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专题强化练八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2023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 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这说明民法典( )①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的伟大实践②是与我国生产方式相符的社会规范③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④总结了中国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江西部分学校月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设定了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严格的界限和约束规范,对这些行为设定了相应罚则,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 )A.推进科学立法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B.法的制定或认可是由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C.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D.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2024山东济宁期中)某校高一学生在学习“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时,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 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法治国家②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成就巨大,为人权保护提供根本保证③我国正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我国的法治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辽宁丹东期末)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先哲很早就提出了“法”的理念。对下列古语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人民根本权益②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③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完善的法律实施机制,有利于让人民感受到公平正义④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以道德理念体现法治,以法治精神滋养道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广东深圳模拟)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自2016年种子法修订特别是2021年修正后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认真贯彻实施种子法,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这( )①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发展我国种业②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监察机关③有利于促使相关各级国家机关严格依法办事④说明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山东聊城期中)2024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对快递投递行为进行进一步规范。办法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件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此项规定被视为对快递行业服务质量的一次重要提升,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快递行业新规 ( )①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作出倾斜性保护②有助于发挥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③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反映公民共同意志并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江苏连云港模拟)《商君书》的《算地》篇有言:“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这启示我们依法治国要( )A.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B.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C.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8.(2024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二模)《淮南子》:“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墨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这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①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②坚持严格司法,确保司法公正③以法治促进德治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2024安徽合肥期中)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但未成年人在通过网络便利和丰富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违法和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诸多风险。2024年1月1日,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围绕“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重点内容,将坚持社会共治作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要求,规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家庭、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等各方主体的责任,明确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个人信息处理者、智能终端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等的保护义务,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为什么要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答案全解全析1.C 2.D 3.B 4.A 5.D 6.A 7.D 8.C1.C 民法典是法律规范而不是实践活动,①表述错误。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 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但不是总结了中国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史,④表述错误。②③正确切题。2.D 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高频考点),A错误。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错误。材料强调法律具有强制性,未涉及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C不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相关犯罪行为设定了相应罚则,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D正确。3.B 党的领导为我国人权保护提供根本保证,②排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不是正在形成,③排除。①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4.A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治理国家有一定的方略,就是以对人民有利为根本,体现了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障人民根本权益 ①解读正确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从国家的实际出发,即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 ②解读正确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 强调的是立法,而不是法律的实施 ③解读错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之自己发生效力。这说明要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④解读错误5.D 材料反映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执法检查,体现的是监督权而非决定权,①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高频考点),不是我国的监察机关,②错误。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6.A 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末端服务设施,体现了新规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作出倾斜性保护,①符合题意。快递行业新规有助于发挥法在国家治理中的社会职能,②说法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③说法错误。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不是公民共同意志的体现,④说法错误。7.D 材料中的古文意思是,治理国家,在考察风俗民情的基础上立法,才能治理好,弄清国情、抓住根本,才能制定出适宜的政策。如果不考察当时的风俗,不弄清国家的情况,法令政策制定了民众也会混乱,政务再繁忙也是收效甚微。这启示我们依法治国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8.C 法能够诛杀不孝的人,但是无法让人孝顺;能处罚盗贼,但无法让人清廉,启示我们要加强道德对法治的滋养,让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公正司法,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道德的教化作用,未体现法治对德治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9.答案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法规,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国务院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利于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③国家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国务院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强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宁稳定。解析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条例》围绕“网络素养促进”等重点内容,对不同主体的责任与义务进行了确定与细化 我国的国体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制定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 依法治国,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 国家对内职能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