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高一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②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据清代史书描述,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农民一天的生活费用。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米糠;纺织工人没衣裳;建筑工人住窑房。”形成这种鲜明对比的根源在于( )
A.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压迫深重
B.富者的生产能力较强,贫者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C.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统治阶级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
3.某高一学习小组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以下资料。
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24年,英国思想家罗伯特·欧文出资在美国买下一块地,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新和谐公社”很快就宣告破产。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这部经典著作犹如黑暗中高擎起的一束火炬,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方向,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据此推断,该小组本次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 B.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C.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D.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4.2024年暑期,高一学生李某报名参加研学专列,前往以下四个红色教育基地参与“行走式研学”,获得了难忘的旅行体验。在本次研学中,李某可以感悟到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奋斗历程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
③中国进行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历程
④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党和国家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②指出社会主义建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有矛盾存在
③规定了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某班同学以“现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制度基础”为题开展综合探究,提出以下要点,其中正确的是( )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结束了在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1949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D.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基础
7.某班学生准备拍摄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微电影,构思了三组镜头。
镜头1: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镜头2:我国交通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出厂,川藏、青藏两条公路全线通车。
镜头3:我国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下列最适合作为微电影题目的是(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D.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这说明( )
A.各国应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B.各国实践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走出自己独有的道路
C.只有立足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能解决本国的问题
D.道路问题关系民族的兴衰成败,要学习别国的道路模式
9.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一定能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改革开放( )
①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高一某班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活动。小李同学准备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他重点讲的内容可能有( )
①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
②长征时期“半条被子”的故事
③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故事
④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故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因为( )
A.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
B.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C.我国的改革依靠人民、为了人民
D.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深化改革
12.2024年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历经7年建成开通。深中通道是继“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之后建成的又一大国工程。这些大国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大国工程的建设成功,离不开广大参与者的辛勤付出。这充分证明( )
①我国已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干出来的,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
③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四年春节团拜会上说:“只要我们坚持道不变、志不改,一以贯之、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迈向成功的彼岸!”这体现了( )
A.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前进
B.要增强忧患意识,避免风险挑战,书写历史新篇章
C.要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
D.党要开新局于伟大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社会革命
14.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列属于这一目标的是( )
①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②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③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④经济、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来表达。下列对“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十四个坚持”从思想层面回答了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二者相辅相成,分别回答了“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D.全景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成就和经验
16.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趋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阐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大论断( )
①是回答时代之问、契合实践所需的理论创新
②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
③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④创新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丰富了生产力的时代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7月底,英格兰西北部发生持刀袭击事件,造成人员伤亡。8月初,英国多个城市爆发13年来最大规模的骚乱,很多地方发生了抢劫商店、纵火、袭击警察等暴力行为。
近年来,英国经济持续低迷,通胀高企,生活成本飙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许多民众对社会感到不满。政府在某些社会议题上的决策,如移民政策、福利削减等,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不满。这些政策进一步激化了民众与当局之间的对立情绪。
面对汹涌的骚乱,政府采取了强硬的执法手段,增派警力维持秩序,并表示对暴力行为严惩不贷。同时政府亦试图通过对话、协商等方式,倾听民众呼声,寻求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的途径。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英国政府能否真正解决深层次社会矛盾,为什么?(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5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5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1840年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10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品格,是党在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探索,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鲜明主题的提出,再到“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擘画,哪一次不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机遇、主动作为的呢?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从“延安整风”到“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从而能够在危难之际绝处逢生,成为永远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历史主动。(10分)
20.202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某校高一(2)班同学以“关注新征程实现复兴梦”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运用所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不忘来时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党必须不忘来时路,走好前行路,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1)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并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有哪些。(10分)
【逐梦新征程】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的提出,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近14亿人的保障体系……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为个人梦想提供了广阔空间,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
2024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历时16日的第33届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取得了金牌总数第一名的好成绩。从九十多年前刘长春只身一人出征,到近年来的硕果满满。征战奥运赛场的历程,是我国人民百年践行体育强国梦想的历程,也是不断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缩影。
(2)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说明在逐梦征程上应该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