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1节 第3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学案(含答案) 课件,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第1节 第3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学案(含答案) 课件,2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74张PPT)
第3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
学习目标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内容索引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三、受精作用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课时对点练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梳理 教材新知
3.实验步骤

形态、位置和数目
核心归纳
(1)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雌性动物排卵排出的细胞并非成熟的卵细胞,而是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它先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分裂Ⅱ中期,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减数分裂Ⅱ,因此在卵巢中看不到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选用雄性生殖器官的原因
1.下列有关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取蝗虫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蝗虫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染色体较大,
易于观察
B.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的动态过程
C.用显微镜观察到蝗虫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及排列
在赤道板的方式均不同
D.观察到某些细胞有染色体联会现象,这些细胞是雄性蝗虫的初级精母
细胞

落实 思维方法
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装片是永久装片,且细胞已死亡,不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B错误;
蝗虫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较减数分裂Ⅰ中期减半,且排列方式不太相同,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而减数分裂Ⅱ中期,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
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此时的细胞应为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2.(2020·江苏,22改编)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丁

由染色体位置、形态及数目分析可知,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A错误;
图甲细胞中染色体正在联会,B错误;
由染色体位置、形态及数目分析可知,题图中细胞的分裂顺序为甲→乙→丙→丁,D错误。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梳理 教材新知
非姐
妹染色单体

由组合
2.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项目 操作
准备 (1)材料用具:较大的白纸,铅笔或彩笔,适于制作染色体的材料(如橡皮泥、扭扭棒、细树枝、纸卷等)
(2)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两条长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短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
(3)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等结构
项目 操作
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 (4)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长度相同、__________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将两对染色体横向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粒,使两种颜色的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6)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_______处。平均分开每条染色体上连接染色单体的小块橡皮泥——相当于着丝粒分离。再将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生成
颜色不同
赤道板
项目 操作
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将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与之前相比不同颜色组合的染色体,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一次分裂结果的差异
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假设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一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面分裂结果的差异
任务一:分析配子的多样性
1.如图中的A、a和B、b表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 核心知识
(1)据图分析可知,对于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动物,在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有____种组合结果,因此会形成____种次级精(卵)母细胞,从而形成____种配子。



(2)推测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项目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____种 ___种
1个雄性个体 2n种 ____种
1个卵原细胞 2n种 ____种
1个雌性个体 2n种 ____种
2n
2
2n
1
2n
2.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时候要比上述结论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3.某生物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不考虑同源染色体
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落实 思维方法
4.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父方和母方。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甲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由图甲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依据染色体组成情况可判断,图甲和图乙中③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甲和图乙中①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图乙中①③与甲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归纳总结
配子来源的分析方法

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 、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梳理 教材新知
识别
图示 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_________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实质:精子的_________与卵细胞的_________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核
体细胞
3.结果
受精卵中的 一半来自 (父方),另一半来自 (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 中染色体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染色体
精子
卵细胞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______,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
,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2)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_________中进化,体现了___________的优越性。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______
______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多样性
随机性
自然选择
有性生殖
染色体
数目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
(2)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


提示 可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但不能说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或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为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
任务二:分析13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头小,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正常人。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而是3条。结合图示,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这种病产生的原因。
探究 核心知识
“13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1)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或卵细胞)含有 条13号染色体,其再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13号染色体是3条。
13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2
(2)在____________后期,13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形成了2条13号染色体,但没有移向细胞的两极,而是 ,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或卵细胞)含有 条13号染色体,其再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13号染色体是3条。
由(1)(2)两种情况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就是“13三体综合征”患者。
减数分裂Ⅱ
移向细胞的同一极
2
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作用使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一半的遗传物质

落实 思维方法
6.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有性生殖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进化速度。下列行为与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无关的是
A.四分体中姐妹染色单体片段间的互换
B.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
C.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间的互换

网络构建
课时对点练

对一对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C C C D C C
题号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A D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对一对
题号 14
答案 (1)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体 (2)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C→E→D→B (4)0
题号 15
答案 (1)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十分重要 (2)②④ ①③ (3)1∶2∶2 (4)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5)①②③ 4、2、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题组一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下列有关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选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B.可用蚕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进行观察
C.在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洋葱根尖细胞只能发生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D错误。
15
答案
2.(2024·乐山高一期中)如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2n=24)生殖细胞花粉形成过程中的部分图像,数字为细胞标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形成花粉过程中,图中细胞
所对应的时期排序应为2→3→1
B.细胞3的下一时期染色体数为48条
C.细胞2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可能会发生染色体互换
D.与细胞3相比,细胞1中的染色体组成最大的差异是无同源染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细胞3的下一时期为减数分裂Ⅰ后期,染色体数为24条,B错误。
15
答案
题组二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3.(2022·浙江1月选考,13)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中,先制作4个蓝色(2个5 cm、2个8 cm)和4个红色(2个5 cm、2个8 cm)的橡皮泥条,再结合细铁丝等材料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2个5 cm蓝色橡皮泥条扎在一起,模拟1个已经复制的染色体
B.将4个8 cm橡皮泥条按同颜色扎在一起再并排,模拟1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C.模拟减数分裂Ⅰ后期时,细胞同一极的橡皮泥条颜色要不同
D.模拟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减数分裂Ⅰ后期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同极的橡皮泥条颜色可能相同,可能不同,C错误。
15
答案
4.下列叙述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①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和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这不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而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以及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5.如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的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
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正确,C错误;
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组三 受精作用
6.如图为受精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的过程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并
融合的过程
B.受精卵中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卵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进而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另外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7.(2024·运城高一月考)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一般是不同的
B.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D.一般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可以同时与多个精子受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量一般是相同的,A错误;
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
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8.(2024·武汉高一期中)人类有一种常见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病人细胞中有3条21号染色体(正常人有2条)。下列对于可能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父方减数分裂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B.父方减数分裂Ⅰ两条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父方、母方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都出现异常
D.母方减数分裂Ⅰ两条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父方、母方不可能都提供了异常的配子,21三体综合征只有一方提供了异常的配子,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9.(2024·西安高一期中)某种有性生殖的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染色体互换可发生在过程①中
B.过程②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过程③中进行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精子和卵细胞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形
成的基础之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过程①是减数分裂,可能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发生染色体的互换,A正确,过程②是受精作用,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③表示受精卵进行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成个体,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使后代的基因型具有了多样性,所以性状也具有了多样性,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0.(2024·大同高一质检)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是指过程Ⅱ+Ⅲ
B.过程Ⅰ精子与卵细胞的形
成过程完全相同
C.Ⅱ生殖方式的出现,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D.过程Ⅰ可实现染色体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
遗传的稳定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受精过程是指过程Ⅱ,Ⅲ为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A错误;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有变形现象,B错误;
Ⅰ为减数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发生的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促进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1.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过程可以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的互换
B.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c过程为着丝粒分裂导致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图中a表示减数分裂Ⅰ过程,在同源
染色体联会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互换,A正确;
b表示减数分裂Ⅱ,在着丝粒没有分裂前,仍有染色单体,B错误;
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
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2.(2024·三明高一检测)某动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甲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存在以下3种精子。下列关于这些精子的形
成原因及原理的叙述,
错误的是
A.1号精子的产生可能源于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的染色体互换
B.2号精子形成的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1号精子和2号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D.3号精子异常源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如果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1、2号精子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C正确;
3号精子异常源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了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错误。
15
答案
13.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与其他精子融合。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当卵细胞与精子融合后,植物卵细胞特异表达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这两种酶能降解一种吸引花粉管的信号分子,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精入卵会产生更多的种子
B.防止多精入卵能保持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
C.未受精的情况下,卵细胞不分泌ECS1和ECS2
D.ECS1和ECS2通过影响花粉管防止多精入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多精入卵会破坏亲子代之间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因此一个卵细胞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后通常不再与其他精子融合。防止多精入卵可以保证子代遗传信息来自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能保持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A错误,B正确;
结合题意“当卵细胞与精子融合后,植物卵细胞特异表达和分泌天冬氨酸蛋白酶ECS1和ECS2”可知,未受精的情况下,卵细胞不分泌ECS1和ECS2,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据题意可知,ECS1和ECS2能降解一种吸引花粉管的信号分子,避免受精卵再度与精子融合,推测ECS1和ECS2通过影响花粉管防止多精入卵,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4.如图中编号A~F的图像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植物(2n=24)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取该植物解离后的花药,捣碎后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1~2 min,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________的形态、数目和分布,以此作为判断该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
碱性染料(如甲
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染色体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题述细胞分裂图像中,图A所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________,此时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间经常发生互换。图E所示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期进行排序:A→________
_______→F(填图中字母)。
(4)图B的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____条。
C→E→
D→B
0
15
答案
15.如图为动物体生殖发育以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图解(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1)A、B过程为__________,C过程为___________,A、B、C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十分重要
15
答案
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属于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属于受精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图①~④中能发生在A过程的有_______,能发生在D、E过程的有______。
①③
②④
15
答案
①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一极都有同源染色体,属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属于减数分裂Ⅰ中期;③细
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属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在图②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__________。
(4)图④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
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15
答案
④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而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①②③④中,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分别是__________对。
①②③
4、2、2
15
答案第3课时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学习目标]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2.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1.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3.实验步骤
 选用雄性生殖器官的原因
(1)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雌性动物排卵排出的细胞并非成熟的卵细胞,而是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它先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分裂Ⅱ中期,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减数分裂Ⅱ,因此在卵巢中看不到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
1.下列有关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取蝗虫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蝗虫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少,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B.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动态过程
C.用显微镜观察到蝗虫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目及排列在赤道板的方式均不同
D.观察到某些细胞有染色体联会现象,这些细胞是雄性蝗虫的初级精母细胞
2.(2020·江苏,22改编)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乙→甲→丙→丁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2.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项目 操作
准备 (1)材料用具:较大的白纸,铅笔或彩笔,适于制作染色体的材料(如橡皮泥、扭扭棒、细树枝、纸卷等)
(2)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两条长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短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
(3)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等结构
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 (4)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长度相同、____________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将两对染色体横向分别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双手分别抓住并移动染色体的着丝粒,使两种颜色的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在另一张纸上再画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将已经移到细胞两极的染色体分别放到这两个新细胞中
(6)把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________处。平均分开每条染色体上连接染色单体的小块橡皮泥——相当于着丝粒分离。再将染色体分别拉向细胞的两极。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生成
模拟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将两对染色体横向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处,这次要在赤道板的每一侧放两条与之前相比不同颜色组合的染色体,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一次分裂结果的差异
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假设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一次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重复步骤(4)~(6),比较形成的子细胞与前面分裂结果的差异
任务一:分析配子的多样性
1.如图中的A、a和B、b表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对于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动物,在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有____种组合结果,因此会形成____种次级精(卵)母细胞,从而形成____种配子。
(2)推测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形成的配子种类(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项目 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 实际产生配子的种类
1个精原细胞 ____种 ____种
1个雄性个体 2n种 ____种
1个卵原细胞 2n种 ____种
1个雌性个体 2n种 ____种
2.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可产生的配子类型有时候要比上述结论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精子的种类分别是(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
A.2种和2种 B.4种和2种
C.2种和4种 D.8种和4种
4.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图中染色体的黑色和白色分别代表染色体的来源——父方和母方。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甲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归纳总结 配子来源的分析方法
三、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________、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图示 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________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实质:精子的________与卵细胞的________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受精卵中的________一半来自__________(父方),另一半来自________(母方),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________中染色体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
4.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________,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________,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2)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____________中进化,体现了____________的优越性。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______________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判断正误
(1)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互相融合(  )
(2)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3)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与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
任务二:分析13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有一种叫“13三体综合征”的遗传病,患者头小,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正常人。对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患者的13号染色体不是正常的1对,而是3条。结合图示,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这种病产生的原因。
“13三体综合征”产生的原因:
(1)在减数分裂Ⅰ后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或卵细胞)含有____条13号染色体,其再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13号染色体是3条。
(2)在____________后期,13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形成了2条13号染色体,但没有移向细胞的两极,而是________________,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或卵细胞)含有____条13号染色体,其再与正常的卵细胞(或精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13号染色体是3条。
由(1)(2)两种情况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就是“13三体综合征”患者。
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作用使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一半的遗传物质
6.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有性生殖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加快了进化速度。下列行为与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无关的是(  )
A.四分体中姐妹染色单体片段间的互换
B.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
C.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
D.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间的互换
答案精析
一、梳理教材新知
3.精 形态、位置和数目
落实思维方法
1.B [实验过程中所用的装片是永久装片,且细胞已死亡,不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B错误;蝗虫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数较减数分裂Ⅰ中期减半,且排列方式不太相同,减数分裂Ⅰ中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而减数分裂Ⅱ中期,每一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染色体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此时的细胞应为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2.C [由染色体位置、形态及数目分析可知,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A错误;图甲细胞中染色体正在联会,B错误;由染色体位置、形态及数目分析可知,题图中细胞的分裂顺序为甲→乙→丙→丁,D错误。]
二、梳理教材新知
1.非姐妹染色单体 自由组合
2.颜色不同 赤道板
探究核心知识
1.(1)四 四 四 (2)2n 2 2n 1 2n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落实思维方法
3.B
4.C [由图甲可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依据染色体组成情况可判断,图甲和图乙中③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图甲和图乙中①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图乙中①③与甲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三、梳理教材新知
1.识别
2.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核
3.染色体 精子 卵细胞 体细胞
4.(1)多样性 随机性 (2)自然选择 有性生殖 (3)染色体数目
判断正误
(1)√ (2)× (3)√
提示 (2)可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但不能说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或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为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探究核心知识
(1)13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2 (2)减数分裂Ⅱ 移向细胞的同一极 2
落实思维方法
5.D 6.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