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资源简介

画圆游戏
要求:同学们在纸上徒手“画圆”
为什么不能画好圆?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无规矩不成方圆
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第十课 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
教学目标
01.法律有怎样的特征和作用?
02.如何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0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此次修订增加了多项内容,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说说法律有怎样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3)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0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0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0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民法典》1254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你们觉得这条规定对高空抛物现象有什么作用?
0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0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民法典》1254条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权利,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保障社会的公共秩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运行。
0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你能区别法律、道德和纪律吗?
下面案例属于哪一类的问题,请辩一辩,连一连。
1.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一位坐在爱心座位上的青年视而不见,没有让座。后来,刹车时老人捧倒了青年人受到大家的谴责。
2、小华在学校期末考试中作弊,受到老师的批评,同时被学校处分。
3、小俊和小礼是好朋友。高考体育检测时,小俊代替小礼考立定跳远,被老师发现了。后来,法院裁定,小俊小礼代替考试罪,分别处以罚金2000元。
法律
道德
纪律
0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1.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一位坐在爱心座位上的青年视而不见,没有让座。后来,刹车时老人捧倒了青年人受到大家的谴责。(道德)
2、小华在学校期末考试中作弊,受到老师的批评,同时被学校处分。(纪律)
3、小俊和小礼是好朋友。高考体育检测时,小俊代替小礼考立定跳远,被老师发现了。后来,法院裁定,小俊小礼代替考试罪,分别处以罚金2000元。(法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称
谁颁布
谁遵守
违反后果
道德
纪律
法律
国家机关制定
社会组织或单位制定
社会约定俗成
全体社会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该组织或单位成员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受批评、处分
受到法律的强制性惩罚
0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0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1.一位老人上了公交车,一位坐在爱心座位上的青年视而不见,没有让座。后来,刹车时老人捧倒了青年人受到大家的谴责。(道德)
2、小华在学校期末考试中作弊,受到老师的批评,同时被学校处分。(纪律)
3、小俊和小礼是好朋友。高考体育检测时,小俊代替小礼考立定跳远,被老师发现了。后来,法院裁定,小俊小礼代替考试罪,分别处以罚金2000元。(法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名称
谁颁布
谁遵守
违反后果
道德
纪律
法律
国家机关制定
社会组织或单位制定
社会约定俗成
全体社会成员
全体社会成员
该组织或单位成员
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受批评、处分
受到法律的强制性惩罚
共同点: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需要人们共同遵守,都需要通过相应的强制力来实施。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02.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违纪与违法之间由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材料:赵某不遵守公司关于厂内“禁止吸烟”的纪律规定,偷偷在车间吸烟,不小心引燃了车间内的化纤材料,引起火灾,导致公司损失上千万元。
赵某最终受到了单位纪律处分和法律制裁。
违法和违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纪发展下去,容易导致违法!
增强
遵纪守法意识
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认清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特征
违纪与违法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法律与纪律的不同点
法律与纪律的共同点
(1)小王因为怕上班迟到,骑着自行车一路闯红灯到了单位。对该行为的看法正确的是( )。
A.合情合理又合法 B.合情合理但违法
C.违反纪律但不违法 D.既违纪也违法
(2)关于违法行为与违纪行为的界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违纪不一定违法,但违法一定违纪
B.违法不一定违纪,但违纪一定违法
C.违法与违纪有明确界限,没有关联
D.违法与违纪都有危害性,是一回事
B
A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