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模拟作文“渔夫和富翁的对话”写作训练
文题
一个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
富翁问道:“你为什么不出海多打几船鱼呢 ”
渔夫懒懒的反问:“我为什么要多打几船鱼呢 ”
富翁说:“你能挣更多的钱啊。”
渔夫问:“我挣更多的钱干什么呢 ”
富翁说:“可以在海边盖间大屋子,然后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啊。”
渔夫说道:“我不正在沙滩上晒太阳吗 ”
这则寓言式的故事,隐喻着不同的生活理念。请结合儒家和道家的一些思想,评说“”,表达你对生活的思考和选择。
佳作展示
奋进以为弓,现义以为的
曾闻一寓言故事:渔夫于沙滩上享受日光,拒绝富豪多出海打渔的提议,认为出海劳动后的结果是与现在同样的。不错,出海打渔后的结果的确也是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但透过现象追其本质——两者是有所差异的。一者是安逸舒适后的空虚,一者是丰收而归后的满足。
其差距便在成就感的有无。于休闲中品味人生的确轻松愉快,但这是逃离个人社会价值后虚幻的轻松。当那暖日落下,只余萧瑟夜风之时,试问这一日的享乐换来了什么?空虚,和枉费光阴后的懊悔。
那再设想出海打滚后的情境。你早起出门,驾船穿过弥漫的晨雾,在暖光沐浴全身时收获第一网“波光鳞鳞”。在月上灯塔之际带着跃动的鳞影而归。躺在沙滩上时,有何感受?满足。作为渔夫实现了人生价值,为家庭奉献力量的欣喜。
或有人言,故事中渔夫的作法不正是道家思想“无为而治”的体现吗?放纵于山水之间,落实了道家“不为故无败,不执故无失”的理念。
我只道此类观点以偏概全。放眼生活,若众人皆作此渔夫样,享受而不付出,那社会无需数日便会出现无粮可食,无路可行,无药可治的局面。
道家追寻的是“出世”,但当今社会不能没有人“入世”。追寻历史长河,魏晋时期道家兴盛,有了动荡不安的社会,有了只顾风花雪月的“竹林七贤”。历朝历代,为何独尊“儒术”而非“道术”,由此可见,
当代青年,实应奉献入世,实现其自我人生价值。社会,是由众人各司其职方维持稳定的集体。奋进,进以实现人生意义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奋进以为弓,矢志以为矢,现义以为的。周总理年少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意义为目的,不断奋进,于战场中磨炼,不做“出世”的圣人,而做“入世”的凡人,终抬弓射矢,实现其个人之“义”。
再看那悠闲晒太阳的渔翁,其将“奋进之“弓”抛下,任由日光蚕食其人生意义之“的”,枉费生命之重,体现生命之轻。
现如今,入世奋进之弓便摆在我们面前,握住,便要终身为射中名为“实现人生意义”的靶子而奋斗;放开,便是掩耳盗铃的轻松愉快。前者,为社会之本;后者,为社会之余。
以奋进为弓,射现义之的。
取舍由己,平凡亦道
富翁认为多捕点鱼,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渔夫却满足于现在的闲适。人们常常会称赞富翁的上进,而痛斥渔夫的不思进取,而在我看来,取舍由己,平凡亦道。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生活理念。富翁所追求的是通过努力过上品质生活,实现家有余财;而渔夫则追求的是平淡安逸,享受当下。二人的追求没有谁是谁非,只是二人的选择不同、目标不同,上进是道,平凡也是道。
如富翁一般选择上进的上进者有属于他们的荣耀。40多岁仍为草根的刘邦选择了起义造反,他可曾想过自己在七年后会称霸中原,一统天下?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习外语、练军事、入黄埔,最终领导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功。他们立志上进,最终取得伟业,留名青史。但有得亦有舍,你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树立了前进目标便要为之奋斗,为之牺牲。选择上进,便有上进的风险。刘邦惊魂未定地逃脱了本该困杀他的鸿门宴,周恩来也曾经历过隐姓埋名,躲避国民党通缉的日子。倘若渔夫选择了多打几船鱼,每天早出晚归,身心俱疲,会不会有一天便失神落海,重病甚至是死亡呢?那这时候道家所推崇的顺其自然、平凡一生与儒家所推崇的上进,到底哪一个略胜一筹?
如渔夫一般,选择平凡一生的人,有属于他们的安定。正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着他的“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正如在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的当下,有人选择退守回乡、安居小县城,他们的选择也无可厚非。而我们要铭记,平凡并不是平庸,也不是躺平与摆烂,而是在自己所处的境遇下,将每件事做到不偏不倚,达到中庸的境界。不争不抢,内心明亮,知道自己要什么,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而不逾其度,在平凡中创造价值。原本好不容易考入大学,走出深山的黄文秀却坚定的返乡参与家乡建设;铁人王进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精彩,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千年以来,数不尽的仁人志士甘于平凡,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发光发热。倘若没有人耐得住寂寞、甘愿在平凡中做得不平凡,又怎会有“有人嘲笑嘉峪关有人奔向百色山”的盛赞,又怎会有全中国上上下下数不尽的“铁人”与“螺丝钉”?因此,平凡始终不是平庸,更是对自己的处境,自己的能力的接纳与负责,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在平凡中满足也是一种大道。
总而言之,上进与平凡并无对错,人皆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正如取舍由己,可在选择后,人人都要为自己的取舍、自己的选择不懈奋斗。上进为道,平凡亦道,在平凡中铸就不平凡更成道。
出入口
一个渔夫在一扇门前遇见了一个富翁。“你来出口等人吗?”渔夫问,富翁挠了挠头:“这里不是入口吗?”
“这里是出口。”
“就是入口啊,我走了很多次了。”
“我只出来过,没想着回去。”
很久以前,也是同样的渔夫与富翁相逢,富翁希望渔夫能出海打渔,挣钱盖房子,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渔夫却反问自己不正在晒太阳吗?
那么,为何对渔夫来说那扇门是出口,而富翁却认为那扇门是入口呢?关于这个,我想我们应该先解决一个问题,门——是什么?是名利吗?是自由吗?我想,这些是不错的答案,但我认为不够贴合。
这扇门,或许,叫社会。
对于富翁这种商贾,他需要的无非是名利与地位,门后仅仅是名利是无用的,因为没有人去承认他的名利,也就无法赋予他地位。而社会的大舞台却能让他赢取功名的同时也为人所知,他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富翁。好比马云很有钱,我们却认为没钱是富有,那么马云反成“负翁”了。
所以,入世,是富翁的必要条件,进入社会去立身,也就是所谓儒学中与社会紧密相连。
而渔夫却想着顺其自然,不管舒服,开心就好,这时门后仅仅是自由也就无法成立了,若是自由渔夫何苦把门当出口。也只有离开社会这个喧嚣的世界,渔夫才能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不为外物拘束,也不需要赚钱去考虑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了。
所以,出世,是渔夫的心向往之,离开社会去寻己之道,也就是道家的重视自然,遵循本性。
但,似乎不是所有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生来就被抛在入口每个人都在告诉你要到社会上去打拼、去奋斗才能在社会上生存,可没人会告诉你那扇门原来还可以成为出口,也或许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我们作为人本就与社会脱不了关系,我们早已身在门后,而门是出口还是入口,对于我们来说也不过是一个选择。我或许会在成为商贾乃至富翁选择去做一名渔夫,但我不会选择直接成为渔夫。
孑然一身、了无牵挂许是所有人心中有过的理想,但,没有可能。这是我们生来就在门后的代价,只有与社会紧密相连,我们才有看到门的机会。
如果有一天我能看见少年的我在门前徘徊,我或许会笑着拍拍他“少年,醒醒,该吃饭了。”
两相抉择,进取为上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千百年来无声无息地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一则“富翁与渔夫”的寓言故事,给我们掀开了看似平静和谐面纱下暗藏着的波涛汹涌。
无疑,富翁形象是儒家的代言人。“多打几船鱼,然后赚更多的钱,最后盖间大房子。一切准备就绪后,再享受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时光。”富人一番话符合儒家一心一意谋事业的发展之路。表现出身处俗世中,人们对事业、金钱的普遍追求。
而渔夫,三句反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无为无执。正如道家所言:“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这是参透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之后,更加洒脱淡然的处事态度。像是给迷途知返的人,思想混沌无助时的解脱之法。
在儒道之辨中,我偏向儒家这一方。原因无他,儒家思想早已为渴望在俗世中建功立业的年轻人谋篇布局,并将一种敢拼敢闯,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贯穿其始终。
做学生时,儒家传授我们学习之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向优秀看齐,往榜样靠拢,给我们指明自我提升的方向——学习、模仿、进步,反省、再进步。
步入工作后,儒家又悉心教导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需历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阶段。走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有方可依,让我们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处。
即使深陷迷茫,儒家先贤也会引导我们感受最本质的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甚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在我们人生的重要阶段,常有儒家孜孜不倦,诲人至深的影子。
诚然,道家为疲倦的人留下了栖息之所。但儒家却给在挫折中挣扎的人,重燃前进之火。两者相依相存,如太极八卦,阴阳相生,循环往复。它们相互渗透,一齐给予我们暂时停下和再次前进的力量。
但我以为,相较之下,儒家思想更应种在如今每位少年人心底——趁着年少,拼搏奋进。儒家提倡入世,考取功名,是让我们放下束缚,不惧挑战,勇于逐梦。既然如此,手握这大把好时光,又怎可将其荒废在催人成瘾的享乐和周而复始且无止境的彷徨中?
所以在儒道之争中,我更提倡儒家,它给了我们前进时奋不顾身、无畏亦无惧的勇气。毕竟两相抉择,进取为上,勇者先行。
生活的方式
在那个午后,我走过沙滩听到他们的争执,止不住泉涌般的思绪:也许我可以努力挣钱盖间大屋子,但我现在只想晒太阳,不需要大屋子。
书里的曾子听到我的抉择,失望地叹息:“目光短浅啊,大丈夫何不立下远志,而困于享乐之中!”
我困惑地为自己辩解,生命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繁复的堆砌与修饰,我选择的生活只是最简洁的一种形式,这样难道是我的局限吗?
孔子和老子问我发生了什么,我把渔夫和富翁的对话复述了一遍,孔子感叹:“这富翁没有以己度人。他自己享乐,却疑惑为何渔夫偷懒;看重金钱,却讶异渔夫无视钱财,这样怎么能交流呢?”我忍不住联想到从前的帝王将相,他们挥金如土,才无法与百姓共鸣。古往今来,怨讽他们的词赋不在少数,这也是因阶层差异而产生的水火不容的对峙吧?老子抚掌大笑:“你们所想的太复杂了,我倒欣慰于这个渔夫的选择。想成为富翁的人为生活劳碌,可当他们住进大房子,却会羡慕沙滩上的渔夫那纯粹的快乐。”我笑了,满足于有人能认同我的选择。我补充道:“您是说,最纯粹而快乐的生活在于拆除无用的欲念,让思绪回溯到‘自己所求’本身吗?”老子颔首:“社会的元素愈加丰富,可心之所向只有一条路要走,就像对于那个渔夫而言,他人看来无用的放松,不正是他为之快乐的么!”
孔子笑曰:“其实我也不反对你的选择啊。现在世人大多认为儒学就是时刻紧绷自身,用冗长的礼节束缚自己、逼迫自己提升,实则不然。对于目的在此的人,过程中的一切都是令人快乐的。在沙滩晒太阳,看似无志于学、缺乏大志,实则是多么绝妙的看待生活的视角!如果每个普通人为了达成欲望将自己变成执行指令的工具,他们在丢失快乐之时也会丧失志向。”
我满足地感受着此刻的日光,体会热度在身体上铺洒,光亮穿入瞳仁,这种温暖的感觉时刻提醒着我,你可以做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人生来只是世间百川中一粒渺小的芥子,芥子的生命不需华而无用的欲望与虚饰。诚然,我可以努力,可以为了更好的生活和世界而前行,但我和渔民都不会忘记,生活的形式其实可以很简单。
人生在于体验,而非追赶。
知足固然好,勤勉价更高
富豪不解渔夫不出海打鱼挣钱的慵懒,渔夫不顾富豪充满财富的蓝图。这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我们是像渔夫一样不多为,还是学习富豪那般的志气毅力呢?
网络上常有“渔夫式”发言:“我每天过着‘996’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躺在被窝里多玩会手机,滋润清淡,多好。”诚然,大多数都会心动于这般不难得达成的生活,它已然保障了我的三餐住宿,又横溢乐趣松弛。可以不等奋斗多年后才安逸的晚年,尽早享受人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有并不少众的人选择了拼搏无止境呢?明明结果都是要享受欢愉,他们却要多花些时间呢?
有志气,有毅力,勤勉之后收获更丰。古有王羲之墨染缸池,遒劲的字迹并未叫他停下奋斗的右手,终成就了落笔入木三分;文人政客自小汗牛充林,饱读诗书,不止于能看书写字,其志在明明德于天下;今有炸药切割师,本来就控制得当的误差一缩再缩,精益求精到两毫米之内,终助理祖国实现了九天揽月之梦。古往今来的他们,纵然有了一身不凡的本事,仍胸有志气,足生毅力,终收获更大的成就。
精进过程中自有愉乐享受。富翁为什么不往沙地上一躺,偏生要赚足了钱,在海边盖了大房子再躺?相比于早躺,他此刻的心境怕是更为平和慵懒,饱经辛苦后灵魂的小憩结合上先前眼观自己靠努力与理想蓝图愈发靠近的内心充盈,叫富豪不禁劝说起身旁的渔夫。近观为学者,在追求重本学校的努力奋斗了斩获了知识中蕴含的大乐趣,精神世界有了内涵庇护,腹有诗书气自华;旁观立业者,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何种艰辛,但他由此吸取了人生道理,可以从客面向业界分享创业经验,金句频出。东方甄选董宇辉全力带货,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名气,更是收获自己感动粉丝后粉丝热切反馈的感动;远观治国者,三大改造,改革开放等等让国家越改越富,越改越强,因此,人民拥护党,幸福感爆棚。
总而言之,知足的不多作为与勤勉地更上一层楼本质无差,异于择其人之生活态度。于我而言,知足固然好,勤勉价更高。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