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围绕“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某班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
◆王医生所在的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家医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他经常到内蒙古出差。 ◆一个仫佬族自治县的小村寨居住着仫佬、壮、苗、汉等六个民族,有林、彭、周、郑等十个姓氏,讲着不同语言的七十多户乡亲和睦相处。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③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散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河北唐山期中)“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简单的话语,道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族人民的关心和牵挂。这说明(  )
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各种权益
③党的领导是各民族共同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障
④我们将继续改善少数民族民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题组二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2024广东一模)2023年6月12日,国家民委、全国工商联在北京召开“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进会。会议强调,民营企业要把握好壮大边疆产业与促进民族团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关系,努力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由此可见,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  )
①有利于稳边兴边富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②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大团结
③是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举措
④意在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助力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广东梅州期中)从以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我们可知(  )
  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①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省、市、县
②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③我国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
④民族乡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二模)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托自身优势,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书写了改革发展的不朽篇章,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致富,绘就了民族团结的锦绣画卷。我们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
②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实行区域自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方针
④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浙江宁波期中)歌曲《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它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下列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的是(  )
①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②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③保障民族地区的人大、政府、法院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④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区、州、乡等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题组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7.(2024福建龙岩二模)2024年1月,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灾害发生后,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迅速行动,纷纷向地震灾区捐款,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为寒冬中受灾的群众送去温暖。这说明宗教界人士(  )
A.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B.为社会和谐友善作出应有贡献,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
C.妥善处理宗教问题,从事宗教活动服从国家最高利益
D.团结信教群众,积极组织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能力提升练                         
1.(2024贵州黔东南二模,)L市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45个,人口约21万人。2024年,在由当地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联合发起,L市相关部门协办的“同运动·一家亲”城市嘉年华活动现场,来自当地某师范学院的学生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风采。该活动的开展 (  )
①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是当地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的体现
③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④表明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
(2024山东菏泽月考)这是1983年由内蒙古自治区邮票公司发行的《民族大团结》邮票纪念张。加强民族团结应(  )
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③确保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法院行使自治权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湖南长沙月考)近年来,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加强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从“一对一”支援转变为联盟化组团支援,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形成了“大组团”“大教研”“大帮带”“大联盟”“大育人”“大集群”“大闭环”七大体系,推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迭代升级。“组团式”教育援疆旨在(  )
①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
③提高新疆教育质量,促进其繁荣发展
④彰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河南新乡期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  )
①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巩固全民民主,不断发展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③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4浙江宁波月考)2 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妇女代表790名,占代表总数26.54%,与上届相比提高1.64个百分点;一线工人、农民代表497名,占代表总数16.69%,提高了0.99个百分点,其中有56名农民工代表;党政领导干部代表969名,占代表总数32.55%,降低了1.38个百分点。丰富变化的代表构成见证着“中国式民主的真谛”,见证了(  )
①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各党派平等上
②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③各民族平等的方针,表现在全国人大有各民族代表
④各民族平等的方针,表现在各宗教教派一律平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2024四川达州月考,)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扎根雪域高原,坚定不移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不断开创西藏发展新局面,走出了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紧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西藏和全国一起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62.8万贫困人口脱贫。每年在国庆节、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团结月”等节庆节点,西藏都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西藏,各宗教、各教派一律平等,信教和不信教群众一视同仁。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西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范性文件,大大维护了地区和平稳定。
结合材料并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简述西藏经验对我国民族自治地区发展的启示。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2.B 3.A 4.C 5.A 6.A 7.B
1.C 对少数民族的对口帮扶、众多民族的和睦相处,说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④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不平衡,①与题意不符。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格局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易错点),③错误。
2.B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表明我国坚持各民族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也说明党的领导是各民族共同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政治保障,①③正确切题。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且应该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②排除。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建立,④错误。
3.A 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有利于稳边兴边富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强民族大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②正确。实施“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举措,③夸大了该行动的作用,错误。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④错误。
4.C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③正确切题。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①错误。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是民族自治地方(易错点),④错误。
5.A 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当地人民增收致富,这启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①②正确。材料未体现民族平等,③排除。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④错误。
6.A 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利于为维护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①正确。坚决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②正确。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不是自治机关,不能行使自治权,③错误。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且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不包括乡,④错误。
7.B 向地震灾区捐款是宗教界人士的爱心行动,不是法律规定的义务,A错误。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向地震灾区捐款,奉献爱心,表明宗教界人士为社会和谐友善作出应有贡献,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从事宗教活动服从国家最高利益,C不符合题意。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错误。
导师点睛
宗教不可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为指导,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不可能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我国,广大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团体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因此我国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提升练
1.B 2.B 3.C 4.B 5.C
1.B L市有彝族、回族、苗族等少数民族45个,由当地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等联合发起的“同运动·一家亲”城市嘉年华活动,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风采,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团结,没有涉及自治权,也未涉及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②④不符合题意。
2.B 我们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加强民族团结,需要我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够保障国家团结统一,①④正确。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不能行使自治权,②③错误。
3.C “消除民族差异”说法错误(易错点),①排除。“组团式”教育援疆旨在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团结,提高新疆教育质量,促进其繁荣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④不是“组团式”教育援疆的目的,排除。
4.B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全民民主,我们要巩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②错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社会主义”,③错误。
5.C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上,①错误,②符合题意;少数民族代表442名,占代表总数14.85%,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代表,见证了各民族平等的方针,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宗教教派代表比例,④不合题意。
6.答案 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依法行使自治权,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或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解析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
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制定了许多特殊优惠政策,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
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