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二上期中——政治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1. “45 度人生”形容年轻人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的尴尬姿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广大青年应正确看待45度阶段,克服“玻璃心”,练就“钻石心”,实现45度向90度的过渡。这说明( )
A.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B. 世界观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的问题
C. 哲学总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D.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 哲学星空群星灿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中最明亮的。中国共产党自创立就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共产党人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坚持实践第一观点,能正确把握时代脉搏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
②能随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使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⑧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其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④作为真正的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之科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 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演进顺序的是( )
①“水”是万物的“始基”
②人是一架聪明的机器
③我思故我在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③ B.④—②—③ C.②—①—④ D.①—②—④
4. “社交小龙虾”是一个谐音梗,意思是指在社交时候表现得又“聋”又“瞎”,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可能是该人选择性的“小龙虾”,目的是刻意回避与人社交。下列观点与此现象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④“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 “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柳枝具有送别属性,反映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
③折柳寄情反映离别的状态,体现意识反映物质
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年7月17日,引汉济渭工程正式向西安通水,汉江清流穿越秦岭润泽关中地区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长江与黄河实现“牵手”。这一成就的取得进一步佐证了( )
A. 实践能把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
B. 人的意识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自然界
C.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实践的产物,是主观的
D. 人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7.2023 年 7 月 22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一般来说,猪肉灯是红光搭配冷白光,水果灯是红光搭配正白光,蔬菜灯是绿光搭配正白光……为生鲜肉类开“美颜滤镜”,误导消费者。禁止使用“生鲜灯”的哲学依据是( )
A. 理性认识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更科学更可靠
B. 通过改变视觉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产生偏差
C. 指导人们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D.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成功实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的
8. 甘肃某镇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紧抓产业培育这个“牛鼻子”,努力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多措并举创新扶贫模式,同步推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切实提升了扶贫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从唯物论角度该地扶贫工作取得成就在于坚持了
①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9. 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又根据不同社会群体的特点,分别作出有针对性的规定,突出青少年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 )
A.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B.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C. 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D.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10.2023年2月3日,兴泉铁路首趟泉州中欧班列开通。泉州黄塘站着力打造海关、企业、铁路三方信息互通枢纽中心,充分发挥了线路长、站场大、货场宽的突出优势,单独规划中欧班列集装箱堆放分区,提前组织集装箱有序统一落地码放,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和保障激发泉州中欧班列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上述材料表明( )
①科学地把握好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调整事物之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用局部推动整体发展,激发了泉州中欧班列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④立足局部,发挥黄塘站信息互通枢纽中心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这表明( )
A. 新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新事物 B. 新事物的出现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C.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2.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如果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材料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要推动矛盾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3. “开车时打开空调油耗会增加”,这是很多开车人坚信的“真理”。其实,这一理论并不完全正确。有关专家表示,在气温适宜、时速小于60公里时,通过开窗通风会比打开空调更省油,但当时速高于80公里时,开窗会增加车辆风阻,此时,关窗开着空调反而更为省油。这反映了( )
A. 联系的普遍性 B. 联系的不可改变性
C. 联系的主观随意性 D. 联系的条件性
14.2023年7月22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一般来说,猪肉灯是红光搭配冷白光,水果灯是红光搭配正白光,蔬菜灯是绿光搭配正白光,为生鲜肉类开“美颜滤镜”,误导消费者。禁止使用“生鲜灯”的哲学依据是( )
A. 理性认识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比感性认识更科学更可靠
B. 通过改变视觉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产生偏差
C. 指导人们正确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D.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成功实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预期目的
15.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位航天员开启创纪录的6个月在轨驻足,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1 次飞行任务。神舟系列对太空的探索取得了长足进步,将永不停歇。由此可见,材料( )
①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揭示了科学理论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体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一个过程④实践的目的是主体形成对客体的真理性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小学课本对日出的描述:东方露出鱼肚白,接着出现微蓝,淡黄,粉红,太阳升起了,天上一片红色,金黄。然而,江西三清山的日出没有从鱼肚白到金黄的过程。原来,小学课本描述的是平原地区无云、无风时日出的色彩变化情况。这说明( )
A. 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需要深化为理性认识
C. 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一种圆圈式循环运动
D. 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要善于突破事物存在的各种条件
17. 由于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使全球本就严峻的疫情更具多变性和复杂性。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力这一特点,科研人员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了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研发工作。这说明( )
①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使得原有的认识不断被推翻
②新冠病毒的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不确定性
③新冠病毒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定要有一个过程
④对新冠变异新毒株的研究产生于抗疫实践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8. 回顾2022年,“党的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 “俄乌冲突” “网课” “冰墩墩” “精神内耗”“雪糕刺客”等成为年度热词榜单上的高频词。从某种意义上讲,年度热词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窥探到某些社会心态与社会现象,也有助于人们对过去一年进行一次“全景式解读”。这表明( )
①社会存在随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
③一定的社会意识必然是对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 ①④
19.近期,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这将进一步减少考试频次,减轻学生压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这体现出( )
①调整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 下图漫画《张三的烦恼》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B. 价值观促进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C.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21、聚焦当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助企纾困解难、服务“六稳”“六保”大局,我国不断深化税料改革,持续推进减税降费。从实施“营改增”试点,连续降低增值税税率,至建立期末留抵退税制度,实现了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大幅降低纳税人税收负担。这些改革( )
①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为了更好解决我国对抗性的矛盾 ④是我国社会税收制度的根本性改变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四下基层” ( )
A、表明群众观点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B、生动诠释了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
D.体现了人民的意愿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3、“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这是因为(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七一勋章”获得者们不忘初心、不移其志,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心中、落到实处。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这说明( )
①人既是价值的享受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④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5.2023 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共有154人 (组)。他们中有扎根海岛一线、用生命诠释初心的福建基层干部林锋,有15年不离不弃、暖心陪伴“瓷娃娃”的重庆“同桌奶奶”李贤菊……“中国好人”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坚持人民至上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6.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请完成表格中列举的“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措施”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依据。(12分)
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措施 唯物辩证法依据
改革加强顶层设计,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提高改革综合效能。 ①
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 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②
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推出27条改革举措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③
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
27. 阅读材料,完成题目。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 “神舟”的飞天航迹追溯于1999年的神舟一号,“神舟”的22年经历着无人飞船、模拟载人、一人一天、两人多天、太空漫步、出舱工作等一系列探索。 “神舟”十二凝结着110多家研究单位、3000多个参与单位、数十万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神舟”人多年深入调研,夜以继日科研攻关,面对新问题,提出新想法,一点点向前推进,“神舟”十二的胜利返航验证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等一系列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阐释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1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新主体新行为新危害日益多元,为满足国家治理需要,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合理性。(1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秋桂子香,最忆是杭州。10月8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历经16天的拼搏,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 银71 铜,共383枚奖牌,3次刷新世界纪录、18次刷新亚洲纪录、74次刷新赛会纪录,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生添彩”,亚运会的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孙颖莎、张雨霏、郑思维、叶诗文、樊振东等自强不息的拼劲和自我超越的勇气,在赛场上光芒纵情闪耀,展现了中国体育健儿出彩人生,激扬勇敢、坚韧、拼搏、超越的体育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知识,阐释中国体育健儿是如何创造佳绩的。
(1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