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生物学试题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标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儒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某研究小组对大豆种子的萌发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其中图甲为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图乙为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丙为萌发过程中C0,释放速率和O,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阶慢丁阶段I阶段ⅢCO.001224十3648时间/6干种子种植后时间·时间胚根长出甲A.图甲阶段I到阶段Ⅲ过程中,种子鲜重增加、干重减少B.图乙a点到b点种子一直吸水,且一直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图丙12一24b期间,种子主要进行有氧呼吸D.图丙两曲线相交时,种子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细胞的深人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D.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以及植物细胞内O,的产生均在细胞器中进行3.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参与细胞吸收多种营养物质,每一种ABC转运蛋白都具有特异性,ABC转运蛋白的结构及转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一轮复习联考(三)生物学试题第1页(共8页)餐用旺小分于⊙BC转运承白细胞胞细胞质基质2ATPATP ATP 2ADP+2Pi人TP结合城A.细胞中ATP供应越多、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速浓就越快B.ABC转运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悬浮于纸胞质基质中的核猢体C.ABC转运蛋白可以协助葡萄辅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红细胞D.离于在通过ABC转运蛋白时、不需要与转运蛋白结合4.如图表示生物体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要的生命活动,A一F均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借误的是生殖、发育、疾病、衰老A细胞分裂B细胞分化C细胞调亡D细胞痛变E染色体动态变化与基因表达F细胞信号传导A.乳酸菌细胞内的A过程存在DNA一蛋白质复合物B.人体内,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C过程完成的C,人和动物细胞内抑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者过量表达就会引起过程D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通过F、E过程调节生长发育5.孟德尔利用“假说一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A.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关遗传因子的假说B提出以“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等为主要内容的假说C.预测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和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是孟德尔对假说的演竿推理D.孟德尔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以验证其假说6.柳穿鱼Lcyc基因和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样的现象称为表观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柳穿鱼Lcyc基因表达时,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并启动转录B.小鼠Ay基因甲基化程度越高,其表达越受抑制C,某基因是否发生甲基化不能通过测定DNA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来检测D.表观遗传未改变DNA的碱基排列顺序,属于不可遗传变异7.DNA复制过程中,当DNA聚合酶遇到损伤而使复制停顿时,若暂时忽略损伤位点继续合成DNA,称为跨损伤合成。如图为某细菌体内暂时忽略胸腺嘧啶二聚体(T一T)的跨损伤合成一轮复习联考(三)生物学试题第2页(共8页)餐国旺百 A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三)生物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1.A【解析】图甲阶段Ⅰ到阶段Ⅲ过程中,大豆种子不断吸水,鲜重增加,由于种子不断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干重不断下降,A正确;图乙中 a点大豆种子吸水,无光合作用,但有呼吸作用,b点种子吸水,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B错误;图丙 12~24h期间,CO2的释放量远大于 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种子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C错误;图丙呼吸底物有糖类和脂质,两曲线相交时,种子吸收的 O2量等于释放的 CO2量,可能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无法确定两种呼吸速率是否相等,D 错误。2.C【解析】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 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表明分别在进行 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A正确;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如高等植物的胞间连丝、某些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细胞内受体,C错误;人体细胞内 CO2的生成在线粒体中进行,植物细胞内 O2的产生在叶绿体中进行,D正确。3.B【解析】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属于主动运输,其运输速率受能量和转运蛋白的数量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细胞中 ATP供应越多,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就越快,超过一定范围,ABC转运蛋白转运物质的速率不变,A错误;ABC转运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悬浮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B正确;ABC转运蛋白功能的发挥伴随着 ATP的水解,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ABC转运蛋白属于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的过程中,离子会与载体蛋白结合,之后,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发生空间构象的改变,D错误。4.C【解析】乳酸菌细胞分裂过程中,当 DNA复制时,存在 DNA与 DNA聚合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当 DNA转录时,存在 DNA与 RNA聚合酶结合形成的复合物,DNA聚合酶和 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A正确;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人和动物细胞内原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者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C错误;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能通过 F、E过程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5.D【解析】孟德尔在对豌豆杂交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关遗传因子的假说,最终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提出以“生物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1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百 A存在”等为主要内容的假说,B正确;预测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和绘制测交实验的遗传图解是孟德尔对假说的演绎推理,C正确;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D错误。6.D【解析】柳穿鱼 Lcyc 基因表达时,需要 RNA聚合酶识别 DNA序列并启动转录,A正确;Avy基因“上游”具有多个可发生 DNA甲基化修饰的位点,甲基化程度越高,其表达越受抑制,B正确;甲基化并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不能通过测定 DNA中脱氧核苷酸的序列来检测,C正确;表观遗传没有改变碱基序列,属于可遗传变异,D错误。7.D【解析】图中 DNA聚合酶Ⅲ遇到模板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时将暂时脱离,转而由 DNA聚合酶Ⅴ完成跨损伤合成,以胸腺嘧啶二聚体为模板合成了 GA,导致突变,但 DNA聚合酶Ⅴ并未修复胸腺嘧啶二聚体,A错误;若 DNA聚合酶Ⅴ不取代 DNA聚合酶Ⅲ,将导致 DNA复制停滞,若 DNA聚合酶Ⅴ取代 DNA聚合酶Ⅲ,则会完成跨损伤合成,DNA复制不会停滞,B错误;人体细胞内若能够以胸腺嘧啶二聚体为模板合成“AA”序列,未因胸腺嘧啶二聚体而导致 DNA复制错误,推测人因紫外线照射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低于该细菌,C错误;若不对胸腺嘧啶二聚体进行修复,则子代所有携带胸腺嘧啶二聚体或以胸腺嘧啶二聚体为模板合成GA序列的个体都将携带突变序列,而以胸腺嘧啶二聚体互补链为模板合成的子代 DNA将不携带突变序列,因此,该细菌将有 1/2的子代不携带突变序列,有 1/2的子代携带突变序列,D正确。8.C【解析】图中试剂 1为生长素或生长素类调节剂,试剂 2为秋水仙素,A错误;培育无子西瓜 a的原理是生长素或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培育无子西瓜 b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四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其与甲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二者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无子西瓜 a含有 22条染色体,来自甲、乙的染色体各一半,无子西瓜 b含有 33条染色体,其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甲,一个染色体组来自乙,D错误。9.B【解析】表型正常须同时具有 A和 B基因,因 A、B基因均位于 X染色体上,男性只有 1条 X染色体,故系谱图中正常男性的一条 X染色体上同时含有 A、B基因,而女性有 2条 X染色体,正常女性的 A和 B基因可以位于同一条 X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两条 X染色体上,A错误;Ⅰ1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aB,所以Ⅱ2的基因型可能为 XaBY或 XabY,Ⅰ2的基因型为 XAbY,两者的基因型不相同,Ⅳ1的致病基因来自Ⅲ3,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Ⅱ3,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或Ⅰ2,B正确;Ⅱ3的基因来自Ⅰ1和Ⅰ2,且表现正常,同时含有 A、B基因,基因型为 XAbXaB,Ⅱ4的基因型为 XABY,Ⅱ3与Ⅱ4所生Ⅲ3的基因型为 XABXAb或 XABXaB,因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2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百 A此Ⅲ3与Ⅱ3的基因型不同,C错误;Ⅲ2的基因型为XABY,Ⅲ3的基因型为 1/2XABXAb、1/2XABXaB,他们所生男孩中,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2×1/2+1/2×1/2=1/2,D错误。10.D【解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该种群的全翅昆虫与残翅昆虫为同一物种,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导致该昆虫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即进化,但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且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该昆虫种群自由交配产生子一代,初始时的基因型为 AA、Aa和 aa,其比例为 25%、50%、25%,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 AA、Aa的昆虫每代数量减少 10%,基因型为 aa的昆虫每代数量增加 10%,则子一代中 AA=1/4×9/10=9/40,Aa=1/2×9/10=18/40,aa=1/4×11/10=11/40,因此子一代中 AA:Aa:aa=9:18:11,因此 a基因频率=(11×2+18)/(38×2)=10/19,D正确。11.A【解析】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抗生素的滥用则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使菌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A正确;NDM-1基因位于质粒上,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NDM-1基因的产生标志着发生了生物进化,B错误;超级耐药菌耐药性强的主要原因是 NDM-1基因所编码的酶能水解多种抗生素,C错误;NDM-1基因在不同种细菌中进行转移,病人感染超级细菌后,使细菌具有耐药性,而不是人具有耐药性,D错误。12.C【解析】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含有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故脑脊液中含有尿素、性激素、葡萄糖等物质,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导致脑脊液增加引发脑水肿,B错误;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释放的 CO2与水反应生 H2CO3,H2CO3电解产生 CO32-和 HCO3-,能参与调节脑脊液的 pH,C正确;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其渗透压主要与 Na+和 Cl-有关,D错误。13.B【解析】马拉松参赛者大量出汗后,丧失大量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随着水分的丧失,同时也会失去很多盐分,因此需要补充淡盐水,A正确;肾上腺素的分泌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错误;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D正确。14.C【解析】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电位,Na+和 K+的重新分布与通过钠钾泵的主动运输有关,需要消耗 ATP,A正确;图中 PSP1中膜电位增大,可能是 Na+内流形成的,PSP2中膜电位减小,可能是 Cl-内流形成的,共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B正确;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3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百 A大,推测突触 a、b前膜释放的递质增多,可能 PSP1、PSP2幅值不变(幅值与离子浓度有关),C错误;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与否取决于图中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代数和,D正确。15.C【解析】肽键数目=脱水数目=氨基酸数-肽链条数=719×2+620×2-4=2674,故该受体分子中至少含有 2674个肽键,A正确;酶的磷酸化需要接受 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即该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是吸能反应。由于酶可以多次使用,所以磷酸化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B正确;能够表达生长激素基因的细胞所在的内分泌腺为垂体,垂体能释放由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C错误;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被利用,因此,细胞内合成的部分蛋白质会转移到细胞膜上参与葡萄糖的转运,D正确。16.D【解析】根据图中“后者放射性强度是前者的 2倍”可以推知丈夫有 1个显性基因,丈夫的基因不能被隐性基因探针检测到,因此不含隐性基因。由于丈夫患病,故该病为伴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而红绿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妻子为隐性纯合子,不携带致病基因,患病女儿基因型为杂合子,B正确;个体 1同时携带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为杂合子,胎儿性别为女性,个体 2只含有 1个隐性基因,胎儿性别为男性,因此,妻子所怀孩子为一对龙凤胎,C正确;该患病女儿基因型为杂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无论男女,患病概率均为 1/2,D错误。17.(10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1)植物种类(1分)、光照强度(1分)(2)碳酸钙/CaCO3 蓝绿色和黄绿色(回答不全不得分) 宽度(3)② 70+y4(2分) 60(4)大于【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种类、光照强度。(2)在提取植物叶片中的色素时,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一般在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色素的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的叶绿素色素带的颜色为黄绿色和蓝绿色。通过比较两种植物的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验证其推测。(3)若测得在光照强度 G=5klx时,实验前小室中 CO2的浓度为 100 mg/L,1h后放置植物 A、B的小室中 CO2的浓度分别为 40mg/L、30mg/L,则 A、B净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分别是 60mg、70mg,A、B净光合速率分别是 60mg/L、70mg/L。在此光照强度下,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 CO2比 B植物少(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对较弱),如图,当 G=5klx时,②的光合作用强度较弱,则图中表示 A 植物的曲线是②;y4可代表 B植物(曲线①)的呼吸速率,也就是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4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百 AB进行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的 CO2的量,B的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即(70+y4)mg/h;同理,当 G=7klx时,该植物已到达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发生变化,因此,CO2的吸收量与 5klx时相同,为 60mg/h。(4)植株在光照强度为 2klx时,为植株的光补偿点,植株有部分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但所有细胞均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所以对于叶肉细胞来说,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18.(12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1)受体(2)①纯合肥胖小鼠与纯合健康小鼠正反交(2分)②健康小鼠 肥胖小鼠 与母本一致(或母本表型)(3)CTCTGA 不能(4)3/8(2分) AABB、AABb、AaBB(答全得分,2分)【解析】(1)能正常分泌缓解肥胖的激素,说明不缺乏激素,但仍患肥胖症,则说明激素无法起作用。可能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受体,激素无法传递信息,无法正常调节生命活动。(2)要确定肥胖基因β的遗传方式可采用正反交的方法。遗传与性别无关,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为常染色体遗传,F1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若正反交结果不同,F1的性状与母本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3)因为正常基因的编码链(转录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为 CTCCGA,其中一个 C被 T替换,则新序列可能为 TTCCGA或 CTTCGA或 CTCTGA,对应的模板链变为 AAGGCT或GAAGCT或 GAGACT;转录后形成的密码子为 UUC、CGA或 CUU、CGA或 CUC、UGA,因为 UGA是终止密码子,所以突变后的序列是 CTCTGA,这种突变可能使基因的翻译终止,但不会使转录终止。(4)双亲雌雄鼠基因型为 AaBb,F1中与亲代体重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其中 AAbb占 1/16、aaBB占 1/16、AaBb占 1/4,共 3/8。体重高于双亲的小鼠的基因型应有 3个及以上显性基因,可能有 AABB、AABb、AaBB。19.(11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1)传出神经 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血管和腺体(2)A、C 神经调节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1分),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1分)(3)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 肾小管和集合管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5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百 A(4)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减少(1分),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血压降低(1分)【解析】(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失重环境下机体对血压的调节不受意识控制,这种反射是先天的,故该情况下机体通过非条件反射调节血压,该过程中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血管和腺体。(2)人体受到惊吓时,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为主导迅速作出反应(即图中途径 A、C),使血压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3)由题图可知,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神经递质)。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4)替米沙坦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使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从而降低血压。20.(10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1)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10 1/6(2分) 精原细胞中缺失 Z基因就会对非同源染色体的融合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弱(2分)(2)减数分裂Ⅱ后期 24 1/2(2分)【解析】(1)图甲所示变化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即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图甲所示行为时,有 2条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融合。该植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2n=24,四分体由两条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而成,正常能联会的染色体有 20条,故此时发生图示行为的细胞中有 10个四分体。3条染色体随机分配,3条中至少有一条会分配到细胞的一极,且染色体数目异常或染色体形态异常的配子一般都不可育。假设与图甲中变化相关的三条染色体为 A、B、D,且 D染色体是结构异常的那条染色体,则初级精母细胞经甲变异后,产生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1AB:1D:1AD:1B:1BD:1A。其中,含正常染色体数和形态正常的染色体的配子可育,即同时含 A、B的配子是可育的,故产生的花粉中可育花粉的比例为1/6。由于在该植株的染色体上有一个 Z基因能够抑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融合过程,若精原细胞中缺失 Z基因,就会对非同源染色体的融合过程的抑制作用减弱,会导致部分配子不可育。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6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百 A(2)图乙过程中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异常,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该植株染色体数目为 2n=24,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减半,又经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则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数目也为 24条。依题意,2条“等臂染色体”在之后会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等臂染色体”产生的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该染色体所在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由该细胞产生的两个精细胞染色体异常,而由同一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的另一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配子是正常的,因此,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中有 1/2出现异常。21.(9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1)协助扩散(2)大脑皮层 不属于 反射弧结构不完整(3)体液 增多 脊髓(4)Ca2+内流,使 NFAT去磷酸化(1分),NFAT进入细胞核与 PNFAT3结合(1分)【解析】(1)TRPM8也是一种通道蛋白,被薄荷醇激活后,Ca2+内流属于协助扩散。(2)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故 TRPM8接受刺激后,冷觉感受器将产生兴奋并沿神经元传递,在大脑皮层形成冷觉,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3)蚊子叮咬人体后,机体有关细胞释放组胺到体液中,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此过程主要是组胺等化学物质起作用,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等含量有关,故血浆渗出引起组织液增多,从而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现象。被叮咬者不自觉地用手指触摸叮咬部位,是低级神经中枢脊髓控制的行为。(4)薄荷醇涂膏调控治疗蛋白表达的作用机理是:薄荷醇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Ca2+内流,并与 NFAT作用使其去磷酸化,NFAT进入细胞核与 PNFAT3结合,并启动治疗基因的表达,合成治疗蛋白释放到细胞外。一轮复习联考(三) 生物学答案 第 7 页(共 7 页){#{QQABAYYEogggAAAAAQhCAwEACAEQkgCCASgGBBAIoAIAiQ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联考(三).pdf 一轮三(A版)生物学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