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 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A (3a - 3c)说课稿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对人教版九年级英语 Unit 7 Section A (3a - 3c)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与地位 本单元围绕“青少年规则与许可”展开,探讨青少年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是否应被允许以及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一主题与青少年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自由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平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Section A (3a - 3c)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阅读文章深入探讨青少年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规则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听说读写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更深入的话题探讨基础。 2. 教材内容分析 3a 是一篇关于中国青少年刘悦和美国青少年 Molly 对于青少年规则看法的文章。文章通过两人的书信交流,呈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所面临的规则差异,如刘悦提到在中国青少年不被允许在学校使用手机、需要遵守严格的校服规定等,而 Molly 则讲述了美国青少年在找兼职工作、选择驾驶课程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自己对于规则的理解。文章不仅包含丰富的关于规则的词汇和表达,还涉及到比较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有助于学生拓展文化视野,提升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3b 设计了基于 3a 文章的阅读理解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细节信息、理解文章主旨以及分析人物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信息处理能力。 3c 则是一个口语讨论任务,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以及自身经历,讨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哪些事情,这将阅读输入转化为口语输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英语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短语和基础语法知识,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对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充满兴趣,本单元关于青少年规则的主题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参与热情。然而,在阅读较长篇幅且包含一定文化背景知识的文章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文章细节、把握文章主旨以及分析人物观点等方面遇到困难。在口语表达方面,虽然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但在就较为复杂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时,可能会出现语言组织不够流畅、逻辑不够严谨等问题。此外,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学生在理解不同国家青少年规则的多样性和背后的文化因素时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license, safety, smoke, pierce, allow, be allowed to do sth., choose, regret, get in the way of 等,并能准确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能够读懂 3a 中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以及人物的观点和态度,完成 3b 中的阅读理解任务,并能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如略读、精读、扫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在 3c 的口语讨论中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于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哪些事情的观点和理由,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背景知识,为阅读文章做好铺垫。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总结段落大意等,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 3c 的口语讨论中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青少年规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理解规则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 3a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观点。 完成 3b 中的阅读理解任务,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 3c 口语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内容以及背后的原因,如中美两国在青少年教育、社交等方面规则不同的深层次文化因素。 引导学生在口语讨论中进行有条理、有深度的观点阐述,避免简单的罗列和重复,同时能够运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表达方式使口语表达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与青少年规则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创设一些模拟的生活场景,如学校规则讨论场景、家庭规则冲突场景等,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本单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2. 任务驱动法: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任务,如阅读任务(3b 中的问题回答)、口语任务(3c 中的讨论)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运用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阅读后的讨论、口语练习等环节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例如,在讲解文化差异内容时,引导学生对比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惯,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对青少年规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Lead-in)(5 分钟) 展示一些中美两国青少年在学校、家庭、社交等场景中的图片,如中国学生穿着校服在教室上课、美国学生参加校园社团活动等,提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se pictures What differences do you noti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eenagers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回答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青少年生活和文化差异的知识储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青少年规则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况。 呈现一些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词汇,如:teenager, rule, allow, different 等,让学生快速认读,为后续的阅读文章扫除词汇障碍。 2. 阅读前(Pre-reading)(5 分钟) 让学生观察 3a 文章的标题和图片(如果有),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the article is about What kind of rules might be mentioned ”引导学生进行预测,培养学生的阅读预测能力。 介绍文章的主人公刘悦和 Molly 的基本信息,如国籍等,让学生对文章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差异内容做好铺垫。 3. 阅读中(While-reading)(15 分钟) 略读(Skimming):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What are the two teenag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精读(Scanning):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完成 3b 中的阅读理解任务。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如理解一些较难的词汇、短语或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信息、人物观点以及比较和对比的表达手法。例如,对于“get in the way of”这个短语,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其用法和含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文章中的语境意义。 文化差异分析:在学生完成阅读理解任务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文章,找出中美两国青少年规则的不同之处,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Why do you think there are such differences in rul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teenagers What cultural or social factors might contribute to these differences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内容以及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理解能力。 4. 阅读后(Post-reading)(10 分钟)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刘悦和 Molly 的主要观点和经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文章内容的总结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 3c 的口语讨论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的话题是:“What 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Give your reasons.”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注意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例如,学生可以说:“I think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hobbies. Because hobbies can help them relax and develop their interests. It won't get in the way of their studies if they manage their time well.”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或补充,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口语表达的要点和本单元的核心知识。 5. 总结(Summary)(3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型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化差异点,如:“We have learned some important words and phrases like 'be allowed to do sth.', 'get in the way of'. The article shows us the different rules for teenagers in China and America. We also discussed what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强调青少年规则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以及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既要遵守规则,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规则文化,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6. 作业布置(Homework)(2 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国家或地区青少年的一种规则,并阐述自己对这种规则的看法,要求字数在 80 - 100 字左右,文中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写作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国家青少年的一种特殊规则,并与自己国家的规则进行比较,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这一作业旨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规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七、教学评价 1. 形成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阅读时的专注度、小组合作的协调性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完成阅读任务(3b)和口语讨论任务(3c)的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价。在阅读评价中,关注学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主旨大意的把握、阅读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在口语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明确、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等方面。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强化训练。 终结性评价 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从内容、语言表达、语法错误、词汇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对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比较分享的作业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发展情况,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板书设计 我将采用主板书和副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板书设计。 主板书: 重点词汇:license, safety, smoke, pierce, allow, be allowed to do sth., choose, regret, get in the way of文章主要内容框架: Liu Yu's situation and rules in China Molly's situation and rules in America Comparison and contrast of rules 口语讨论话题及要点:What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Reasons.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