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故乡 思乡曲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课 故乡 思乡曲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思乡曲》
教学内容分析 《思乡曲》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是马思聪创作的《绥远组曲》中的一首,《绥远组曲》又名《内蒙组曲》。音乐素材选自于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带再现三部曲式ABA1的同时,前段音乐的每个乐句都呈上下翻动的波浪性线条而进行,旋律显得柔和、忧伤而带有怀念情绪。中段运用主题旋律进行了三次变奏,着重体现了主题的内在情调。乐曲的第三部分是再现段,回忆般的主题旋律在独奏中寄托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整首曲子带有惆怅,忧伤的情调,是作者思念家乡情感发自内心的倾诉,表达对祖国大片领土被日寇占领的心境,讴歌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乐观的情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欣赏音乐课堂有点提不起兴趣,对音乐要素、音乐内容的理解还有待加强,因此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应继续延展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
教学目标: 1.在学习《思乡曲》过程中,初步掌握歌曲曲式结构:A-B-A1,复三部曲式结构。 2.通过总体聆听—分段聆听,观看视频,模唱、对比、分析等反复聆听,熟悉主题旋律,并能准确模唱,能够根据不同音乐要素分析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欣赏《思乡曲》感受游子忧伤的情绪和浓浓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模唱主题旋律等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2.熟悉主旋律,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1.熟悉乐曲结构、并能各个乐段的变化作出反应。 2.做填词人,给主旋律加上歌词。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教师活动 师:诗仙李白曾写了一首《静夜思》, (1)师: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师:我为歌曲准备了两段乐曲的配乐,你觉得哪段更合适?为什么?(从速度,力度上去分析) 播放《思乡曲》与《乡间的小路》 师配乐诗朗诵《静夜思》 (3)师:刚才的古诗中表达远离故乡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我们选择的这首音乐又是通过什么旋律来传达给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呢? (引出主题旋律)学生活动 1.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乡之情 2.聆听,对比分析,回答问题: 《思乡曲》能倾诉出对故乡的魂牵梦萦!音乐速度慢,有浓浓的哀愁。设计意图: 通过诗歌的共情,直接引出本节课的音乐情绪基调,让学生第一时间能引起与音乐的共鸣,体会到音乐的感情。环节二:学唱《城墙上跑马》教师活动 1.出示4句主题旋律,师哼唱主旋律,你能把这种心情唱出来吗? 2.我们一起学唱下这条思乡的旋律吧。 (1)聆听师弹奏旋律。生演唱曲谱 (2)再次聆听旋律,轻声用“U”演唱曲谱,师进行指导。 (3)情感处理:为什么这段旋律带给我们这样一种如泣如诉、悲凉的感觉呢?你找到其中的原因了吗?旋律的速度怎么样 上行的还是下行的 (4)出示《城墙上跑马》歌词,填词深情演唱。 (5)简介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 师:刚刚这段旋律出自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有一句歇后语叫“城墙上跑马难掉头”,这是原来的歌词。城墙那么窄,马在上面跑既不能和别人并排前行,也不能调转马头,只能一直孤独地往前走。“城墙上跑马”这句话,道出了孤独的人那种无所依靠的孤独心情。 (6)跟琴再次演唱,唱出那种孤独感。 (7)讲解《城墙上跑马》和《思乡曲》的联系,介绍《思乡曲》的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师: 1937年,日寇的铁蹄蹂躏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从这首充满了怀念、忧伤的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一首小提琴曲《思乡曲》,道出了背井离乡的人们内心世界,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首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学生活动 1. 聆听教师演唱,体会音乐情绪 2.学唱主旋律 (1)跟随老师,完成曲谱、主旋律的模唱、有感情的唱。 (2)细听音乐,边画旋律线边唱,回答问题: 缓慢的速度,下行的旋律, 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特别是结束处要唱得更轻柔,更深情,唱出那种孤独和无奈,唱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3)填词演唱《城墙上跑马》 (4)了解《城墙上跑马》的词意 (5)再次演唱。 (6)了解《思乡曲》的创作背景。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唱《城墙上跑马》,为欣赏《思乡曲》,熟悉主题旋律做准备。 环节三:初步整体感知《思乡曲》教师活动 完整聆听全曲,我们一起数一数《城墙上跑马》的旋律出现了几次?速度、情绪怎样?乐曲开头和结尾部分有什么共同点?学生活动 整体感受,用手势表现两遍《城墙上跑马》旋律,感受情绪、速度变化,感受前后旋律相同。设计意图:明确《思乡曲》是由《城墙上跑马》改编的旋律,并加深主题旋律印象。环节四:分段欣赏《思乡曲》教师活动 一、欣赏主题 1.引导学生用模拟动作拉小提琴,体会缓慢的速度与忧伤的情绪。 2.聆听音乐,启发想象。 3.用不同方式营造思念故乡的意境。 4.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哼唱主题。 二、欣赏第二部分的变奏一 1.聆听音乐,感受情绪变化。根据提示选择哪个词语(高亢激昂、低回缠绵)能描述这段旋律。 2.用一个最适当的表情或者动作描述这段音乐。 三、欣赏变奏二 1.聆听音乐,感受音区、情绪变化。 2.从变奏一到变奏二,这两段音乐中,作曲者只是默默地坐着,静静地思念吗?他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情绪越来越激动。第一段音乐有着忧郁的眼神,那么在这里眼中已经噙满泪水,最后终于夺眶而出;假如前面的音乐只是默默思念,那么这里在向祖国窃窃私语,最后终于挥臂呐喊。) 3.这种激动是什么情绪在增加?这些所有的变化,音乐怎么体现的?它用了哪些变化的手段? 四、欣赏变奏三 1.师:除了思乡,无奈这些情绪外,作曲者心中还有什么样的情绪呢?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速度、节奏及旋律线的变化,说说此刻作曲者的心情如何? 2.引导学生体验拍手,从有声到无声逐渐消失,感受美好回忆或者幻想即将消失。 五、欣赏第三部分A1 1.聆听A1乐段旋律,提问: 与哪一乐段最相似?是否完全重复? 2.弹琴带领学生哼唱旋律,感受如此处理情感有什么变化? 3.简单介绍作品结构——带再现三部曲式学生活动 1.模拟拉小提琴,体会缓慢的速度与忧伤的情绪。 2.聆听音乐,闭眼想象,谈感受。 3.用贴切的声音与姿态增强思念故乡的意境。 4.有感情的哼唱主题。 5.聆听音乐,感受判断情绪的变化。 6.选择适当的表情符号或者动作描述音乐。 7.聆听音乐,感受音区、情绪的变化 8.选择适当的表情或者动作、语言表现音乐。 9. 对比欣赏,回答问题: (思念在增加,想回不能回的无奈; 音乐速度快了;音区逐渐移高;旋律线波浪加大,下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0.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旋律线由下行转为上行,速度较快、节奏密集。情绪变得活泼、明朗。似陷入对家乡的美好回忆中。 11.随音乐自由律动。随老师拍手感受美好回忆或 者幻想即将消失。 12.聆听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与第一部分乐段最相似,不完全重复,音区高八度) 13.随音乐用“eng”哼唱旋律,感受音区变化和情感变化。 (第三部分是乐曲的再现乐段,在此乐段中,因变化再现,音区高八度。与主题乐段对比,更深情、浓厚。) 14.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带再现的三部曲 式。设计意图: 抓住音乐要素,反复聆听,发挥想象以及体验生活中用低到高的语调说话的情绪,层层深入感受思思乡之情已升华到挥之不去、久久回荡的境界,将情感表达更细腻、浓厚。环节五:再次整体感知,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余光中《乡愁》,配乐《思乡曲》。 学生活动 朗诵诗歌《乡愁》,通过情景设置,抒发内心情感。设计意图:学习《思乡曲》后,学生获得的内心情感还没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宣泄。这一环节中,以朗诵《乡愁》、配乐《思乡曲》的形式帮助学生宣泄内心情感。作业设计: 课后互相讨论,学习完《思乡曲》后,最触发你心灵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设计 思乡曲 小提琴独奏 A+B+A1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欣赏课《思乡曲》中,我先让学生学会演唱并记住主题旋律,解决主题旋律的演唱。其次,分段赏析,分析比较三段变奏跟主题旋律之间的关系,在旋律、速度及节奏上的特点,在此环节中,
增加活动体验。再借以朗诵《乡愁》,配乐《思乡曲》进行总结、完整聆听,让学生通过朗诵表达心中的情感。 总体感觉是一节好的音乐欣赏课,离不开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分析与理解。另外就是在欣赏时情景创设在课堂中尤其重要。通过情景的创设,潜移默化中获得乐曲认识与理解。
学习评价设计:以配乐朗诵《乡愁》,表达对《思乡曲》这首乐曲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