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同步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疯狂”的慈禧太后
1900年6月21日慈禧清政府宣布对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十一国开战,举世哗然。
慈禧太后为何如此“疯狂”,“疯狂举动”对中国有何影响?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中外历史纲要上》专题五
课标要求:①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②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01
02
03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庚子之殇
——八国联军侵华
目录
CONTENTS
04
辛丑条约
——民族危机加深
变法救亡
——戊戌维新运动
课时小结 时空坐标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两个运动:
数字识记
1900年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百日维新”失败
三个变化: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898年9月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898年6月
清政府中央权威下降,处于改革新政和民主革命的前夜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一个主题: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公车上书
义 和 团 运 动
东南互保
戊戌维新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一)背景
盖事事皆有相因而至之端,而万事皆同出于一本原之地,不挈其领而握其枢,犹治丝而棼之,故百举而无一效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戊戌变法》(三)
1.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失败
——《在中国:国王和……皇帝们的蛋糕》,
法国《小日报》,1898年1月
2.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清廷电谕,1895.6.5
早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变法救亡——戊戌维新运动
(一)背景
4.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逐步成熟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孔子改制考》
用孔教名义宣传变法
《变法通议》
宣传民权思想
《仁学》
批判专制君权
《天演论》
宣传进化论思想
: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变法救亡——戊戌维新运动
(二)序幕——“公车上书”(1895.5.2)
1.主要内容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2.结果
虽未送达光绪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活动
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刊物、与顽固派进行思想论战,极大地宣传了维新思想,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变法救亡——戊戌维新运动
(四)高潮——“百日维新”(1898.6.11-1898.9.21)
1.开端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内容
内容 意义
政治 裁撤冗员和闲散重迭机构;取消旗人寄生特权 广开言路,准许平民上书言事
经济 裁撤驿站;开放八旗经商禁令;改革官办企业 广办邮政,兴建铁路;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等
军事 裁减绿营,裁汰冗兵 用西法操练新军
文教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创办京师大学堂,广设新式学堂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除旧布新;但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宪法等
一、变法救亡——戊戌维新运动
京师大学堂后改称北京大学
为了推进变法,光绪帝提拔一批新人,罢免一批守旧分子:
梁启超赏六品卿衔,专办译书局事务;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赏四品卿衔,擢为军机章京
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堃岫等人革职;免李鸿章总理衙门大臣职
(五)结果——戊戌政变
(六)意义
百日维新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
一、变法救亡——戊戌维新运动
(七)败因
……改革派的最大弱点是在做出政治判断时缺乏实践经验作为依据。他们试图在朝廷或人民都没有做好准备工作的情况下就立即推翻大清国延续已久的古老秩序,或者在现实政治斗争中非常不善于利用人们对既有体制的反对。要知道隐藏在这种反对的背后,人民的内心都憋着一股劲儿,并且人民的情感会被广泛地唤醒,而只有这种状况真正出现时,才会对改革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是非常有益的。他们既不准备接受人民所能发挥的这种作用,又不准备发动人民 ……
——1900年12月23日《纽约时报》文章
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变法计划失当,操之过急;守旧势力强大
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可靠的社会基础,思想和组织上准备不充分
一、变法救亡——戊戌维新运动
(一)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
1、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直接原因:在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激起民愤。
(二)义和团运动发展历程
1898年冬
1899年底
1900年6月
1900年9月
山东开始兴起,提出“扶清灭洋”
清政府先抚后剿,运动转向直隶
清政府招抚,义和团控制京津
中外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失败
二、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三)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1、进步性: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2、局限性:盲目、笼统的排外,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
(四)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大清来练拳。
不用兵,只用团,要杀鬼子不费难。
烧铁道,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法哭连连。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2、局限性:①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②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③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缺乏认识,放松警惕,被其利用。
二、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
(1)1900.06.10 廊坊阻击战
(2)1900.06中旬 天津保卫战
(3)1900.06.21 慈禧向各国“宣战”
(4)1900.07.14 天津陷落
(5)1900.08中旬 北京失陷,慈禧携光绪出逃西安
三、庚子之殇——八国联军侵华
“最近的战斗使北京许多街区毁灭。北京被占领之后头3天公开允许的抢劫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英军的抢劫是相当有制度的,强抢来的东西必须集中放在外交使团的一个地方,以便日后拍卖。日本军的战利品必须上交国家,国家肯定收获了可观的数目。在美军,抢劫是被官方禁止的,但是美国官兵都是些冒险家,禁令被最彻底地置之不理。俄军的抢劫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东西被扔得乱七八糟。法国在抢劫方面也不落人后。”
——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
落后就要挨打!
克林德碑
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00授意盛宣怀等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炮制了《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也参加。东南互保表现了东南地区当权的洋务派与西方列强合作抵制义和团的意向。
声明: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
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
②削弱了全国抗击侵略的力量,不利于国家统治;使南方免遭战火
③体现地方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
三、庚子之殇——八国联军侵华
1、签订《辛丑条约》
(1)1900年12月,列强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由于各国利益不同,谈判旷日持久。
(2)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联军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四、《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2、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影响
政治 惩办“首祸诸臣”,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运动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外交 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等,各国可在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文化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使馆实际成为“国中之国”
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完整
精神和文化上征服中国
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四、《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3、条约的影响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2)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拓展提升】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方式和趋势
方式
①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②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③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等。
④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趋势
①赔款数量越来越多。
②割地面积越来越大。
③通商口岸由沿海延伸到内地。
④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⑤侵华方式由直接侵华到“以华治华”。
四、《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1
战争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日本对外扩张,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维护在华利益;瓜分中国
国家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俄德意日奥
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四、《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
近代第一个救国方案
洋务运动
近代第二个救国方案
戊戌维新
下一个救国方案?
变器物
变制度
庚子拳匪之乱以后,全体人民感觉清政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种障碍——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900年,老佛爷的大多数日子都是在逃难的漫长旅途中度过的。……不过,一切很快就会过去的。…宫殿将在废墟上重建,新的金银财宝将源源不断地重新汇聚,这不用担心,因为她有四万万恭顺地臣民,随时准备为她供奉。……这绝不是臆想,这一切都会实现。
—— [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
—— 陈天华《猛回头》(1903)
本课小结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民族危机的加深
背景
序幕: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结果:失败
【探究】失败原因、进步意义
背景
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口号
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评价
原因
经过
影响
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条约的影响
总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程
实战演练
B
1.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并进行正确分析的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提出了废除八股取士的主张,但这一主张遭到了近万名举人的强烈反对,说明这一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C项表述有误,事实上知识分子才是政治运动中最活跃的群体;D项表述有误。
实战演练
B
【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深入,这种深入主要是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故选B;“西学东渐”的深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的推动都是导致这些变化出现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CD。
2.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思想解放的推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