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泸化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泸州市龙马潭区泸化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45分)
1. 2011年10月29日,木星冲日,木星亮度将达到21世纪以来的极大值。这种特殊天象,大约12年才有一次,人生仅能观赏到几回。只要天色晴朗,中国各地乃至整个北半球都可观看到木星冲日。对于这次木星冲日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A. 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 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2.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法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哲学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④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 2020年2月27日,中国科技部发布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实现对引力诱导量子退相干模型的卫星检验入选。随着我国量子物理学、前沿社会学等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认识的理论依据是(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下列哪项不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
A. 地理环境 B. 生产方式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 人口因素
5. 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
A. 静止 B. 运动 C. 可知性 D. 客观实在性
6. 作为一种热带气旋,台风影响的地区是很广泛的。为了方便沟通,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旨在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 亚洲文化圈的人们的认识具有相通性
B. 人类对台风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
C.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自在事物的联系
D. 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为了防台抗灾,建立新的联系
7. 《朗读者》第三期中,麦家给儿子一封信被称为《朗读者》开播来最重磅的一枚催泪弹。《朗读者》现场,麦家更是几次哽咽,聆听者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这封被网友称为“最美家书”的信,是一封小说家整整准备了18年的信、一封他悄悄塞进儿子远行行囊的信、一封麦家写给儿子,又是向自己的父亲“还债”的信……这封信之所以感动众人,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①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麦家信中有无数父与子相同的感情
②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麦家信中透着天下父母的无私爱心
③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人生关隘的通行证
④矛盾普遍性离不开矛盾特殊性,青春期的叛逆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李克强总理说:“积累问题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这句话体现了(  )
①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并最终通过量变实现
③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④在量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 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这一材料表明( )
A. 联系是客观的,人对客观联系无能为力 B. 联系是多样的,联系的特点各不相同
C.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D. 联系是普遍的,无时不有
10. 企业若想得到良好发展,就必须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优秀经营者能够对市场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从哲学基本问题来看,这是因为(  )
①思维决定存在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社会公平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党对社会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过程。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真理在实践中总是要不断地被否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2022年9月,中国科学家在月球样品中发现一种新矿物,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佐证了( )
①科学发现依赖于人类的知识水平
②新矿物是人类对月球主观映象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④世界上不存在不能被认识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红色文化之旅”把我们带回那峥嵘岁月:南湖红船的初心、南昌城头的枪声、古田会议的光芒、长征途中的艰辛、延河水里的深情、太行山上的号角、西柏坡上的明灯……回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光辉历程,可以感悟出(  )
①革命的成功需要量的不断积累 ②正确的意识决定了革命的进程 
③革命的成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④经历曲折是革命成功的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 玉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特殊象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它对“美”和“涵养”的解释丰富、扩充和引领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如今依然深深地渗透到民众的血液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玉石文化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
④玉石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2021年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了“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根据数据判读分析结果,双方任务团队确认“祝融号”和“火星快车”配置的中继通信设备接口匹配,符合国际标准,传输数据内容完整正确,试验取得成功。由此可见,此次科学实验活动( )
①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②能推动人的认识的发展
③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④创造新物质和社会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主席说,“马克思至今依然被世界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5月5日中国赠送给德国的5.5米高马克思铜像在德国特里尔西梅翁教堂广场正式落成揭幕。2018年4月27日,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有理论深度、有实践温度的大型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开播。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是对的。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防沙治沙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主席就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十三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从建立一批防沙治沙工作机构和科研单位,到开展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从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勇于探索、积极行动,不畏艰难困苦,不改防沙治沙初衷,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一代接一代地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奋斗之歌,让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1)“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结合材料并运用规律的知识谈谈对此的理解。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我国取得“绿进沙退”重大成就的原因。
(3)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请撰写两条宣传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正确性。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探索中走出的成功道路、形成的鲜明特色、积累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鲜明特色。其中,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中国人民崇尚“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开放包容中形成的,是能够有效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宝贵成果,超越了西方固有的单一线性、渐次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描绘出和衷共济、天下大同的人类文明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有人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中国方案。结合材料并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 “读懂中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携手发展读懂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从兴办经济特区到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到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目前,中国已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价值链的枢纽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1)有观点认为,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互动交流读懂中国】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加剧的背景下,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位嘉宾围绕“百年变局下的中国新作为——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主题,就破解共同难题、增进人类福祉展开交流探讨。通过“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让世界各国直观感受中国的恢弘图景,把真实的中国传递给世界,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生动诠释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这句话的真谛。
(2)假如你是参会嘉宾之一,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答案
1-5【答案】D
【答案】D
【答案】A
【答案】C
【答案】B
6-10【答案】A
【答案】A
【答案】D
【答案】C
【答案】D
11-15【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D
【答案】C
16【答案】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又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检验。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17【答案】(1)①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一部分,自然界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遵循自然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②荒漠化治理,只有尊重自然规律,在正确意识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推进,不负青山,才能筑起绿色生态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美丽家园。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党和国家关于荒漠化治理号召、思路和规划,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实践指南。
③科研人员和人民群众勇于探索、积极行动,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3)答案示例:
①荒漠化治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②携手防沙止漠,共护绿水青山。
③推进国土绿化行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
18【答案】①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遵循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②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或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利于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必须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针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9【答案】①真理是客观的。中国式现代化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是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的成功之路,广大发展中国家不能盲目照搬。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发展中国家既要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20【答案】(1)该观点片面。
①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紧紧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处于全球价值链条的高端,获取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绝大部分收益。
③中国不断以自身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资源和市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第一档(0分) 三种情况:空白卷,知识运用错误,全抄材料。
第二档(1-3分) 能够简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主题;观点不明确,逻辑不清晰,仅罗列知识或现象,学科术语使用不规范。
第三档(4-6分) 能较好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主题展开分析;观点较鲜明,论证较充分,逻辑较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较规范
第四档(7-8分)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主题进行分析阐释;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层次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较规范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