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上期半期教学质量评估七年级
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
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下列最能持这一结论的是
A.《山海经》关于远古的神话传说 B.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C.《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断和论证文章
2.图1是《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示意图》(局部)。参观①处遗址可以看到
A.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碳化粟粒
B.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
D.焦家遗址出土的成套玉器
3.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 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A.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原始城市开始兴起 D.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4.在黄河流域的陶寺都城遗址中,发现了彩绘龙纹陶盘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龙”是红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则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这表明
A. 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 手工技艺高超领先世界
C. 阶级分化明显国家形成 D. 农耕文明发达经济繁荣
5.图2是传说中的一场战争的形势图。这场战争推动了
A.原始农业发展
B.早期国家产生
C.禅让制的实践
D.华夏族的形成
6.“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反映出舜能成为部族联盟首领的条件和方式是
A.贤德高尚、禅让制 B.战争征服、分封制
C.发明创造、皇帝制 D.贤德高尚、世袭制
7.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所指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8.绘制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图3中,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事件是
A.盘庚迁都 B.诸侯争霸 C.国人暴动 D.犬戎灭周
9.近年来,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青铜面具、青铜人像等许多具有古蜀特色的青铜器,另外还出土了中原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容器。这些文物的出土表明
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B.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C.人们的审美观念趋向统一 D.三星堆遗址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
10.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两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 B.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 D.农民阶级的不断壮大
11.在某遗址中发现了这样一段卜辞:“乍(疫),父乙,妣壬豚,兄乙豚,化口……”意思是疫情突发,为众人御除疫疾举行了一系列祭祀先人的活动。该卜辞最有可能出现在
A.记事的结绳上 B.龟甲或兽骨上 C.竹简或木牍上 D.纸上
12.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互证,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下列研究属于运用“二重证据法”的是
A.利用古DNA技术研究人类起源
B.利用北京人化石推断其体质体貌特征
C.结合利簋铭文和《尚书》等史料推断武王伐纣时间
D.结合《春秋》、《国语》、《战国策》研究东周历史
13.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发展。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A.恪守宗法到礼乐崩坏 B.尊礼重信到文明讨伐
C.王室内讧到华夏一统 D.争霸从礼到弱肉强食
14.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信文书。其中一部分记载道:“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该盟书反映出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A.诸侯争霸,变法的风潮盛行 B.铁器广泛使用
C.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国家实现统一
1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旧贵族特权
16.湖北云梦出土了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中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佐证了商鞅变法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17.图5中2和3的对应的诸侯国分别是
A.楚、燕
B.韩、魏
C.秦、齐
D.赵、秦
18.“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墨子》
19.法家在先秦的百家争鸣中出现较晚,但却异军突起,逐渐取得与儒家、道家、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在于法家
A.强调遵循自然法则 B.比其他各家思想优越
C.明确社会尊卑等级 D.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0.“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从这些谚语可知,节气文化里藏着
A.传统农耕文明的印迹 B.城市文化演变的路径
C.海外贸易区域的变化 D.政治制度变革的轨迹
21.新出土的《天回医简》是秦汉时期的医书。其中《脉书·上经》等是《黄帝内经》的前身,《疗马书》已失传上千年。据推测《天回医简》可能就是失传的扁鹊医书。这表明
A.《天回医简》的成书时间早于《黄帝内经》
B.《天回医简》使失传的《疗马书》重见天日
C.《天回医简》与失传的扁鹊医书存在某种关联
D.《天回医简》为研究早期中国医学提供了新史料
22.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以下可作为二手史料的是
A.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墓葬中发现的商代玉蚕
B.甲骨文中有“蚕”“桑”“丝”等文字
C.《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D.刘克祥《简明中国经济史》的相关记载
23.图6为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A.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24.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25.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按照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被斩首。这表明
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二、材料解析题(32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也有部分异姓诸侯。诸侯要对天子承担缴纳贡物、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周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意义。(6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政府组织结构的朝代,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3)综上,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 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流(部分)
时间 事件
前706年 北戎侵齐,郑师救齐,大败北戎
前681年 齐桓公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
前638年 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前636年 周襄王娶狄族女
前569年 晋用魏绛和戎之策,戎归服
前307年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流的方式。(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流的影响。(2分)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并西南夷,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法令由一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大大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华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与交流。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2)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的意义。(4分)
三、综合题(1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农业的发明带来的社会进步,是逐渐显现的:社会的人口将会逐渐获得较为明显的增长,较大的地域集团也将开始形成;农业可以提供稳定的食物储备,使得一些社会成员有可能脱离食物生产,转而从事其他行业,社会生产出现专业化分工,社会的经济、政治艺术文化也将随之向前发展;社会不平等、阶层和阶级分化的经济基础更加巩固。
——摘编自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
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的发明产生的影响。(6分)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出现的农业生产方式,并简要说明该生产方式的作用。(6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工程的名称,并简述该工程的功能及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6分)
B卷(20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子曰:周监(借鉴)于二代(夏、商),郁郁乎文(礼乐制度)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孔子的道德思想和政治主张。(6分)
材料二 百家争鸣所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同时这个时代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这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三
表3 先秦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果(部分)
项目 时代 领域 贡献
甲骨文 商 文字 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金文 商周 文字 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名医扁鹊 战国 医学 总结出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 战国 医学 总结当时医学经验,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诗经》 春秋 文学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楚辞” 战国 文学 用楚国方言创作的新体诗歌
(3)从表3中选择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成果,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说明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分)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上期初2024级半期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A卷(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1.B 2.C 3.B 4.A 5.D 6.A 7.B 8.A 9.D 10.C 11.B 12.C 13.D 14.C 15.A
16.B 17.C 18.B 19.D 20.A 21.D 22.D 23.B 24.A 25.C
二、材料解析题(32分)
26.(14分)
(1)内容:根据血缘关系、功劳大小分封诸侯;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发兵从征的义务,同时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4分)
意义:拓展了版图,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2分)
(2)朝代:秦朝。(2分)
理由:创建了皇帝制度,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答对两点即可,4分)
(3)认识: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必要手段。(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27.(18分)
(1)方式:战争;经济往来或引进农作物种子;人口迁移;通婚;订立盟约;互相学习各民族文化或改革。(答对三点即可,6分)
影响:中原“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分)
(2)措施: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并西南夷;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法律;统一文字,统一车轨,统一行为规范、风俗信仰。(6分)
意义:大大推动了华夏民族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华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与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发展;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
三、综合题(18分)
28.(18分)
(1)影响:人口显著增长,形成较大的地域集团;获得稳定的食物储备,促进社会分工,促进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的发展;促进社会阶层的分化。(6分)
(2)生产方式:铁犁牛耕。(2分)
作用: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4分)
(3)名称:都江堰。(2分)
功能:防洪、水运、灌溉。(2分)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渠系密布、灌田万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的“天府”之国。(2分)
B卷(20分)
29.(20分)
(1)仁者爱人,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实行德政;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社会政治秩序。(6分)
(2)原因: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士阶层的崛起;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盛。(答出三点即可,6分)
(3)示例一
观点:甲骨文和金文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或甲骨文、金文深化了商周历史的研究)。(2分)
说明: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一手史料。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内容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丰富了我们对于商周历史的了解。综上所述,甲骨文和金文是研究商周历史的宝贵材料(或甲骨文、金文深化了商周历史的研究)。(4分)
示例二
观点:先秦时期医学技术发达。(2分)
说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的诊断疾病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综上所述,先秦时期医学技术发达。(4分)
示例三
观点:先秦时期文学繁荣。(2分)
说明:春秋时期整理成的《诗经》,记载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的内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综上所述,先秦时期文学繁荣。(4分)
示例四
观点:先秦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2分)
说明:略。(突出各项科技、文化成果的地位及其对后世影响即可,4分)
【评分标准】
一等:6分 观点明确合理;有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准确史实;说明清晰有理并与观点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
二等:4分 观点基本合理;有1个及以上基本准确史实;说明基本清晰有理并与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三等:2分 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只有1个基本准确的史实或者只有较为清晰有理的说明;与观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四等:1分 观点有一定合理性,或有部分史实准确,或有一定的说明。
五等:0分 观点、史实、说明均与试题要求无关。
(4)积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