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之歌劳动《芣苢》《插秧歌》 你参加过哪些劳动?你劳动时的心情如何?语言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 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培养正确的劳动观课前预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 的诗歌 篇,故又称 。 最初称“诗”,西汉时期被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诗经》是我国 创作的源头,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305“诗三百”现实主义诗歌《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课前预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 的诗歌 篇,故又称 。 最初称“诗”,西汉时期被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诗经》是我国 创作的源头,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三百”现实主义诗歌《诗经》“六义”:305风、雅、颂、赋、比、兴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与 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诚斋,自号诚斋野客。诗宗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活动一: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芣 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繁茂鲜艳的莒呀,我们赶紧来采呀。繁茂鲜艳的莒呀,我们赶紧采起来。繁茂鲜艳的茉莒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莒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莒呀,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莒呀,掖起衣襟兜来。字 小篆 含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写出劳动时的动作姿势,体现了劳动者收获不断增加的喜悦之情。采摘取得 获得拾取 摘取从茎上成把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芣苢》插秧歌南宋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膀。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秧苗。活动一: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插 秧 歌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活动一: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全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前四句,纯用描写手法,极富表现力;后四句宛若一组特写镜头,绘形绘声。活动一: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知识点拨《芣苢》以二二节拍为主,通篇短促的四字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插秧歌》是一首七言古诗,通常节拍有两种方式,即“二二二一”“二二一二”,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1)在《芣苢》中,明明6个动词就可以描述的场景,为什么要用48个字呢?(2)《插秧歌》中诗人是用哪些手法来刻画劳动场景的?活动二:鉴赏诗歌,明手法两首作品在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特色?辨析手法,感悟特色采采芣苢薄言*之重章叠句回环往复,意境优美简单重叠,留白想象采、有、掇、捋、袺、襭赋:铺陈叙事动态变化动作多样,画面感强动作连贯,凸显情感《芣苢》《插秧歌》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比喻手法化静为动生动表现农忙时节的农事场景雨中插秧、呼唤用餐、农夫应答白描农村生活的简单勾勒,赞美表现手法上:①《芣苢》一诗运用重章叠唱的手法,直接把快乐采摘芣苢的全过程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②《插秧歌》一诗运用白描、环境烘托、比喻等手法,描写的是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图景。思想主旨上:①《芣苢》这首诗让我们了解了远古太平盛世时期人们生活的一个场景、精神状态,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古代人的生活理念:没有战争、暴政、苛捐杂税,人民内心安宁平静,生活上能够丰衣足食。②《插秧歌》这首诗是诗人以既没有像晚唐诗人李绅那样抱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同情去表现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不像范成大那样具体深刻地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而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客观地表现劳动场面,其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的赞美。重章叠句(重章复沓)即复沓的章法,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几个字反复吟唱。作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知识拓展插秧歌南宋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dōu móu ji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zhāo shà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shì chú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2)《插秧歌》中诗人是如何哪些手法来刻画劳动场景的?①白却极为传神地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的场景。②形象比喻:诗人别出心裁地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人比作战士,田地比作战场,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紧张、持久而艰辛的战斗。③环境衬托:“雨从头上湿到胛”写出雨势之猛,颔联表现出农人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插秧不辍的艰辛和吃苦耐劳的忙碌精神。芣 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南宋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活动三:诵读诗歌,把握情感乐乐乐忙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索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当下,我辈重任在肩,吾国崛起正盛,正需要无数“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劳动者们去铸就磅礴东方的辉煌。“君子终日乾乾”,让我们于实践中育劳动精神,以劳动汇聚磅礴伟力,用劳动书写人生风采,以劳动之我,咏时代芳华! 热爱劳动,享受劳动。预祝同学们劳动节快乐!作业布置:今天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动场景。如今很多传统的劳动场景渐渐被人遗忘,如制作糖人、打糍粑这样一些场景,如果你作为民俗记录者,请你试着记录这些劳动场景。(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