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课标要求】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1.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一)背景1.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倾销,沿海农民和工商业者纷纷失去生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据教材及材料,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一、太平天国运动4.洪秀全、冯云山等吸收基督教教义,创立“拜上帝会”组织。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与盘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3.自然灾害加剧了人民群众的反抗。“拜上帝会”……这个宗教宣布了只有“上帝”才是真神,其他一切向来为人所崇礼的对象都是妖魔,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既然一切人都是有平等权利的上帝的子女,那么,为什么农民不该起来粉碎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呢?——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背景一、太平天国运动据教材及材料,梳理太平天国革命的经过。(1)金田起义(1851年初)——揭开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序幕。1.前期:浮雕《金田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2)永安建制(1851.12):初步建立政权。(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3)1853年,太平军沿长江东下,占领南京并更名为天京,在天京定都。太平军在九江湖口与清军作战太平军北伐(4)1853—1856:北伐、西征——达到军事上的鼎盛。(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2.前期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据教材及材料,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制度与分配制度。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圣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土地制度: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之外,太平天国的农村政策同样宣告失败,对信徒而言,财富共享与土地均分的梦想仍未实现。即使在太平天国经年统治下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农民最后还是得照旧交粮纳税……后勤补给的需要,以及经常与官军——他们也需要粮草——作战的耗费,导致中国最富庶的区域一度沦为荒漠。——(美)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思考】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试根据教材及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归纳。①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②空想性: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未真正实行。(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3.由盛转衰——天京事变(1856)据教材及材料,简述天京事变的背景,并指出影响。一统山河,五十七里有半。满朝文武,三百六行都全。——时人讽刺太平天国的对联图:天王府遗址洪秀全的王冠以纯金制成,重八斤;又有金制项链一串,亦重八斤。他穿着的金龙袍亦有金纽扣。洪秀全进膳时,鼓声、钹声、锣声与炮声高作。洪秀全外出时,身着金纽金龙袍,乘坐由美女手签的金车。……每天早上有800到1000名穿着体面的女子跪在东王府门口听候吩咐;杨秀清外出时,仪仗多达千数百人,以舞龙、舞狮开道。——(英)罗伯特·J·弗雷斯特《天京游记》背景: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鼎盛后,领导集团日渐腐败。(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太平天国后期民谣(版本一)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太平天国后期民谣(版本二)影响: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4.重振太平天国的尝试(1)背景:①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同清政府勾结。洪秀全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悖逆正统,而贸易商则恐惧太平天国会强力查禁鸦片……当太平天国的叛乱已是强弩之末,在蒸汽动力、吃水浅的砲舰护卫下,一支外国佣兵与清军并肩作战,一同对抗太平天国。这支名为“常胜军”的佣兵,是由来自美国麻萨诸塞州的冒险家华尔领军,华尔死后,遗缺由信仰虔诚的英国砲科军官“中国的戈登”接任。———《追寻现代中国》华尔戈登阅读教材及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有一批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汉族封疆大吏在满洲八旗不敌太平军时,起而对抗太平天国。这批接受儒学教育的文士警觉到太平天国威胁了祖宗基业,痛心太平天国依恃基督教攻讦传统的价值体系。……曾国藩的兵勇成为官军以外的重要防御力量。以湘江为名的“湘军”成为太平天国的死敌之一,并在清政府克复南京城的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追寻现代中国》③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央权力下移。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胡林翼(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2)措施①军事:任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兴将领,取得三河、浦口大捷。陈玉成李秀成三河镇大捷(1858)(二)经过一、太平天国运动洪仁玕②政治: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干王(洪仁玕)的见闻较之其他诸王和领导人广阔些,甚至超过了洪秀全,他很了解英国及欧洲列强所以强盛的奥秘。——容闳《我在美国和中国的生活追忆》《资政新篇》是洪仁玕根据其在香港期间积累的与欧洲各国相关的知识而写成……从洪仁玕的一系列主张中,19世纪欧洲近代化波及亚洲的时代特征显而易见……《资政新篇》的近代化路线,是之后中国人一直追求的理想。——(日)菊池秀明《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思考】《资政新篇》提出了什么主张?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应如何认识?主张:向西方学习。时代特征:“西学东渐”认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缺乏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未能真正实行。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清军攻陷天京(1864)攻打天京的“洋枪队”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农民是小生产者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阅读教材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德)卡尔·马克思《中国纪事》浮雕《金田起义》,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思考】以上两则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是否矛盾?据此并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两者不矛盾。前者论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后者论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影响: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②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削弱了专制集权统治。(三)影响一、太平天国运动二、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目标:“自强”和“求富”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洋务新政的目的是什么?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抗击列强侵略维护清朝统治(自救)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1861年,同文馆1863年,外语学堂(广方言堂)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 福州船政局1867年,天津机器局1872年,学童赴美国留学1872年,轮船招商局1877年,开平矿务局1878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80年,水师学堂1885年,海军衙门1888年,北洋水师1890年,汉阳铁厂——参考自梁启超《李鸿章传》洋务运动的成就有哪几类?从中如何看待洋务新政?1、军事工业;2、民用企业;3、教育人才;4、新式海军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二、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1、边疆危机左宗棠李鸿章新疆不复,于肢体元气大伤;海疆不防,则腹心大患愈棘。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根据教材和地图,归纳19世纪中后期中国哪些地区遭遇边疆危机?“塞防” 与“海防” 之争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2、西北塞防1864年,新疆内乱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俄国占领伊犁1875年,左宗棠发兵平乱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西北渡过危机。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三、西南门户1883年8月,法国控制越南,将矛头对准中国,12月战争爆发1884年8月,法军进攻台湾未果,转而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船政局1885年3月,广西镇南关大捷1885年6月,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省,强化管辖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4、中日甲午战争强兵为富国之本……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1868明治天皇《亿兆安抚之宸翰》明治大帝遗策是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日)田中义一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企图对外扩张,中国成为既定目标;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外部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加紧侵略扩张,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日本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台湾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8月,丰岛海战,战争爆发。1894年9月,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失去制海权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1895年2月,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丰岛平壤黄海海战旅顺威海卫4、中日甲午战争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四、中日甲午战争项目 内 容 危害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通商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马关条约签署场景更严重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民族危机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列强侵略转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宣告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中日甲午战争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势力划分门户开放(补充)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核心内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四、瓜分中国的狂潮本课小结1851 1856 1860 1864 1875 1878 1883 1885 1894 1895太平天国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镇南关 黄海 反割台大捷 海战 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国家出路探索反清:太平天国护清:洋务运动君主专制制度的承继君主专制制度的延续内部权力下移,外部侵略加剧君主专制制度结束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光荣材料一:太平天国坚决拒绝不平等条约……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革命精神。——罗尔纲材料二:这次侵台战争中,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侵台日军近4.9万人,随军夫行2.6万多人,战死者4600余人,负伤者约2.7万人。侵台日军死伤的人数比甲午中日战争中死伤的人数多了近一倍。——虞和平、谢放《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材料三:在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之时,中国宜购造轮船,运粮揽货,以济公家之用,略分洋商之利……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一分。 ——李鸿章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起反抗洋务运动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光荣材料四: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对抗是一场异常严酷的阶级斗争……对灭亡的恐惧,对胜利的渴望,迫使各集团不同程度的借鉴先进,促使各派政治力量开始分化,从不同营垒中走出的开明之士不约而同地迈开了走向新时代的步伐,开始了顺应历史方向的新竞争。——姜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助产士——兼论特殊环境下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康有为孙中山在失败之后仍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起促进作用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光荣材料五: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吧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洋务运动的发展,本身会呼唤人才。机器、大炮、轮船、电报,饱读八股制义、高头讲章的士子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因此,出现了一批专攻军事和工艺的专门学堂。……因此在风起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古老的书院制度以其顺乎潮流的变化表现了中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促进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变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诱导作用改变社会的思想观念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徒劳材料二 “众小尔们要一心扶主,不得大胆。我差尔主下凡作天王,他出一言是旨是天命,尔们要遵,一个不顾王顾主都难。”“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凡东王、北王、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兵士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着斩首不留。于是,从经济、政治到观念,历史在绕行一周后似乎又回到了起点。时代的局限是真正的局限。太平天国的英雄们从金田到天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当封建制度还没有东西可以取代的时候,太平天国不能不回到封建制度。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阶级局限性:提不出新的改革方案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政治等级森严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探究任务:“光荣的徒劳”——徒劳材料三 (西人)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陈行,铁路通达,果足恃钦?——《张靖达公(树声)奏议》学习西方技术,却保留封建制度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经受了列强的多次侵犯,被迫签订了从《天津条约》到《马关条约》的160多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西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因索日渐影响中国社会。另一方面中国…在力图抗拒列强侵略的动机下 、开始仿效西方的办法谋求“自强”,产生了一些新的资本主义因素……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近代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1.(2024·西安)咸丰二年(1852年),清代漕粮海运,仅实行于江苏省。咸丰三年,清政府宣布,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由上海招商船承雇,装载海运至天津。与上述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A.列强逐渐控制中国航运业 B.国内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C.政府扶持民族航运业发展 D.近代造船工业兴起的影响B[解析] 据本题材料“将浙江全省以及苏、松、常、镇四府和太仓州等处‘漕米,同办海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镇江、扬州,江路受阻,国内阶级斗争的影响和运河淤塞,以及近代火车、轮船等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导致清代漕粮河运逐渐废止,因此材料所述变化与国内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化有直接的关系,B项正确;1852年列强并未控制中国航运业,排除A项;“同办海运”指的是政府兴办海运,不是政府扶持民族航运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近代造船工业兴起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2.(2024·茂名)有学者指出:“这一滚雪球式的民团联盟甚至曾从东山扩展到县城,包围城市,击溃了守城的太平军,并重新任命清政府的代理人。就像昔日东山的乡村英雄们解救了低地地区(明朝末年的一场叛乱)的精英并将该县置于他们的保护之下一样。”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C.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序幕B[解析] 根据材料“击溃了守城的太平军,并重新任命清政府的代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方的民众击溃了太平军,并重新任命管理该地区的官员,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清政府政治权力结构变动,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层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否定,排除C项;武昌起义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3.(2024·郴州)英国在华报刊《字林西报》评价中国洋务运动时说道:“开办同文馆、派遣一百名留学生、翻译科学著作、用外国方法训练士兵、建造军火库、开矿、架设电报等举措本该对中国有益,但是,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该评论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CA.呈现官僚化经营管理色彩 B.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量C.旨在维护落后的封建体制 D.近代外交的主权意识缺失[解析] 根据材料“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了洋务运动,因此题干中“这一改革的深层动机是坏的”表明当时仍然固守落后的封建上层建筑,C项正确;题干并非剖析洋务运动官僚化管理色彩,该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因此“洋务运动并未孕育出社会革新力量”的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关于近代中国外交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得出近代外交的主权意识缺失的认识,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