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天人合一古园林》课件(共24张PPT) 岭南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天人合一古园林》课件(共24张PPT) 岭南美版 (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结晶,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经济和哲学思想。
导入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
天人合一的古园林
第 10 课
感知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的生态,人文与意韵之美。
导入
欣赏与探索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生动反映,亭台楼阁隐于湖光山色,“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就了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的奇观。
古园林通常由建筑、山水、植物等多种元素组成,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布局,创造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富有艺术美感的空间。
欣赏与评述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卅六鸳鸯馆。
整个环境自然生态的野趣十分突出,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拙政园
活动一
中国四大园林
1.颐和园
2.承德避暑山庄
3.留园
4.拙政园
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
留 园
除主体建筑五座窨子屋外,还有两栋木质吊脚楼、一栋木晒楼、一座花园、一块大草坪、两条直而宽阔的青石板走廊,围墙将这些圈在其中。 它有着许多苏州园林的元素,可又大气、庄重。
大门之外是喧闹的街巷,大门之内是经营、生产、生活的混合世界,这是典型的居家别墅。它"远离闹市,群屋四周开阔,不与其他窨子屋共墙相连"。
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欣赏与评述
欣赏颐和园,尝试描述它的美感。
评述
1.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统一。
2.建筑与自然的完美
结合。
3.文化与艺术的深厚
底蕴以及历史与现
代的交融等方面。
欣赏与评述
欣赏承德避暑山庄,尝试描述它的美感。
评述
1.自然景观与人文建
筑的完美结合。
2.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和世界文化遗产
的独特地位。
欣赏与评述
欣赏留园,尝试描述它的美感。
评述
1.精妙的建筑艺术和
丰富的自然景观。
2.深厚的文化内涵和
历史积淀。
欣赏与评述
欣赏拙政园,尝试描述它的美感。
评述
1.精美的建筑艺术和
秀美的自然景色。
2.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和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传承与发扬。
欣赏与评述
通过欣赏中国四大园林,我们感知到什么是园林吗?
思考
欣赏与评述
园林: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理论塑造地形或叠山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路径及建筑物等所形成的优美环境和游憩境域。
知识卡


植物
建筑
廊桥
题咏
路径
欣赏与评述
什么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天人合一”设计理念?
思考
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
欣赏与评述
中国传统园林设计如何反映“天人合一”的理念?
思考
1.巧妙的选址、布局
2.植物配置
3.建筑与自然的融合4.水体设计
1.园林在选址和布局
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例如,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绕,这样的布局不仅符合自然景观的特点,还能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
2.植物配置
植物在园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主景可形成优美的景观,还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和山石。通过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创造出四季分明、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在园中感受到自然的韵律和变化。
3.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建筑常常依山傍水而建,或者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4.水体设计
如池塘、溪流、瀑布等,能够创造出动态的自然景观。这些水体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能够调节气温、增加湿度,改善微气候。
欣赏与评述
园林构景
知识卡
中国传统园林擅长运用不同构景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独有特性。
也叫抑景,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指的是遮住破坏景观的事物,或者暂时遮住应当马上出现的景物。这是古典园林艺术的一个规律,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障景
园林中,登上楼阁的感觉,与转身上亭榭再观前度楼阁的感觉,大有不同。这无非是说从甲到乙,与从乙到甲的游览感觉,将大为不同。亭、台、楼、阁、榭,与堂、山、桥、树木乃至花卉,都可为对景。
对景
园林构景手法:
1.抑景(障景)
2.对景 3.框景
4.借景 5.漏景
6.添景 7.夹景
8.透景 9.分景
欣赏与评述
园林构景
知识卡
中国传统园林擅长运用不同构景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独有特性。
利用门洞、窗框等将一定范围内景致框住,取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美景在内。就好似相机的取景框,这些园林的景框框住的,是远方景致的春夏秋冬四季胜境。
框景
借景有远借、邻借、抑借、俯借、应时借之分。借景的存在,是因为园林的空间有限。大到皇家园林,小到私家园林,大到动辄百顷之地,小到数亩之园,它们的土地空间都是有限的。借景的妙处,在于从横向或纵向的景色布置上打主意,让游人能扩展视野和联想,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借景
园林构景手法:
1.抑景(障景)
2.对景 3.框景
4.借景 5.漏景
6.添景 7.夹景
8.透景 9.分景
欣赏与评述
园林构景
知识卡
中国传统园林擅长运用不同构景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独有特性。
常常与游廊上的漏窗相关联。园林的围墙或游廊的墙上,常常设漏窗,雕刻出各种几何图形或是常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漏窗间有窗隙,“漏出”园外、墙外的各种美景,就是漏景。
漏景
有时为了避免景物过于单薄,造园者总会采取添景的方式增加近景或过渡景观,取花木,取乔木,都是一种添景的方式。
添景
园林构景手法:
1.抑景(障景)
2.对景 3.框景
4.借景 5.漏景
6.添景 7.夹景
8.透景 9.分景
欣赏与评述
园林构景
知识卡
中国传统园林擅长运用不同构景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空间的独有特性。
若风景在远方,如山,如塔,如桥,造园者就需注意观景处的视线两侧是否会单调。他们常常用小亭小轩或花木屏障添补视线两侧的位置,使得远方的风景更富有诗情画意。
夹景
透景是园林建筑常用的构景手段之一。美好的景物被高于游人视线的地物所遮挡,须开辟透景线,这种处理手法叫透景。
透景
园林构景手法:
1.抑景(障景)
2.对景 3.框景
4.借景 5.漏景
6.添景 7.夹景
8.透景 9.分景
分景常用于把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景虚虚实实,景色丰富多彩,空间变化多样。
分景
探索与交流
欣赏岭南四大名园。
活动二
1.可园(东莞)
2.清晖园(佛山)
3.梁园(佛山)
4.余荫山房(广州)
东莞可园以“小巧玲珑、设计精巧”著称,将住宅、庭院、书斋等艺术地揉合在一起。
建筑物分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园。主要建筑名可楼,底层大厅名可轩。楼阁为水磨青砖结构,红砖阶,缀以花台、花径、假山、水池,由环碧廊贯串,构成整体。轮廓幽美,构思巧妙,是保存较完整的岭南四大名园之一,具有岭南园林的代表性。
可园
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清晖园
其总体布局以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造团组景以大面积湖池及国内少见的水网池沼中造园,最具珠三角水乡园林特征,尤其是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
其中的四组园林群体因各自构思取向不同而风格各异,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园内精心构思的“草庐春意”、“枕湖消夏”、“群星秋色”、“寒香傲雪”等春夏秋冬四景俱全,各异其趣;
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石斋寄情”、“砚磨言志”、“幽居香兰”、“庄宅遗风’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园
余荫山房
以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汉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探索与交流
探究岭南园林有哪些艺术特色。
活动二
夹景
1.可园(东莞)
空间布局与建筑设计:空间布局独具匠心,巧妙地将建筑物、庭院和花园有机结合。建筑结构灵活多变,既体现了岭南地区的地域特色,又融合了传统园林的美学理念。例如,雏月池馆靠水而筑,门朝东,形如楼船舶岸,富有岭南水乡情趣;可亭则通过曲桥连接湖中心,成为欣赏湖光美景的理想之地。
景观设计与自然融合:景观设计注重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和地形特点进行设计。它借鉴了山水画的意境,运用石、水、植物等元素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例如,湛明桥横跨曲池,原是用麻石叠成,有上桥如野航之说,别有一番文人风雅情趣。
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集合体,更是一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场所。它通过建筑、景观和空间形态等多种方式表达了岭南文化的独特审美取向。例如,可轩是张敬修接待宾客之地,地板加工十分精细,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精致工艺;问花小院则通过文人意境的表达,展现了岭南园林的文化底蕴。
佛家意境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融入了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使其成为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艺术空间。例如,通过“芥子须弥”的手法,将微小的空间扩展为无限的意境,体现了佛家的宇宙观;同时,通过阴阳相生的布局,展现了道家的自然和谐理念。
可园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空间布局、精巧的景观设计、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刻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文化表达,都体现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探索与交流
探究岭南园林有哪些艺术特色。
活动二
夹景
2.清晖园(佛山)
建筑与园林艺术
布局特点:在庭园式布局上追求灵活多变,形成了园中有园、活而不乱、变中有序的特点。园内建筑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组合成风格各异的庭院,每个庭院都有各自的特点,绝不重复。
水木清华:园内水木清华,景致清雅优美,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等与亭台楼阁交互融合。
装饰艺术:园内有大量的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等艺术品。屋顶出檐不大,檐角不作上翘,没有繁复艳丽的色彩和雕塑。在山花、门楣、雀替、屋脊、格栅、漏窗等重点部位,运用灰塑、砖雕、陶瓷、铁艺等工艺增加装饰,丰富而不繁琐。
文化与历史内涵
文化融合:清晖园的艺术特色不仅体现在建筑和园林设计上,还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园内的许多名称、题字、对联、匾额都是建筑山水的点睛之笔,多数由官员、诗人、书法家题写,或提示景点意境,或引起景观联想,或抒发情感、托物言志。
历史遗迹:园内保存了许多历史遗迹,如船厅、碧溪草堂、澄漪亭、惜阴书屋、竹苑、斗洞、笔生花馆、归寄庐、红蕖书屋、凤来峰、读云轩、沐英涧、留芬阁等,这些景点造型构筑别具匠心,各具情态,灵巧雅致。
清晖园的艺术特色
其巧妙的布局、精美的装饰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更是一个展示岭南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文化内涵,清晖园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
探索与交流
探究岭南园林有哪些艺术特色。
活动二
夹景
3.梁园(佛山)
建筑布局与风格:布局别具一格,变化迭出,具有独特的个性。其造园手法既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自然环境、审美情趣和民俗风情密切相关,又沿袭了当地聚族而居的习俗。总体布局构思上匠心独运,宅第、祠堂及园林建筑展开,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园林造景:
梁园的园林造景追求自然典雅,集宅第、祠堂、园林、亭台于一体。园林空间采用岭南风格,造园组景不拘一格,各种平庭、山庭、水庭、石庭、水石庭等岭南特有的组景手段式式具备,变化迭出。园内精心构思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和展示文人园林特质的四景,将岭南古园林的多种文化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内涵:不仅是一个园林,更是文人雅士聚集的文化场所。园内建筑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充满了诗书画的文化内涵。
奇石与水体:以湖水萦回、奇石巧布著称岭南。园内建筑玲珑典雅,绿树成荫,点缀有形态各异的石质装饰。相传梁园奇石达四百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其中,群星草堂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石庭。它讲究一石成形、独石成景,在岭南私园中独树一帜。
书法与艺术收藏:珍藏着历代书家法贴,秀水、奇石、名贴并称“梁园三宝”。这些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珍品,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梁园的艺术特色
独特的建筑布局、精美的园林造景、丰富的文化内涵、珍贵的奇石和书法收藏,展现了清代岭南文人园林的艺术特色。
探索与交流
探究岭南园林有哪些艺术特色。
活动二
夹景
4.余荫山房(广州)
小巧玲珑、布局精细
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园内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展现了岭南园林的精致之美。
"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
设计采用了“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这种设计使得园内的亭台楼阁、轩榭山石、亭桥等景致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示,营造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效果。
丰富的雕刻艺术
园内的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作品丰富多彩,展示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赋予了园林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深柳堂的满洲窗、花鸟通花花罩、桃木扇格画橱和紫檀屏风等,都是著名的木雕珍品。
文化氛围浓厚
余荫山房不仅是一个园林,也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园内充满了诗联、佳作文采,体现了书香文雅的艺术特色。每一处建筑和景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中西合璧的风格
在设计上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之精华,并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风格。
余荫山房的艺术特色
余荫山房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瑰宝,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探索与交流
探究岭南园林有哪些艺术特色。
活动二
1.内收型与扩散型空间结合
园内的空间通常是围合封闭的内收型,但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视线组织上,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的扩散感。
2.建筑形式轻盈通透
建筑形式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建筑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的织绵。
3.中西兼容的文化特点
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4.注重自然与实用
崇尚自然,追求平实,不太重视人工制造的假山流水。选址通常远离闹市,将宅园融入大自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岭南园林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实用性的追求。
5.空间布局灵活多样
空间布局灵活多样,主要有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多种形式。这种布局方式使得园林空间既具有封闭感又具有开放感,增加了园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6.植物配置讲究
植物配置讲究,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由于岭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旺盛,因此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植物不仅美化了园林环境,还增添了园林的生机和活力。
7.水体处理独特
水体处理独特,通常采用挖地成池的方式,并且善于利用天然水体。水体的设计不仅考虑美观,还考虑到实用功能,如灌溉、观赏和娱乐等。
岭南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的东方美学,又融合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元素,展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课堂作业:
任选一组景观临摹。
表现与创造
活动三
案例一
案例二
欣赏与探索
评价与记录
1.我能感知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设计
理念和诗情画意的艺术最求。( )
2.我能从不同的园林景观赏析中,理解因
地制宜,叠山理水,巧于因借等造园手
法。( )
学业评价:
请在下面3个知识技能选项中打“√”或“X”。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