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二课时防御自然灾害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学习目标1、能够了解防御避险小知识以及防御避险举措;2、进一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与习惯。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自救、 自护能力。欣赏视频防灾避险演练分享发言你有经历过防灾避险演练吗?你觉得为什么要组织这样的演练?通过防灾避险演练使我们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其带来的损失。小 贴 士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测一测:你有避险意识吗?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错误。当雷雨交加时,在大树下避雨容易遭到雷击,因此我们不能在大树下避雨。错误。当山区山洪、泥石流的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不能选择在山谷扎营,在山谷扎营可能会被山洪、泥石流冲走或被石头等砸伤。要在山洪、泥石流不能经过处扎营。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你还想要了解哪些相关的防灾避险知识呢?请你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看看班级里面有哪位“防灾避险小达人”能为你解除疑惑吧!防灾避险小达人自 然 灾 害 防 范 常 识·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自 然 灾 害 防 范 常 识·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市·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扣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自 然 灾 害 防 范 常 识地震来袭躲在阳台、跳楼、乘电梯逃生的方法都是不可取的,而且很危险。地震逃生有方法1.我们可以躲在结实的床、桌子下面,或是承重墙墙角、厨房、卫 生间等空间比较小的地方。2.要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异物砸伤。3.如果家住高层,不能及时撤离,要迅速就近躲避。4.地震时一定要冷静,不要到处乱跑,以免耽误最佳逃生时机。地震活命三角区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1.疏散集合地点都是空旷的操场。2.逃生图可以指挥大家按照逃生路线有序逃生。3.逃生图里标注的逃生路线,可以让我们用最近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逃生。商场、酒店、医院等场所都会有逃生图。当我们去这些地方时,为了自身安全,一定要先了解所处环境及逃生路线,确认安全出口所在位置,以备不时之需。避险意识存心间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通过对这些防灾避险小知识的细心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应对灾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灾情发生前即使撤离。那么,如何才能够提前知晓这些消息呢?张衡——地动仪预警系统2007年6月1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对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了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欣赏视频快速了解暴雨预警信号,及不同级别预警的应对方法!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小 贴 士防护林作用是改善风沙危害等修建防洪堤坝防止洪水泛滥面对自然灾害,人们不断探寻科学、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从而提高抗灾能力。海天一体监测网汽车弹簧减震器——减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救火“机器人”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毁损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护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物料等。1. 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 )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 )、( )、( )和( ),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2.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 )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危害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一)填空题5月12日(二)判断题1. 台风多发于秋冬季节。( )2. 雷电交加时,我们可以在大树下避雨。( )3. 滑坡、泥石流多发于山区。( )4.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空旷的地方。( )5. 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6.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海洋、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 )XX√√√√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