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2024重庆月考)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无不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①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的历史和国情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③对西方国家的法治治理模式,我们可以借鉴,而不能照抄照搬④中华法系独树一帜,无法汲取西方法律文明精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北师大附中期中)有人说,法律是人类的重大发明。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我国传统文化就蕴含法与礼的思想,现今我国还在不断根据需要创制法律或把一些规则赋予法律效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代社会的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②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③制定和认可是国家根据实际来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④我国正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河北邢台五校联考)中华法系萌芽生长、发展成熟于中华大地,为数千年国家治理、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它具有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价值规范相向而行、“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强化吏治且从严治官等特征。这启示我们( )①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②中华法系旨在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③我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传统④要加强中华法系研究,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组二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4.(2023安徽芜湖期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这说明(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法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C.法保障了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性D.法的职能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5.(2023广东深圳高级中学期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继而发展为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是法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的历史类型也由低级类型向高级类型依次更替。由此,可以分析出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6.(2024广东茂名期中)在法治中国建设中,既要发挥法律的促进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支撑作用。法律不同于道德,主要在于( )①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③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④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23重庆七校期末,改编)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以下事项体现的法的职能相同的是( )①小李是国家某机密部门职工,一天他收到“某老乡”的请求,希望小李能够带自己去小李单位参观以便能够在乡亲们面前显摆,并给小李送上价值30万元的礼品,小李察觉有问题后果断拒绝②自“醉驾入刑”后,“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深入人心,因酒后驾车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坚决取缔无证生产食品的黑窝点和黑作坊④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该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无期徒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题组三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8.(2024湖南岳阳期中)从近代到现代,邮票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和发展。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中国邮政于2012年发行《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为1.20元。以邮票为载体对宪法进行宣传,体现了国家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以下关于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可以不遵守宪法C.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D.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9.(2024辽宁六校协作体联考)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表现在( )①作为立法机关的各级人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受几千年封建人治思想制约,法治建设任重道远④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各环节,水平提到了新高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重庆渝中期中)党的百年奋斗史贯穿着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发展人权而进行的不懈努力。下列属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人权历史成就的是(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②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④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建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型政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B 2.C 3.D 4.B 5.D 6.C 7.C 8.B9.D 10.B1.B 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无不以失败告终。这表明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的历史和国情;对西方国家的法治治理模式,我们可以借鉴,而不能照抄照搬,①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的历史和国情,②与题意不符。“无法汲取西方法律文明精华”的表述太过绝对,④排除。2.C 社会主义法律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①错误。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高频考点),④错误。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②正确。制定和认可是国家根据实际来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③正确。3.D 中华法系具有维系“大一统”的国家格局、价值规范相向而行、“民为邦本”的民本主义法律原则、强化吏治且从严治官等特征,表明我国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传统,我们要加强中华法系研究,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③④正确切题。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法系与上层建筑的其他方面的统一性,未涉及制定法律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①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②表述错误。4.B “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体现出法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B正确切题。材料强调生产方式是法的内容的决定性因素,未涉及法的产生,A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体现出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C表述错误。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是法的政治职能,D表述片面,排除。5.D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的历史类型也由低级类型向高级类型依次更替,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这属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范畴),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正确切题。6.C 法律不同于道德,主要在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规范往往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规范一般没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不具有普遍约束力,①④正确。法律与道德规范归根到底都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②不符合题意。“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这是法律和道德的共同特征,③不符合题意。7.C “醉驾入刑”后,因酒后驾车行为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这两项体现的都是法的社会管理职能,体现的法的职能相同,②③正确切题。①强调的是小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没有体现法的职能,排除。法院对犯间谍罪的人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属于履行法的政治职能,排除④。8.B 本题是逆向型试题。(破题关键)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要遵守宪法,B错误,符合题目要求。A、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9.D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不是各级人大,①说法错误。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日趋完备,不能说“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说法错误。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10.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属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人权历史成就,①③符合题意。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不符合题意。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④错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