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次学习情况调查
高一年级思想政治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
①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②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对其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这种调整()
A. 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
B. 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
D. 使资本主义社会得到永世长存
3.高一某学习小组拟依据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题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 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 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4.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依次是(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
③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④ D.②—③—⑤
5.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
①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
②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
③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
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资料会逐步向工人阶级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下列对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制度
③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程中逐渐培育、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当代中国发生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和内在动力,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根据。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木制度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②改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③改革的目的是让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状况
④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无数的“中国奇迹”、 “神舟”飞天、 “嫦娥”驻月、 “蛟龙”入海、天眼、悟空、国产大飞机、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举办冬夏两次奥运会城市等等。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
A.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C. 我国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D.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0.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积极应对;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伟大。此次抗击疫情尽显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之自信,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在疫情中呈现出来的“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敢于作为一坚定道路自信
②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一坚定文化自信
③建立了联防联控的机制,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一坚定制度自信
④防控理念、中医药救治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坚定理论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放眼百年,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并验证了道路的正确、理论的科学、制度的优越、文化的先进,垒筑起不可动摇的“四个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是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被列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40年来,福州等14个城市不断创新开放思维,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开放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④标志我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飞跃”的历程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体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③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④伟大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 )
①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③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都未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归根到底是因为()
①没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③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国家的落后
④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9.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回顾了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这三大历史性事件包括()
①辛亥革命的胜利 ②建立中国共产党
③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④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这说明()
①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工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找到的路是正确的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2021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中国却黑暗依旧; 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949年,中国实现了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改变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
①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实现中华民族从封建专制政治向全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下关于“新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发生改变
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④要实现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部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的“新”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 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C. 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D.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2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C. 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2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四个“伟大”,以下关于四个“伟大”表述错误的是()
①伟大梦想指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伟大工程指的是党为实现伟大梦想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伟大事业指的是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
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紧密联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普世性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模式 ③彰显中国理论自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④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依法治国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
①使我们党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②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总和
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重大成果
④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③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④完成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0.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回眸十年逐梦路,实践证明()
①中国梦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②中国梦的深厚源泉是持续奋斗的精神
③中国梦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④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31.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压迫人的现象,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
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目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愚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 疾病、自然灾害和战争,使人们的寿命相当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在奴隶社会,人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建立了数学、医学等学科。
结合上面的陈述,比较奴隶社会和原始社会的特点。
三、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40多年的不断探索,40多年的努力奋斗,40多年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通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 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4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结合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14分)
3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按照党中央部署,到“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休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木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要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唯有如此,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完成党中央部署的目标任务。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从党和青年学生两个角度说明应如何肩负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14分)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B 3. D 4. D 5.A 6. B 7. B 8. C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14. A 15. A 16. B
17. C 18. A 19. D 20. D 21. D 22. B 23. B 24. B
25. C 26. D 27. B 28. D 29. C 30. B
31.①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私有制;
②奴隶社会的主要特点:相比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私有制,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32. (1) 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2)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3)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33. 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
青年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