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调研考试
思想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C
2. B
3.D
4. A
5. B
6. B
7. D
8. B
9. C
10. C
11. C
12. A
13. B
14. A
15. A
16.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们根据生产力的条件生产出了生产关系,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手推磨、蒸汽磨分别代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两者分别决定了封建主、工业资本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印证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
18.
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在革命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19.
在实现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举全国之力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依靠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20.
(1)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发扬斗争精神,凝聚人民的实践伟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示例:青年一代应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顽强拼搏,勇于砥砺奋斗;刻苦学习,锤炼品德修为,历练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篇章。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调研考试
思想政治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果有人看到逃跑的奴隶,有义务将其“物归原主”;如果奴隶逃跑、毁坏作物或反抗,他们会被施以鞭笞、剁脚、火刑等各种酷刑。即便如此,马克思却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棉花,没有棉花现代工业就不可设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奴隶被视为奴隶主的私人财产,没有人身自由
③奴隶有一定的劳动自主权,但必须依附于奴隶主
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哥达纲领》指出:“在现代社会,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来说,其它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这一论述( )
①强调工人阶级只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才能摆脱被剥削的地位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经济独立性和社会不平等
③把农民视为“反动的一帮”,否认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
④认为工人阶级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摆脱贫困和奴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下列语句是对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描述:
①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②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③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具爱尔兰工人的尸首
④有巢氏,始衣皮
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对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③-②-①-④ B. ③-②-④-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
4. 欧文认为,对于人性的正确认识将消除人间的一切仇恨和愤怒,只有进行完善的道德教育,改善人们的理性,才能保证有好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才能最终实现理想的社会。傅立叶一直幻想用和平的方式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希望得到有钱人和社会名流的支持。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从道德角度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依据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等普遍原则,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突破重重迷雾,正确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发现了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1919年,五四运动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21年,一个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式宣告成立,带领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逐步走向复兴和辉煌。由此可见( )
①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的准备
②五四运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七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十月革命以后一个带世界性的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②推翻了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消灭了一切剥削制度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第一次实现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据统计,1952年和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如下表所示:
经济成分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 7.1%
由表中信息可知,我国在过渡时期( )
①逐步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资本主义经济展现出较好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③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人才,科学技术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可见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
①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创造性地建立健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
③增强了国家实力,有力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实现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第一次结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对这一论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社会制度,能够打破落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
B. 通过改革能够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部分
C. 改革与革命在根本性质上一致,两者并无区别
D.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 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党中央集中统揽,全国大协作,集举国之力推进航天科技创新,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这表明( )
①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政治保证
③文化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文化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毛泽东提出,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此,新时代我国推进文化建设必须( )
①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②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③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④高度警惕、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史典籍中蕴含大量朴素的矛盾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古文“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阐述和分析新时代我国处理和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方略,增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矛盾观的深刻性。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注重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②能为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
④坚持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任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习近平指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不忘老祖宗,始终走正道、善于闯新路,让理论之树常青、事业之树常青。这表明在新时代必须( )
①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勇于创新,敢于否定一切传统思维和发展模式
③在伟大的社会革命中不断开创新局面
④把理论创新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好制度,是能够有效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下列分析能够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
①该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②该制度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有利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③该制度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能确保国家各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④该制度的实行消除了民族差异,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自觉的历史主动精神,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大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有利于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 )
①回答了时代之问,是契合实践所需的科学理论
②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部分
④拓展了生产力构成的基本要素,丰富了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这份减贫事业的“中国答卷”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下生动注脚。这说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用于各国国情,能造福人类社会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伟大实践,能引领时代发展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超越条件制约,能激励人民奋勇前行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凝聚奋斗伟力,能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认为,人们在生产桌子、棉布的同时,也根据生产力的条件生产出了生产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孜孜不倦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但终究没有逃脱失败的命运。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经过28年浴血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奋战在扶贫一线。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党中央果断决策和科学部署,全国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坚守防疫前线……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我们把握制度优势带来的机遇,运用制度优势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如何彰显我国制度优势的。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擘画蓝图、接续探索、矢志奋斗。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转变”,到党的八大的“两步走”、党的十三大的“三步走”、党的十五大的“新三步走”,再到党的十九大“两步走”,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进行顶层设计,作出深化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分阶段分步骤实现了从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1)结合材料和党的奋斗历程,谈谈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
(2)2024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请以此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150-2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