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这是山东嘉祥武氏祠的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课程标准: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学习目标
1
2
3
了解老子及其思想主张,知道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教育成就。(史料实证)
知道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培养社会责任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理解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历史影响,认识社会变革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任务:
1.阅读P39找出老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及相关著作。
2.阅读P40-41找出孔子的生平、相关著作、思想主张、教育贡
献、文献整理贡献,以及历史影响。
一、双星闪耀
——儒道思想的开创
一、双星闪耀——儒道思想的开创
自主阅读教材P39-41,完成老子和孔子的信息卡。
老子
孔子
李耳,字聃
楚国
春秋后期
道家学派创始人
做过周朝史官
《老子》(《道德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子”是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
《老子》选读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二十五章
②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第五十八章
③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①核心:道。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和总规律,要顺应规律。
②哲学: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处事: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顺其自然。
老子和《道德经》
天下间最为柔弱的,往往能够驰骋在最为坚固的事物之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
无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丢马
得马
断腿
保全性命
坏事
好事
坏事
好事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道德经》书影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部发生严重动乱。老聘见王室腐朽,无力回天,便生了归隐之心。于是,他骑着一头青牛前往函谷关。偶遇尹喜,留下著作《道德经》。
老子是道教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自主阅读教材P39-41,完成老子和孔子的信息卡。
老子
孔子
李耳,字聃
楚国
春秋后期
道家学派创始人
做过周朝史官
孔丘,字仲尼
鲁国
春秋后期
儒家学派创始人
没落贵族,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中年后……,晚年……。
《老子》(《道德经》)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
《论语》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论语》竹简
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主张,以及在文化上的
贡献。
(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樊迟问仁, 孔子回答“ 爱人”,意味着仁的本质就是关爱他人。
[解读]自己要站稳,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腾达,才能博施济众。
[解读]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①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思想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读]治理国家要要用道德,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定在所在的地方,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读]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读]弟子们记住啊,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
政治上:
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制度和文化,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材料研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
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下,你觉得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实现吗?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在官府
学在民间
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学生情况 姓名 学生情况 姓名
贵族子弟 孟懿子,司马牛 家境贫寒 颜回,闵子骞,子路
家境富裕 子贡,冉有 天资聪慧 颜回,子游,子夏
相对愚钝 曾参,子路 —据《论语》《史记》等整理
孔子讲学图
孔子的学生构成有何特点?这反映了他怎样的主张?
教育对象:出身不分贵贱,资质不分高低;有教无类的主张。
孔子和儒家学说
①创办私学
②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上:
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子路,不能太冲动。
冉有,不能太犹豫。
《论语》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恩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因材施教
课后活动:说说这些言论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
谦虚好学
意义:我们今天学习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懂得学习他人的优点,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复习旧知与探求新知相结合。
举一反三
学习方法
孔子和儒家学说
不耻下问
《诗经》书影
《春秋》书影
《论语》书影
④文化上的贡献:
精心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1)整理古籍:编定《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 》
(2)言论记录:由其弟子将其思想整理为《论语》
曲阜孔庙康熙手书万世师表匾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在他死后700年,汉武帝正式把儒家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说说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任务:
阅读P41-43找出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含义,以及历史影响
二、群星闪耀,万古流芳
——百家争鸣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概念解析:百家争鸣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何为百家?
“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何为争鸣?
结合教材第41页,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铁器、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根本
原因
诸子百家 学派 人物 思想主张 代表作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荀子》
阅读课本,梳理儒、墨、道、法、兵家的基本信息。
《孙子兵法》
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孙武
材料:“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文化传承: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
“诸子百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各种主张和方略,并不断辩论,取长补短,相互影响。发展成为我们今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呢?
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齐国为招揽人才,在都城临淄稷门附近设置讲学的专门场所,被称为“稷下学宫”。各学派学者在此讲学、辩论、著书,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形成争鸣的局面。
【历史解释】你认为哪一学派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请说明你的理由。
法家;
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思想迎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二十大报告摘录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顺应自然
仁:爱人
有教无类
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
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仁政
民贵君轻
礼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
儒家—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
铁农具和牛耕
百家争鸣
流派
影响
盛于战国
兴于春秋
老子
王室衰微
分封制瓦解
士阶层崛起
孔子
课堂小结
对当时影响最大:法家。
对后世影响最大:儒家。
1.(2024·湖北武汉·中考真题)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观念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践行?孔子说有,这个观念就是“恕”。孔子认为,“恕”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表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以法治国 D.民贵君轻
课堂检测
B
2.(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他的思想包含了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朴素的辩证法,以及“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等。“他”是( )
A.老子 B.孔子 C.主父偃 D.董仲舒
A
3.(2023·山东聊城·中考真题)“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段话主要蕴含了( )
A.赏罚分明的理念 B.无为而治的观念
C.为政以德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
4.(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下列各学派的思想中蕴含和平理念的是( )
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 D.提倡“法治”
课堂检测
D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