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水一中2024-2025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由氨基和羧基组成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的结构是C. 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 、H、O、N四种元素D. 人体所需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2.下面关于氨基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B.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 全部氨基酸的种类共约有20种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膜有保护作用B.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 细胞膜都含有磷脂、蛋白质、胆固醇、少量糖类D. 细胞膜都能够完成信息交流的功能4.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③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 ④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⑤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 ⑥对O2的运输 ⑦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A. 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C. ①④⑤⑥D. ①②④⑤⑦5.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家用红、绿两种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与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再将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最终发现细胞膜上红、绿荧光染料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大C. 细胞膜的流动性决定了大部分的物质能够自由地通过细胞膜D.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透过、膜内外信息的传递等非常重要6.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 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 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7.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 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 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 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B. 有些酶和相应的化学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C. 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都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D. 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9.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实验②B. 实验①C. 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 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10.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 ⑤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可反复利用A. ①④B. ②③C. ④⑤D. ②⑤11.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B. 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C. 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D. 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1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C. H7N9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D.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13.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若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蛋白质 ④脂肪A. 只有①B. ①和②C. ①和③D. ②、③和④14.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15.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 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B. 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C. 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16.小鼠细胞和人细胞在适宜环境下能够融合,这一事实说明(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 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17.下列能够反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不能吸收蛋白质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 ⑤细胞融合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④⑤D. ③④⑤18.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C. 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1~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19.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 脂肪的切片鉴定法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 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 在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20.图示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是( )A. 载体数量、氧气浓度、光照条件B. 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C. 光照条件、氧气浓度、温度变化D. 氧气浓度、光照条件、载体数量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黏附在细胞膜上的特殊气味受体上;人体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如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代表________分子,C代表________。(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________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3)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2分)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密闭容器中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密闭的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经消毒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并放置到20%恒温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3)乙装置用来测定发芽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另一种气体的变化,则乙装置锥形瓶的小烧杯内放入________________。(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右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左移动量)为Y,则装置中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________。(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对甲装置引起的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丙装置锥形瓶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内放置_______________,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23.(10分)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发生的相关细胞变化,请回答:(1)上图涉及的细胞生命历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一人体内,上述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的原因是:同一生物体内所有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经___________(填“有丝”或“减数”)分裂产生。(3)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结构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多选)。A.核膜内折 B.染色质收缩 C.染色质染色加深(4)若将肝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5)下图为上面图示过程中的相关模式图(以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24.(8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天水一中2024-2025年高一11月月考检测卷生 物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关于生物体内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氨基酸由氨基和羧基组成B.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的结构是C. 每种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C 、H、O、N四种元素D. 人体所需氨基酸都能在人体内合成【答案】B2.下面关于氨基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是由氨基和羧基组成的B.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C. 全部氨基酸的种类共约有20种D.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答案】D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膜有保护作用B. 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 细胞膜都含有磷脂、蛋白质、胆固醇、少量糖类D. 细胞膜都能够完成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C4.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它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③红细胞膜上的血型决定 ④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⑤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侵入物 ⑥对O2的运输 ⑦使细胞与周围环境分开A. 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C. ①④⑤⑥D. ①②④⑤⑦【答案】B5.下列关于细胞膜流动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科学家用红、绿两种颜色的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人与小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然后再将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最终发现细胞膜上红、绿荧光染料均匀分布,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膜的流动性越大C. 细胞膜的流动性决定了大部分的物质能够自由地通过细胞膜D.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物质的透过、膜内外信息的传递等非常重要【答案】C6.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 病毒无细胞结构,故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 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答案】C7.关于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装置是实验组,乙装置是对照组B. H2O2溶液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 乙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比甲试管快D. 两支试管中H2O2溶液的体积应相同【答案】A8.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B. 有些酶和相应的化学试剂作用呈现紫色反应C. 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都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D. 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答案】C9.为了探究口腔的分泌液中是否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在37 ℃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实验②B. 实验①C. 实验①、实验②都能D. 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答案】A10.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最根本的原因是( )①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 ②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③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④降低了反应物分子的自由能 ⑤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不变化,可反复利用A. ①④B. ②③C. ④⑤D. ②⑤【答案】D11.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B. 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C. 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D. 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答案】D12.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B.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C. H7N9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D. 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答案】C13.现提供新配制的斐林试剂甲液(0.1 g/mL NaOH溶液)、乙液(0.05 g/mL CuSO4溶液)、蒸馏水,若充分利用上述试剂及必需的实验用具,能鉴别出下列哪些物质( )①葡萄糖 ②蔗糖 ③蛋白质 ④脂肪A. 只有①B. ①和②C. ①和③D. ②、③和④【答案】C14.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答案】C15.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A. 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B. 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C. 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答案】C16.小鼠细胞和人细胞在适宜环境下能够融合,这一事实说明(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 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答案】A17.下列能够反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①白细胞吞噬病菌 ②不能吸收蛋白质 ③变形虫的变形运动 ④水分子能自由进出细胞 ⑤细胞融合A. ①②③B. ①③⑤C. ①④⑤D. ③④⑤【答案】B18.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C. 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时,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橙黄色,于是滴1~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料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答案】D19.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B. 脂肪的切片鉴定法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色的脂肪颗粒C. 鉴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 在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脂肪的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洗去实验材料上的浮色【答案】C20.图示表示植物根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纵坐标表示吸收的速率,横坐标表示某个条件,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则a、b、c三幅图的横坐标分别表示的是( )A. 载体数量、氧气浓度、光照条件B. 温度变化、载体数量、氧气浓度C. 光照条件、氧气浓度、温度变化D. 氧气浓度、光照条件、载体数量【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0分)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黏附在细胞膜上的特殊气味受体上;人体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如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代表________分子,C代表________。(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 ]________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3)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 多糖 (2)A 气味受体 (3)磷脂双分子层22.(12分) 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密闭容器中发芽的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密闭的锥形瓶内放入一盛有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经消毒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并放置到20%恒温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的呼吸作用,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3)乙装置用来测定发芽小麦种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另一种气体的变化,则乙装置锥形瓶的小烧杯内放入________________。(4)若甲装置测出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右移动量)为X,乙装置测得的实验数据(墨水滴向左移动量)为Y,则装置中种子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________。(5)为了纠正环境因素对甲装置引起的误差,必须另设丙装置进行校正。则丙装置锥形瓶中放置__________________,小烧杯内放置_______________,其他处理与实验组完全相同。【答案】(1)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增大吸收CO2的能力 (2)O2 (3)同体积的清水 (4)X∶3Y (5)与甲组等量的经消毒的死种子 与甲组等量的NaOH溶液23.(10分)如图所示为人体内发生的相关细胞变化,请回答:(1)上图涉及的细胞生命历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一人体内,上述细胞遗传物质相同的原因是:同一生物体内所有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经___________(填“有丝”或“减数”)分裂产生。(3)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结构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___(多选)。A.核膜内折 B.染色质收缩 C.染色质染色加深(4)若将肝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5)下图为上面图示过程中的相关模式图(以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有丝 A、B、C 差速离心法 ②、④24.(8分)回答下列问题:(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2)植物的叶面积与产量关系密切,叶面积系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总和)与植物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干物质积累速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叶面积系数小于a时,随叶面积系数增加,群体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速率均_______。当叶面积系数超过b时,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常,与阳生植物相比,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高”或“低”)。【答案】类囊体膜 蓝紫光和红光 增加 群体光合速率不变,但群体呼吸速率仍在增加,故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降低 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天水高1生物.docx (原卷)天水高1生物.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