③要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推动社会进步 ④科技改革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完善,不少“海归”留学生、城市青年、返乡大学生转变观念,深入农村成为“新农人”。他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以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新农人”的出现说明( )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对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②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就业观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当前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如:自动续费须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重点强化预付式消费活动中的经营者义务等。该材料体现了( )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推动认识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推动社会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针对美国最近连续多次对华实施单边制裁、加征高额关税,我国正告美方,单边行径和保护主义违背时代发展潮流,必将被历史车轮碾碎,不要再给世界制造新的麻烦了。我国正告美方是基于( )①人的主观行为应当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②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③独立的主观个体无法影响客体的变化发展④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广东历代以来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他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白游历广东后,写下遥想罗浮月色的诗句“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成为其浪漫诗作的名篇;刘禹锡任职广东期间,主动了解农桑之事,跟随农民上山劳作,有感而发写下“剡中若问连州事,唯有千山画不如”。诗人创作的诗词( )①内容由作者情感需求决定,是对现实的描绘升华②创造的不同意境本质上是因为诗人反映形式不同③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自觉性和创造性④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规范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管理,对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大意义。该法制定体现的唯物史观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生产关系的调整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③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④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服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立足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务院出台了《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条例》明确,国家鼓励网络数据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强网络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支持网络数据相关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宣传教育,促进网络数据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从唯物史观看,国务院出台该条例( )①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正确价值选择②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③充分发挥了社会意识对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推动作用④表明人民群众是推进高水平数据发展和治理的决定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根据中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55周岁延迟到58周岁。从哲学角度看,延迟退休政策的调整是因为( )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②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坚定改革意识,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改革加以解决的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改革是社会阶层利益关系的根本性变革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0.圆规为什么会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没有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这段话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投身社会实践 ②价值观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促进作用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徐利民同志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的事业,用一生奉献践行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他坚持守正创新,练就过硬本领,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研究宣传,用实干笃行担当宣传干部新的文化使命。2024年6月,徐利民被中央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徐利民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有坚定理想信念观指引就能够实现人生价值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④要把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在其背后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没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方向。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衡量价值取向是否正确主要看他的社会贡献②要在正确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选择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确定了价值坐标④人的自我价值要满足和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2024年6月,徐利民获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他扎根基层工作30余年,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全身心投入上山文化研究宣传,用实干笃行彰显了浙江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由此可见(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振声院士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 )①要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奉献社会中追求自我的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实现人生的价值要以自身的需要作为前提④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2024年6月30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宣布通车试运营,该项目攻克多项技术难题,创造世界纪录。自2010年深中通道前期办公室成立,项目总工程师宋神友便全身心投入,历经近5000个日夜奋斗。展望未来,他说“人这一辈子,总归是要干点事的,建设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保障有力的通道工程,让深中通道的标准成为中国标准,让中国桥、中国隧成为世界桥、世界隧,我想,这就是我的交通强国梦。”宋神友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要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③把献身国家和人民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共50分。26.近年来,脱胎于夏令营、冬令营的研学游逐渐走俏,成为旅游市场的风口之一。新蓝海(指未知的市场空间)意味着新机遇,同时也萌生了新挑战。商业化气息使研学游成了市场竞争中商品交易的一部分,走马观花、打卡留痕使游学的教育意义大打折扣。实现研学从走马观花走向真研真学,主管部门有必要进行前瞻性思考、统筹性推进,呵护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商家要摒弃赚快钱、热钱的短视思维,在品牌创意、线路设计、内容品质上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服务。结合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研学游在过程中可以提高技术含量,建立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更好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等。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使研学从走马观花走向真研真学。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300多项改革举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举措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和方法,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人人争当改革参与者、贡献者,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美好现实。每个人既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的参与者。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加以阐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于9月24日至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举办开幕式暨主论坛、“锡有‘影’力·技术赋能”数字文旅论坛、“文明互鉴·多元共生”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无锡)论坛、“数字引领·智启新程”首届AI数字人论坛等三场主题交流活动,及2024“遇见锡引力”城市文化交流活动、投资无锡行、“锡引力go世界”全球直播等特色配套活动。以“新视界‘智’发展”为主题,秉持“携手共创全球智能传播美好未来”初心,持续扩大论坛国际“朋友圈”;用年轻态表达打造视听艺术新样态,以高质量、正能量内容传播,推进主流媒体与“Z世代”的沟通与协同;借助此次论坛探索更多创新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内容创作及多产业垂直领域服务中的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提升智能传播“新质生产力”;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助力地方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传播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指出,智能化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和创新。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为全球媒体从业者、学者和技术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宝贵平台,为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本,已经成为凝聚全球媒体智慧、探索未来传播新图景的一个重要舞台。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的举办。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很小的时候,我们都是在父母长辈的指导下,学会了穿衣服和扣扣子:扣子要从上到下对齐扣好,不然衣服就会不对称,歪歪斜斜的,不仅穿的人不舒服,看的人也不舒服。现在,扣扣子这项再平常不过的技能,却升华出了青年要注重价值观养成的另一层深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年的那样:“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作家柳青曾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青年时代的第一步怎么走,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好一生的路,同时也是每一代青年都必须答好的一道人生考题。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30.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作为一项试图改造人类自身、增强人类能力的新兴生命技术,基因编辑、辅助生殖、生命延展等人类增强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在技术发展中找到一剂既不至于承担较大风险又可以汲取技术福利的良方,是当前新兴生命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有学者提出要以“负责任停滞”的创新范式发展人类增强技术。这一范式主张在道德责任的约束下,放缓或暂停不可预见和可能带来危险后果的创新活动,待其融入社会的效果扩散和呈现后,进行更加准确的风险评估,对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停滞”不是停止创新的步伐,而是要给人类增强技术发展系上“安全带”,让人类增强技术得到更为妥善的应用。某班同学围绕“人类增强技术:不确定的未来与负责任停滞”展开讨论。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审慎对待人类增强技术”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60字左右;不得出现个人信息。试卷第1页,共3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九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练习(原卷版) 2025届高三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 专题九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练习(解析版) 2025届高三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