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40张PPT)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40张PPT)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指无限空间, “宙”指无限时间。——《 淮南子 · 原道训 》
1、“宇宙”是什么?
宇宙是所有空间、时间、物质等及其所产生的一切事物的统称,是物质的整体,是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最大研究对象。
一、地球在宇宙中
2.宇宙中的天体
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恒星、星云、行星、彗星、流星体等连同通过天文望远镜或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才能探测到的星际空间物质,统称为天体。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体积、质量庞大、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太阳系包括了八大行星,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属于其中之一。
小行星
类似行星,环绕恒星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绝大多数的地球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卫星
分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月球就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
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彗星
指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天体,呈无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雾状的独特外貌,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扫把星。哈雷彗星76年绕太阳一圈。
星云
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云雾状天体。
星云的密度小,体积和质量很大。一个普通星云的半径一般在10光年以上,质量至少相当于上千个太阳。
星系
星系是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银河系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宇宙尘埃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
3.天体系统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天体系统
级别划分
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在银河系中,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而银河系也只是茫茫宇宙的一小部分。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并以其强大的引力,约束其他天体按照一定的轨道绕着它运转。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八大行星
地球属于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一员;地球吸引月球围绕其运动,形成地月系
探究: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收集资料,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较,说一说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有哪些?
适宜的温度
大气
液态水
5.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1.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距日距离和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行星 距日距离 (以日地距离为1计算) 表面平均温度/℃
金星 0.72 >400
地球 1 15
火星 1.52 -63
地球与太阳距离不远不近,地球获得的热量较为适中。自转公转周期适当。
金星表面温度过高,火星表面温度过低,都不适宜人类生存。
同时由于温度适中,所以地球表面存在大量液态水。
2、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条件: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厚度、成分)
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名称 与太阳的距离 (×106千米) 赤道半径 (千米) 质量 体积 平均密度 (克/厘米3) 自转周期 (天) 公转周期 (年) 表面温度 (K) 已知卫星数
(个)
地球 149.60 6378.14 1.00 1.00 5.51 1.00 1.00 288 1
火星 227.90 3396.20 0.11 0.15 3.39 1.03 1.88 210 2
金星 108.20 6051.80 0.82 0.86 5.24 243.69 0.62 737 0
距离太阳不远不近
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
容易形成生命存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成为迄今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
金星
火星
地球
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太阳光照
适宜的温度
适合生物的大气
存在液态水
小结:地球是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1957年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苏联)
人造卫星的发射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开启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篇章。该卫星在轨工作了22天,于1958年1月4日再入大气层烧毁。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
1961年,苏联“东方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1969年,阿波罗
11号是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成功登
月的任务。
阿姆斯特朗和奥
尔德林成为了首
次踏上月球的人
类。
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加加林
1、世界探索太空历程
2、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开启了我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2、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神舟五号的历史性突破
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2003年 ”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英雄杨利伟
2007年 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的发射
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深空探测的新阶段。
2、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2016年 建成世上最大的单口经射电望眼镜——”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的建成
2016年,我国在贵州平塘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为天文观测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2、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2021年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
2021年,我国“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火星软着陆的国家。
2、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2022年 ”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行
2022年,我国成功建成并全面运行“天宫”空间站,成为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的又一重要太空基地,为未来深空探索奠定了基础。
2、我国探索太空的成就
火星探测工程
月球探测工程
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进程
(1)太空探索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3)太空探索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太空探索的意义
C
A
随堂练习
C
B
随堂练习
A
D
随堂练习
D
D
D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