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理解法的本质1.“法”本义是法律、法令。下列关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②法的产生先于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③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④法的出现标志着法治代替人治成为国家治理方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易错点2 混淆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2.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下列各个领域中的事例与法的职能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政治职能②国家安全局破获向国外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政治职能③李某在高速公路上无故停车,妨碍通行,被交通管理部门罚款200元——社会职能④某市环保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铁腕治污,开展企业环境管理规范化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政治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易错点3 理解党和人民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3.(2023江苏南通联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由此可见( )A.全面依法治国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B.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发挥党在依法治国过程中的主体作用C.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D.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易错点4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2024山东德州月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妇女是重要力量。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针对当前升学就业、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领域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 )A.意在扩大妇女群体的权利B.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C.反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立法权D.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易错点5 混淆法治与德治5.(2023重庆主城区七校期末)自古以来,法律与道德约束和协调着民众的思想行为。法治与德治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中共同发挥作用,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这说明( )①讲道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讲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需要②人民的日常生活应以“德治”为主,国家治理应以“法治”为主③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④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全解全析1.A 2.C 3.C 4.B 5.D1.A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易错点),②错误。有法不一定是法治,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④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易错点拨法的本质(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决定性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C 国家机关依法对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间谍案进行审判,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②正确。交通管理部门对在高速公路上无故停车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罚款,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③正确。①④体现的是法的社会职能而不是政治职能,排除。易错点拨 法的社会职能 法的政治职能含义 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续表 法的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举例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我国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等等体现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3.C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A表述错误。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B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依法治国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未强调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C正确切题。易错点拨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B 该法针对当前升学就业、财产分配、人身权利等领域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体现出我国尊重和保障妇女群体权利,并非扩大妇女群体权利,A错误。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订有利于保障妇女的合法权利,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高频考点)的原则,B正确。全国人大具有最高立法权,C错误。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体现了依法治国,未体现以德治国,D不符合题意。易错点拨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方面是指在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另一方面是指机会均等。(2)人人平等并不是指公民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比如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享有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特别保障权,而一般公民不享有这些权利。5.D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讲道德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讲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需要”的观点是错误的,排除①。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国家治理都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②表述错误。③④正确切题。易错点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区 别 实施 方式 以国家强制力为实施的后盾 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等力量来获得实施和维护侧重点 保证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通过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习惯和规范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联系 应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