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教材沪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上海牛津3A)全册核心素养教案Unit1 How do we feel 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单词:happy, sad, angry, tired, hungry, full, thirsty。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日常表达:o How do you feel o I'm happy/sad/angry/tired/hungry/full/thirsty.(二)文化意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情绪是人们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在不同文化中,表达情绪的方式可能存在相似与差异之处,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下人们情绪表达的意识。(三)思维品质目标1. 通过对不同情绪的感知和描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 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如何应对不同的情绪,发展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四)学习能力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理解和记忆新单词的学习方法。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和句型的正确发音及用法。2. 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表达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状态。(二)教学难点1. 区分一些相似情绪的表达,如 hungry(饿)和 thirsty(渴)。2.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然、准确地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流。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情绪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和运用英语。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 直观教学法:运用图片、实物、动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新单词和句型。四、教学准备1. 与本单元单词和句型相关的图片、卡片。2. 多媒体课件,包含动画视频、音频等资料。3. 奖励用的小贴纸或小星星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播放一段包含各种情绪表情的动画视频片段(如迪士尼动画中角色的喜怒哀乐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o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o How do the characters feel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中文回答,初步引入情绪的话题。(二)新授(20 分钟)1. 学习单词o 展示一张开心的笑脸图片,教师说:“Look! He is happy.” 同时做出开心的表情和动作,带领学生读几遍 “happy” 这个单词,注意纠正发音。然后请几位同学模仿开心的表情并说 “happy”。o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展示 sad(难过的表情图片)、angry(生气的表情图片)、tired(疲惫的动作演示,如打哈欠)、hungry(摸着肚子表示饿)、full(吃饱后拍拍肚子)、thirsty(口渴时舔嘴唇)的相关图片或动作,教授对应的单词,每教一个单词都让学生跟读、模仿并进行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2. 学习句型o 教师走到一位学生面前,做出开心的表情,问:“How do you feel ” 引导学生回答:“I'm happy.” 然后教师再换不同的情绪表情,重复提问,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表情回答相应的句子。o 请两位同学一组,一位同学做表情,另一位同学用 “How do you feel ” 提问,然后对方回答,进行小组互动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发音和用法。(三)巩固练习(15 分钟)1. 单词卡片游戏o 将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o 请一位同学上台,教师说出一个单词,这位同学要快速找到对应的卡片并取下,说对的同学给予小贴纸奖励,然后换另一位同学上台继续游戏,直到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参与。2. 情景对话练习o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生活情景图片,如在操场上玩得很开心、没吃饭肚子饿了、和同学吵架生气了等。o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图片情景进行对话练习,运用所学句型 “How do you feel ”“I'm...” 来描述图片中人物的情绪状态,每组练习结束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展示,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并评价,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小星星奖励。(四)拓展延伸(5 分钟)1. 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各种情绪体验,然后用英语简单说一说,比如:“Yesterday, I was hungry because I didn't eat breakfast.”2. 教师简单介绍在一些其他国家,人们表达相同情绪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动作或方式,比如在某些西方国家,人们拥抱来表达开心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文化意识。(五)总结与作业(5 分钟)1. 总结o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如:“What words have we learned today ”“How do we ask about someone's feelings ” 等。2. 作业o 听读课本第 1 单元的内容 3 遍,读给家长听,并让家长签字。o 画一幅能体现自己某种情绪的画,并在旁边用英语写上自己的感受,如 “I'm happy. I'm drawing a beautiful picture.”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参与度,对于学生在发音、句型运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指导。通过游戏、情景等多种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但仍有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相似情绪的区分和真实情境运用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在后续教学中可针对这些学生开展个别辅导或小组帮扶活动。Unit2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families 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如:family, 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等家庭成员的词汇。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句型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He/She can...” 来询问和描述家庭成员有趣的事情或能力。(二)文化意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存在,尊重各种家庭形式。2. 通过介绍家庭成员的有趣之处,感受家庭文化的多样性。(三)思维品质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家庭成员特点的能力。2. 鼓励学生在描述家庭成员时发挥想象力,进行有逻辑的表达。(四)学习能力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图片、对话等多种方式学习英语词汇和句型的方法。2. 引导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2. 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准确描述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句型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He/She can...” 进行问答,注意动词的正确形式。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家庭成员有趣的方面,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家庭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2.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家庭成员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2. 单词卡片、句型卡片。3.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大白纸和彩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Lead-in)1. 播放一段关于家庭聚会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了不同家庭成员在一起玩耍、聊天等场景。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Do you like family parties What do you usually do with your family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回答问题,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家庭,即 Unit 2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families (二)新授(Presentation)1. 学习家庭成员词汇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 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grandfather、grandmother 等家庭成员的图片,同时播放单词的读音,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模仿。 教师拿着单词卡片,逐一教读每个单词,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例如,对于 “grandfather” 和 “grandmother”,要强调 “grand” 的发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读单词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又快又准,给予表现好的小组奖励。2. 学习句型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He/She can...” 展示一张小男孩骑自行车的图片,教师说:“Look at this boy. He is my brother. What's interesting about my brother He can ride a bike.” 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句型,并画出简单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 再展示一张小女孩画画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新学的句型进行描述,教师给予指导和纠正。如:“What'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girl She can draw pictures.” 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展示自己准备的家庭成员照片或画的家庭成员画像,并用所学句型进行描述,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三)练习(Practice)1. 听力练习 播放课本上关于本单元的听力材料,让学生先听一遍,整体感知内容。 听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在练习纸上圈出相应的家庭成员词汇或填写正确的句型。 听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2. 口语练习 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场景,如家庭聚餐、家庭旅行等,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描述每个家庭成员有趣的地方或能力。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观看并评价,评价可以从词汇运用、句型正确性、表演生动性等方面进行。(四)拓展(Extension)1. 家庭文化介绍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照片,介绍这些家庭的特点和文化,比如有些家庭是大家庭,几代人住在一起;有些家庭喜欢在周末一起去户外活动等。 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家庭和所介绍的家庭,说一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2. 制作家庭树(Family Tree)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大白纸和彩笔,让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为蓝本,制作家庭树,在树上标注出各个家庭成员的名字以及他们有趣的事情或能力,用所学英语进行描述。 制作完成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家庭树,其他学生可以提问。(五)总结(Summary)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家庭成员词汇和句型,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梳理。2.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家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了解了哪些家庭文化等。(六)作业(Homework)1. 背诵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让家长签字确认。2. 用英语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庭中一个家庭成员有趣的事情或能力,不少于五句话。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词汇和句型,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表达。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某个环节时间把控不好,或者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等,针对这些问题思考改进的措施。Unit3 What do we look like 一、单元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如:tall, short, fat, thin, boy, girl 等。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ook like ” “I’m tall/short/fat/thin.” 进行询问和描述外貌特征的简单对话。(二)文化意识目标1. 通过学习描述外貌特征,了解不同人的外貌差异是正常且多样的,培养尊重每个人独特外貌的意识。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的外貌特点,拓宽国际视野,感受多元文化。(三)思维品质目标1. 在描述外貌特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区分不同外貌特点。2. 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创设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四)学习能力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图片、动作等多种方式理解和记忆新单词、新句型的学习方法。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如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核心词汇和句型的正确发音、拼写及用法。2. 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准确描述自己和他人的外貌特征。(二)教学难点1. 形容词 tall、short、fat、thin 在实际描述中的准确运用,尤其是区分相对概念(如 tall 和 short 的对比,fat 和 thin 的对比)。2. 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句型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交流。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外貌描述相关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如猜一猜、角色扮演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3.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描述图片人物等,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本单元词汇、句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2. 单词卡片、人物图片等教具。3. 为小组活动准备的活动卡片、评价表格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Lead-in)1. 播放一段迪士尼动画人物出场的视频片段(包含不同外貌特征的人物,如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How do they look like ”2. 展示一些本班同学的照片(照片只显示部分外貌特征,如只露出头部或身体轮廓),让学生猜猜是谁,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关于外貌描述的话题。(二)新授(Presentation)1. 学习核心词汇o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高个子男孩的图片,指着图片说:“Look at this boy. He is tall.”,同时做出高的手势,引导学生模仿说单词 “tall”,并通过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进行操练。o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展示矮个子女孩、胖男孩、瘦女孩的图片,教授单词 “short”“fat”“thin”,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o 出示单词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单词,强化记忆。2. 学习句型o 教师指着自己,说:“I’m a teacher. What do I look like ”,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回答,如:“You’re tall.”,引出句型 “What do you look like ”,并板书。o 教师与一名学生进行对话示范:Teacher: What do you look like Student: I’m short.Teacher: Oh, you’re short. Thank you.o 让学生两人一组,仿照示范进行对话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三)操练(Practice)1. 单词操练o 开展 “单词接龙” 游戏,一名学生说出一个本单元学过的单词,下一名学生要以前一名学生说的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开头说出另一个本单元学过的单词,依次类推,看哪个小组坚持的时间最长,表现最好。o 利用单词卡片进行 “快速闪现” 游戏,教师快速闪现一张单词卡片,学生要迅速说出单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如看到 “tall” 就站直身体),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2. 句型操练o 组织 “猜一猜” 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人物轮廓,然后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在他 / 她耳边悄悄告诉他 / 她要描述的人物外貌特征(用本单元学过的词汇和句型),其他学生通过提问 “ What do you look like ” 来猜,猜对的学生可以到前面来进行下一轮描述。o 创设 “校园采访” 情景,让学生分组,每组一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去采访其他组的同学,用句型 “What do you look like ” 进行提问,并记录下被采访同学的回答,然后回组汇报采访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句型进行交流。(四)巩固(Consolidation)1. 小组活动:描述图片人物o 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人物图片(图片上人物有明显的外貌特征),要求小组内成员先观察图片,然后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共同描述图片上人物的外貌特征,最后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描述结果。o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准确描述人物外貌。2. 制作个人外貌介绍卡片o 让学生每人制作一张个人外貌介绍卡片,在卡片上画上自己的画像,并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写下自己的外貌特征描述,如:I’m a girl. I’m short and thin. I have long hair.o 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换卡片,读一读对方的外貌介绍,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五)拓展(Extension)1. 文化拓展o 展示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群的照片(如非洲人、欧洲人、亚洲人等),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外貌特点,如肤色、头发、眼睛等方面的差异,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描述。o 讲解不同外貌特点与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关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文化意识。2. 思维拓展o 创设一个情景:学校要举办一场模特大赛,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模特的外貌形象(用文字描述),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六)总结(Summary)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词汇和句型,让学生举手说一说自己学到了哪些单词和句子。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同时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七)作业布置(Homework)1. 背诵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词汇和句型。2. 用英语向家人描述自己和至少三位家人的外貌特征。六、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情况,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认真参与小组活动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2. 小组评价:根据小组活动的完成情况,如描述图片人物的准确性、制作个人外貌介绍卡片的质量等,对小组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3.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反馈和指导。通过以上教案设计,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本单元关于外貌描述的知识和技能。Unit4 How do we have fun 一、单元教学目标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play, football, basketball, ping-pong, kite, fly, ride, bicycle 等。2. 学生能熟练运用句型 “How do you have fun ” “I play...” “We fly...” 等来询问和描述娱乐活动。文化意识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常见的儿童娱乐活动,拓宽国际视野。2. 感受娱乐活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思维品质目标:1. 通过对不同娱乐活动的讨论和选择,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2. 鼓励学生在描述娱乐活动时发挥想象力,创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体验。学习能力目标:1. 学会通过图片、动作等方式理解和记忆新单词和句型。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如小组合作讨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并进行汇报。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2. 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准确询问和描述娱乐活动。难点:1. 部分单词如 “bicycle”“ping-pong” 的发音及拼写。2.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句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交流。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与娱乐活动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2.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 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单词卡片游戏、猜谜游戏等。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娱乐活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2. 单词卡片、句型卡片。3. 一些与娱乐活动相关的道具,如足球、篮球、风筝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Lead-in)1. 播放一段孩子们在公园玩耍的视频,视频中有踢足球、放风筝、骑自行车等活动。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单词回答,如 “football”“kite” 等,引出本单元话题 —— 娱乐活动。(二)新授(Presentation)1. 学习新单词o 展示足球的图片,教师拿着足球实物,说:“This is a football. I play football.” 并做出踢足球的动作,引导学生跟读单词 “football”,并模仿动作说句子。o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教授 “basketball”“ping-pong”“kite”“bicycle” 等单词,通过图片、实物和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o 利用单词卡片进行快速认读练习,检查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情况。2. 学习新句型o 教师提问:“How do you have fun on weekends ” 引导学生思考并用中文回答,如 “我踢足球”“我放风筝” 等。o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英语说:“You play football. You fly a kite.” 然后引出句型 “How do you have fun ” 并板书,引导学生跟读理解其含义。o 教师示范用句型回答问题,如:“I play basketball. I ride a bicycle.” 并让学生模仿练习,用所学单词替换进行回答。(三)练习(Practice)1. 单词游戏:“炸弹游戏”o 将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选一名学生上台,背对黑板。教师在台下指一张单词卡片,其他学生读该单词,如果指到的是 “炸弹” 卡片(教师提前设定好),则台上学生要转身快速说出 “Bomb!”。通过这个游戏,强化学生对新单词的认读能力。2. 句型操练o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5 人。每个小组发一张句型卡片,如 “How do you have fun ”,小组成员依次用所学单词和句型回答问题,如 “I play ping-pong.”“I fly a kite.” 等,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o 师生对话: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运用句型 “How do you have fun ”“I play...” 询问学生的娱乐活动喜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表达错误。(四)拓展(Extension)1. 文化拓展o 展示不同国家孩子们常见的娱乐活动图片,如美国孩子打棒球、日本孩子玩相扑人偶等,并用英语简单介绍这些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2. 情景对话o 设置情景:周末到了,同学们要一起出去玩,但是不知道该选择什么娱乐活动。o 小组角色扮演: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同学,运用所学句型 “How do we have fun ”“I play...”“We fly...” 等进行讨论,最终确定要进行的娱乐活动,并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五)总结(Summary)1.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2. 提问学生:“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is unit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知识。(六)作业布置(Homework)1. 背诵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句型。2. 用英语和家人或朋友聊一聊自己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并用手机录制下来,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分享。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发音、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此外,文化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丰富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色与娱乐活动的关系。希望这份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提出更多具体要求,比如增加更多的游戏环节、调整教学时间分配等,我会继续为你完善。Unit5 What do we eat 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rice, noodles, biscuits, eggs, juice, water。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句型 “What do we eat We eat...” “What do we drink We drink...” 进行问答,描述日常饮食。(二)文化意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常见的食物和饮品,拓宽国际视野。2. 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思维品质目标1. 通过对食物和饮品的分类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2. 在情景对话和小组活动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四)学习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型的能力,如通过听读模仿、记忆等方式。2. 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协作能力,学会倾听和分享。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2. 能够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描述饮食情况。(二)教学难点1. 单词 “noodles”“juice” 等的发音及拼写。2.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准确的表达。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餐厅、家庭用餐等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2. 游戏教学法:采用猜谜语、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3.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项任务,如小组调查饮食喜好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单词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2. 单词卡片、实物道具(如米饭、饼干、鸡蛋等)。3. 学生分组,准备小组活动所需的表格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美食的视频片段,视频中展示各种不同的食物和饮品,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引导:“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 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他们看到的食物或饮品名称,从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饮食。(二)知识呈现(10 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单词 “rice”“noodles”“biscuits”“eggs”“juice”“water” 的图片,并播放其发音音频。2. 教师示范朗读每个单词,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型并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特别是 “noodles”“juice” 等较难发音的单词。3. 运用实物道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如拿起一碗米饭说 “rice”,拿起一杯水说 “water” 等。(三)句型学习(10 分钟)1. 教师通过与一名学生的情景对话来引出句型。o 教师拿着一个苹果问学生:“What do we eat ” 引导学生回答:“We eat apples.”o 接着教师拿起一杯果汁问:“What do we drink ” 引导学生回答:“We drink juice.”2. 板书句型 “What do we eat We eat...” “What do we drink We drink...”,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四)练习巩固(15 分钟)1. 单词游戏:猜谜语o 教师说出关于食物或饮品的谜语,如 “I'm white and round. I come from the hen. What am I ”(答案:egg)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学生给予小奖励。o 通过这个游戏,强化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和理解。2. 句型操练o 两人一组,利用单词卡片进行对话练习。一名学生拿起一张卡片问:“What do we eat ” 或 “What do we drink ” 另一名学生根据卡片内容回答。o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对话中出现的错误。(五)拓展应用(10 分钟)1. 小组活动:饮食调查o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o 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表格,表格内容包括两列,一列是食物和饮品名称,另一列是小组成员是否喜欢该食物或饮品(用 Yes 或 No 表示)。o 小组成员依次询问其他成员:“What do you like to eat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 ” 并将回答记录在表格中。o 活动结束后,邀请部分小组上台展示他们的调查结果,并用英语进行汇报,如:“In our group, Tom likes to eat biscuits and drink juice. Mary likes to eat eggs and drink water...”(六)总结归纳(5 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如:“What words have we learned today ” “How do we use the sentences ”2. 强调饮食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健康的食物,适量饮用饮品。(七)作业布置(5 分钟)1. 听读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各 5 遍,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2. 用英语写一写自己一日三餐喜欢吃的食物和喝的饮品,至少 5 句话。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对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掌握情况较好,参与度也较高。但在拓展应用环节,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存在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表达不够准确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训练,提供更多的口语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融入更多关于饮食文化的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Unit6 What do we like about small animals 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cat, dog, rabbit, mouse, small, big, long, short 等描述小动物特征的词汇。2. 学生能够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 like its...” 询问和表达对小动物喜欢的方面。(二)文化意识目标通过了解不同小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物。(三)思维品质目标1. 引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培养其观察力和分析比较能力。2. 在小组讨论和对话练习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四)学习能力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学习英语单词和句型的方法。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小动物的相关知识。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2. 能够运用所学句型正确询问和表达对小动物喜欢的方面。(二)教学难点1. 理解和运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 like its...” 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交流。2. 引导学生准确描述小动物的特征,并将其与喜欢的方面合理结合起来表达。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与小动物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2. 任务驱动法:布置任务让学生完成,如小组讨论、对话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3. 游戏教学法:利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猜动物游戏、单词接龙游戏等。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小动物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2. 单词卡片、句型卡片。3. 动物头饰若干,用于学生进行对话表演。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播放一段小动物的视频集锦,视频中包含猫、狗、兔子、老鼠等本单元要学习的小动物,让学生观看并说出他们看到的小动物的名字(中文即可)。2.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关于小动物我们喜欢什么。(二)新授(20 分钟)1. 学习新单词(1)逐个展示猫、狗、兔子、老鼠的图片,用英语说出它们的名字 “cat”“dog”“rabbit”“mouse”,并让学生跟读几遍。(2)通过展示不同大小、长短特征的小动物图片,引出描述特征的单词 “small”“big”“long”“short”,例如展示一只小猫和一只大猫的图片,说 “This cat is small. That cat is big.”,让学生理解并模仿说出这些单词。(3)利用单词卡片,进行快速认读游戏,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单词,看谁反应快,以此巩固新学单词。2. 学习新句型(1)教师拿出一只玩具小兔子,问学生 “What do you like about this rabbit ”,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的特征,并用 “I like its...” 的句型回答,如 “I like its long ears.”,教师重复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句型,让学生明白该句型的用法。(2)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问答练习,用不同的小动物玩具或图片,反复练习句型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 like its...”,让学生逐渐熟悉并能准确运用该句型。(三)练习(15 分钟)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小动物的图片和单词卡片。任务一:小组内成员轮流抽取一张图片,然后用句型 “What do you like about... I like its...” 询问其他成员对该小动物喜欢的方面,其他成员依次回答,进行对话练习。任务二: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小动物,用所学单词和句型编写一段简单的对话,然后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演。2. 游戏环节 —— 猜动物教师在心里想好一种小动物,然后用句型 “I like its...” 描述该小动物喜欢的方面,让学生根据描述猜出教师心里想的小动物。猜对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然后由该学生来描述下一种小动物让其他同学猜,以此类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四)总结(5 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教师在黑板上指着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一起说出单词和句型。2. 强调爱护小动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小动物,并用英语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对小动物喜欢的方面。(五)作业布置(5 分钟)1. 听读课本 Unit 6 的内容 3 遍,模仿语音语调。2. 用英语向家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包括它的名字、特征以及自己喜欢它的方面,并用手机录制下来,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分享。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等。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据反思结果,对下一次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Unit7 What do we know about weather 一、教学目标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unny, cloudy, rainy, windy, snowy。2. 学生能运用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It’s...” 询问和描述天气情况。文化意识目标:了解不同天气状况下人们的常见活动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天气的差异,拓宽国际视野。思维品质目标:通过对天气情况的描述和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思维能力,如对比不同天气适合的活动。学习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单词和句型的能力,如通过听录音、模仿等方式。2. 提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共同完成关于天气的讨论和展示任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掌握新单词 sunny, cloudy, rainy, windy, snowy 及其发音。2. 熟练运用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It’s...” 进行对话交流。难点:1. 单词 windy 和 snowy 中字母 y 的发音,以及对不同天气状况准确清晰的描述。2. 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句型询问和描述天气,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谈论相关活动。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与天气相关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语言。2. 任务驱动法:布置一系列任务,如描述图片天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3. 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如猜天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天气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2. 单词卡片、句型卡片。3. 奖励用的小贴纸等。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播放一段包含不同天气状况的视频片段(如晴天人们在公园玩耍、下雨天人们打伞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 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说一说看到的场景。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天气,提问学生:“Do you know how to talk about the weather in English ” 从而自然过渡到新单词和句型的学习。(二)新授(20 分钟)1. 学习新单词(1)展示 sunny 的图片(阳光明媚的场景),同时播放单词发音音频,让学生仔细听并模仿跟读。教师示范发音时,注意强调字母 u 的发音 / / ,并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单词含义。然后通过简单的动作(如张开双臂做享受阳光的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单词。(2)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教授 cloudy(展示多云的天空图片)、rainy(展示下雨的街道图片)、windy(展示风吹动树叶的图片,重点讲解字母 y 发 /i/ 音)、snowy(展示下雪的雪景图片)等单词。在教授每个单词后,可进行简单的问答练习,如教师指着图片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 引导学生回答:“It’s sunny/cloudy/rainy/windy/snowy.”2. 学习新句型(1)教师通过与一名学生的对话示范,引出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It’s...” 。例如,教师看着窗外(假设是晴天)问该学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 ” 然后引导学生回答:“It’s sunny.” 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模仿练习,互相询问并描述当前想象中的天气情况。(2)展示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随机抽取学生用新句型进行描述,巩固句型的运用。(三)巩固练习(15 分钟)1. 游戏:猜天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张被遮住大部分的天气图片,只露出一小部分线索(如露出雨滴的一角猜 rainy)。台下的学生用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提问,台上的代表用 “It’s...” 回答。猜对的小组可获得小贴纸奖励,然后轮流进行,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2. 小组活动:天气播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套天气卡片(包含不同天气状况的卡片)。小组成员轮流抽取一张卡片,然后用句型 “What’s the weather like ” “It’s...” 向组内其他成员进行天气播报,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并可适当提问(如在 rainy 的情况下问:“Do we need umbrellas ”)。活动结束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天气播报展示,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四)拓展延伸(10 分钟)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在不同天气状况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在 sunny 的天气喜欢去公园玩耍,在 rainy 的天气喜欢在家看书等。然后请几位学生起来分享,并用英语简单描述,如:“On sunny days, I like to play in the park.” “On rainy days, I like to read books at home.”2. 展示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独特的风景或人们的活动图片(如澳大利亚的阳光沙滩、北欧的雪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简单讨论:“What do people do in this weather in this place ” “How is the weather different from ours ” 以此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五)总结与作业(5 分钟)1. 总结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新单词(sunny, cloudy, rainy, windy, snowy)和新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 “It’s...”),强调重点发音和用法。2. 作业(1)听读课本 Unit7 内容 3 遍,模仿正确发音。(2)用英语向家人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至少使用本节课所学的一个单词和句型。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和游戏教学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对新单词和句型的掌握情况也较好。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不同国家天气差异及相关活动的讨论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提供更多相关资料和引导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Unit8 Why do we like birthdays 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单词:birthday,cake,card,present,party。2. 能熟练运用句型 “Why do we like birthdays ” “Because we can... ” 进行简单的问答交流,描述喜欢生日的原因。(二)文化意识目标1. 了解不同国家庆祝生日的一些常见习俗和方式,拓宽文化视野。2. 体会生日对于人们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亲情、友情等情感。(三)思维品质目标1. 通过思考生日相关活动及喜欢生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和问答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四)学习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单词和句型的能力,如通过图片、音频等多种资源辅助学习。2.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运用。2. 理解并能表达喜欢生日的原因,运用 “Because...” 给出合理的解释。(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回答 “Why...” 的问题,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2. 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中生日习俗的差异,并能进行简单的对比和描述。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与生日相关的真实情景,如生日派对场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2. 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和合作能力。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教学准备1. 与本单元单词和句型相关的图片、卡片。2. 教学课件,包含音频、视频等资料。3. 准备一些模拟生日派对的道具,如气球、彩带等,用于课堂活动。五、教学过程(一)Warming up(5 分钟)1. Greetingo 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2. Sing a songo 播放生日歌的音频,师生一起哼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生日。(二)Presentation(15 分钟)1. 展示图片,学习新单词o 依次展示生日蛋糕、生日贺卡、生日礼物、生日派对等图片,引出单词 “birthday,cake,card,present,party”。o 教师领读单词,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o 运用卡片进行单词的认读练习,如快速展示卡片,让学生说出单词。2. 学习句型o 教师提出问题 “Why do we like birthdays ”,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用中文回答。o 展示一些人们在生日时开心的图片,如收到礼物、吃蛋糕等,并用英语说出相应的句子,如 “We like birthdays because we can get presents.” “We like birthdays because we can eat cake.” 等,引出句型 “Why do we like birthdays ” “Because we can... ”。o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句型,让学生注意句子的语调。(三)Practice(20 分钟)1. 单词操练o 开展 “单词接龙” 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本单元的单词,后面的学生依次接一个新单词,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准。o 进行 “单词拼写大赛”,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单词的部分字母,让学生补全,看谁补全得又快又正确。2. 句型操练o 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 “Why do we like birthdays ” 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个成员都要说出自己喜欢生日的原因,并用 “Because we can... ” 的句型表达出来。o 角色扮演:创设一个生日派对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派对上的客人和主人,运用所学句型进行对话交流,如客人问 “Why do you like birthdays ”,主人回答 “Because I can get presents and have a party.” 等。(四)Extension(10 分钟)1. 文化拓展o 播放一段关于不同国家庆祝生日习俗的视频,如西方的吹蜡烛许愿、中国的吃长寿面等,让学生观看后说一说看到了哪些不同的习俗。o 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国家生日习俗的差异,鼓励学生用英语简单描述,如 “In China, people often eat long-life noodles on birthdays. But in Western countries, people usually blow out the candles and make a wish.” 等。2. 情感教育o 让学生想一想自己过生日时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和身边的同学分享一下,体会生日带来的快乐以及其中蕴含的亲情、友情等情感。(五)Summary and Homework(5 分钟)1. Summaryo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和句型,强化记忆。2. Homeworko 让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喜欢生日的原因,至少说出三条,并用手机记录下来,下节课带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o 画一幅自己理想中的生日派对的画,并尝试用英语在画上标注出相关的物品,如蛋糕、礼物等。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通过情景创设、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要注重文化拓展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拓宽文化视野,体会到生日背后的情感意义。Project 1一、教学目标(一)语言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如文具类单词(pencil, pen, ruler, eraser 等)、颜色类单词(red, blue, green, yellow 等)进行简单的描述和交流。2. 能运用所学句型 “This is my...” “I like...” 介绍自己的物品及表达喜好。(二)文化意识目标了解不同国家对于文具使用和喜好的一些简单文化差异(可简单提及,如某些国家学生常用的文具款式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三)思维品质目标1.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鼓励学生在展示环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其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四)学习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复习、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能力。2. 引导学生学会在项目活动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句型,并能在项目活动中准确运用。2. 组织学生顺利完成 Project 1 的各项任务,如制作自己的文具小画册并进行介绍。(二)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文具画册时,能够用较为连贯、有条理的英语进行表达,体现一定的逻辑性。2. 如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制作文具小画册和介绍画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情景教学法:创设与文具相关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本单元单词、句型的图片及音频等资料。2. 制作文具小画册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提前分发给各小组。3. 奖励用的小贴纸或小星星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1. 播放一段有关文具的动画视频片段(可以是文具们在学校里玩耍、互动的有趣场景),视频中出现本单元所学的各种文具及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引导:“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 “What colors are the stationery ” 让学生用英语简单回答,回顾所学单词和颜色。(二)知识回顾(10 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图片(文具类和颜色类),带领学生一起快速认读,进行单词复习。2. 教师通过与一名学生的互动对话示范,复习句型 “This is my...” “I like...”。例如:Teacher: Look! This is my pen. It’s black. I like it very much. What about you Student: This is my eraser. It’s white. I like it.然后让学生两两一组,用自己的文具进行类似的对话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及时反馈。(三)项目任务介绍(5 分钟)1. 教师展示一本提前制作好的文具小画册范例,向学生介绍 Project 1 的任务内容:“Today, we are going to make our own stationery picture albums. First, we will use the materials to make pictures of our favorite stationery. Then, we will introduce our albums to our classmates.”(今天,我们要制作自己的文具小画册。首先,我们要用这些材料制作我们最喜欢的文具的图片。然后,我们要向同学们介绍我们的画册。)2. 向学生详细说明制作画册的步骤和要求,比如画册的大小、每页要包含的内容(文具图片、颜色描述、简单的喜好表达等),以及介绍画册时要用到的句型等。(四)小组合作制作画册(15 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分发制作画册所需的材料。2. 各小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任务要求开始制作文具小画册。o 学生们可以先讨论确定要制作的文具种类和颜色搭配,然后动手裁剪、绘画、粘贴等,制作出精美的文具图片放在画册里。o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如 “This is my favorite pencil. I want to make it red.” 等,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英语知识。(五)画册展示与介绍(10 分钟)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并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文具小画册。2. 代表要按照要求,用英语清晰、连贯地介绍画册里的文具,例如:“This is our stationery picture album. Look! This is a blue pen. I like it very much. And this is a green eraser. It’s so cute. We made all these pictures by ourselves.”3. 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在展示结束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提问或评价,如 “How did you make this picture ” “I like your album very much.” 等,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互动交流能力。(六)评价与总结(5 分钟)1.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从画册的制作精美程度、英语介绍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小组合作的默契程度等方面给予点评,并为表现优秀的小组颁发小贴纸或小星星作为奖励。2.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和运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积极参与类似的项目活动,提高英语综合能力。(七)作业布置(5 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制作的文具小画册。2. 请学生思考一下,如果要制作一本关于动物的画册,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下节课可以和同学们分享。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能够较好地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英语知识。然而,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学生,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有所收获。Project 2一、教学目标1. 语言能力目标o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如颜色类词汇(red, blue, green, yellow 等)、文具类词汇(pen, pencil, ruler, eraser 等)以及相关句型(What color is it It’s... )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和描述物品。o 能够正确朗读和书写重点单词与句型,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2. 文化意识目标o 通过介绍不同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如在中国红色常代表喜庆、吉祥,而在西方红色有时可能有危险等含义。3. 思维品质目标o 鼓励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如设计自己喜欢的文具并描述其颜色等,培养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o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合作交流能力。4. 学习能力目标o 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收集、整理与项目主题相关的资料,如查找不同颜色的文具图片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o 通过项目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o 巩固和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颜色类、文具类词汇及相关句型。o 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如制作文具海报并进行展示介绍。2. 教学难点o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使他们能够在项目活动中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文具及描述内容。o 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项目活动中,并且在展示环节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3. 情景教学法:创设与项目相关的情景,如文具店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与颜色、文具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 制作文具海报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3. 奖励用的小贴纸或小星星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o 播放一段关于文具店的视频,视频中有各种颜色的文具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所看到的文具和颜色。o 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What color are they 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英语词汇和句型进行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项目主题 —— 制作文具海报。2. 知识回顾(10 分钟)o 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所学的颜色类词汇和文具类词汇的图片,让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o 教师与个别学生进行对话互动,运用句型 What color is it It’s... 对图片中的文具进行颜色询问和回答,起到示范作用,然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类似的对话练习。3. 项目任务布置与讲解(10 分钟)o 明确项目任务:学生分组制作一张文具海报,海报上要包含至少五种不同的文具,并且要清楚地标出每种文具的颜色,最后要能够用英语对海报进行介绍。o 讲解制作步骤: 第一步:小组讨论确定要在海报上展示的文具及颜色搭配,可以先在纸上画出草图。 第二步:根据草图,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文具的形状,并将其粘贴在大的海报纸上。 第三步:用画笔在文具旁边写出对应的英文单词以及颜色的英文表述。 第四步:小组内练习用英语介绍海报,内容可以包括有哪些文具、它们的颜色是什么等。4. 小组合作制作海报(20 分钟)o 学生分组开始制作海报,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如纠正学生的单词拼写错误、指导文具形状的制作等。o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在海报设计上可以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使海报更加美观、有特色。5. 海报展示与介绍(10 分钟)o 每个小组轮流上台展示制作好的海报,并由一名代表用英语对海报进行介绍。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并可以在介绍结束后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o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从海报的制作质量、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创意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建议,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小贴纸或小星星等奖励。6. 总结与拓展(5 分钟)o 教师对本节课的项目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到的词汇、句型以及所展示出来的创意和合作精神。o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向家人介绍自己制作的文具海报,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设计一份文具海报,下节课可以带来和同学们分享。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o 在小组合作制作海报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制作和交流,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o 对学生在海报展示环节的英语表达、表现自信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记录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2. 终结性评价o 根据学生制作的海报质量、英语介绍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考量。通过以上教案的实施,可以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跨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