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地理参考答案1.A2.B3.D4.C5.D6.D7.A8.B9.C10.A11.B12.A13.B14.C15.B16.C17.(1)绿地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汽蒸发吸热,降低近地面气温;绿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相对较少,近地面气温较低;绿地植被可以阻挡气流,降低风速,减少热量的交换和扩散,使得绿地近地面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6分)(2)城区人口密集,冬季取暖释放废热量相对郊区更多;城区积雪更容易融化,积雪覆盖少,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温度更高,增强了城市热岛环流。(4分)(3)建议一:增加城区的绿地面积。(2分)理由:绿地通过蒸腾作用降低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2分)建议二:合理规划城市街道走向,大致与盛行风向一致。(2分)理由:有利于城市空气的流通,使热量及时扩散,降低城市热岛效应。(2分)(合理即可)18.(1)位置:位于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2分)理由:侏罗纪与新近纪之间缺少了白垩纪地层;原形成的白垩纪地层被外力侵蚀流失,从而形成了不连续地层。(4分)(2)甲岩石最初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后岩浆侵入过程产生高温高压环境;原沉积岩与岩浆的接触地带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6分)(3)首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然后岩层受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形成褶皱:受持续水平挤压力作用,岩层断裂位移,形成断层。(6分)19.(1)纬度相对较低,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周围海洋环绕,水汽充足,降水相对较多,能为植被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受山地、高原阻挡,风速相对较小,有利于植被的生长。(6分)(2)漆姑草小枝紧密簇生的结构可以减少风对植株的影响,降低植株被风损坏的风险,适应南极多大风的环境;表面呈半球形或球形,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暖的作用,有利于在寒冷的南极环境中生存。(4分)(3)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环境;为南极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6分)【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25-108B+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地 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二章、必修2人口和产业、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市南区是其最核心区;平度区和莱西区为其外围区;其他各市区构成核心区。2010—2020年青岛市各市区间人口流动频繁,人口增长率差异明显。图1示意2010——2020年青岛市各市区人口增长率。据此完成1——3题。1.青岛市黄岛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发展B.环境优美C.面积较小D.交通便捷2.2010——2020年青岛市市南区迅速发展的产业最可能是A.纺织业B.高端制造业C.食品工业D.旅游业3.根据青岛各市区的人口变化趋势,政府政策应引导A.各市区间人口均衡分布 B.核心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C.最核心区疏散核心功能 D.外围区流出人口返乡创业2024年9月17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中秋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可能为A.①B.②C.③D.④【高二地理 第1页(共4页)】 ·25-108B·5.中秋节后一个月内,广州市的昼长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图3为北印度洋区域图。据此完成6—8题。6.当甲地时间为2024年11月14日5时,处于11月14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3/4 B.1/2 C.5/12 D.7/127.图中盐度最高的海域是A.① B.② C.③ D.④8.若图中晨昏线为昏线,乙地该月的盛行风向及成因分别是A.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C.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东北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冷流雪指当冷空气南下时,海(湖)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升至一定高度,凝结成雪花,形成降雪。图4示意冷流雪的多发区域以及冬季盛行风向。据此完成9—11题。9.与冷流雪的形成原理最为相似的是10.图中冷流雪发生频次和强度较高的是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1.冬季,我国最可能出现冷流雪的区域是A.云贵高原 B.山东半岛 C.大兴安岭 D.四川盆地【高二地理 第2页(共4页)】 ·25-108B·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沙漠地区的巴彦浩特镇,东临贺兰山,蒸发量近3000 mm,年降水量约150mm。该地区内沙漠中的低洼地发育了面积小、深度小的众多湖泊,冬季易结冰。图5示意该地区湖泊总面积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2—14题。12.该地区湖泊水体补给的主要形式是A.地下水补给B.河流水补给C.大气降水补给D.冰川融水补给13.导致4月湖泊面积比7月大的原因有①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②湖泊结冰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④大风天气多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5—7月,该地区湖泊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其先增加的原因是A.湖泊面积扩大,大湖泊分裂成多个小湖泊B.河流和地下水补给量增多,湖泊面积扩大C.湖泊面积缩小,大湖泊分裂成多个小湖泊D.缺少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面积缩小图6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5—16题。15. a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主要是受A.加那利寒流的影响B.本格拉寒流的影响C.副热带高压的影响D.赤道低压的影响16.图示a、b、c、d四自然带的出现,属于非地带性现象的是A. a B. bC. c D.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绿地里,气温比周围裸地或建筑聚集处气温低0.5℃以上的现象。绿地和树木对区域小气候的改善明显。尺度放大,中心城区相对于郊区气温的差值更大,称为城市热岛,且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会增大。图7为“绿岛效应”示意图。(1)解释“绿岛效应”中绿地近地面气温较低的原理。(6分)(2)说明我国北方城市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增大的原因。(4分)(3)针对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种可行的城市规划建议,并说明理由。(8分)【高二地理 第3页(共4页)】 ·25-108B·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不连续地层是指岩层的地质年代不连续分布。图8为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1)指出该地不连续地层的分布位置,并说明理由。(6分)(2)简述甲岩石形成的原因。(6分)(3)简述岩浆侵入之前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南极半岛位于南极大陆西部,是南极大陆最大、向北伸入海洋最远的半岛,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相望,南接崎岖的山地和冰雪高原。该半岛是南极大陆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以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为主。苔藓和漆姑草属于南极常见的植被类型,漆姑草属于垫状植物,小枝紧密簇生结构,表面呈现半球形或球形。图9示意南极半岛位置,图10示意漆姑草景观。(1)分析南极半岛植被覆盖率在南极大陆最高的原因。(6分)(2)说明漆姑草的形态特征对南极环境的适应性。(4分)(3)简述南极半岛大面积的植被生长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高二地理 第4页(共4页)】 ·25-108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08B地理.docx 高二地理108B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