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共36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件(共36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法律与
生活
民法
劳动法
诉讼法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1.1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思考:民法是什么样的法律?民法典颁布有何意义?
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意义: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护人民合法权益,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的概况及意义
主议题:走进民法
议题1:民法能调整哪些社会关系?
议题2:民事主体的行为一定有效吗?
议题3: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吗?
议题4:拾金归还失主可收取酬金吗?
民法能调整哪些社会关系?
议题一
1.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
2.市场监管局对刷单、炒信的某网店处以500元罚款
3.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4.即将参加高考的小辉要求邻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
情景设疑
民法能调整下列关系吗
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页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调整的主体:
自然人——公民
法人——公司、学校、政府机关等
非法人组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民法调整的内容:民事法律关系(3页)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3页
民事
法律
关系
财产关系
人身关系
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
财产所有
财产转移
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等人格利益
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人格关系
身份关系
【易混易错】我国民法调整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调整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公民只是自然人。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例如,行政机关在从事行政管理时,会与自然人或者法人形成行政法律关系,在这种行政关系中,主体地位不平等,不适用民法;行政机关从事民事活动,如购买商品与公司签订买卖合同,民法要求行政机关必须以机关法人的身份进行,此时双方地位平等,这种买卖合同则适用于民法。
【特别提醒】
民法调整的主体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民法调整的内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A建筑公司要求B市政府付清某公共工程的尾款
2.市场监管局对刷单、炒信的某网店处以500元罚款
3.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4.即将参加高考的小辉要求邻居小清不要在午休时间弹琴
民法能调整下列关系吗
注意:“平等主体”是指民事主体之间没有领导和服从的关系。
2:“市场监管局对刷单、炒信的某网店处以500元罚款”中“市场监管局”和“网店”不是平等主体,2不符合题意。
3:“甲答应乙一起去超市购物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不涉及行为主体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并且应由道德来调整,3不符合题意。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李某因诉讼而与法院之间才形成的关系
②张某因纳税与税务局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
③宋某因存款而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
④刘某因结婚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因诉讼而与法院之间形成的关系,因纳税与税务局之间形成的关系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因为民事法律关系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所以①②排除;因存款而与银行之间形成的关系,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结婚而与其妻之间形成的关系属于夫妻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③④正确。故选C。
C
课 堂 练 习
民事主体的行为一定有效吗?
议题二
小明今年10岁,在与黄薇的直播互动中受其鼓动,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价值2万元的游戏机,小明父母发现后,要求黄薇退货遭到拒绝。小明父母以孩子的名义把黄薇告到人民法院。
小明购买2万元的手机行为有效还是无效?为什么?
买卖行为无效。
小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小明父母不同意其民事法律行为。
某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3岁的中学生小S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25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下列对此事认识正确的是(  )
A.网络主播公开向粉丝索要财物,构成诈骗罪
B.家长疏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只能承担损失
C.小S与主播是自愿交易,愿打愿挨,无可厚非
D.小S未满1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
【解析】 题目中,因小S是13岁的中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对于他转账给主播的钱家长可通过法律渠道追回,D入选。A、B、C均说法错误,排除。
D
课 堂 练 习
3.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主体
三要素
客体
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内容
即民事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象。
即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静态)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P4二段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前不久北京快侦、快速、快判了一起制作盗版“冰墩墩”、“雪容融”玩偶案,犯罪嫌疑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上海市也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对侵权行为一律“零容忍”。
压岁钱归孩子所有。
压岁钱借给同学,按时如约归还。
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
  
  剪影1: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剪影2: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剪影3: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剪影4: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
谈谈你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认识。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课 堂 练 习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对所贩得商品的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该商品
②甲从乙处借款1万元的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货币
③甲假冒乙的商标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该商标
④甲散布乙整容谣言的侵权关系的客体是隐私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解]①③: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甲对所购得商品的所有权关系中,无论是甲的权利还是他人的义务都指向该商品,因而客体是该商品,甲假冒乙的商标的侵权关系中,甲的权利和乙的义务都指向智力成果即商标,故①③正确。②: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在甲从乙处借款1万元的债权关系中,甲的权利和乙的义务都指向己的还钱行为,甲的义务和乙的权利都指向甲要出借货币的行为,故②错误。④:在甲散布乙整容谣言的侵权关系中,谣言不是真实的,未涉乃隐私,这一侵权,关系的客体是名誉利益,故④错误。
C
课 堂 练 习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
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
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
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
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5页相关链接——民事权利
小文在淘宝购物平台网购了一双价值250元运动鞋,收到货后发现商品质量有瑕疵,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小文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却等不见新鞋子。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货款。眼见钱财两空,小文一气之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文提供了当时保存的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议成立,人民法院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文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课 堂 练 习
请分析本案中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参考答案:
①主体:小文和卖家。
②客体:一双价值250元的运动鞋和250元现金。
③内容:小文:享有的权利是从卖家换回一双价值250元的无瑕疵的运动鞋或收到卖家退回的250元现金;承担的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的运动鞋。卖家:享有的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运动鞋;承担的义务是向小文提供一双价值250元的运动鞋或退还250元现金。
小赵初中毕业便开始打工,今年已经17岁,每月有3000元收入。不久前,小赵想出资入伙几位成年同事新开的小店。他们说小赵尚未成年,入伙也没用,这个说法对吗
这个说法不对。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能够自己工作谋生的,是法律“眼中”的成年人,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可以实施相应法律行为并为此承担责任。小赵已经17岁,打工的收入足够小赵的日常生活,出资入伙后,可以和其他成年同事一样成为合伙人,享有相关权利。
民事主体:小赵和合伙同事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共同所有权——大家合伙开的小店
民事法律关系内容:合伙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案例分析
探究1 怎样评价小赵同事的观点?为什么?
探究2 分析小赵的入伙行为中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学以致用】张某21岁,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 5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上租了一间房。2020年7月份,张某欲花13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机,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手机
⑴结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谈谈你对张某不顾父母反对购买二手手机的行为看法。
⑵分析张某的购买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张某向李某支付1300元的行为和李某向张某交付手机的行为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此时张某21岁(已满18周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可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吗?
议题三
孟某、江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但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作为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案例中孟某、江某夫妇作为民事主体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女儿取名为“北燕南飞”?请运用课本P6“民法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①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当遵循以上原则。
②姓氏体现着血缘传承、伦理秩序和文化传统,仅凭个人喜好随意自创姓氏的确有违善良风俗。我国没有姓“北”的,也没有复姓“北燕”的,所以这样起名不符合“公序良俗原则”,因此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4.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①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
②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1)民法确定基本原则的原因
(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易混易错】出于善意的行为即使对他人的权利有所侵害,也可以酌情免除责任
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否则,即使出于善意,可能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民法基本原则
王先生15岁的儿子小兵,使用父亲的手机玩了一款直播软件,该软件可以打游戏也可聊天,有聊天室、娱乐室、语音室开直播。在直播明知小兵是未成年人的条件下,还怂恿小兵开了七个不同账户进行充值打赏,短短半个月花费高达九万元。小兵父母报警并以孩子的名义把平台告到法院。
(1)你觉得平台的做法违背了民法的什么原则?
(2)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么裁决这一纠纷?请说明理由
【案例说法四】
(1)违背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2)认定买卖合同无效。理由如下:
①小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没有得到法定代理人的认定、追认。
②违背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公平原则:直播无视小兵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损害了未成年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直播怂恿未成年人开账户充值打赏主播,违反了诚信原则。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直播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怂恿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充值打赏主播,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小学生童童(7岁)偷偷用压岁钱到某商店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了一台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到商店要求退货,遭到售货员的拒绝,童童父亲将商店告上了法院。
公平原则:售货员无视童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损害了童童的利益,违反了公平原则。
诚信原则:售货员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卖游戏机给小学生,违反了诚信原则。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售货员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卖游戏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小学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违反了守法和公序良俗的原则。
判定这是一种无效民事行为,商店应退货并返还货款;商店同时违背了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和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应该降低其信用评级。
探究2 如果你是法院的审判人员,你准备怎么裁决这一纠纷?
案例分析
探究1 售货员的做法违反了民法的什么原则?
拾金归还失主可收取酬金吗?
议题四
小林在放学路上拾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各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晩电视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拾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吋,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探究与分享
(1)请你评价小林的想法。
(2)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民法典》规定: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的处理】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及有关部门妥善保管遗失物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解读法典】:《民法典》
小林在放学路上拾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证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各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晩电视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拾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吋,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1)请你评价小林的想法。
①“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小林把皮包归还失主,不管是否收取酬金,都是拾金不昧的行为。
②小林接受或放弃酬金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接受酬金是合法的,不接受酬金则体现了小林的高尚道德情怀,值得赞扬。
(2)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