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导入一、导入同学们能说说,你都认识哪些中国英雄,他们有什么英雄事迹?画中有话 最可爱的人第 1 课了解和认识许多抗美援朝英雄,学习画作的构图配色等欣赏与探索新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当时的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周边国际环境可谓十分恶劣:1.中印“麦克马洪线”悬而未决;2.苏联在北方虎视眈眈;3.蒋政权在台湾图谋反攻大陆;4.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远东空军就出动飞机侵入中国。中国需要一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欣赏与探索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日,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对朝鲜实施大规模进攻,正式介入朝鲜战争,朝鲜半岛局势瞬间逆转。而就在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后不久,也就是在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一场不得不打的战役。这上百万的志愿军官兵,每一位都是抗美援朝的英雄,本节课我们将欣赏不同的美术画作,了解我们最可爱的人。欣赏与探索活动一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吗?黄继光1952年10月19日夜晚,在上甘岭战役的激烈交锋中,黄继光所在的第2营奉命发起对597.9高地的反击。在黎明前的40多分钟,面对敌人地堡机枪的狂暴扫射,黄继光奋不顾身,以胸膛堵住枪眼,英勇牺牲。欣赏与探索活动一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吗?杨根思朝鲜战争爆发时,杨根思跟随部队前往朝鲜,长津湖一役中,为了守住阵地,解救围困的同志。为了抵御美军的进攻,杨根思部队弹药几乎已经全部耗尽,人员伤亡惨重,身边的队友也一个个倒下,3连几乎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杨根思带着五公斤炸药包与多名美军同归于尽。欣赏与探索活动一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吗?邱少云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 ,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 ,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欣赏与探索解秀梅1951年11月30日下午,她在打柴归来途中遭遇敌机空袭。在生死攸关之际,她冒死救出了身负重伤的605团排长李永华,因此被授予一等功。她的英雄事迹成为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角色的灵感来源。唯一的一等功女战士活动一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吗?欣赏与探索王兆才在抗美援朝鸡雄山战斗中,王兆才率领一排战士,面对敌人的多次进攻,坚守阵地长达17个昼夜,个人击毙敌军50余人。中央军委批准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活动一你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吗?思考与评价美术欣赏四步法:1.描述:对作品的整体与细节进行初步观察。2.分析:分析艺术作品的要素及构成形式。3.解释: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4.评价:对作品整体进行赏析并综合评价。活动二:这些作品体现了什么精神,带给你什么感受?思考与评价1.描述:英雄杨根思抱起仅存的炸药包,冲向敌人。2.分析:突破常规的不平衡的构图方式,抓住了最具戏剧性冲突的场景,画面中倾斜的山坡呈现出强烈的动势,增强了人物奔跑时带来的冲击感。在写实风格中融入了夸张的手法,以彰显动感的形式和极具力度的笔触,再现了当时充满速度感和爆发力的一刻。3.解释:主要人物杨根思在画面的最高点,处于被仰视的位置;而乱作一团的敌军“沉积”在画面的右下方。在硝烟与战火弥漫的背景中,与杨根思平行的是画面中一小片较为清透的天空,这与人物高洁的精神世界形成内外呼应,也昭示着抗美援朝战争终究会迎来胜利的曙光。4.评价:在这条贯穿画面的斜线上,英雄个体与敌群、光亮映照的正面形象与角落中的敌军背影,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不朽的英雄杨根思》画面中倾斜的山坡呈现出强烈的动势,增强了人物奔跑时带来的冲击感。左上角刻画了英雄杨根思抱起仅存的炸药包,冲向敌人的瞬间与右下角慌忙逃跑,挤成一团的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欣赏与探索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为了掩护潜伏部队,指挥所命令炮兵对敌进行打击。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飞迸的火星溅落在他的左腿上,烧着了他的棉衣、头发和皮肉。他身旁就是水沟,只要往水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他严守纪律,咬紧牙关,双手深深插进泥土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剧痛,一声不吭、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邱少云1.描述:用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再现了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危急情况下,强忍剧痛,坚持不动,直至牺牲的壮烈场景。2.分析:构图上只选取邱少云及其周边环境的小角度入画,更加凸显出邱少云正面伟岸的形象,在人物细部刻画上非常成功。在邱少云的腰腿部,一团烈火熊熊燃起,浓烟升腾。画家对邱少云眼神、双唇和左手的刻画十分细腻感人。3.解释:烈士的眼神,是对侵略者的痛恨。烈士生前紧闭双唇和左手用力抓住泥土的动作,是强忍剧痛的真实写照。4.评价: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再现了邱少云烈士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欣赏与探索《出击之前》1.描述:该画源自画家参加朝鲜战争的亲身经历,构图饱满,情节生动,层次分明,色彩稳重统,笔触大气恢弘,彰显了油画特有的艺术魅力。2.分析:画中由战壕洞口构成的包围式构图,营造了战前紧张的氛围。3.解释:运用粗放有力的笔触及浓重纯正的色彩,塑造了守候在防空洞中等待出击的志愿军战士的坚实形象。强烈的光感和洞口上方扑簌簌掉下的松土,使画面静中有动,渲染出激战之前的紧张气氛。4.评价:画家用有力的笔触,浓厚的色彩,将多层次的内容融于一个环境中,充满蓄势待发的审美张力。欣赏与探索《跨过鸭绿江》1.描述:描绘出一幅千军万马、气势磅礴的画面:鸭绿江江面,白雪皑皑,志愿军官兵们矫健的身姿,肩扛钢枪,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昂首阔步,义无反顾走向杀敌卫国的新战场。。2.分析:整体气势和细节刻画完美结合,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细致入微,丰富细腻,生动传神。志愿军战士的脖子上系着夜行军标志——白毛巾,嘴唇和鼻尖冻得红红的,有的战士年龄很小,稚气未脱。尽管天气寒冷,但是战士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士气昂扬。队伍呈“之”字形蜿蜒不绝,汽车、战马载驮着辎重,与队伍同行。寒夜的天空中,闪耀着几束探照灯光,被敌机炸毁的鸭绿江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在江水之上,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3.解释: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历史担当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彰显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气概和精神内涵。4.评价:作品横向构图,视野开阔,大气磅礴,在色调的处理上也是独具匠心,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欣赏与探索《祖国永远怀念你们》活动三:选一幅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是用美术欣赏四步法对该作品进行赏析。3.解释:而画中彭德怀弯腰捡起搪瓷缸的这一瞬间,像是永恒的雕塑,屹立在高山之巅。昔日阵地上一簇簇盛开的野花,表达了“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一意境。4.评价:用一只搪瓷缸象征阵亡的志愿军将士,就成为这幅画的灵魂所在。1.描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到昔日战场凭吊阵亡将士。清晨,远处的大雾还没有散去,犹如一层轻纱笼罩着大地,彭德怀来到昔日的战场,俯首捡起地上志愿军将士遗落的搪瓷缸。2.分析:以象征性的表现手法、纪念碑式的构图与造型以及严谨的笔触和细腻的表现力,刻画了彭德怀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内在精神力量,画面中,彭德怀的眼睛和搪瓷缸被安排在两条对角线上,使观众的目光一下落在搪瓷缸上。搪瓷缸尽管被战火烧焦并有弹痕,隐隐约约还是能辨认出上面的字。彭德怀左手紧紧攥着这只搪瓷缸,面色凝重。从一个侧面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二、思考与评价课堂作业:用美术欣赏四步法对油画作品《罗盛教》进行赏析。1.描述:罗盛教正在冰面上奋力抢救落水的儿童。4.评价:画面中的环境描绘也十分细腻,冰面上的积雪、远处的山峦和天空中的云彩都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真实感。2.分析:儿童的形象被描绘成无助而惊恐的样子,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罗盛教无私奉献的精神。3.解释: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崇敬和对生命的关爱。也是对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美好诠释。三、课后延伸课外阅读内容《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之后,解放军广泛地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200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被移除出了中国的中学课本。2021年,春季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新增进《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此重回语文课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