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化学试题2024.1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选择题) 1~3页,第Ⅱ卷(非选择题) 4~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留。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u64 I127 Pb 207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1.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B. 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 、Hg 可用Na S 溶液作沉淀剂C. 能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塑料代替聚乙烯可预防“白色污染”D. 晶体X射线衍射图经过计算可获得晶胞结构的有关信息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单质钾与水反应:B. 用KSCN溶液检验C. 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3. 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32g S 中含有的硫原子数目为NAB. 标准状况下, 的分子数目为0.1NAC. 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质量增加6.4g,则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D. 常温下, 1LpH=9的CH 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 数目为一诊·化学 第1页 共6页4. 实验是探究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装置、实验操作与目的均正确的是选项 A B C D装置操作与目的 用KMnO 标准液滴定 Na SO 溶液 用于实验室制备C H 用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用于 NH 的尾气吸收5.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Z可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其中一种分子为V形3原子分子; Y、Z为同周期相邻元素,基态W原子核外p能级电子数比s能级电子数多4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单质沸点: Z>X B. 第一电离能: Y>WC. 简单氢化物的键角:W>Z D. 简单离子半径: Y>Z6. 由物质Ⅰ经两步转化可制得抗凝血剂药物Ⅲ。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I的名称是邻羟基苯甲酸 B. 1molⅡ发生水解, 最多可消耗3mol NaOHC. Ⅲ的分子式为 C H O D. 可用 Br 的CCl 溶液检验III中是否含有I7. 中国科学院福建研究所制备了一种新型铋基ZMOF( Bi-ZMOF)材料,将其用做 电池的电极,可提高电池放电效率,电池结构如图所示,双极膜中H O 解离的 H 和OH 在电场作用下向两极移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锌电极的电势高于 Bi-ZMOF 电极的电势B.放电时, 每消耗0.2mol Zn, 双极膜内解离3.6g H OC. Bi-ZMOF 电极的反应式为:(D. Bi-ZMOF 电极具有吸附CO ,并催化CO 转化为HCOOH的作用8.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向 CuSO 浓溶液中滴加浓HCl至过量, 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 [Cu(H O) ] 转化为[CuCl ] B 相同温度下,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 NaF 和NaNO 溶液pH,NaF溶液的pH约为8, NaNO 溶液的pH约为9 相同温度下, K (HF)C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H SO , 加热, 然后再加入新制的 Cu(OH) 悬浊液, 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或其水解产物无还原性D 在浓度均为0.001mol/L的Na CO 溶液和Na SO 溶液各 1mL 中, 分别滴加1滴0.01mol/L的CaCl 溶液,只有 Na CO 溶液中产生沉淀 常温下, Ksp(CaSO )< Kap(CaCO )一诊·化学 第2页 共6页9. 灰锡与金刚石的晶体类型相同,其晶胞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一个灰锡晶胞中含有8个 Sn原子B. 灰锡属于共价晶体,其熔点低于金刚石C. 若 Sn-Sn键的键长为a pm, 则晶胞参数为D. 灰锡中每个 Sn原子周围与它距离最近的 Sn原子有4个10.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将钙钛矿晶格作为电催化的活性位点平台,用于氧还原选择性合成H O ,其电化学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B. H 由a极区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 b极区C. 相同条件下,消耗的O 与生成的O 体积比为1:1D. 该电解池的总反应为11. 赤血盐{K [ Fe(CN) ]}可用于检验Fe ,也可用于蓝图印刷术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负性: C>N>K> FeB. K 核外有9种不同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C. Fe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 4s D. 4种元素分布在元素周期表的s、p、ds区12. 在加热条件下,利用金属 Pd催化甲醇羰基化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过程中涉及 Pd-H、Pd-O 键的形成和断裂B.2-甲基-2-丙醇也能发生该条件下的羰基化反应C. 该过程的总反应为:D. 若将CH OH换为CD OH, 则得到羰基化产物为DCDO13. 胍的结构如图所示,其衍生物可作为肠道消炎药。胍得到质子后转化为具有平面结构的胍阳离子[C(NH )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胍为非极性分子且难溶于水 B. 胍分子中最多有4个原子共平面C. 1个胍阳离子中有9个σ键 D. 胍阳离子中 N的杂化类型为 sp 14. 常温下将 NaOH 溶液分别滴加到等浓度的二氯乙酸( 和一氯乙酸(CH ClCOOH)溶液中, 两溶液中 pH与微粒浓度比值的对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Ⅰ表示pH与的变化关系的数量级为10- C. 浓度均为 0.1mol/L 的CH ClCOOH与( 混合溶液中,D. 在pH均为3的两种酸的溶液中,曲线Ⅰ对应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更大一诊·化学 第3页 共6页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指示区域内作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15~18题,共4题。)15.(14分)连二硫酸锰晶体( 呈红色,可用于蔬菜、水果等保鲜。受热易分解为 和SO 。实验室中可利用饱和SO 水溶液与 MnO 反应制备连二硫酸锰,同时有 生成,其制备装置和具体步骤如下:Ⅰ. 在 B 的三口烧瓶中盛装适量 MnO 和400mL蒸馏水, 控制温度在7℃以下, 将A 中产生的SO 通入B中,反应过程中保持C中管口有少量气泡持续冒出。Ⅱ. 待烧瓶中 MnO 全部反应完,反应液呈透明粉红色时,停止通 SO 。Ⅲ. 将装置C换为减压装置,一段时间后将B中的溶液转移至烧杯中。Ⅳ.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连二硫酸钡溶液,搅拌,静置,过滤。V. 对滤液进行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得 MnS O ·4H O。回答下列问题:(1) 步骤Ⅰ对 B 中烧瓶可采取的控温方式是 。(2) C装置中 NaOH溶液的作用是 ;保持C中有少量气泡持续冒出的目的是 。(3) 有同学指出装置A、B之间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的措施是 。(4) 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MnO_{2}+SO_{2}=Mn^{2+}+SO_{4}^{2-}、 。(5) 步骤Ⅲ中进行减压操作的目的是 。(6)步骤Ⅳ中加入连二硫酸钡溶液的作用是 ,过滤出的滤渣是 。16.(14分)铅铋渣(含Pb、Bi、Ag、Cu、Zn等元素)中的金属元素在电池、半导体、超导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一种分离回收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②当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时,可认为该金属离子沉淀完全一诊·化学 第4页.共6页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过程中需要适当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其原因是 。(2) “沉降1”中, 当 刚沉淀完全时,若溶液中( 则溶液中 与 的离子积 (选填“>”、 “<”或“=” ) 。(3) “滤渣2”的化学式为 。(4)“还原”步骤中产生的混合气体X具有刺激性气味,写出该步骤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5)“水解沉铋”中, Bi 水解为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该过程后期会加入一定量的氨水,其目的是 。(6) 为方便后续处理和回收利用,“置换”所用试剂Y 最好是 (填化学式)。(7)“滤渣1”可用于制备碘化铅,碘化铅的晶胞结构和晶胞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铅离子,“●”代表碘离子。已知晶胞的底面边长为a pm,高为b p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计算碘化铅的密度 (列出计算式即可,不必化简)。17.(15分)丙烯 是合成高聚物的重要原料。由丙烷生产丙烯有以下两种方法。【方法Ⅰ】丙烷直接脱氢制丙烯反应Ⅰ: 1回答下列问题:(1) 反应Ⅰ在 (选填“高温”或“低温”) 条件下能自发进行。(2)为提高丙烯的产率,设计了一种管状反应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图中选择性透过膜透过的一种产物分子X是 ,该反应器能提高丙烯产率的原因是 。(3) 以下是在某催化剂上丙烷脱氢的反应历程图(*表示吸附在催化剂上,TS 表示过渡态):研究表明C—H键的断裂是反应中的速控步骤(速率最慢的基元反应) ,实验测得用 和 (注: D是氘, 键能: 进行反应的速率近似相等。据此可知,上述反应历程图中速控步骤基元反应的方程式为 。图中对应的能量: 是 (选填①或②) , 是 (选填③或④) 。【方法Ⅱ】( 氧化丙烷脱氢制丙烯除发生反应Ⅰ外,投入( 还会发生反应Ⅱ:一诊·化学 第5页 共6页(4) 已知:则计算反应Ⅱ的(5) 在压强为 PkPa条件下, 右图分别是1m ol丙烷单独投料和丙烷、CO 各1m ol一起投料时,丙烷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温度为900K时,由图计算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 ; 900K投入CO 时, 发生反应Ⅰ和Ⅱ,计算CO 的平衡转化率( (保留一位小数)。18.(15分)Lumiracoxib(有机物G) 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试剂, 可按如下方法进行合成:回答下列问题:(1) 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B的结构简式为 。(2)由D生成E分两步进行,第ii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NH(CH ) 可溶于THF 。一是因为二者结构相似,二是因为 .(4) X是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同分异构体,则X的结构简式为 。①含有苯环,且苯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 ②与D的官能团相同; ③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且手性碳上未连接氢原子。(5) 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为 ; 合成路线中设计了D→E和F→G两步,目的是保护-COOH,否则D直接合成G可能有副产物,预测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6) 根据以上信息,设计以、和NH(CH ) /THF为原料合成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一诊·化学 第6页 共6页泸州市高2022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化学试题答案一. 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选项 A A B A D B D A C A B B C A二. 非选择题15.(1) 冰水浴(2) 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防止B 中的溶液倒吸进入A装置。(3) 在A、B之间加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5) 降低溶液的沸点, 防止MnS2O6·4H2O 受热分解。(6) 除去溶液中的MnSO4; BaSO4。16.(1) 避免硝酸挥发过快(或反应过于剧烈难以控制等合理答案)(2) < (3) BiONO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5) 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加入氨水目的:中和水解产生的H+,促进Bi 白的水解反应正向进行(6) Zn (7)17.(1) 高温。(2) 产物分子X:H 提高丙烯产率原因:氢气透过选择性透过膜被移出反应体系,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丙烯的产率。(3) 速控步骤基元反应方程式:TS 对应的序号: ②。 对应的序号:④(5) 单独投料时 Kp.1.445PkPa; CO2 的平衡转化率: 18.0%18. (1) 羧基; BrCH2COOHH(3) NH (CH3)2与THF之间能形成氢键(4)CN-C (CH3)-(COOH) (5)取代反应;双击打开原卷扫描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