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练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2024年5月6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该图集的成功绘制得益于先进的遥感技术、精确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复杂的地质分析工具,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这反映了( )
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着陆成功后,嫦娥六号也将进入此次探月任务最重要的月背采样环节。这也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科学目标包括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月球背面样品的分析与研究,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通过采样数据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②这些数据是关于月球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③嫦娥六号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嫦娥六号在主客观交汇点上,验证了天体理论的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其鲜明特征和重大意义可总结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也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运用、真抓实干。这说明( )
A.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对指导实践有重大意义
B.认识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有价值
C.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水平是不相同的
D.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推动理论创新
4.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希望的季节,古往今来,很多诗人赞美春天。但不同的诗人所寄托的情感却是不一样的。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王维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这表明( )
①认识受到主体和客体等因素的影响
②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
④对同一对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年7月19日,被称为“民营经济31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激活了民营经济“一池春水”。过去20年,我国出台了多部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但是不同时期的文件内容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也有不同的现实背景。这表明( )
①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被推翻
③真理是标志着客观同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其适用范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习近平主席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为过去一年各行各业挥洒汗水、作出贡献的人们点赞。无数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我们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毅力和决心,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用实干把梦想变为美好现实。“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 )
①所有社会历史都是劳动发展史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
④劳动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年轻人面临的经济压力愈加明显,年轻消费者们不再盲目追求高端、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而是开始拥抱一种更为实用和环保的消费方式。这说明( )
①一定的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发展﹑
④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着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在二○二四年新年贺词中提到:“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国家的发展要依靠人民
③要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④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余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
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茶叶,采自天然;茶器,匠心独具;茶艺,彬彬有礼。饮茶品茶,陶冶性情;以茶会友,品味人生。从山间一片叶,到万家杯中茶,茶叶的生长与旅行,讲述着关于文明与生活的故事,沉淀着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理念。有人说“离开了茶文化,茶叶就仅仅只是一片叶子”。从“一片叶子”到“茶文化”表明(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只是经验外化于对象的意义
②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人人脑并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③客体的价值及价值大小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
④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依赖于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
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
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黄会林、张荣华、柯晓宾、张雨霏、苏琴、石玉莲、刘菊妍、惠敏莉、付巧妹、左莉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入选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她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党同心、跟党奋进,锐意进取、奋勇争先,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在“最美巾帼奋斗者”身上可以看出( )
①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积极变革上层建筑,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记住乡愁》作为一部优秀的系列纪录片,播出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民俗学者从中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从中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②尊重客观事实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在习近平主席心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新年贺词中,他一次次为人民由衷点赞——“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这些论述意在告诉我们要( )
①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
②把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一切工作当中
③自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决定着社会的性质面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刘胡兰“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英雄事迹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然而,近年来有人在网上肆意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人物,混淆视听,严重抹黑英雄人物形象。亵渎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行( )
①实质是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走向历史虚无主义
②实质上否认了英雄人物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走向历史唯心主义
③没有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④是错误历史观,导致一些人对英雄及其事迹形成错误的判断和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6.粳(jīng)米变成了粳(gěng)米,确凿(zuò)变成了(záo),的(de)多了(di)的发音……很多成年人困惑不已,以前上学时反复标注“易错读音”现在反而“转正了” 对此,专家解释:“鞭”字在北京话中原有文白异读,文读音gēng,白读音jīng,“更鞭耕”等字原有的白读音日趋消亡,而文读音与全国其他方言的对应性更强,更方便普通话学习。“的士”一词借自粤方言吸收的外来词(taxi),口语中“的”实际读音为di,更符合北京语音系统,但是这个读音在字典、词典里面一直没有得到体现,所以新增进来。这些变化也考虑到便于交流,将老百姓的选择和态度纳入审音考虑范围,以读音鉴定的社会调查结果数据为依据。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
2024年1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包括:“多巴胺”的“胺”误读为an,“卡脖子”的“卡”误读为kǎ等读音错误纠正。以“集中纠错”的方式,向社会普及语言文字知识,以激发国人规范运用语言文字意识,提高社会语言文字运用水平。
有人说,汉字的读音无所谓对错,错的人多了就变成了对的,对待汉字读音不必较真。请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评析此观点。
17.2024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的105周年,第75个“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在漫漫历史中再次与“五四”青年们握手!
革命年代,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青年立下报国之志,投身时代洪流。
建设时期,雷锋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进入新时代,以桂海潮为代表的80后航天人,创造了航天领域中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不满30岁的黄文秀奋斗在脱贫战场,把最美的韶华留给大山。
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争当“青年岗位能手”,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与温暖……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以“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D
②④: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该图集的成功绘制得益于先进的遥感技术、精确的数据处理软件和复杂的地质分析工具,这表明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④符合题意。
①:中国科学院发布了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获得了新的认识,并未变为现实,因此不涉及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①排除。
③:材料没有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③排除。
2.B
①:嫦娥六号着陆成功后,嫦娥六号进入月背采样环节,在月球背面实施样品采集任务,对月球背面样品的分析与研究,通过采样数据而获得的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①正确。
②:对天体的理性认识是关于天体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而这些数据是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属于人的感性认识,②错误。
③:嫦娥六号进入此次探月任务最重要的月背采样环节。嫦娥六号探测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嫦娥六号也将进入此次探月任务最重要的月背采样环节,③正确。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验证了天体理论的真理性,④错误。
3.A
A: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和重大意义可总结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体”指本体,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优秀文化,也指科学的思想理论;“用”指运用、真抓实干,这说明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对指导实践有重大意义,A符合题意。
B:认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感性认识和正确的理性认识都有价值,B错误。
C: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C排除。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D错误。
4.B
①:几位诗人的诗都与春天有关,但寄托的情感不同,说明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①正确。
②: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人们对春天的不同认识,材料未体现追求真理的过程,②不符合题意。
③: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真理,③错误。
④:很多诗人赞美春天。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白居易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王维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这表明对同一对象可能产生不同的认识,④正确。
5.B
①:被称为“民营经济31条”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激活了民营经济“一池春水”,这说明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①符合题意。
④:过去20年,我国出台了多部有关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文件,但是不同时期的文件内容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也有不同的现实背景,这表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有其适用范围,④符合题意。
②: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②错误。
③:真理是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③错误。
6.C
①: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社会历史都是劳动发展史,①错误。
②:无数人的芳华,汇成了新时代的精彩,用实干把梦想变为美好现实。“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正确。
③:我们正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毅力和决心,在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奋斗成就辉煌,劳动创造未来”,这体现了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实践,③正确。
④: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而不是劳动,④错误。
7.C
①③:材料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也不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发生变化,这说明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着决定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8.C
①:材料不强调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强调依靠人民,①排除。
②④: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国家的发展要依靠人民,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涉及要从群众中汲取经验和智慧,③排除。
9.A
①: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体现党的群众路线、人民至上的理论观点,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①正确。
②: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体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路径,②正确。
③: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③错误。
④: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中来,形成认识,这是第一步;“到群众中去”就是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并接受检验,这是第二步,选项颠倒了二者的关系,④错误。
10.C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是客观的,不只是经验外化于对象的意义,①排除。
②:“茶文化”的形成依赖于茶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人人脑并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②正确。
③:哲学上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离开了茶文化,茶叶就仅仅只是一片叶子”,说明客体的价值及价值大小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③正确。
④: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依赖于实践,不是依赖于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④排除。
11.C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而是取决于是否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排除。
②: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这表明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②正确。
③:价值观是两面性,不是所有的价值观而是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③排除。
④: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④正确。
12.B
①: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入选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体现了自我价值,她们“以行动建功新时代”体现了社会价值,①正确。
②:“树立正确的意识”是唯物论角度,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②不符合题意。
③:“她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党同心、跟党奋进,锐意进取、奋勇争先”,这说明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③正确。
④:上层建筑只有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
13.B
①④: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民俗学者从中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从中汲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这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因而做出的价值选择也不同,这说明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①④符合题意。
②:要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是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说法错误。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但材料并不涉及“社会历史性”,③不符合题意。
14.C
①:人民拥不拥护、人民赞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意愿和需要属于主观因素,不能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①说法错误。
②③:习近平主席一次次为人民点赞,意在告诉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②③说法正确。
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说法错误。
15.B
①④:亵渎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行超越社会道德底线,玷污了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质是一种不尊重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这种错误言行受错误价值观驱动,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对英雄及其事迹形成错误的判断和评价,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①④正确。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亵渎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行否认了英雄人物对社会历史的贡献,②排除。
③: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亵渎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行没有在历史人物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历史人物,③错误。
16.①汉字读音的变化是因为实践的需要,而不是错的人多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生活中旧读音的消亡、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推动了汉字读音的改变。②读音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汉字读音没有对错。社会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作为交流的工具语言,制定统一的、固定的标准,才能准确传情达意。③对待汉字读音要较真。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汉字的正确发音,利于意思表达准确,便利生产生活交流,我们在实践中要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规范读音,宣传普通话的使用。
17.答案示例:
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中国青年应从不同历史时期的“青年模范”中汲取精神力量,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勇担时代重任。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提高个人素质,锤炼品德修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若有其他结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