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的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国家的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2、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识记洋务运动内容,评价洋务运动。
3、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的评价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难点:农民阶级以及地主阶级在国家出路的探索中存在的局限性
【导学流程】
基础感知一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找出问题答案并初步识记)
国家的出路的探索
1、太平天国运动 (阅读课本第95-97页,完成下列问题,1分钟)
(1)背景:
(2)过程:1851年( ) 1853年( )
1856年( ) 1864年( )
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请从性质,局限性、进步性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先独立思考,再组议,3分钟)
材料一:它扰乱了整个封建制度,间接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制的自立倾向。这对于削弱中央集权起了很大作用。(地方督抚权力的膨胀)原先的闭塞被打破了。……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衬来促成革新;……对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还在起到促进作用。它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材料三:五、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奖励技术发明;六、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还介绍国际大势,强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称道英国为当时“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洪仁玕《资政新篇》
评价: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2、洋务运动(阅读课本第95-97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背景:
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筹建近代海军:
④兴办新式教育:
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材料,评价洋务运动。(请根据探究一的方法进行分析。先独立思考,再对议,3分钟)
材料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中体西用)所产生的有益结果。这些东西是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对立物,虽然力量有限,但终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
——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
评价: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基础感知二(阅读课本内容,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画,找出问题答案并初步识记)
(二)列强侵略的加剧
1、边疆危机(阅读课本第97-98页,完成下列问题,1分钟)
(1)西北-----新疆:
西南-----越南:
2、甲午中日战争(阅读课本第98-99页,完成下列问题,2分钟)
背景:
①日本( )
②朝鲜( )
过程:
1894年8月( ) 1894年9月( )
1894 年9月( ) 1895年2月( )
结果:签订《马关条约》
①丧权:
内容:
危害:
②割地:
内容:
危害:
③赔款:
内容:
危害:
④通商:
内容:
危害:
⑤设厂:
内容;
危害:
合作探究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先思考,再组议,3分钟)
材料一:见教材100页的《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材料二:这笔35836万日元赔款(还应加上剩余军费15000万日元)成为日本工业化的巨额资金。日本还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广大的领土和市场。日本真正的工业化是从甲午战后用中国的巨额赔款来进行的。此后10年(1894—1904)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加到8895家,增加了3.14倍。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日本因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不得不还辽于清政府;同时,俄国又插足朝鲜,严重威胁着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地位,甲午战争的主要目标并未实现。于是日本于甲午战争十年后,为了再次实现其“大陆政策”既定的侵略目标,通过战争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中夺回了辽东半岛,巩固了其在朝鲜的特殊地位,并获得了“南满”铁路的占有权和经营权。
——刘焕明、周彦《 日俄战争:甲午战争的继续与发展》
影响:①对中国
②对日本
③对世界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材料中的“这场革命”指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2.1864 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
A.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B. 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C.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D. 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
【课后作业】预习新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