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上海牛津7A)全册教案+教学反思(全100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沪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上海牛津7A)全册教案+教学反思(全100页)

资源简介

新教材沪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上海牛津7A)全册教案
Unit 1 Friendship
Section 1 Experiencing and understanding language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本单元关于友谊的重点词汇,如 friend, friendly, friendship 等。
掌握描述朋友特点及友谊相关的常用句型,如 “He/She is my friend. He/She is friendly.” 等。
能读懂简单的关于友谊经历的短文,并获取关键信息。
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文化中对于友谊的理解和表达方式的异同。
通过英语学习,拓展国际视野,理解友谊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在描述朋友和友谊时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组织语言。
通过对友谊相关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分享独特的友谊经历和观点。
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阅读、听力等多种方式学习新词汇和句型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总结归纳关于友谊话题的语言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部分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准确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中关于友谊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如地描述自己的朋友和友谊经历。
培养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对友谊概念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友谊相关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任务驱动法:布置一系列任务,如描述朋友、编写友谊小故事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
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们一起玩耍、互相帮助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with your friends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关于友谊的话题。
(二)知识呈现(Presentation)
展示一些朋友在一起的图片,结合图片教授重点词汇,如:
friend: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说 “This is a friend. Friends are people we like to be with.” 并让学生跟读几遍。
friendly:做出友好的手势和表情,说 “He/She is friendly. A friendly person is nice and kind.” 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并模仿发音。
friendship:通过解释 “Friendship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iends.” 来教授这个单词,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其拼写,让学生抄写几遍以加深记忆。
呈现一些描述朋友特点的简单句型,如:
My friend is tall/short/fat/thin.
He/She has big/small eyes.
He/She is kind/funny/friendly.先由教师示范朗读,然后让学生分组朗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三)知识操练(Practice)
词汇操练
开展词汇接龙游戏,教师说出一个以 friendship 相关词汇开头的单词,如 friend,然后让学生依次接一个与友谊相关的词汇,如 friendly,下一个学生再接一个新的词汇,如 friendship 等,依次类推,接不上的学生要表演一个小节目。
进行单词拼写比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单词的部分字母,让学生上黑板补全拼写,看谁写得又快又准。
句型操练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自己的一个朋友,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描述,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发音、用词准确性、描述的完整性等。
(四)知识拓展(Extension)
阅读拓展
分发一篇简单的关于友谊经历的短文,让学生先快速浏览短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
Who are the friends in the story
What did they do together
How did they feel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来理解文章内容,并获取关键信息。
跨文化交流
展示一些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关于朋友见面打招呼、庆祝友谊节日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our way of expressing friendship and theirs
How do you think we can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课堂总结(Summary)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让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关于友谊的英语表达。
总结在描述朋友和友谊经历时的注意事项,如用词准确性、语句通顺性等。
(六)作业布置(Homework)
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好的朋友,包括朋友的外貌、性格特点以及你们之间的一些难忘经历。
查阅资料,了解一个其他国家关于友谊的有趣习俗,并准备在下节课上与大家分享。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
与友谊相关的图片、短文等教学资料。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例如,如果学生在词汇掌握上有困难,可以增加更多的词汇操练活动;如果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环节讨论不够热烈,可以提供更多有趣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Section 2 Exploring and applying rules (Grammar)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包括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能够运用一般现在时正确描述日常活动、习惯和客观事实。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友谊相关的话题内容以及运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表达,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友谊的理解和日常相处方式的异同。
(三)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一般现在时用法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变化规律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表达时,进行逻辑思考,使语句通顺、表意准确。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通过例句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语法规则。
引导学生在课后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拓展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般现在时的概念、构成及用法。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及在一般现在时中的正确运用。
(二)教学难点
理解一般现在时在描述客观事实、习惯和经常发生的动作时的区别与联系。
准确运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尤其是一些特殊变化的动词。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友谊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受和运用一般现在时。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讨论、语法练习、口语表达等,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运用语法知识。
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量例句,归纳出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朋友之间相处的图片,如一起玩耍、聊天、学习等,并用一般现在时简单描述图片内容,如:“They play together every day. They talk about their hobbies. She studies hard with her friends.”
提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friend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句子回答,初步引出一般现在时的话题。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呈现一般现在时的概念
通过 PPT 展示更多描述日常活动、习惯和客观事实的例句,如:
I get up early every morning.
He likes reading books.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句子,总结出一般现在时的概念:表示经常的、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可用来表示客观事实或普遍真理。
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构成
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结构:
当主语是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或复数名词 / 代词时,动词用原形。例如:I play football on weekends. We love our school.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 或单数名词)时,动词要变成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例如:He plays football on weekends. The dog runs fast.
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句结构:
在动词原形前加 don't(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复数主语)。例如:I don't play football on weekdays.
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前加 doesn't,同时动词变回原形。例如:He doesn't play football on weekdays.
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句结构:
把助动词 do(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复数主语)或 does(第三人称单数主语)提到句首,动词变回原形。例如:Do you play football on weekends Does he play football on weekends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一般情况加 - s,如:play - plays,like - likes。
以 s、x、ch、sh 结尾的动词加 - es,如:watch - watches,wash - washes。
以辅音字母加 y 结尾的动词,变 y 为 i 再加 - es,如:study - studies。
特殊变化的动词,如:have - has。
(三)小组讨论与归纳(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写有不同主语和动词的卡片,要求小组内成员通过合作,将卡片按照一般现在时的不同结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进行排列组合,并正确运用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并解释排列组合的理由以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运用依据。
在各小组展示完毕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归纳总结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律,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四)练习巩固(15 分钟)
书面练习
布置一些关于一般现在时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改写句子等题型,让学生独立完成。例如:
He ______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She doesn't ______ (like) music.
Do they play football on weekends (改为肯定句)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口语练习
创设情境:假设你正在向一位外国新朋友介绍你和你的好朋友的日常活动,要求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进行口语表述,至少说五句话。
请几位学生进行口头展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语法运用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表意是否清晰等。
(五)拓展应用(10 分钟)
阅读拓展
发放一篇与友谊相关的短文,短文中包含大量运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短文,找出文中运用一般现在时的句子,并分析其用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写作拓展
布置写作任务:请以 “My Best Friend” 为题,运用所学的一般现在时,描述你最好的朋友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你们经常一起做的事情,字数不少于 80 字。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尽量运用不同结构的一般现在时句子,并且注意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正确运用。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现在时的概念、构成、用法以及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强调在今后的英语学习和日常交流中,要正确运用一般现在时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描述相关事物。
(七)作业布置(5 分钟)
完成课本上关于一般现在时的课后练习题。
运用一般现在时,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庭的日常活动,字数不少于 100 字。
五、教学资源
PPT 课件,包含与友谊相关的图片、一般现在时的例句、语法讲解内容等。
写有不同主语和动词的卡片,用于小组讨论活动。
与友谊相关的阅读短文和写作任务单。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一般现在时的语法知识,并在练习和拓展应用中逐渐提高运用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于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特殊变化掌握不够熟练,在口语和写作表达中还存在一些语法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难点内容的专项练习,并且鼓励学生多进行口语和写作实践,以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Section 3 Expressing and communicating ideas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关于友谊的词汇,如:friend, friendly, kindness, share 等,准确地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能够理解并运用与表达观点、交流想法相关的句型,如:I think...,In my opinion...,What do you think about... 等,就友谊相关话题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友谊相关内容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拓宽国际视野。
对比中西方在交友方式、对待朋友的态度等方面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友谊相关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文本或对话中提取关键观点并进行总结。
鼓励学生在讨论友谊话题时进行批判性思考,如思考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如何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等。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英语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收集、整理关于友谊的资料,拓展学习渠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表达和交流关于友谊想法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促进学生对友谊话题的深入交流。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观点表达,避免简单重复。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观念的差异,并能准确地用英语进行描述和讨论。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各种与友谊相关的任务,如小组讨论任务、角色扮演任务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友谊相关的生活情景,如交友场景、朋友间发生矛盾的场景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感受和运用英语。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年龄段、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开心玩耍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Do you think they are friends Why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一些难忘经历或有趣故事,从而引出本节课关于友谊表达和交流想法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词汇学习
呈现本单元关于友谊的重点词汇,如:friendship(友谊),trust(信任),loyalty(忠诚),companion(同伴)等,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组织学生进行词汇记忆小游戏,如词汇接龙、猜词义等,加深学生对词汇的记忆。
句型学习
讲解与表达观点、交流想法相关的句型,如:I think...,In my opinion...,What do you think about... ,How do you feel about... 等。
通过简单的对话示例,让学生模仿练习这些句型,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小组讨论(15 分钟)
布置小组讨论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让每组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What makes a good friend
How can we keep our friendship
Have you ever had a disagreement with your friend How did you solve it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各小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
(四)角色扮演(15 分钟)
设置情景:假设你和你的朋友在计划周末活动,但你们有不同的想法,需要通过沟通来达成一致。
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所设置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尝试说服对方。
每组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评价,从语言运用、观点表达、沟通效果等方面提出优点和建议。
(五)总结归纳(5 分钟)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主要观点和成果,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要记录。
对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句型以及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六)作业布置(5 分钟)
书面作业:让学生以 “My Good Friend”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 词的短文,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包括他 / 她的外貌、性格、你们之间的友谊等,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更多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的资料,并整理成一篇简单的报告,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导入环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讲解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词汇和句型;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时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或者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Section 4 Extend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Checking your progress (Project)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关于友谊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朋友或友谊经历。
能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如撰写关于友谊的短文、进行小组讨论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性,拓宽国际视野。
通过对友谊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中友谊观念差异的意识。
(三)思维品质目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分析不同友谊特点的优劣、思考如何维护良好的友谊等。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展示项目成果时采用独特的方式,如制作个性化的友谊海报等。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项目任务。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项目中明确分工、协同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回顾并运用本单元关于友谊的重点知识完成项目任务。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学生在项目中展现出创新思维,使项目成果更具特色。
帮助学生在描述友谊等内容时,准确且恰当地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表达,避免出现较多语法和词汇错误。
三、教学方法
项目式教学法:以完成特定的友谊主题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友谊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相关内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准备与友谊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导入和辅助教学。
为学生分组并准备好相应的小组活动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国家青少年之间友谊活动的视频片段,如一起运动、参加派对、互相帮助学习等。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How do you think friendship is shown in different ways
展示几幅不同朋友相处场景的图片(如聊天、玩耍、分享食物等),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通过项目进一步探究友谊。
(二)项目介绍(5 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次项目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友谊的作品,可以是一篇短文、一幅海报、一个短视频等,作品内容要包括对自己朋友的介绍、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友谊等方面。
展示一些以往学生优秀的项目作品示例(不同形式的都展示一些),让学生直观了解项目的要求和可能呈现的成果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知识回顾(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关于友谊的词汇,如 “friend”“friendly”“friendship”“helpful”“kind” 等,通过快速问答的方式进行,如教师说中文意思,让学生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
复习本单元出现的关于描述朋友和友谊的句型,如 “She is my best friend. She is always helpful.”“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等,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句型转换练习或造句练习。
(四)小组分工与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发放小组活动记录表格。
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项目的具体形式(短文、海报还是短视频等)以及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如要介绍哪位朋友、重点突出友谊的哪些方面等。
在小组内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谁负责收集资料、谁负责撰写文字内容、谁负责设计制作(如果是海报或短视频的话)等。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五)项目实施(15 分钟)
各小组按照分工开展项目工作。
负责收集资料的同学可以通过查阅课本、词典、网络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如关于友谊的名人名言、不同文化中友谊的特点等。
负责撰写文字内容的同学要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准确地将关于朋友和友谊的相关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
负责设计制作的同学(如果有)要根据文字内容,精心设计制作海报或短视频等,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过程中不断巡视,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语言表达、资料查找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六)项目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方式根据项目形式而定,如短文可以朗读出来并展示在大屏幕上,海报可以张贴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短视频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等。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和观看,在每个小组展示结束后,进行提问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项目内容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形式是否新颖等方面。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项目成果也进行评价,首先肯定学生的努力和优点,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语言运用上的小错误、项目内容的深度不够等。
(七)课堂总结(3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本次项目的开展过程,强调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本单元知识以及所培养的各项核心素养,如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通过类似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
(八)课后作业
让学生根据课堂上其他小组的展示和评价,对自己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思考并写下自己从本次项目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对友谊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是否通过项目式学习达到了预期的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在项目展示和评价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准确地评价他人的作品并从中学习到有益的东西。
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对某些环节进行调整或优化,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Focusing on culture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一、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拼写和运用本单元重点词汇,如:friend, friendly, make friends, hobby 等。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重点句型,如:What's your hobby I like reading books. 等进行关于友谊和兴趣爱好的日常交流。
能听懂有关友谊话题的简单对话和短文,理解其主要内容,并能提取关键信息。
能够仿照课文范例,用英语写出简单的介绍朋友、自己兴趣爱好以及友谊相关的短文。
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关于友谊的表达和理解方式,拓宽国际视野。
感受友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重要性,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
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推理等。
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锻炼批判性思维。
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如通过阅读积累词汇、通过听力模仿语音语调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本单元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并运用。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关于友谊的主题和相关细节。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用所学英语知识自然流畅地进行关于友谊话题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文化中友谊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友谊相关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项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任务等,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交际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英语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Lead-in)
展示一些朋友在一起的图片(可以是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朋友),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Do you have good friend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friends
播放一段关于友谊的英文短视频(如一段动画片中主角和朋友的片段),让学生观看后简单说一说视频内容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知识讲解(Presentation)
词汇教学
呈现本单元重点词汇的图片或实物(如展示一本图书来教 “book”,展示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来教 “friend” 等),让学生猜测单词含义。
教师领读词汇,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让学生通过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进行朗读练习,并开展词汇拼写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句型教学
结合词汇,通过对话示例引出重点句型。例如:A: What's your hobby B: I like reading books.
教师先进行示范朗读和讲解句型结构,然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模仿练习,鼓励学生替换关键词进行对话拓展。
(三)课文学习(Text Learning)
听力理解
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听完后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ory What are their hobbies
再次播放录音,这次让学生边听边填写一些关键信息的表格,如人物、爱好、他们之间的友谊表现等,培养学生的听力获取信息能力。
阅读理解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教师进行答疑解惑。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能力。
朗读与背诵
教师领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的示范。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然后挑选个别小组进行展示朗读。
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口语交际(Speaking Practice)
小组讨论
给出一些关于友谊的话题,如:What makes a good friend How can you keep your friendship 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角色扮演
创设一些与课文类似或拓展的情景,如在新学校结交新朋友、和朋友一起参加活动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表演。
表演结束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从语言运用、表演技巧等方面提出建议,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鉴赏能力。
(五)写作训练(Writing Practice)
引导写作
展示一篇关于介绍朋友的范文,分析范文的结构、内容和语言运用特点,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给出一些写作提示,如:Your friend's name, age, hobbies, how you became friends 等,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头脑风暴,列出自己要写的内容要点。
独立写作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列出的要点,开始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作文批改与反馈
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可以从词汇运用、句型结构、语法错误、内容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将批改后的作文返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同时挑选一些优秀作文在班级内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六)文化拓展(Cultural Expansion)
介绍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关于友谊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例如:
在西方文化中,朋友之间通常比较直接表达情感,经常会互相拥抱、亲吻脸颊等;而在中国文化中,朋友之间的情感表达相对含蓄一些,更多的是通过关心对方的生活、一起做事等方式来体现友谊。
有些国家把一起喝酒、看体育比赛等作为增进友谊的常见方式,而在其他一些国家可能会选择一起参加文化活动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文化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七)课堂总结(Class Summary)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所学的重点词汇、句型、课文内容以及关于友谊的文化知识。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表扬积极参与、进步明显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八)课后作业(Homework)
背诵课文中指定的段落。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要求包含朋友的基本信息、爱好以及你们之间的友谊故事。
查找一些关于友谊的英文谚语或名言,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图片、视频、课文录音等。
制作的教学课件,包含词汇、句型、课文等相关教学内容。
学生的练习本、作文本等学习用品。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例如,如果学生在口语表达环节表现得比较羞涩,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出现较多的语法错误,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语法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Unit 2 School life
Section 1 Experiencing and understanding language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与友谊、学校生活相关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friendship, make friends, school life, subject, classroom 等。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如一般现在时描述日常的友谊活动和学校生活场景。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学习友谊相关内容,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友谊的表达方式和重要性。
对比不同国家的学校生活特点,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思维品质目标
引导学生在阅读、听力等活动中进行分析、归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对友谊和学校生活进行思考和表达,培养创新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理解句子大意的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如预习、复习以及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等。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的用法。
理解并能运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友谊和学校生活。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准确表达。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中友谊和学校生活的内涵差异。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与友谊、学校生活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情景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友谊场景和学校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与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的图片,如同学们一起玩耍、在教室上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think of friendship and school life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或者学校生活中的有趣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词汇学习
呈现 Unit 1 和 Unit 2 Section 1 中的重点词汇,如:friendship(通过举例说明友谊的表现来讲解其含义),make friends(利用情景对话展示如何交朋友),school life(结合学生自己的日常学校活动讲解),subject(列举学校的各科科目)等。
带领学生朗读词汇,注意发音和拼写,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互相朗读和纠正。
句型结构
讲解一般现在时在描述友谊和学校生活中的用法,例如:I usually play with my friends on weekends.(说明一般现在时的构成:主语 + 动词原形 / 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 其他,以及常用的时间状语如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等)
给出几个简单的例句,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一般现在时的用法特点,然后进行模仿造句。
(三)听力与阅读训练(20 分钟)
听力练习
播放与友谊或学校生活相关的听力材料(可以是课本配套的听力内容或者自行选取的合适材料),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如:What are the friends doing What subjects does the student like at school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听力。
听完后,让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复述听力内容中的关键信息,以检验其听力理解能力。
阅读练习
分发一篇关于友谊或学校生活的短文(可以是课本上的文章或者经过改编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先快速浏览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文章细节的问题,如: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s best friend What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n the school life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单词,通过上下文猜测其词义,并鼓励他们在阅读结束后查阅词典进行确认。
(四)小组活动(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6 人。
布置小组任务:
任务一:以 “Our Friendship” 为主题,让小组合作制作一张海报,上面要包含小组成员之间友谊的故事、照片以及用英语描述友谊的重要性等内容。
任务二:以 “Our School Life” 为主题,让小组合作编写一个短剧,展示学校生活中的一天,包括上课、课间活动、参加社团等场景,要求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并用英语进行表演。
各小组进行活动准备,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如词汇运用、句型搭配等。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10 分钟)
各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制作的海报和表演的短剧。
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并在展示结束后进行评价,可以从内容、语言表达、创意等方面进行打分和点评。
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句型以及在小组活动中的收获,强化记忆。
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让学生用英语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学校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要求使用一般现在时,不少于 80 字。
拓展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国外学生的友谊和学校生活情况,并与自己的进行对比,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听力材料等。
制作海报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
Section 2 Exploring and applying rules (Grammar)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部分涉及的语法规则,如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包括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能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正确地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描述朋友、学校生活等相关话题。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内容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友谊的看法以及学校生活的特点,拓宽国际视野。
(三)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语法规律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讨论友谊和学校生活话题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批判性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语法学习方法,如通过例句总结规则、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主动探索新知识并与同学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单元重点语法知识的讲解与操练,如一般现在时的句式结构(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其在不同人称下的变化,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用法。
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表达,描述朋友的特点、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等。
(二)教学难点
一般现在时中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正确使用,包括动词的变化规则以及在句子中的正确搭配。
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规则变化及在复杂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与友谊、学校生活相关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运用语法知识。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讨论、对话编写、短文写作等,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法知识。
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先通过具体例句让学生归纳语法规则,再通过讲解和练习进行演绎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与朋友和学校生活相关的图片,如同学们一起玩耍、在教室里上课等,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内容,唤起学生对这两个单元话题的记忆。
提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friends at school ” “How do you describe your best friend ” 等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语法知识在实际表达中的重要性。
(二)语法知识讲解(15 分钟)
一般现在时
呈现一些一般现在时的例句,包括不同人称(I, you, he/she/it, we, they)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形式,如:
I play football every Sunday.
He plays football every Sunday.
Do you play football every Sunday
He doesn't play football every Sunday.
引导学生观察例句,归纳出一般现在时的基本概念:表示经常或习惯性的动作、状态或客观事实。
重点讲解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动词变化规则,如一般情况下加 “s”,以 s, x, ch, sh 结尾的加 “es”,以辅音字母加 y 结尾的变 y 为 i 再加 “es” 等,并通过更多例句进行巩固练习。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先展示一些有比较含义的句子,如:
My friend is taller than me.
This classroom is bigger than that one.
She is the tallest girl in our class.
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比较级(taller, bigger)和最高级(tallest)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如一般情况下比较级加 “er”,最高级加 “est”,部分双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通过加 “more”“most” 构成比较级和最高级等。
强调一些不规则的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如 good - better - best, bad - worse - worst 等,并让学生通过记忆口诀或例句进行记忆。
(三)语法操练(20 分钟)
个人练习
发放语法练习纸,上面有一些关于一般现在时和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改写句子等题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
小组合作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布置小组任务:
用一般现在时描述小组内每个成员的日常爱好或习惯。
比较小组内成员的身高、年龄、学习成绩等方面,并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表述。
各小组进行讨论和练习,教师参与到部分小组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表达。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成果展示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可以通过口头汇报或在黑板上写出句子的方式进行。
展示内容如:“In our group, Tom usually reads books every evening. He is the most hardworking student in our group. Mary is taller than Lucy, but Lucy is younger than Mary.” 等。
评价
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内容进行评价,从语法的准确性、表达的流畅性、内容的丰富性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拓展应用(10 分钟)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语法知识,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学校生活,要求至少使用 5 句一般现在时的句子和 3 处形容词的比较级或最高级。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短文写作,教师收集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语法知识,并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包括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和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用法等。
强调语法知识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准确的英语表达。
(七)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语法练习题,加深对所学语法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用英语录制一段小视频,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学校生活,要求在视频中准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下节课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五、教学资源
与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语法练习纸、黑板、粉笔(或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生在语法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错误使用、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混淆等,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Section 3 Expressing and communicating ideas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短语和句型,围绕友谊和学校生活的话题进行较为流利、准确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想法,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内容的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这些方面的异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体会友谊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学校生活所承载的成长意义。
(三)思维品质目标
鼓励学生在表达和交流想法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考,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见解。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表达和交流技巧,如倾听他人发言、回应他人观点等。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能够主动拓展与友谊、学校生活相关的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交流中。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围绕友谊和学校生活话题进行丰富多样的表达,包括描述朋友的特点、与朋友相处的经历、学校生活的日常活动、对学校生活的感受等。
培养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互动技巧,如提问、回答、赞同、反驳等,使交流更加顺畅和有意义。
(二)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表达观点时,既能准确运用语言知识,又能做到条理清晰、逻辑连贯,避免简单的语句罗列。
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从新颖的角度思考友谊和学校生活问题,提出有深度、有创意的想法,并能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友谊、学校生活相关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自然地进行表达和交流。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表达和交流任务,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和协作,拓宽思路,提高表达和交流水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组关于友谊和学校生活的图片或短视频,内容可以包括朋友们一起玩耍、在学校参加活动、在教室里上课等场景。
提问引导:“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se pictures ” “What memories do you have about your friends and school life ” 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唤起他们的相关记忆,为后续的表达和交流做好铺垫。
(二)知识回顾与准备(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与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如描述朋友性格的词汇(friendly, kind, helpful 等),表达学校活动的短语(have classes, play sports, join clubs 等),以及常用句型(I like my friend because...; My school life is... 等)。
可以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进行知识回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语言知识,为接下来的表达和交流提供语言素材。
(三)情景创设与任务布置(10 分钟)
情景一:介绍新朋友
创设情景:假设你要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会怎么说?
任务:
请学生在纸上简单列出介绍新朋友需要包含的内容,如朋友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外貌等)、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然后根据列出的内容,用英语口头向同桌介绍这位新朋友,要求尽量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情景二:分享学校生活趣事
创设情景:在学校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现在请你和小组同学分享一下。
任务:
先让学生自己回忆一件在学校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
接着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轮流分享自己的趣事,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分享,在听完后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受。
(四)小组活动与交流(20 分钟)
学生按照上述任务要求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参与到部分小组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成果展示
从每个小组中推选一名代表,分别进行成果展示。
展示内容:
在介绍新朋友的情景中,代表要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描述的新朋友,如:“This is my new friend, Tom. He is 13 years old. He has short black hair and big blue eyes. He is very friendly and helpful. 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and reading books.”
在分享学校生活趣事的情景中,代表要向全班同学讲述小组内某位同学分享的趣事,尽量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让其他同学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内容从语言准确性、表达流畅性、内容丰富性、逻辑连贯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评价对方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认识。
(六)拓展思考与表达(10 分钟)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表达,如:
What do you think makes a good friend
How can we make our school life more meaningful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our ideal friendship and the friendships you have now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要求代表能够用英语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小组的观点。
(七)课堂总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所创设的情景、布置的任务、学生的展示成果等,强调表达和交流想法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提高自己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积极参与到各种英语交流活动中。
(八)课后作业
选择一个本节课讨论过的话题,如介绍新朋友或分享学校生活趣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要求不少于 100 字,并且要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做到语言准确、表达流畅。
尝试用英语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一次关于友谊或学校生活的对话,记录下对话内容,下节课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资源
与友谊和学校生活相关的图片、短视频资料。
黑板、粉笔(或电子白板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情景创设和任务布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对于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要及时纠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Section 4 Extend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Checking your progress (Project)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学词汇、短语和句型,准确描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课程、活动、校园设施等。
能够正确书写一篇关于学校生活的短文,内容完整、逻辑清晰,语法和拼写无误。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学校生活的异同点,拓宽国际视野。
通过对比,更加深入理解本国学校生活的特色和优势。
(三)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描述学校生活时能够有条理地组织信息。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学校生活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学习能力目标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项目式学习,自主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巩固运用本单元关于学校生活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指导学生完成关于学校生活的项目写作任务,包括内容构思、框架搭建和语言表达。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学校生活的细节和独特之处,使写作内容丰富生动。
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合理分工、高效协作的能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三、教学方法
项目式学习法:以完成关于学校生活的项目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合作能力。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学校生活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学校生活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为学生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纸张、笔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学校日常生活的视频,视频内容涵盖上课、课间活动、校园景色等方面。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chool 引导学生回忆并简单描述学校生活的场景,从而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深入描述学校生活(Project)。
(二)知识回顾(10 分钟)
呈现本单元关于学校生活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 subjects(学科),have lessons(上课),after-school activities(课后活动),play basketball(打篮球),There are...in our school. 等,通过 PPT 展示或在黑板上书写的方式进行复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轮流用所给词汇、短语和句型进行简短的对话练习,描述学校生活的某个片段。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三)项目介绍(5 分钟)
向学生详细介绍本次项目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篇关于学校生活的短文,短文内容需包括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后活动、校园设施以及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等方面。
展示一篇示例短文(可以是教师自己提前写好的,也可以是从其他资料中选取的优秀范文),分析其内容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明确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四)小组分工与讨论(10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如有的学生负责收集关于课程设置的资料,有的学生负责了解课后活动情况,有的学生负责描述校园设施,还有的学生负责汇总整理并撰写短文等。
各小组开始进行讨论,确定短文的大致框架和内容要点,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建议。
(五)资料收集与整理(10 分钟)
各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分工,通过回忆自己的学校生活经历、询问其他同学、查阅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等方式,收集所需的信息资料。
收集完资料后,小组成员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去除重复内容,按照短文的框架结构进行初步排序,为撰写短文做好准备。
(六)短文撰写(15 分钟)
各小组由负责撰写短文的成员根据整理好的资料,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开始撰写关于学校生活的短文。在撰写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供语言表达方面的建议和帮助。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撰写情况,重点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是否准确、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七)成果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本小组撰写的关于学校生活的短文。展示方式可以是朗读短文,也可以是通过投影仪将短文展示在大屏幕上,并进行简要讲解。
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和观看,在展示结束后,按照教师提前给出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逻辑清晰度、创新性等方面),对展示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八)课堂总结(5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等。
强调通过本次项目学习,学生不仅巩固了本单元的语言知识,还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
(九)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上其他小组提出的建议和教师的指导,对自己小组撰写的短文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其更加完美。
以个人名义,写一篇简短的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本次项目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完成关于学校生活的项目任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还有些学生在短文撰写过程中,语言表达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拓宽思维,丰富语言表达,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Reading Listening Speaking Writing Focusing on culture Cross-curricular connection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聚焦学校生活这一主题,通过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多种语言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生活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联系能力与文化意识,提升综合素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但在运用英语准确、丰富地描述学校生活以及理解跨文化差异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引导进一步发展各项语言技能与素养。
三、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熟练运用本单元阅读、听力材料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准确描述学校生活细节。
能够听懂关于学校生活的不同话题对话及短文,提取关键信息并完成相关听力任务。
能用所学英语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学校生活经历、感受及看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流。
仿照阅读和听力文本的结构与风格,写出条理清晰、内容丰富的关于学校生活的短文。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校生活特点,了解多元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的体现,增强文化包容意识。
认识到学校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和传统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尊重并珍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校文化。
(三)思维品质目标
在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如从阅读文本中总结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根据听力内容推测后续发展等。
鼓励学生对不同的学校生活模式进行批判性思考,思考其优劣以及如何借鉴优点来丰富自己的学校生活,提升创新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语言技能训练(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有效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联系,学会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拓宽学习视野。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本单元涉及学校生活各方面的重点词汇(如 subjects、activities、clubs 等)、短语(如 have a good time、be interested in 等)和句型(如 What do you think of... I like...because... 等)。
提升学生在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活动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准确、流畅地描述学校生活相关内容。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校生活的差异,并在语言表达中恰当体现这种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跨学科联系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自然地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运用,如在描述学校科学实验活动时结合相关科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丰富多样的学校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感十足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与学校生活相关的阅读、听力、口语、写作任务,驱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升语言技能。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式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地区的学校生活,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组不同学校的图片(包括本地学校、国外学校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学校场景,引出本单元主题 —— 学校生活。
提问学生对自己学校生活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与阅读(15 分钟)
呈现本单元阅读材料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结合图片、例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例如:
展示一张图书馆的图片,讲解 “library” 一词,并用例句 “I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to borrow books.” 说明其用法。
介绍短语 “have classes”,通过模拟上课的动作并说 “We have classes from Monday to Friday.” 让学生明白其意思。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阅读材料,找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让学生再次仔细阅读材料,圈出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并完成一些简单的阅读理解练习,如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答案等,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三)听力训练(15 分钟)
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先向学生介绍听力材料的大致内容和背景,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播放听力材料第一遍,让学生整体感知听力内容,了解其大致讲了些什么。
播放第二遍时,布置具体的听力任务,如填写表格、回答问题等,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录关键信息。例如:
听力任务:填写关于某学生学校生活日程安排的表格,内容包括上课时间、社团活动时间、课余爱好等。
学生边听边记录相关信息,如 “8:00 - 12:00 have classes”“3:00 - 4:00 join the English club” 等。
听力结束后,让学生与同桌核对答案,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
(四)口语表达(20 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围绕 “我的学校生活” 这一话题进行讨论。
教师给出讨论的引导问题,如:
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your school life
What activities do you participate in at school
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school days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在发言结束后进行提问或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点评,从语音、语调、词汇运用、逻辑条理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流。
(五)写作练习(20 分钟)
结合阅读和听力材料的结构与风格,教师给出写作提示和要求,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学校生活的短文。例如:
提示:开头介绍自己的学校名称和基本情况,中间描述自己的日常课程、社团活动、课余爱好等方面的学校生活,结尾表达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要求:不少于 80 字,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语法错误、词汇拼写错误、内容不连贯等,并给予帮助。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阅读和评价,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写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六)文化聚焦(10 分钟)
展示不同国家学校生活的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如美国学校的社团活动、英国学校的课程设置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不同国家学校生活的差异,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这些差异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七)跨学科联系(10 分钟)
提出一个与学校生活相关且涉及跨学科知识的问题,如:“在学校进行的科学实验活动中,如何用英语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及结果?”
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科学知识,如实验步骤、仪器使用等,然后尝试用英语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英语学习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在描述学校生活中的跨学科活动时能更加准确、完整。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跨学科联系的方法和途径。
(八)课堂总结(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点词汇、短语、句型,以及在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文化聚焦、跨学科联系等方面的收获。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九)作业布置(5 分钟)
书面作业:完成一篇关于 “我理想中的学校生活” 的短文,要求不少于 120 字,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并适当发挥想象。
拓展作业: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一种其他国家的学校生活特色,并制作一份简单的介绍海报,下节课进行展示。
七、教学资源
教材相关阅读、听力材料的音频、视频文件。
展示不同学校图片、视频以及不同国家学校生活资料的多媒体设备。
学生分组所需的桌椅等硬件设施。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在各个语言技能训练环节的表现如何,是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学科联系能力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困难、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Unit 3 The seasons
Section 1 Experiencing and understanding language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拼写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如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warm, hot, cool, cold 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描述季节特点的句型,如 “It’s + 形容词 + in + 季节.”,“The weather is + 形容词 + in + 季节.” 等进行简单的交流表达。
(二)文化意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在世界各地的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季节的常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
引导学生感受季节变化之美,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季节特点的描述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学习英语词汇和句型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在小组中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描述季节特点的句型。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季节介绍和对话交流。
(二)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形容词来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和特点,如区分 hot 和 warm、cool 和 cold 等相近词汇的用法。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自然流畅的表达。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与季节相关的真实情景,如展示四季的图片、播放季节相关的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季节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季节介绍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运用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交际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小组互动等活动,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和看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四季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
制作单词卡片和句型卡片。
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道具,如代表不同季节的小饰品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展示四季变换的视频短片(如从春天的花朵盛开到夏天的阳光沙滩,再到秋天的落叶纷飞,最后到冬天的白雪皑皑),让学生观看并感受季节的变化。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 引导学生回忆视频内容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The seasons。
(二)词汇学习(10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图片,同时呈现对应的英文单词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教师领读单词,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展示与每个季节天气特点相关的图片,如春天的温暖阳光、夏天的炎热太阳、秋天的凉爽微风、冬天的寒冷雪花,教授描述天气特点的形容词 warm, hot, cool, cold,同样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将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上台挑选卡片并读出单词,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和纠正,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词汇。
(三)句型学习(10 分钟)
结合图片,教师示范用句型 “It’s + 形容词 + in + 季节.” 和 “The weather is + 形容词 + in + 季节.” 来描述季节特点,例如:“It’s warm in spring. The weather is hot in summer.” 等,让学生注意观察句子结构和形容词的用法。
让学生两人一组,仿照教师的示范,用所学句型结合图片对不同季节进行描述,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反馈。
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对话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发音、句子结构、表达准确性等方面进行。
(四)小组活动(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每个小组发放一套代表不同季节的小饰品(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太阳镜、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花等)。
布置小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利用所学词汇和句型以及手中的道具,设计并表演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介绍该季节的特点以及人们在这个季节里可能会做的事情。
各小组进行准备,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各小组依次上台表演他们的情景对话,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内容完整性、语言表达、表演效果等方面进行。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鼓励。
(五)知识拓展(5 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特色活动图片(如日本的樱花季、澳大利亚的冲浪季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季节特点及相关活动的差异,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提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n different seasons ”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并回答在不同季节想做的事情,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 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要求至少使用 5 个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 2 个所学句型。
制作一张关于某个季节的英语手抄报,内容包括该季节的特点、天气、人们的活动等,下节课进行展示交流。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如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交际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表达。然而,在小组活动中,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对于形容词的辨析和准确运用,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巩固。
Section 2 Exploring and applying rules (Grammar)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一般现在时在描述季节特点、天气情况以及人们在不同季节常做活动等方面的用法。
能准确运用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回答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二)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学习季节相关内容,了解不同季节在世界各地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习俗,拓宽国际视野。
(三)思维品质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一般现在时用法规则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进行逻辑思考,准确描述季节相关情境。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语法规则,通过练习和实践不断巩固所学。
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交流、协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及用法,尤其是在描述季节相关内容时的应用。
一般现在时的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二)教学难点
一般现在时在不同情境下(肯定、否定、疑问)的正确运用及转换。
理解一般现在时所表达的习惯性、经常性动作或状态与季节特点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创设与季节相关的各种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运用一般现在时。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书面练习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语法知识。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例句,自主归纳总结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规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不同季节的美丽图片(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海滩、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景),引导学生说出图片所对应的季节。
提问学生在每个季节通常会做些什么活动,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句子回答,如:In spring, I often fly a kite. 由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语法内容 —— 一般现在时在描述季节相关情况中的运用。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呈现几个含有一般现在时的简单例句,描述季节特点和人们的活动,如:
Spring comes. The days get longer.
It often rains in summer. People like to go swimming.
Autumn is a beautiful season. The leaves turn yellow.
In winter, it snows sometimes. We make snowmen.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句,分析句子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动词等关键部分。
讲解一般现在时的概念:表示经常的、习惯性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 often, usually, sometimes, always 等频度副词连用。
重点讲解一般现在时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
一般情况下,直接加 s,如:play - plays,like - likes。
以 s, x, sh, ch 结尾的动词,加 es,如:watch - watches,wash - washes。
以辅音字母加 y 结尾的动词,变 y 为 i,再加 es,如:study - studies。
(三)小组合作探究(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写有不同季节相关描述的卡片,卡片上的句子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涉及一般现在时的用法错误)。
要求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分析卡片上的句子,找出错误并改正,同时总结出一般现在时在这些句子中的正确用法。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在各小组汇报后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四)练习巩固(15 分钟)
书面练习:
布置一些关于一般现在时的练习题,包括填空、改写句子(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并回答)等题型,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口头练习:
开展 “季节播报员” 活动,让学生轮流上台,用一般现在时描述一个季节的特点、天气情况以及人们的活动,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五)拓展应用(10 分钟)
创设一个跨文化交流的情境:假设学生正在与国外的朋友通过视频聊天介绍中国的四季。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一般现在时知识,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中国四季的特点、不同季节人们的传统活动等内容。
各小组进行展示,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语法的正确运用、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表达的流畅性等方面。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一般现在时的用法规则,包括其概念、构成、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的变化规则以及在描述季节相关情况中的应用。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
制作的卡片、练习题纸质材料等。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生对一般现在时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各项活动中的表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根据反思结果,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Section 3 Expressing and communicating ideas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如 spring(春天)、summer(夏天)、autumn(秋天)、winter(冬天)、warm(温暖的)、hot(炎热的)、cool(凉爽的)、cold(寒冷的)等,准确描述各个季节的特点。
能够运用句型 “I like...best because...” 表达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能听懂、读懂关于季节描述及喜好表达的简单对话和短文。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季节的一些典型活动和习俗,拓展跨文化交际视野。
对比中西方在季节感受和相关庆祝活动等方面的异同,增强文化理解。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季节特点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讨论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过程中,鼓励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习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多种资源(如图书、网络等)收集关于季节的更多信息,丰富知识储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的正确使用。
引导学生用英语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对季节的喜好及原因。
(二)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描述季节特点和喜好时,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语言过于单调。
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下对季节相关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与季节相关的真实情景,如展示四季的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任务驱动法:布置一系列任务,如小组讨论最喜欢的季节、制作季节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
交际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小组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展示四季变换的视频短片,视频中包含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人们的穿着以及一些典型活动等画面。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引导学生说出视频中看到的季节相关内容,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The seasons。
(二)知识呈现(10 分钟)
展示四张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并在旁边写出对应的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指着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如:It's warm.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The trees are getting green. 同时教授新单词 bloom(开花)、get green(变绿)等。
按照同样的方式,分别介绍夏天(hot、sunny、go swimming 等词汇)、秋天(cool、leaves fall、harvest 等词汇)、冬天(cold、snow、make a snowman 等词汇)的特点及相关词汇。
呈现句型 “I like...best because...”,通过举例说明其用法,如:I like spring best because it's warm and beautiful. 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说自己可能喜欢某个季节的原因。
(三)练习巩固(15 分钟)
词汇练习
开展 “词汇大比拼” 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说出某个季节的特点或相关活动,小组代表快速说出对应的季节英文单词或相关词汇。例如,教师说 “hot and sunny”,学生回答 “summer”;教师说 “make a snowman”,学生回答 “winter” 等。比一比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准。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词汇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等,进一步巩固所学词汇。
句型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两两对话练习,运用句型 “I like...best because...” 互相询问和回答最喜欢的季节及原因。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尽量使用刚学过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回答。
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对话,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四)拓展应用(15 分钟)
跨文化交流
展示一些西方国家在不同季节举办的特色活动图片,如美国的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通常在秋季,人们会举行盛大的晚宴来庆祝丰收;澳大利亚的圣诞节(Christmas)在夏季,人们会在海滩上庆祝等。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在季节相关庆祝活动上的差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In China, we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in winter. It's a big family reunion. But in Australia, Christmas is in summer. It's so different.
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西方季节活动,然后用英语向全班介绍该活动的时间、主要内容以及与中国类似活动的不同之处。
小组项目:制作季节手抄报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作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手抄报要求包含该季节的英文名称、特点、人们的活动、相关的图片以及自己小组对这个季节的感受等内容。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手抄报制作,教师巡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完成后,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进行简要介绍。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评论。
(五)总结与作业(5 分钟)
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句型以及了解到的跨文化知识。
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尤其是在小组活动、对话练习等方面的出色表现。
作业
书面作业: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要求至少使用 5 个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I like...best because...”。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源,收集更多关于季节的英语诗歌或小故事,并试着读懂它们,下节课可以与同学们分享。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
制作手抄报所需的纸张、彩笔等文具。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季节相关词汇和句型的使用。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对跨文化交流和小组项目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合作能力。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词汇运用的丰富性和句型表达的准确性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同时设计更多针对性的练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Section 4 Extending and developing competencies Checking your progress (Project)
一、教学目标
(一)语言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如 spring(春天)、summer(夏天)、autumn(秋天)、winter(冬天),It's + 季节 + and the weather is...(现在是…… 季节,天气是……)等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能够准确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包括天气、活动等方面。
(二)文化意识目标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季节里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拓宽文化视野。
对比中外在季节感受和相关活动上的异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思维品质目标
通过对季节特点的分析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独特的见解。
(四)学习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季节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在小组项目中合理分工、有效沟通和协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巩固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引导学生完成关于季节的项目任务,准确描述季节特点并展示成果。
(二)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描述季节时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语言的单调。
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高效协作,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确保项目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布置与季节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情景教学法:创设与季节相关的各种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展示四季美景的视频,视频中包含不同季节的自然风光、人们的活动等画面,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展示的是哪些季节。
视频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season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What do you think of each season 鼓励学生用已学的词汇和句型简单描述所看到的季节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进一步探究季节相关内容并完成项目任务。
(二)知识回顾与强化(10 分钟)
在黑板上呈现与季节相关的词汇卡片,如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warm、hot、cool、cold、sunny、rainy、windy、snowy 等,带领学生快速认读,纠正发音错误。
利用 PPT 展示一些描述季节特点的句型,如 It's spring.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er.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等,让学生进行跟读模仿,然后请几位学生进行口头造句,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不同季节,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三)项目任务布置与讲解(10 分钟)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季节作为研究对象,制作一份关于该季节的手抄报或者 PPT,内容要包括该季节的天气特点、常见活动、特色美食(如果有相关知识储备)以及自己对该季节的感受等方面。
详细讲解项目任务的要求和步骤:
首先,小组内成员要进行分工,确定谁负责收集资料、谁负责整理资料、谁负责制作手抄报或 PPT 等。
然后,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收集关于所选季节的相关资料。
接着,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选取最有用、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内容。
最后,根据整理好的资料制作出精美的手抄报或 PPT,并且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和讲解。
(四)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20 分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每组 4 - 5 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
各小组按照任务要求和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