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 内战爆发】1.重庆谈判:(1)时间、地点(2)代表:以 为首的国共两党代表(3)目的:成果:2.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2)目的:(3)内容:讨论了建立 、 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 的方针。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和联系(1)意义:(2)联系:4.国民党发动内战:(1)爆发标志:(2)全面进攻:重点进攻:5.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略防御):(1)著名论断:(2)战略战术:(3)自卫反击:①面对全面进攻:遵照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 ,在 的支持下,与国民党军队展开 。②面对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 、 等战役的胜利。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山东 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4)结果:参考答案:1.(1)1945年8月—10月10日 重庆(2)蒋介石、毛泽东(3)①国民党: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②共产党: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4)1945.10.10 ,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2.(1)1946年1月10 日 重庆(2)根据重庆谈判的协议,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3)联合政府;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和平建国3.(1)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2)重庆谈判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政治协商会议是重庆谈判的延续和扩大4.(1)1946 年 6 月,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2)1946 年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1947年3月,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3)战略部署与作战方针;广大人民;大规模运动战;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青化砭;沙家店;孟良崮(4)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时间、范围:(2)内容:(3)结果:(4)意义:2.战略进攻:(1)时间、事件:(2)意义:3.战略决战:(1)时间、战役、结果:(2)影响:4.南京解放(1)标志:(2)影响: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2)目的:(3)主要内容(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参考答案:1.(1)1947年 解放区(2)①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②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土地改革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4)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1)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2)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3.(1)1948年9—11月,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解放东北全境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1948年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指挥,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2)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4.(1)1949年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2)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6.(1)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2)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3)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内容拓展】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1)用史实说明:(2)启示: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俱伤。②团结就是力量,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2.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比较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 典型事件 辛亥革命等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标志性事件 标志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 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事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领导政党:中国同盟会) 工人阶级(领导政党: 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 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立政权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结果 失败 成功相同点 ①社会背景: 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 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或反帝反封建)。③革命性质: 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④共同作用: 都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促进了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等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历史时期 称谓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工农革命军 1927—1928年中国工农红军 1928—1937年全面抗战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 1937—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1949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