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4.4.3 世界的气候(课时3)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教学目标】地理实践力: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可以通过气候分布图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学生在学习气温和降水的时候已经有接触影响因素,但是较为琐碎。在第四章前3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也为本节课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奠定基础。【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中国历史悠远流长,在中国的许多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与气候有关,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诗词分别反应了哪些气候现象呢?生: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诗词导入,引发学生关于气候影响因素的思考,诗词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直观的景象。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师:世界的气候类型总共有11种,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不同纬度热量条件不同。师:在低纬度地区,由于纬度低接收的太阳光热多,形成热带,纬度越来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接受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气温。总体上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由此判断,从低纬度到高纬度由热带到温带到寒带的气候类型变化是纬度因素的影响。师:是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赤道地区降水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在500毫米以下,由此可以看出降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综上所述,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的因素是纬度因素。师: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的都城位于长安,即如今的西安,属于北温带,荔枝适宜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长安的荔枝为什么从南方运过来?生:思考并回答。师:纬度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纬度热量不同,荔枝生活在纬度较低的南方地区。【设计意图】通过气温和降水的纬度变化规律总结出影响气候类型的因素,也更加清楚认识到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师:在学习气温的时候,我们知道同样是陆地是急性子,升温速度快,降温速度也快;海洋是慢性子,升温速度慢,降温速度也慢。师: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1月是北半球的冬季,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师:古诗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玉门关地区由于距海远,降水少气温变化幅度大,这也是我们在降水中学习到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设计意图】玉门关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通过古诗词理解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举实例更加具体说明。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生:思考并回答。师:当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进入陆地地区时,地形平坦地区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但当遇到山脉的阻挡时,湿润气流会沿着山体爬升,迎着湿润气流一侧的山坡称为迎风坡,背着湿润气流一侧的山坡称为背风坡。师:A坡降水多。因A坡位于迎风坡,B位于背风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的因素,山体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师: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设计意图】从气候的两大要素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最后以表格形式归纳小结突出重难点。【活动】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或比较不同地方的气候差异,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考虑。1.分别指出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2.图中甲地位于赤道地区,乙地位于南极地区。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生:思考并完成活动。承转过渡:思考“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是为什么?这背后有什么地理知识吗?三、气候与人类活动师: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例如在服饰上,生活在热带的人们,由于全年高温一年四季只穿单衣;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师:在饮食上,由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当地的粮食作物是耐旱的小麦,主食是面食;而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该地区的粮食作物是喜高温多雨的水稻,主食是米饭。师:在东南亚地区由于纬度低,降水多,当地气候湿热,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传统民居是高脚屋,底部架空防蚊虫。在纬度较高的北极地区,由于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冰块做成冰屋。在全年高温少雨的西亚地区,利用当地的土建造成土楼,窗户小墙厚可以隔热防风沙。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降水少土壤深厚并具有直立性,当地的传统民居是窑洞。师:在出行上,极地气候寒冷,当地的传统交通工具是雪橇;而沙漠地区干燥,当时的传统交通工具是耐旱的骆驼;在温带草原地区,畜牧业发达,当地的传统交通工具是马。在降水较多,河网密布的地区,降水较多的是船。【设计意图】从衣食住行角度分析气候对于生活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气候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性,也让教学素材更丰富鲜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师:此外,气候还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也不同。例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有耐寒的青稞,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小麦,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分布着棉花和喜温凉的玉米。师:气候的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在今年热带沙漠气候的撒哈拉沙漠出现罕见的降雨就是气候异常现象。师:播放视频。生:认真观看视频。师:2024年,印度出现极端高温52.3℃。据印度媒体2024年6月1日报道,过去24小时,至少85人因高温天气死亡。“热死个人”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话,近期媒体接连爆出因得热射病死亡的案例。承转过渡: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影响气候,影响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植树造林、兴修水库会改善局地气候;过度砍伐树木、温室气体排放会导致气候恶化。【资料补充】气候为什么越来越暖了人们常说,气候好像越来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气象观测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气候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科学家认为,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炭、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由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越来越强,气温也就随着升高了。师:全球气候变暖,有些国家的居民也会成为环境难民。例如图瓦卢。资料补充:图瓦卢是珊瑚岛,珊瑚岛是由珊瑚虫死亡后的外骨骼不断堆积而形成的,所以珊瑚岛的海拔通常很低,图瓦卢全国的最高海拔仅为4.5米。而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环境问题就是“全球变暖”,由于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导致了海平面的升高,图瓦卢在和不断升高的海平面之间进行殊死抵抗后,宣布失败,表示无力阻挡上升的海平面。所以,图瓦卢决定举国搬迁至新西兰,成为全球第一个因全球变暖而举国迁移的国家。【活动】认识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气候密切相关。可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解释下面的现象,认识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1.针对同学对话反应的差异,试着用所学的知识作出解释。生:海南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黑龙江位于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2.我国南方一些雨水充沛的地区,夏季如果一个月不下雨,常会发生严重的旱灾;而沙漠地区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发生旱灾。这是为什么?生:我国南方地区是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夏季如果有一个月不下雨,就会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发生旱灾。沙漠地区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很多地区荒芜人烟,一年不下雨是常有的自然现象,成不了灾害。3.请你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举出气候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两个例子。生:气候影响交通,降水多的地区河运较为发达。气候影响饮食,在海岛上生活的居民,日常生活食用海鲜比较多。【课后小结】【课后作业】《一路向南》是一个穿越美洲的精彩传奇。一个自由探险家,一位纪录片导演,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行程三万三千多公里,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从北极圈出发,直到阿根廷最南端。图1示意该活动宣传海报,图2示意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和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起点甲到终点乙沿途气温变化趋势是(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2.图中①、②两地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B.②地因为深居内陆,气候较为干旱C.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D.②地全年高温,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指出,2023年打破了多项气候记录,全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下列排列顺序符合框图结构的是( )①海平面上升 ②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③淹没沿海低地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②① D.③①②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开采和使用地下水 B.海底火山的喷发C.板块的碰撞和挤压 D.温室气体的排放5.为降低这种气温变化对全球的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在南北极植树造林C.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D.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教学反思】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