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思想政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答案】B【解析】①④:“若土地抵押完后仍无法偿清债务,则债务人的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全家都可能沦为奴隶”。据此可推断债务奴隶是阿提卡半岛奴隶的重要来源,进入奴隶社会,意味着阿提卡半岛摆脱蒙昧时代,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④正确。②:贵族不是因债务关系产生的,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是贵族形成的重要原因,②错误。③:奴隶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但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是封建社会,③错误。故本题选B。2.【答案】D【解析】①:经济危机会导致工厂关门,工人们失业,但仅由材料中“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这一信息不能判定出是否发生了经济危机,①错误。②: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共同占有,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在这个时期没有剥削制度,②错误。③:材料提到“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马克思也用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家是如何无偿占有工人们的剩余价值的,③正确。④:资本主义背景下,剥削制度、经济危机、无偿占有剩余价值,都是无法掩盖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是没法通过高福利制度掩盖的,④正确。故本题选D。3.【答案】B【解析】①:“应当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应当无情地铲除一切同永恒理性相矛盾的东西”,可以推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刻揭露社会弊端,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①正确。②: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发现无产阶级的力量,②错误。 ③:材料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没有体现其主张通过理性手段废除私有制,③排除。④: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体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者摆脱纯粹虚构幻想,运用法律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④正确。故本题选B。4.【答案】B【解析】①②:《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会使我们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有利于我们明确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我们砥砺前,①②正确。③: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外,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③错误。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④错误。故本题选B。5.【答案】D【解析】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其基本国情决定,①错误。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错误。③④:通过《中国近代通史》,我们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6.【答案】D【解析】③④: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发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②不选。故本题选D。7.【答案】A【解析】①②:1952年毛泽东的这一讲话,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①②符合题意。③:1949—1956年是我国的过渡时期。1952年毛泽东的这一讲话,没有涉及当时我国需要加快向社会主义的转变,③不符合题意。④: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54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8.【答案】C【解析】①: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说法错误,①说法错误。②④:一个国家的党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不通过自己的路线、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手,而靠别国帮助就不行。靠别国帮助太多是不好的,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帮助为辅。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建设过程,中国已经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④符合题意。③: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是可以借鉴国外的某些经验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适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说法过于绝对,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9.【答案】D【解析】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①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才开始的,②错误。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④正确。10.【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然后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才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正确。选项中的“实现了中国梦”与现实不符,③错误。革命、改革等都是人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具体体现,④正确。11.【答案】A【解析】①②: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出的目标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确立“四个现代化”,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党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再到十八大以来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深化,表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未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未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答案】B【解析】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说明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中国的发展实践生动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人民的实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②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不符合题意。13.【答案】C【解析】①:各国国情不同,其他国家不能照搬我国的发展道路,只能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①排除。②④: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这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②④正确。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但不是最终理论成果,③排除。故本题选C。14.【答案】B【解析】①④: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内部计划项目实施20多年来,已累计招募派遣46.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实施该计划旨在鼓励青年担当时代重任,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用奋斗承担民族复兴之责,①④正确。②:材料强调大学生志愿服务,没有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②排除。③:我国早已完成社会主义革命,题干中的计划目的不是拓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新路径,③排除。故本题选B。15.【答案】C【解析】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和克服“软骨病”“恐惧症”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强调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题干要求的是如何斗争,①④不符合题意。进行伟大斗争必须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伟大斗争必须立足新的时代特点遵循斗争规律,符合题干要求的如何斗争,②③符合题意。16.【答案】A【解析】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①②符合题意。在实践的基础上,聆听时代声音,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不是基础,③错误。“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④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2分。17.【答案】(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2)这种说法是片面的。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资本主义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是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②但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12分)【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封建社会,设问指向是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本题较为简单,可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封建土地所有制来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晚唐时老百姓有八苦;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可联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评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这一观点,本题是评析试题,需要考生对题中观点做出判断,指出其合理或不合理的方面,并通过分析亮明观点,指出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资本主义的建立→可联系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意义。有效信息②: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现象→可联系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压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18.【答案】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4分)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路线,最终建立新中国。(4分)③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即“一化三改”。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调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说明题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指导思想或路线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效信息②: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唯有将革命的落脚点放在农村并坚持武装斗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联系中国革命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有效信息③: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比较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联系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得分点②:中国革命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路线,最终建立新中国。得分点③:社会主义社会的确立+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即“一化三改”。在这一路线的指导下,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答案】①从历史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历史长河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行,展示出强大生命力。(4分)②从理论逻辑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一次比一次深化,对中国制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一次比一次升华。我们党在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的时,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4分)③从实践逻辑看,随着实践发展,一些已有的制度已经不适用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而新领域新践则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度机制,才能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4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认识类主观题,需要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理解。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与时代要求相呼应的“破”“立”要求,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实现制度创新→可联系从历史逻辑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的,我们对其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关键词②: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坚持稳中求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制度创新→可联系从理论逻辑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一次比一次深化,对中国制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一次比一次升华。关键词③:随着实践发展,一些已有制度需要不断健全,新领域新实践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可联系从实践逻辑看,随着实践发展,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完善各方面度机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0.【答案】①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领导航天事业的发展,将航天梦和强国梦统一起来。(2分)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航天工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凝聚全国力量,开创航天事业的辉煌。(航天梦是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一代代航天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开创航天事业的辉煌。)(3分)③不断壮大的综合国力为航天事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为中国航天快速发展注入“推进剂”。(3分)④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在实践中造就了航天文化与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积极投身于伟大的航天事业,为实现航天梦与中国梦作出重大贡献。(3分)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促进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3分)【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中国航天工程创造奇迹的密码,注意作答主体为考生,需要调用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有关知识,从原因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领导航天事业的发展,强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航天梦是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关键词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旗帜的指引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一代代航天人栉风沐雨、初心不改、砥砺奋进,在科学的大道上自力更生、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文化,造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键词③:我们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积极践行服务于国计民生的思想,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为航天梦凝聚磅礴力量→可联系教材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政 治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债务石碑,记录着土地抵押情况、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若土地抵押完后仍无法偿清债务,则债务人的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全家都可能沦为奴隶。据此可推断( )①债务奴隶是阿提卡半岛奴隶的重要来源②阿提卡半岛出现了因债务关系而产生的贵族阶层③阿提卡半岛进入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④阿提卡半岛摆脱蒙昧时代,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导致辞职人数创新高是无法克服的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他们认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应当建立理性的国家、理性的社会,应当无情地铲除一切同永恒理性相矛盾的东西。由以上观点可以推出,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深刻揭露社会弊端,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②设计未来社会蓝图,发现埋葬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主张通过理性手段废除私有制④摆脱纯粹虚构幻想,运用法律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她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共产党宣言》常读常新。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 )①会使我们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②有利于我们明确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我们砥砺前行③有利于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推动共产党舍弃自己的特殊利益④是基于《共产党宣言》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5.《中国近代通史》(修订版)搭建了中国近代史的总体框架,通过严谨、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不仅使读者更容易看清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而且使读者通过中国近代历史的角度,深刻了解到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②党的诞生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③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能够体现这些思想的著作有( )①《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②《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③《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毛泽东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现在我们能够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对此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过渡时期我国落后的生产状况 ②中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③国家正在加快向社会主义转变 ④反映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1959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某外国友人时指出,一个国家的党要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不通过自己的路线、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手,而靠别国帮助就不行。靠别国帮助太多是不好的,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帮助为辅。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完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②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建设过程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验适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中国已经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邮”小见大,方寸间见证百年辉煌党史。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共20枚。集邮爱好者小陈收藏了其中3枚邮票,内容分别为开国大典、改革春潮、全面小康。对于邮票中的信息,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①“开国大典”——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改革春潮”——我国工作中心实现了转移,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③“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中国梦④人们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某“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板中,包含以下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逐步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而且明确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展板设计意在说明( )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②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从天而降,而是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④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模式多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毛泽东指出“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在我们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材料可以得出( )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②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人民的意愿出发,由中国人自己解答③中国的发展实践生动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④在中国才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习近平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这印证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①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照搬的发展道路 ②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理论成果 ④既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实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内部计划项目实施20多年来,已累计招募派遣46.5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西部的当代大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实施该计划旨在( )①鼓励青年担当时代重任,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③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拓展社会主义革命的新路径④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用奋斗承担民族复兴之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持之以恒的奋斗。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坚定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既不能随意地“松口气、歇歇脚”,更不能恣意地得“软骨病”、患“恐惧症”。就如何斗争而言,这段材料告诉我们( )①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更加需要我们发扬斗争精神②进行伟大斗争必须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进行伟大斗争必须立足新的时代特点遵循斗争规律④克服“软骨病”“恐惧症”要求必须培育斗争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要求我们(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②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③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聆听时代声音,推动社会发展④在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并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 晚唐时有人曾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医、死不得葬。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经常力图把工资降低到生理上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资本家还通过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进行更残酷的剥削。女工同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她们的工资只能是一般工人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童工工资则更低,往往只是女工工资的一半。有的资本家只给童工一点粗劣的伙食,根本就不付工资。(1)结合材料一分析造成封建社会百姓生活“八苦”的根源是什么?(2分)(2)结合材料二,有人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封建社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资本主义的建立是一种历史倒退。请你评析这一观点。(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民自此找到了救亡图存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通过学习与实践,许多青年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唯有将革命的落脚点放在农村并坚持武装斗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征程。我们党根据过渡时期的具体情况和基本任务,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比较顺利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说明上述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指导思想或路线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的总体要求。“立”与“破”的对立统一体现在事物运动变化之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破”,一般是指对旧有思想观念、体系或旧有制度的批判、否定和破除;“立”,则是指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为先导,在社会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制度,形成新机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与时代要求相呼应的“破”“立”要求;在新时代改革实践中,坚持稳中求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制度创新。随着实践发展,一些已有的制度已经不适用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健全完善,而新领域新实践则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填补制度空白,我们应继续完善各方面制度机制,才能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科学总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谈一谈你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理解。(12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月球背面月壤样品准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家自豪地表示,嫦娥带回的月壤样品全部使用汉语拼音编号,而非英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为中国航天快速发展注入“推进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领导航天事业的发展,强调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旗帜的指引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一代代航天人砥砺奋进,在科学的大道上攻坚克难,自主创新,积淀了深厚的航天文化,造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我们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积极践行服务于国计民生的思想,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为航天梦凝聚磅礴力量。结合材料,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航天工程创造奇迹的密码。(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政治答案.docx 河南省郑州市宇华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