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第二框题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第二框题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二框题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教材分析
本框题作为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的第二框题,是本课课题中心思想的体现,也是对本课的总结和升华,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本框题主要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通过“探究与分享”板块内容分别表达“顺境不骄”“逆境不馁”;二是通过“阅读感悟”板块、“启思导行”板块引导学生明白顺境、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道德修养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健全人格
(1)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2)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
(3)养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责任意识
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通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国家和人民体现出来的意志和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道德修养
通过顺境和逆境的意义之辩,懂得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两个境遇,对生活保持热爱。
健全人格
(1)通过“启思导行”的活动,深刻反思自己在顺境与逆境中的表现,不断完善自我。
(2)通过先进人物主要事迹的分享,培养自尊、自信的人生态度,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
责任意识
通过对“顺境不骄”“逆境不馁”“顺逆境相互转化”的人生态度的探究,选取国家在发展变局中的顺境、逆境的例子明确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勇担时代使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顺境逆境对人生的作用是双重的。
通过顺逆境对人生作用之辩,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顺境和逆境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通过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类比,让学生看到个人成长是顺境与逆境共生的,国家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鼓励学生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让顺境和逆境助力我们的人生成长。
难点
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初中生的人生经历还不够丰富,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帮助下,他们的生活比较顺利,因而,有部分学生浪费光阴耗费生命,过着无志向惧挑战的生活。但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会遭无数的成功与失败,此时,看待成败得失的心态就十分重要,要让学生明白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应该具备积极向上勤于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与态度。为了帮助学生将这些道理转化为行动,就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考,敢于行动。
教学设想
以顺境、逆境对人生作用之辩导入新课,帮助学生认识到顺境和逆境都是一把双刃剑。再通过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类比,让学生看到个人成长是顺境与逆境共生的,国家发展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勉励学生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最后,通过“启思导行”,让学生搜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的事例,并与同学们分享。学生在搜集填写的时候,其实也在反思、总结和向优秀榜样学习,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化理论为实践,使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端正自已的心态,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做好教学素材准备。搜集个人、国家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做出的选择的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准备多媒体课件。通过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让教学内容可观可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做好知识储备。找准本课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厘清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梳理教学逻辑,使教学更顺畅。
学生准备
(1)做好课前预习。搜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的事例。
(2)积极分享交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不要做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要在课堂参与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提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到教材“生活观察”,学校开展了一场关于顺境、逆境的辩论赛,双方观点如下。
正方:顺境能够帮助我们更快达成目标,更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激励人们勇毅前行,更有利于成长。
师: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呢 说说你的理由。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我支持正方观点。因为,顺境中,人们通常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外部环境及他人的支持,这些因素有助于个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顺境能为个人提供物质保障,带来更大的发展平台,有利于人的心灵成长,培养健全人格。在顺境中,人们更容易增长自信心,也能以更高的效率做事情,成长的速度很快。顺境中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激发追求更高目标的热情。
生2:我支持反方观点。逆境能够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提升人的意志,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潜能。逆境中的困难和挑战可以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意决心,逆境是人生的重要试炼场。
过渡:顺境和逆境对于人的成长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下,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成长的初期,顺境可以提供良好的环境,帮助个体拓宽视野,提高技能;而在人生的中后期,逆境则可以提供挑战,激发个人的潜能,使其在困境中成长。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顺境与逆境的关系,努力适应不同的环境,发掘自己的潜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看看在不同的境遇中,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讲授新课
(一)顺境不骄
视频素材:冷战结束后,世界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方向发展,这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看完视频后,请大家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攻。
生1:经济全球化实现了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生2: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
生3:经济全球化为中国进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
师;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比如市场更大、生产要素来源更广泛,跨国公司也会带来更多的技术和资源。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加大。
生2:贫富差距加大。
生3:随着人才流动日益加快,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更激烈。
生4: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希望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实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标。他们推销的不仅是他们的产品,还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
……
师: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经济安全、文化安全资源安全等也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中国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机遇与挑战呢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生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
师:正如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教师小结:其实国家在世界变局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与我们个人在时代的变局中遇到的顺境与逆境是一样道理。
顺境不骄。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身处顺境时,我们应该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同时,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二)逆境不馁
【补充资料】
2017年12月18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将中国确立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对华科技遏制在此战略背景下全面升级。
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国陆续出台多个立法条例,涉及出口管制、电信设备与许可、投资限制、留学签证等多个领域,采用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信息等手段全面升级对华科技遏制,矛头直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特朗普多维打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严格对华出口管制。2019年4月,美国将37家中国企业及科研院所、学校等机构列入“未经验证清单”,同年5月又将华为及其68家子公司整体列入该清单。2020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提出第4130号法案,禁止那些接受美国商务部、国防部、国家情报部门资助的微电子制造和先进研发机构与中国实体机构合作,一旦发现将撤回资助资金。截至特朗普任期结束,中国实体被列入美国“未经验证清单”的共有465家,涉及国防军工航天科技、通信技术、半导体技术、人工智能等研究机构、企业,甚至还有部分高校。
2021年6月3日,拜登发布政令将包括华为、中国航天科技、中国移动通信等在内的59家中国企业列入禁止美国人投资的“黑名单”理由是中国企业涉及军事威胁。拜登政府对科技竞争行为进行了调整,对华科技遏制战略升级。拜登宣称要在核心技术方面打压遏制中国,而在非核心技术领域与中国保持广泛合作。例如,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公共卫生问题等方面。2022年3月,拜登政府向韩国政府建议,与韩国、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组建“芯片四方联盟”,旨在将中国大陆排除出全球半导体供应链。
师: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会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就像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能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师:看完以上材料后,思考我国当前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我们国家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生1:美国对我们实行经济封锁、科技遏制
生2:我们出台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攻关核心技术,国家还提出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我国在国内外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新战略选择。
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其经济腾飞和科技发展成果举师: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头“东方雄狮”已经觉醒,其经济腾飞和科技发展成果举量子技术、航天航空、高铁等,都达到了比肩甚至超越美国的水平。
面对美国的科技霸凌,中国没有选择忍让,而是坚定地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美国的打压并未如其所愿地削弱中国的科技实力。相反,华为等中国企业还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创新能力。他们不仅成功解决了芯片等关键技术难题,还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对美国技术的反超。目前华为在5G技术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也在逐步摆脱对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教师小结: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变局中遇到的挑战,与我们个人在时代的变局中遇到的逆境是一样的道理。
逆境不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三)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用课件出示教材“启思导行”板块内容。
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一生。搜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的事例,完成下表,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人物 主要事迹 对我的启示
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率兵打败了勾践的军队,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阻他,让他假意投降。于是,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得到吴王的信任。 勾践回国后,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便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挂了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尝尝苦胆。也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他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盲目争霸,丝毫不考虑民生疾苦,最终自杀 有时候身处逆境会吏人更加坚强、勇敢,会激发出一个人的潜力。
教师小结: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丁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三、本课总结
用课件出示“习言习语”。
看一个人的精神,不仅要看他在顺境时的状态,也要看他在逆境中的意志;看一个人的能力,不仅要看他在顺境基础上的表现,也要看他在困境中的作为。——习近平《之江新语·困境之中见精神》
教师总结:有人说,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困境,晚年经不得逆境。逆境虽常常使人难堪,但即使在人群中找出一百个能忍受逆境的人,也未必找得到一个能正确对待顺境的人。处顺境必须谨慎,处逆境必须忍耐;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在顺中执着,在逆境中沉着;处顺境,要用收敛法;处逆境,须用开拓法;顺境中不无隐忧和烦恼,逆境中不无慰藉和希望;顺境中不张扬,逆境中不自弃。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应付开始的不幸。顺境为成功者道,逆境为杰出者打造天梯。顺境增加人的信心,逆境磨炼人的意志。处逆境易,因为小心;处顺境难,因为大意。顺境最易见败行,逆境最可见美德。
情感升华:无论是实现伟大梦想,还是实现人生的奋斗目标,前进道路都不是一片坦途,越是爬埙过坎之时,越需要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担当和斗争精神。
四、课后作业
继续完善“启思导行”,课后与老师同学们交流。
板书设计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顺境不骄+逆境不馁=走好人生路
教学探讨与反思
(1)教学设计要注意拓宽学生眼界和格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很多内容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或生活中能够获得的知识,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按照课本内容授课,而没有进行知识的拓展,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见识、眼界上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本课虽是在讲个人成长中的顺境、逆境,但却用了中国在世界变局中的机遇与挑战来类比个人,让学生不仅看到个人在时代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也能深刻感受到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复兴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勤于奋斗,勇担时代使命的优良品质。
(2)要适当选取教学素材。本课时教材中的素材多是历史人物,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教师在进行本课时教学设计时要增补一些距离学生较近的、有正能量的、更加生活化的素材,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同样的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包装,不同的方式呈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根据教学目标,学会恰当选择、处理情境素材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成功教学的先决条件。
- 1 -
- 3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